尚書正義

2021-02-23 印文堂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與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節目聚焦優秀中華文化典籍,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以「戲劇+影視化」的表現方法,講述典籍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源起、流轉及書中的閃亮故事。

第一期《尚書》

        「政書之祖,史書之源」的《尚書》,講述了以秦朝博士伏生為代表的「護書人」傳承、守護《尚書》的流轉故事,和以「大禹治水定九州」「牧野之戰」為代表的書中故事,展現了《尚書》中華夏九州的家國概念以及「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在戲劇表演環節,撒貝寧與倪大紅、吳樾、宋佳倫等演員合作,完成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古今對話」,用鮮活的方式展現《尚書》的故事及書中思想。

《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記言體史書,是關於上古時代的政事史料彙編。此《尚書正義》由唐代孔穎達等奉敕撰。全書共二十卷,按時代分為:虞書五篇、夏書四篇、商書十七篇、周書三十二篇。此為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南宋時期浙刻單疏本。

《尚書正義》和《五經正義》其它四部一樣,最初是沒有經書和漢魏舊注全文的,只是將需要疏解的部分列出。這種版本稱之為 「單疏本」。《尚書正義》北宋版蕩然無存,現存南宋官版兩種。其一兩浙東路茶鹽司刊本 [1],當出紹興前期,具錄經傳,世稱越刊八行本。其一單疏刊本,亦南宋前期官版 [2],編刊時間稍晚於八行本,而更多保留北宋版體式。此版現藏於:日本宮內廳書陵部,為日本稱名寺僧人釋圓種從宋朝帶回日本,現為海內外孤本。

孔維等校定上表、長孫無忌等上表、孔穎達序

卷一:尚書序

虞書
卷二:堯典第一
卷三:舜典第二
卷四:大禹謨第三 (偽)、皋陶謨第四
卷五:益稷第五

夏書
卷六:禹貢第一
卷七:甘誓第二、五子之歌第三 (偽)、胤徵第四 (偽)

商書
卷八:湯誓第一、仲虺之誥第二 (偽)、湯誥第三 (偽)、伊訓第四 (偽)、太甲上第五 (偽)、太甲中第六 (偽)、太甲下第七 (偽)、鹹有一德第八 (偽)
卷九:盤庚上第九、盤庚中第十、盤庚下第十一、說命上第十二 (偽)、說命中第十三 (偽)、說命下第十四 (偽)、高宗肜日第十五、西伯戡黎第十六、微子第十七

周書
卷十:泰誓上第一 (偽)、泰誓中第二 (偽)、泰誓下第三 (偽)、牧誓第四、武成第五 (偽)
卷十一:洪範第六
卷十二:旅獒第七 (偽)、金縢第八、大誥第九、微子之命第十 (偽)
卷十三:康誥第十一、酒誥第十二、梓材第十三
卷十四:召誥第十四、洛誥第十五
卷十五:多士第十六、無逸第十七
卷十六:君奭第十八、蔡仲之命第十九 (偽)、多方第二十
卷十七:立政第二十一、周官第二十二 (偽)、君陳第二十三 (偽)
卷十八:顧命第二十四、康王之誥第二十五、畢命第二十六 (偽)
卷十九:君牙第二十七 (偽)、冏命第二十八 (偽)、呂刑第二十九
卷二十:文侯之命第三十、費誓第三十一、秦誓第三十二

卷首題:尚書正義卷第一 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頴達等奉勑撰

彩色高清下載地址:

https://nas.shuge.org:8443/wl/?id=KPRiEilVYlq7R2Lfv1bwHNDo6I8Q0KXp  天能存儲

https://f2.shuge.org/wl/?id=hOzRyNrebW5rjHDnWTs3nq4mp81ynPC1        書格存儲

黑白下載

https://bw.shuge.org/wl/?id=vznaY8W9G76tGTf55PxsDFiUtfZ2IqJZ  書格存儲

感謝書格網站未曾先生整理!

