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常德答卷

2021-01-18 騰訊網

伴隨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衝鋒號角,常德勇於擔當的科技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積極增強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密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科技創新為產業發展賦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步伐,為常德高質量發展頻添馬力。

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將我們壓垮,科技的支撐作用再顯功力,「穩企十條」猶如及時雨,企業妥妥吃下了定心丸。

時不我待,向上組織項目申報馬不停蹄;刻不容緩,向下加快立項分秒必爭。一筆筆實打實的項目資金助力企業脫困,一樁樁面對面的暖企之舉激勵矢志前行。

2020,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題凸顯,百餘名科技專家活躍在田間地頭教技術、傳經驗,將「科技聚焦產業,產業帶動脫貧」的故事寫滿希望的田野,受益於科技精準扶貧的普通百姓,因一技傍身,幸福地理解了扶貧長效機制的含義。

2020,常德科技部門發揮創新和服務兩大功能,交出的答卷可圈可點:首創社會力量「科技獎」,打造「智匯洞庭·科創常德」品牌,組建瀟湘(常德)科技要素大市場,市科技局榮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全省科技統計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科普講解大賽優秀組織獎」。

數據的說服力更為直觀,我市推選的企業在創新創業國賽中勇奪獎項,高企數量預計達到360家以上。科技金融為全市45家企業提供51筆科技擔保貸款1.61億元。7個全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超額完成投資計劃。

2020,國內外出現的大變局,使提速科技創新變得空前緊迫。加快全社會的研發投入、提高財政科技支持,引導和激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傾力研發,讓「常德智造」更多贏得市場的青睞,既是過去一年的工作重點,也是新年必須貫穿的發展要務。

站在新的起點上,打造「傲立湘西北的科技創新高地」的美好藍圖,讓我們豪情滿懷,我們重任在肩,須臾不敢懈怠。

科技特派員在田間地頭教技術、傳經驗,將「科技聚焦產業,產業帶動脫貧」的故事寫滿希望的田野。

回首2020 創新步伐大步邁

這一年,全市科技部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圍繞全社會研發投入100億元、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培育科技創新人才100名、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00個、在孵企業孵化畢業100家的五大目標奮進。

這一年,全社會研發投入100億元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轉型升級,落實高新企業認定獎補制、研發投入一票否決制。採取上門服務的方式,指導企業申報研發投入獎補,為133家企業爭取獎補資金2483萬元,獎補企業數量和資金總量同比分別增長80%、45%。對研發投入不達標的企業,不推薦申報中央、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及創新平臺。

利用各種賽事,激發創新熱情,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常德市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了全市109家企業報名參賽,為一等獎企業發放獎金10萬元。推薦43家企業角逐2020中國·湖南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引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成長企業組二等獎,另有8家企業獲優秀獎,取得了常德近3年參加省創新創業大賽最好成績。在「兩創」國賽舞臺上,漢創新材料和引航生物兩家企業斬獲國賽優勝獎。賽事活動為企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這一年,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52家

培育主體,科技企業量質齊升。加強培訓提供企業申報意願。組織2020年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季」常德分會活動,全市200餘名企業代表參加了視頻培訓。在常德高新區舉辦了第三屆高新技術交流會,讓企業家在交流中發掘了創新技術、激發了創新熱情。在各區縣(市)開展多形式培訓宣講活動,全年累計舉辦活動超過10場次。

加強調研做好儲備工作。對全市規上、規下企業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掌握企業的運行情況和技術領域分布,篩選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建立了發展資源庫,對每家企業跟蹤輔導,為申報高企做好前期準備。全年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52家,儲備高企後備企業180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入庫483家,均創歷史新高。

這一年,評選「沅澧創新人才」100名

大力宣傳推介《常德市人才載體建設支持辦法(試行)》《常德市產業精英人才引進、認定和扶持辦法》,引導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級領軍人才、省級領軍人才項目創新研發補助,對於符合條件的產業精英人才給予政策支持。

印發了《常德市「沅澧創新人才」評選活動實施方案》,啟動了首屆「沅澧創新人才」100名評選工作,在常德市產業發展與自主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創新人員(才)中評選出先進代表。獲得認定後的「沅澧創新人才」,自2021年起,給予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支持。目前共有152名人才通過初評。

藉助「三院三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契機,創新高端人才聘用方式,吸引了超過20名高端人才服務本地企業。

