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院的醫生工資高嗎?為什麼很多醫生不願意子女從醫?

2020-12-23 80後小公

三甲醫院的醫生工資高是肯定的,不過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存在比較大的差異。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好的三甲醫院普通醫生,月薪基本上都在8000+,其他績效、福利、年終績效另計,各項收入算下來一年20萬+是分分鐘的事情。稍微好點的醫生比如副主任醫生、主任醫生,收入比普通醫生要高出40-50%,各項綜合收入基本上可以超過30到35+。如果是名醫或者有一定分量的業務帶頭人,多數兼任一定領導職務,日常會有少量出診的機會,綜合收入一般都能超過50萬+。

小公有個兄弟是本地三甲醫院的藥房醫生,據他透露,他一年的收入都有30萬+。工作十來年,房子幾套,車子換了兩輛,至今未婚,在本地已經被很多人視為鑽石王老五,不停換女朋友,日子過得相當瀟灑。

即便不是醫生而是護士,幹到護士長級別,一個月也能拿到10000多,在本地已經可以算高收入群體。

以上案例只是西部三線城市的水平。如果是一線城市比如北上廣,收入至少翻番。普通醫生拿30萬+的收入很正常,像一些名醫名家,年收入過百萬根本不是事。

從醫收入高是客觀事實。不過,當醫生比較累也業內公認的。特別是在當下環境,因為醫鬧等因素影響,醫護人員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弱勢群體。因此,儘管收入比較高,很多醫生卻不想自己的子女從醫,客觀上也反映了醫護人員的心酸和醫療環境的不如意,這或許是未來醫療改革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

