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衝鋒號角,常德勇於擔當的科技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積極增強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密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科技創新為產業發展賦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步伐,為常德高質量發展頻添馬力。
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將我們壓垮,科技的支撐作用再顯功力,「穩企十條」猶如及時雨,企業妥妥吃下了定心丸。
時不我待,向上組織項目申報馬不停蹄;刻不容緩,向下加快立項分秒必爭。一筆筆實打實的項目資金助力企業脫困,一樁樁面對面的暖企之舉激勵矢志前行。
2020,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題凸顯,百餘名科技專家活躍在田間地頭教技術、傳經驗,將「科技聚焦產業,產業帶動脫貧」的故事寫滿希望的田野,受益於科技精準扶貧的普通百姓,因一技傍身,幸福地理解了扶貧長效機制的含義。
2020,常德科技部門發揮創新和服務兩大功能,交出的答卷可圈可點:首創社會力量「科技獎」,打造「智匯洞庭·科創常德」品牌,組建瀟湘(常德)科技要素大市場,市科技局榮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全省科技統計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科普講解大賽優秀組織獎」。
數據的說服力更為直觀,我市推選的企業在創新創業國賽中勇奪獎項,高企數量預計達到360家以上。科技金融為全市45家企業提供51筆科技擔保貸款1.61億元。7個全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超額完成投資計劃。
2020,國內外出現的大變局,使提速科技創新變得空前緊迫。加快全社會的研發投入、提高財政科技支持,引導和激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傾力研發,讓「常德智造」更多贏得市場的青睞,既是過去一年的工作重點,也是新年必須貫穿的發展要務。
站在新的起點上,打造「傲立湘西北的科技創新高地」的美好藍圖,讓我們豪情滿懷,我們重任在肩,須臾不敢懈怠。
科技特派員在田間地頭教技術、傳經驗,將「科技聚焦產業,產業帶動脫貧」的故事寫滿希望的田野。
回首2020 創新步伐大步邁
這一年,全市科技部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圍繞全社會研發投入100億元、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培育科技創新人才100名、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00個、在孵企業孵化畢業100家的五大目標奮進。
這一年,全社會研發投入100億元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轉型升級,落實高新企業認定獎補制、研發投入一票否決制。採取上門服務的方式,指導企業申報研發投入獎補,為133家企業爭取獎補資金2483萬元,獎補企業數量和資金總量同比分別增長80%、45%。對研發投入不達標的企業,不推薦申報中央、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及創新平臺。
利用各種賽事,激發創新熱情,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常德市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全市109家企業報名參賽,為一等獎企業發放獎金10萬元。推薦43家企業角逐2020中國·湖南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成長企業組二等獎,另有8家企業獲優秀獎,取得了常德近3年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最好成績。在「兩創」國賽舞臺上,漢創新材料和引航生物兩家企業斬獲國賽優勝獎。賽事活動為企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這一年,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52家
培育主體,科技企業量質齊升。加強培訓提供企業申報意願。組織2020年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季」常德分會活動,全市200餘名企業代表參加了視頻培訓。在常德高新區舉辦了第三屆高新技術交流會,讓企業家在交流中發掘了創新技術、激發了創新熱情。在各區縣(市)開展多形式培訓宣講活動,全年累計舉辦活動超過10場次。
加強調研做好儲備工作。對全市規上、規下企業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掌握企業的運行情況和技術領域分布,篩選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建立了發展資源庫,對每家企業跟蹤輔導,為申報高企做好前期準備。全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52家,儲備高企後備企業180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入庫483家,均創歷史新高。
這一年,評選「沅澧創新人才」100名
大力宣傳推介《常德市人才載體建設支持辦法(試行)》《常德市產業精英人才引進、認定和扶持辦法》,引導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級領軍人才、省級領軍人才項目創新研發補助,對於符合條件的產業精英人才給予政策支持。
印發了《常德市「沅澧創新人才」評選活動實施方案》,啟動了首屆「沅澧創新人才」100名評選工作,在常德市產業發展與自主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創新人員(才)中評選出先進代表。獲得認定後的「沅澧創新人才」,自2021年起,給予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支持。目前共有152名人才通過初評。
藉助「三院三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契機,創新高端人才聘用方式,吸引了超過20名高端人才服務本地企業。
這一年,籤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20個
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將「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動引向縱深,活動已由湖南文理學院拓展到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市農林科研院等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圍繞我市機械製造、生物醫療、文旅康養、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農產品加工、生態環境等產業,組建了29個創新團隊專門對接,每個團隊採取「1+N」的模式積極為產業提供各種技術需求。