相關焦點

  • 風與草:喻中讀《尚書》摘 5
    把君與民的關係比作風與草的關係,亦見於《毛詩正義》的首篇:「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又說:「君上風教,能鼓動萬物,如風之偃草也……風之始,謂教天下之始也……王者施化,先依違諷諭以動之,民漸開悟,乃後明教命以化之。風之所吹,無物不扇;化之所被,無往不沾。」>> 《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悠悠千古話《尚書》
    《尚書》這部傳統文化典籍,相信許多朋友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於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傳統文化經典「四書五經」,而《尚書》位列「五經」之中,家喻戶曉。陌生又表現在不少人對它認知的誤區。因為《尚書》自古是儒家的核心經典,相比於通俗易懂的《論語》,佶屈聱牙的《尚書》往往令人望而卻步。
  • 典籍裡的中國:《尚書》身後的千年謎團終於解密了
    孔子編成《尚書》後,把它作為教授弟子的課本,當時的教育內容包括詩、書、禮、樂,只有《尚書》是純課堂內的書本知識,其他內容多是課堂外的實踐型知識。 其實,《尚書》是先秦諸子百家共同的思想來源和學說依據,並非儒家的專利,各家都在努力收求和稱引《尚書》。先秦諸子中,《墨子》引用《尚書》最多,達到47次,提到篇名22種。
  • 《禮部尚書姐》
    胡八一取名:禮部尚書姐 1、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代表人物紀曉嵐。2、古為今用,借指從事禮品服務行業。尚書,一語雙關,暗指喜歡寫作,讀書。精準定位個人職業和特點。3、禮部尚書姐,典雅精妙,厚重大氣,借勢歷史文化中的超級符號,轉化為個人IP,別出心裁,過目不忘。
  • 吏部尚書叫天官、禮部尚書叫春官,清朝官員別稱知多少?
    所以吏部尚書稱之為天官、禮部尚書則成為春官,我們在講到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這個歷史迷案時都會提到一句詩「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這裡的春官指的就是禮部長官。當然六部的尚書還有一些別稱:吏部尚書:稱冢宰、太宰;吏部侍郎:稱少冢宰、小宰。戶部尚書:稱大司徒、大司農;戶部侍郎:稱少司農、小司徒。
  • 【經典 悅讀】古文尚書語錄
    然今通行本«尚書»所存諸偽篇中;格言名訓,猶甚不少。有如方苞所云:「言及«古文尚書»,則疑其文明暢易曉,必秦漢間儒者得古文原本,苦其奧澀,而稍以顯易之辭更之,其大體則固經之本文」(見«文集•讀<古文尚書>»),此通達之論也!吾人如能降低時代去讀,則雖目為出諸魏晉人手,固猶千數百年前古人遺言也 。故今仍擇取其可垂訓後世者,錄之於下。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國文官的任免、考課、勳封、升降、調動等事務,除了皇帝欽點的官員,一般官員的升遷調動都要經過吏部的。類似於今天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所以按實際權力來說吏部尚書是最大的。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學者領讀|《尚書·周書·康誥》
    領讀者:錢宗武尚書正義.二十卷.唐孔穎達等奉敕撰.宋孝宗時期刊單疏本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
  • 「丞相」和「尚書令」,誰的地位更高?
    西漢建立後,尚書令是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在職位品級上,西漢時期的尚書令顯然無法和丞相相提並論。但是,到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位時,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開始不斷強化尚書令的權力。也即在這一歷史階段,尚書令具有「職輕而權重」的特點。並且,就二者的區別來說,尚書令屬於內朝官,而丞相或者宰相則一般是外朝官。
  • 許氏父子:父子四人,官居尚書