相關焦點

  • 三甲醫院辭職醫生:有的醫生年收入1000萬!
    出生於1982年的王森,做了整整十年醫生。他畢業於中國一所著名大學的醫學院,獲得臨床醫學碩士學位,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王牌科室就職。從實習醫生、住院醫師開始,他一年一年地熬過了年輕醫生最艱難的時段,晉升為主治醫生,成為科室中同年資最優秀的外科主刀大夫之一,今後本應是平步青雲,一帆風順。  可是他卻放棄了。
  • 醫院的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水平一定高嗎?醫生說:未必!
    我們去醫院,都想找到一位水平高的醫師,因為水平高,理論上在最短時間內,給自己能看好,解決自己的問題。在絕大多數的眼裡,醫院醫生年齡越大,水平越高,所以大家更願意找年齡大一點,或者說不願意找年齡小的醫生。
  • 兒科醫生月入1w,為什麼還是沒有人去做?醫生:呵呵!
    兒科醫生月入1w,為什麼還是沒有人去做?醫生:呵呵!在醫院的各大科室,都有著非常忙碌的醫生。他們穿著一身白大褂,在醫院的走廊、病房裡行走。而在醫院,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你走進去可以看到很小朋友在打鬧,但是還有的在父母的懷裡哭泣。這些小朋友們在聚集在這裡看病,這個地方就是兒科。而兒科裡有很多的兒科醫生,他們則是這裡的主人,也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 從三甲醫院轉戰專科醫院 李明棟博士談醫者初心: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
    前言:古人有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從古至今,對醫生地位的推崇和對醫生職業的高要求與教師職業一樣位居職業榜首位。為此,我們走訪了重慶一名比較有代表性的醫生: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李明棟博士,他所從事的耳鼻喉頭頸外科專業曾是傷醫案發生比較多的專業,同時他既有公立三甲醫院從醫經歷,又有民營醫院工作歷練,既有援外從醫經驗,又長期為國內患者服務。
  • 平安好醫生雲診故事二從三甲醫院走出的「線上」醫生的一天
    通過鍵盤連接平安好醫生背後的3億用戶,並為其提供7×24全天候在線諮詢及購藥等醫療服務的白衣工作者,其實門檻很高。他們曾經是301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等國內知名三甲醫院的醫學專業人員,只是將戰場從傳統的醫院轉移到了看似平靜的網絡。網絡帶來的高度便利使得線上白衣天使的隊伍規模越來越龐大。截至2020年6月,平安好醫生自有醫療團隊已經超過1800人。
  • 孩子看病,三甲醫院不排隊的超強攻略
    《中國衛生統計年鑑2019》數據顯示,居民單次三甲醫院門診花銷165-205元,這也達不到醫保門診報銷標準....總之,平時小病小傷,能用到保險報銷很難,要是家裡有娃,估計一年門診花費也得小几千!三甲醫院醫生7*24小時線上問診,購藥3次免費+9次5折,且1小時內送藥上門!
  • 重慶三甲醫院醫生起底男科...
    對此我們採訪了本市多名三甲醫院的醫生。按照約定,傍晚6點半後我們來到該三甲醫院,做了一天手術的教授剛下手術臺,稍微補充了一點牛奶和麵包後,他打開了自己的電腦讓我們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因為患者不願意接受採訪,以下情景就是我們從最初拍攝的一些局部照片了解的信息,插播一則友情提醒:照片血腥粗暴,不忍直視(本文不再另行配圖),即使是文字,沒有心理承受力的同學也請莫入!
  • 護士的工資到底有多高?網友:診所護士一兩千,三甲醫院萬把塊
    在網絡上總有不少的護士曬著各種各樣的工資條,有一個月只有兩三千塊錢的,也有一個月上萬塊錢的護士,讓人傻傻分不清楚這到底哪個才是護士的真實工資。很多人都想知道這護士到處是屬於高薪職業還是低收入群體,那樣才能夠決定到底要不要去當護士。護士的工資到底有多高?
  • 同美國醫生相比,中國醫生工資是否真的過低?內行人道出其中心酸
    同美國醫生相比,中國醫生工資是否真的過低?內行人道出其中心酸我們國家相比美國而言,不富裕、人很多,人均醫療支出是僅僅美國的三十分之一,負擔不起全面的醫療福利體系。中國醫生的工資水平也比美國醫生低了好幾個等級。那麼同美國醫生相比,中國醫生工資是否真的過低了?又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
  • 培養一個優秀的醫生,需要多少時間和金錢?
    以上是一個側面的觀察,醫生收入和各城市的經濟水平也有極大關係,比如有些省市醫保入不敷出,欠了醫院很多錢,收入自然受到影響。各家醫院各個科室也有不同。 總體而言,屬於可接受範圍吧。@燒傷超人阿寶:公務員的隱性福利我們羨慕不來。上次和一個公務員聊天,人家房子是免費的,兒子直接上史家胡同小學。僅後面這條大概就值個五百萬吧。
  • 質疑醫生喝葡萄糖 「天使」不該口渴嗎?