全年全市102家企業、園區與市外62家名校、名院、名所開展技術合作,籤署產學研合作協議120個,產學研合作實際交易額7300萬元。據統計,產學研合作已經覆蓋全市主要產業、重點企業。特別是在生物醫療方面,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與中科院彭孝軍院士團隊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與國家生物靶向診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共建研究新型溶瘤疫苗治療晚期腫瘤博士後工作站。為提升常德醫療水平,積極探索湖南文理學院與市第一人民醫院聯合辦學模式,促成本土產學研強強聯合。
這一年,在孵企業畢業106家
積極探索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指導全市41家星創天地共同組建了「星創天地戰略聯盟」,深度挖掘農產品附加值。2020年7月29日,由星創聯盟自主開發設計的「常德星創聯盟雲」正式上線運營,為在農業領域創新創業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有效促進農業創新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國家級星創天地8家、省級星創天地11家,省級眾創空間9家。2020年,全市在孵企業畢業106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全省均排在前列。
以迪文科技、金康光電、天馬電器為代表的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形成了一批以其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圖為金康光電高標準生產車間。
展望2021 真抓實幹繪藍圖
全市科技工作將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落實市委七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按照「一個中心、兩個樞紐、三個基地」總體要求,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把科技作為培養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有效途徑,著力打造泛湘西北創新高地、創業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
重點工作之一
堅定創建目標,推動創新落實落地
編制《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發展規劃》,明確城市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開展常德市與省科技廳工作會商,按照政策支持、先行先試、項目支撐的指導思想,在省科技廳的指導支持下,結合《常德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超前部署科技創新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舉措。
重點工作之二
厚植創新基礎,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支持建設行業研究院和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開展高企培育行動,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儲備庫,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突破500家。突出抓好科創板培育入庫工作,幫助一批企業儘快上市。持續開展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幫助企業建立研發臺帳,提升報統質量,積極提升企業投入意願。
湖南省科普講解大賽優勝獎獲得者陳思原為學生帶來精彩的科普課堂。
重點工作之三
加速成果轉化,釋放創新引領動能
創新「智匯洞庭 科創常德」活動形式,舉辦行業、園區專場活動,推動「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動縱深發展,持續推進「三名」工程,推動一批合作項目產業化,實現一批合作項目出效益。爭取省科技金融服務分中心試點,打造泛湘西北區域科技金融中心。探索設立常德科創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產業發展基金,以股權、債權投資促進一批技術成果轉化、產業化,走「基金+園區」路子,培育產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開展第二屆「常德科技創新獎」評選工作,進一步樹立激勵創新的政策導向。
重點工作之四
實施強基工程,強化區域科技力量
推動園區梯度布局合理。支持工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升級。推進全市孵化器建設,支持中國科技開發院創新孵化園及優質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升級為國家孵化器,力爭培育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培育一批省級、市級眾創空間。發揮科技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在全市重點布局一批星創天地、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積極打造「國」字號品牌,組建市級星創聯盟。
重點工作之五
集聚創新要素,增強創新體系效能
依託重點龍頭企業,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支持甾體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建設,力爭實現國家級研發平臺「零」的突破。加強三級甲等醫院與重點高校合作,重點建設臨床醫療技術示範基地。推動科技貸款風險資金全覆蓋,依託金融超市助力,構建新型金融生態環境,確保科技金融擔保規模持續加大,最大限度藉助金融力量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
重點工作之六
強化服務供給,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啟動運營瀟湘科技要素(常德)市場,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務平臺。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在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北京中關村等創新資源集聚地設立離岸科創平臺,建立一批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積極兌現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加強「高、專、尖、缺」人才引育,培育常德企業科技特派員團隊,發揮「沅澧創新人才」評選活動品牌效益。
來源:常德日報
作者:江一舟
一審:郝丹寧 二審:張楊 終審:彭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