    明代靈寶梁裡村(今屬靈寶市函谷關鎮)的許進官至尚書,在他之後,八個兒子中次子許誥、三子許讚和八子許論也都做了尚書,被後人稱為「許氏四尚書」。梁裡村許氏一世為許威。許威做過元代金吾衛上將軍、河北等路漢兵馬都元帥,佩金虎符。
  • 同為一品高官,理藩院尚書和六部尚書,孰高孰低?得看誰當這個官
    作為和現今國務院下轄組成部門的一把手最為接近的官職——尚書,清朝設有7處,即六部尚書和理藩院尚書。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七大尚書同屬從一品高官,基本相當於省部級正職兼領國務委員的副國級高級幹部。那麼,同為尚書,同為從一品高官,理藩院尚書和六部尚書之間到底有何差別,他們之間的權力、地位,孰高孰低呢?
  • 文言合集 | 《尚書》系列
    據劉起釪先生說,《尚書大傳》認為是周公教伯禽之語。《說苑》《論衡》則說是同時教康叔和伯禽。宋吳棫、朱熹以及金履祥以屬非誥康叔,尤指出後半部有問題,《蔡傳》指出是斷爛簡編所拼湊。現在把這篇翻譯了來看,還是吳棫的話最對,因局「王啟監」之監即是「若茲監」的監,說不定「王啟監」到篇末倒是半篇比較完整的文字,而前面的「以厥庶民」和「汝若恆,越曰」兩節則真是殘簡。關於此問題,有待學術界的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 【孫見坤:現存《尚書大傳》各版本簡評】
    漢儒經說完整存世者甚少,而關於《尚書》的更是只有一部殘缺不全的《尚書大傳》,屑玉碎金,彌足珍貴。
  • 清朝的六部尚書中,誰掌握的實權最大?
    順治年間,清朝才正式定下六部尚書的職位。從職權而言,順治年間六部尚書的職權跟明朝相差不大。吏部掌管全國文職官員的升遷任免調動,戶部掌管國家財政。清朝設立內務府,本是為了將宮廷財政跟國家財政分開,但實際操作中,宮廷財政往往跟國家財政經常緊密相連。所以,戶部尚書又多少會參與到宮廷財政中。禮部掌管禮儀和教育。過去王朝最重禮儀,從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有禮儀的約束。
  • 《尚書》中的「水事」
    《尚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代表著最早的中國歷史。《尚書》通過夏商周三代統治者重大歷史事件的誥語、誓詞等,記錄了三代歷史更迭、社會經濟結構演變,是記載中國上古史最重要的文獻。《尚書》敘事自堯舜至夏商周,跨越2000餘年,是西周至戰國時期人們追述華夏歷史的珍貴史料彙編。
  • 學術專欄|歐陽佳麗:《尚書》與古人名字文化
    名和字均出自《尚書·堯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可見,古人名字之間的組合關係複雜多樣,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本文以取意《尚書》的名和字為研究對象,分析兩者間的組合關係。語料來源于吉常宏、吉發涵(2003)《古人名字解詁》,其名和字與《尚書》有關的一共有1132例。
  • 季漢陣營有哪些人擔任過尚書令?
    本篇就來聊聊季漢陣營的尚書令們。 尚書令掌管尚書臺,其權力取決於君主對他們的信任程度,隨著相權的削弱尚書令的權力也在逐步增加,東漢時期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大夫就被合稱為京師「三獨坐」。
  • 「戶部尚書」是什麼級別?比「兩江總督」高嗎?
    作為戶部的實際掌舵者,戶部尚書的權力大小,跟戶部職權,以及戶部在朝局中的影響力,有直接關係。戶部下,分別設立銀庫、緞匹顏料庫三個庫房。銀庫掌管全國財富,各省的田賦、漕賦、鹽課、關稅、雜賦,以及寶泉局鑄造的銀兩,都集中在銀庫內。庫藏的話,除了銀兩,還有糧食。糧食主要儲存在京倉、通倉、常平倉、裕備倉和旗倉。這些都由戶部尚書負責處理。
  • 《典籍裡的中國》|《尚書》是怎樣一部奇書,為何其中《禹貢》是地方志源頭之一?
    在《尚書·禹貢》一篇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更為壯闊的大禹分定九州歷史: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書·禹貢》作為中國古代地理學的典範之作,他的問世、留存對後世產生了什麼影響?今天方志君與您一同走進《典籍裡的中國》,一起溯源歷史,了解《尚書》以及其中《尚書·禹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