    天津網訊:近日,西安某醫院一位醫生做了4小時的腦外科手術後,凌晨4點下了手術臺,因為太渴就「豪飲」了一瓶葡萄糖水,這個視頻卻引來了一些人的質疑「這瓶葡萄糖誰付錢?不會是又加到患者身上了吧!」後來醫院方有回應,說葡萄糖是記入科室成本的。
  • 相親選哪一個,是年入50萬的阿里P7程式設計師還是三甲醫院的實習醫生
    年近30,相親選哪一個,是年入50萬的阿里P7程式設計師,還是剛剛轉正編制基礎月薪三四千的三甲醫院的實習醫生。算了一筆帳,答案很複雜,在阿里的一個應屆生大概率是p5,p7是許多普通人奮鬥的終點。假設p7不買奢侈品,沒有不良嗜好,常年還只穿優衣庫的格子襯衫,那麼在杭州全款買套房應該比較輕鬆。那麼同齡的三甲醫院的醫生,基本是剛剛託離實習期轉正事業編制,學歷呢至少碩士。但收入應該是稅後三四千,因為醫療行業經過數次的整頓,隱性福利基本都取消了,加上6000左右的績效工資,醫生的年薪差不多10萬。
  • 《浪漫醫生金師傅2》:培養一個好醫生有多難?
    學醫意味著得放棄很多業餘生活成為一名醫生何其難,成為一名好醫生更難。首先,你吃得了苦嗎?你熬得住高強度的工作嗎?之前「996」的討論在網絡上很火,可對於很多醫生來說,這便是他們的工作常態,有時一天幾個手術下來,只能是不眠不休。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為什麼「了不起」?
    、不信任醫生,稍有不順就投訴、辱罵,這是給兒科醫生最大的困惑與壓力。 最盼望尊重 家長不信任不理解 兒科醫生流失,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患者家長的尊重。很多醫生從學醫那天開始就準備了奉獻,身體上辛苦一點沒關係,可很多患者不尊重、不信任兒科醫生。從醫三十多年,可患者家屬還是不信任。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給家長做科普,解釋為什麼要開那樣的藥。
  • 留學生許可馨畢業後,適合當醫生嗎?從醫有2大原則
    許可馨適合從醫嗎?我們知道中國藥科大學培養出許多在醫學領域優秀的精英人才,這所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的多科性重點大學,在醫學學科建設上頗有建樹。根據此前中國藥科大學所發布的動態,許可馨本科所學習的專業為藥學專業,藥學專業也是中國藥科大學熱門的專業,許多就讀該門專業的學子畢業後都選擇從醫。那麼,許可馨是否適合成為一名醫生呢?
  • 醫院招聘碩士醫生工資1700元,不如食堂阿姨2000元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招聘內科病房醫生和綜合外科病房醫生各一名,要求學歷在碩士及以上,須有執業醫師資格、規培證,工資待遇為每月1700元。同時招聘食堂員工,年齡學歷不限,只要體檢合格,有健康證就行,工資待遇為每月2000元。
  • ...委百姓健康頻道《健康中國醫院行》欄目評選為「優秀專科醫生」
    王安生,北京知名肝病中醫專家,原三甲醫院肝病專家,師承國內著名肝病專家汪承柏教授;畢業於河南中醫藥大學。擅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慢性B肝,大小三陽,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癌、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統的咳嗽、急性支氣管炎、慢阻肺、肺氣腫、肺心病。腎臟病變急慢性泌尿系統感染、水腫、腎功能不全。
  • 《我的前半生》「醫生太太」身份顯赫,我們卻為何「強制學醫」?
    根據《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來看,報考專業前三甲為經濟學、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合計46%的高考狀元報了這些專業,而醫學專業排在了第16位,只有1%的高考狀元報考了醫學專業。醫生本應是最該鼓勵子女從醫的,但現在連這一群體都不願子女學醫。」
  • 為什麼血壓高了,醫生不給做手術?
    但吃過幾天藥之後,還是有不舒服的感覺。在外地上班的女兒聽說之後,一天打無數個電話催她去檢查。是在拗不過女兒,她就去醫院檢查了。到醫院一檢查,嚇她一跳:前幾年體檢的時候,膽囊裡還只有幾個小石頭。這次一查,裡面幾乎擠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醫生告訴她,這種情況是必須要手術的。
  • 42歲男人想結紮,醫生勸他放棄,稱:很多醫院已經不做了!
    很多男人一聽到「結紮」這個詞,就會聯想到閹割、雄風不再等等。如果聽說某個人做了輸精管結紮手術,會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對方,覺得某方面肯定存在缺陷。朋友小陳今年就遭遇了這種尷尬。更讓小陳意想不到的是當地的三甲醫院拒絕幫他做這個手術,接診醫生還表示,現如今願意做結紮手術的男的實在太少了,很多醫院已經不做這個業務了。還勸他放棄這個手術,強調說這雖說是個小手術,倒也不是一點風險都沒有的。比方說,有的患者在術後會可能會發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