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院的醫生工資高是肯定的,不過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存在比較大的差異。
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好的三甲醫院普通醫生,月薪基本上都在8000+,其他績效、福利、年終績效另計,各項收入算下來一年20萬+是分分鐘的事情。稍微好點的醫生比如副主任醫生、主任醫生,收入比普通醫生要高出40-50%,各項綜合收入基本上可以超過30到35+。如果是名醫或者有一定分量的業務帶頭人,多數兼任一定領導職務,日常會有少量出診的機會,綜合收入一般都能超過50萬+。
小公有個兄弟是本地三甲醫院的藥房醫生,據他透露,他一年的收入都有30萬+。工作十來年,房子幾套,車子換了兩輛,至今未婚,在本地已經被很多人視為鑽石王老五,不停換女朋友,日子過得相當瀟灑。
即便不是醫生而是護士,幹到護士長級別,一個月也能拿到10000多,在本地已經可以算高收入群體。
以上案例只是西部三線城市的水平。如果是一線城市比如北上廣,收入至少翻番。普通醫生拿30萬+的收入很正常,像一些名醫名家,年收入過百萬根本不是事。
從醫收入高是客觀事實。不過,當醫生比較累也業內公認的。特別是在當下環境,因為醫鬧等因素影響,醫護人員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弱勢群體。因此,儘管收入比較高,很多醫生卻不想自己的子女從醫,客觀上也反映了醫護人員的心酸和醫療環境的不如意,這或許是未來醫療改革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