這一年,籤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20個

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將「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動引向縱深,活動已由湖南文理學院拓展到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市農林科研院等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圍繞我市機械製造、生物醫療、文旅康養、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農產品加工、生態環境等產業,組建了29個創新團隊專門對接,每個團隊採取「1+N」的模式積極為產業提供各種技術需求。

全年全市102家企業、園區與市外62家名校、名院、名所開展技術合作,籤署產學研合作協議120個,產學研合作實際交易額7300萬元。據統計,產學研合作已經覆蓋全市主要產業、重點企業。特別是在生物醫療方面,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與中科院彭孝軍院士團隊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與國家生物靶向診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共建研究新型溶瘤疫苗治療晚期腫瘤博士後工作站。為提升常德醫療水平,積極探索湖南文理學院與市第一人民醫院聯合辦學模式,促成本土產學研強強聯合。

這一年,在孵企業畢業106家

積極探索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指導全市41家星創天地共同組建了「星創天地戰略聯盟」,深度挖掘農產品附加值。2020年7月29日,由星創聯盟自主開發設計的「常德星創聯盟雲」正式上線運營,為在農業領域創新創業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有效促進農業創新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國家級星創天地8家、省級星創天地11家,省級眾創空間9家。2020年,全市在孵企業畢業106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在全省均排在前列。

以迪文科技、金康光電、天馬電器為代表的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形成了一批以其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圖為金康光電高標準生產車間。

展望2021 真抓實幹繪藍圖

全市科技工作將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落實市委七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按照「一個中心、兩個樞紐、三個基地」總體要求,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把科技作為培養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有效途徑,著力打造泛湘西北創新高地、創業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

重點工作之一

堅定創建目標,推動創新落實落地

編制《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發展規劃》,明確城市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開展常德市與省科技廳工作會商,按照政策支持、先行先試、項目支撐的指導思想,在省科技廳的指導支持下,結合《常德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超前部署科技創新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舉措。

重點工作之二

厚植創新基礎,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發揮大型企業創新骨幹作用,支持建設行業研究院和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項目。開展高企培育行動,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儲備庫,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突破500家。突出抓好科創板培育入庫工作,幫助一批企業儘快上市。持續開展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幫助企業建立研發臺帳,提升報統質量,積極提升企業投入意願。

湖南省科普講解大賽優勝獎獲得者陳思原為學生帶來精彩的科普課堂。

重點工作之三

加速成果轉化,釋放創新引領動能

創新「智匯洞庭 科創常德」活動形式,舉辦行業、園區專場活動,推動「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動縱深發展,持續推進「三名」工程,推動一批合作項目產業化,實現一批合作項目出效益。爭取省科技金融服務分中心試點,打造泛湘西北區域科技金融中心。探索設立常德科創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產業發展基金,以股權、債權投資促進一批技術成果轉化、產業化,走「基金+園區」路子,培育產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開展第二屆「常德科技創新獎」評選工作,進一步樹立激勵創新的政策導向。

重點工作之四

實施強基工程,強化區域科技力量

推動園區梯度布局合理。支持工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升級。推進全市孵化器建設,支持中國科技開發院創新孵化園及優質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升級為國家孵化器,力爭培育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培育一批省級、市級眾創空間。發揮科技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在全市重點布局一批星創天地、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積極打造「國」字號品牌,組建市級星創聯盟。

重點工作之五

集聚創新要素,增強創新體系效能

依託重點龍頭企業,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支持甾體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建設,力爭實現國家級研發平臺「零」的突破。加強三級甲等醫院與重點高校合作,重點建設臨床醫療技術示範基地。推動科技貸款風險資金全覆蓋,依託金融超市助力,構建新型金融生態環境,確保科技金融擔保規模持續加大,最大限度藉助金融力量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

重點工作之六

強化服務供給,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啟動運營瀟湘科技要素(常德)市場,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務平臺。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在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北京中關村等創新資源集聚地設立離岸科創平臺,建立一批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積極兌現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加強「高、專、尖、缺」人才引育,培育常德企業科技特派員團隊,發揮「沅澧創新人才」評選活動品牌效益。

來源:常德日報

作者:江一舟

一審:郝丹寧 二審:張楊 終審:彭美君

相關焦點

  • 常德高新區:創新驅動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著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常德高新區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全力加快園區在建項目的進度,加大對園區企業的服務力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在此基礎上,今年三季度園區經濟創造了逆勢上揚的「小氣候」。 蔡凱 本報記者 賈法泉2017年2月,常德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由此,園區踏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 湖南常德:桃花源裡譜寫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這裡是古城常德,這裡有落英繽紛的桃花源,這裡是「芙蓉王」的家鄉,是武陵酒的產地,帶著所有輝煌的歲月,常德大步邁前,擁抱新的發展生機:產業項目建設熱潮日漸高漲,鄉村振興爭分奪秒,民生改善馬不停蹄,一副高質量發展的磅礴畫卷芬芳撲面。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和不斷湧現的創新趨勢,蘇州工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創新策源、拔高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創新策源「再升級」 夯實基礎研究「支撐力」  科技創新全鏈條中,基礎研究是源頭和基石。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在於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研究亟待加強。
  • ...驅動廣州高質量發展;12、浙江溫州搭建創新平臺 助力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6、中央宣講團在各地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7、「十三五」我國近三千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8、【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廣西:文化旅遊助力桂北山區脫貧致富;9、「奮鬥者」號再次突破萬米海深 覆核科考作業能力;10、節水調水保水治水 北京水生態持續向好;11、以改革為牽引 驅動廣州高質量發展
  • 【地評線】南方網評:創新站「C位」驅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更需要第一動力的強大驅動,始終不渝地把「第一動力」挺在前面,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盤點2020」打造「科創智核」 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強勁力量。2020年,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這一年,沙坪垻紮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向創新要動力,向科技要活力,依託科教資源富集優勢,整合創新資源,深化校地融合,壯大創新主體,促進成果轉化,推動沙坪垻以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 【聚焦海創會】建工工程公司以創新驅動品牌建設,打好高質量發展...
    福建建工集團長期致力於以創新驅動高質量趕超發展。集團權屬建工工程公司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以市場化為核心,以平臺化建設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圍繞新產業、新技術、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凝心聚力打好助力集團高質量趕超發展的「組合拳」。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歷經十四屆,累計評出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超1900個;20多家科技領軍人才
  • 張曉:把握數位化轉型機遇 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驅動,提出「加快數位化發展」的新要求,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當今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入推進,加快數位化發展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和有效路徑。
  • 仁懷市:「千企改造」創新驅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仁懷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高質量,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6億元,財政總收入預計實現440億元,佔據多個「全國百強縣市」榜單。  經濟總量節節攀升的背後,是白酒產業發展提供的強有力支撐。  老牌牽新手 培育新動能  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仁懷市不斷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以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抓手,深化白酒生產、勾貯、包裝、物流等環節大數據技術運用,創新營銷模式轉型升級,推動大數據與白酒產業深度融合。
  • 大良:科技創新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良街道積極貫徹落實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取得哪些成效?10月16日上午,「灣區智聚 未來新城——2020年大良街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給出了答案。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走筆
    這是「十三五」期間,益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近年來,益陽市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躋身創新型城市、建成科技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 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這是中共常德市委七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最響亮的聲音;是經歷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十三五」,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後,常德吹響的向「十四五」出發的嘹亮號角。作為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湖南省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橋頭堡,面對機遇與挑戰、壓力與動力並存之局面,常德唯有把發展的主題聚焦到高質量上,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把握髮展脈絡和戰略重點,依靠匯聚生產要素、依靠產業打牢發展根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開拓創新,闖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 「六比爭先」:創新驅動發展 溫州各地大顯身手
    三、示範意義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七個一」甌海模式全面對標對表「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脈動,以創新重構發展格局,用創新的「金鑰匙」打開高質量發展的「金殿堂」,充分發揮高質量發展「峰會效應」,全方位展示浙江建設高素質強大人才隊伍、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形象成效。
  • 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勁頭足(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開欄的話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仁堂邁向高質量發展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中醫藥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企業,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將帶頭落實好重要指示精神視為重要責任與使命。目前,同仁堂集團正努力推動百年老字號邁向高質量發展。
  • 新強聯: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新強聯:科技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2020-08-12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奮進——常德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呈現
    這一年,我們目標不變、靶心不移 推動了開放強市產業立市再上臺階 這一年,我們苦幹實幹、全力收官 保持了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 …… 雖然,我們常常自勉「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 周悅麗: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原標題:法治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保障 創新驅動發展是黨和國家在新形勢下總攬國際大勢、著眼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創新驅動是就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選擇而言的,必須遵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邏輯,依法創新、依法驅動。
  •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艾浩:開放引領做實大通道 創新驅動建好...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艾浩:開放引領做實大通道 創新驅動建好自貿區 時間: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艾浩:開放引領做實大通道 創新驅動建好自貿區 西安國際港務區自貿辦副主任艾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