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鄉村山水清 家家戶戶好光景

2020-11-18 中國交通新聞網

4月,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三山溝村春意盎然,已有不少遊客戴著口罩前來踏青。當地鮮嫩的沂蒙香椿芽每斤賣到了15元,村民孫洪才高興地說:「自從村裡通上硬化路,來了車,也來了客,我們的三山溝脫貧致富成了『金山溝』。」

三山溝村位於沂南縣西北部,三面環山,村裡300多戶人家,家家種植香椿、大姜、櫻桃。過去,由於交通不便,村裡的土特產運不出去,許多旅遊景點「藏在深山人未識」,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今,村裡的香椿芽等農副產品依託便利的交通走出大山,擺進了大城市的超市,小小山村匯聚各地遊客,村民們在家門口賺錢,日子越來越紅火。

櫻桃生薑走出大山

「前些年,我們都是挎著竹藍把自家種的大姜、櫻桃拿到臨近的集市叫賣,基本賺不到錢。」孫洪才介紹,每到收穫的時節,大家就發愁。「乘車難,行路難,買賣難。能有條像樣的路是我們村幾代人的夢想。」孫洪才說。

三山溝村村民生活的改變是從修建通村公路的那一天開始的。臨沂市依託交通扶貧政策,積極推進偏遠山區農村公路建設,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2.72萬公裡,三山溝村便是受益村之一。

2012年,隨著20公裡的沂蒙生態大道和縱貫臨沂南北的泉重公路開通,三山溝村通了客運班車,村裡盛產的櫻桃、大姜等農副產品依託便利的交通源源不斷走出大山。「路通之後,客商直接把車開進田間地頭,我們省時省力,賣出的價格也高了,每戶年均增收2000多元。」村民薛振林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在外地務工,看到村裡交通條件好了,便回來建起了沂蒙生薑加工車間,發展生薑產業,帶動村民就業。目前,薛振林的生薑加工車間有40餘名員工,車間年收入40萬餘元。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2019年,臨沂市農村公路完成投資58.4億元,完成提檔升級工程1852公裡、自然村通達工程668公裡、大中修工程2295公裡,改造危橋210座,建設客運站點1703個,完成352個建制村通戶道路硬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從解決「最後一公裡」向「最後一米路」深入推進。

農家院裡「打卡」熱

山清水秀三山溝,農家樂裡好光景。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三山溝村村民因地制宜,做起特色農家樂生意。村民們就地取材,建起了石崇崮大院;將廢棄的姜窖改造成山洞餐廳,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遊客可在農家樂裡採摘櫻桃,收穫季很少見到手挎竹藍叫賣櫻桃的山裡人了。

如今,三山溝村沿線已建成馬泉、竹泉、紅石寨、沂蒙影視基地4處4A級景區;建有農家樂10餘家,約有200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脫貧。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沂南縣注重與山區旅遊資源開發結合、與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相結合。近年來,沂南縣累計建設農村公路2600公裡,修建了通孟良崮、戰工會等革命紀念地和旅遊景點道路150餘公裡,全縣20餘處旅遊景點通了路、通了車。「紅色旅遊專線」串聯起一大批旅遊景點,讓沿線百姓著實體會到了便利交通帶來的美好生活。

臨沂市作為山東省脫貧攻堅兩個重點市之一,貧困發生率2015年年底為4.85%,2019年年底基本「歸零」。今年,經山東省扶貧辦推薦,臨沂市成為全省唯一入列全國扶貧經驗交流示範基地首批掛牌考察名單的城市。

相關焦點

  • 「五個振興」為抓手,臨沂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沂蒙樣本」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刊登對臨沂市長孟慶斌的專訪,解讀鄉村振興的「沂蒙樣本」,一時間,臨沂的鄉村振興之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以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村為例,從1990年至今,每年正月初三,後峪子村雷打不動召開村民大會,公開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評上的都要披紅戴花、上光榮榜,還敲鑼打鼓把喜報送到「好媳婦」娘家。30多年來,後峪子村沒發生一起刑事案件,沒發生一起群眾上訪,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
  • 「小康之約」評論:讓永不褪色的沂蒙精神代代相傳
    抗戰時期沂蒙兒女擁軍支前,用「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精神鑄立了不朽的豐碑,在沂蒙大地有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有用乳汁救傷員的沂蒙啞娘明德英,有將八路軍的兒子當做親骨肉的尹德美,有一門三烈的沂蒙老人劉永良。「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是沂蒙精神的生動寫照,多少沂蒙兒女,愛黨敬黨、樸實無華、無私奉獻。
  • 冬遊沂蒙 樂享臨沂—南京市民開啟臨沂首發之旅
    11月28日,「冬遊沂蒙 樂享臨沂—南京市民遊臨沂」活動啟動儀式在蘭陵縣舉行。江蘇電視臺《跟著大腳走》欄目組織的300多名南京市民相聚臨沂,開啟了南京市民遊臨沂的首發之旅——這是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啟動以來,臨沂市結合「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閒旅遊後花園」的發展戰略,著力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迎來的首批大團隊客人。
  • 沂蒙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7年來,我們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加快建設沂蒙精神研究的聚集區、弘揚的先行區、踐行的示範區,使紅色基因煥發新時代光彩,讓革命老區綻放現代化英姿。  我們順應老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開啟了臨沂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全面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紮實推進沂蒙鄉村振興,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 這部在沂蒙山區拍攝的電視劇,竟然是《鄉村愛情》編劇寫的
    作品有電影《男婦女主任》、電視劇《鄉村愛情》(1-10部)等。張繼的家鄉棗莊與臨沂毗鄰,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大沂蒙概念裡,棗莊也包括其中。十幾年前,張繼創作了一部以沂蒙山鄉村青年創業、戀愛為題材的電視劇,後來更名為《鄉村愛情》在東北拍攝,現已拍攝到12季,其中前10季都是由張繼擔綱編劇。《鄉村愛情》連續多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期播出後,張繼跟著火得大紅大紫。
  • 山鄉處處好光景 ——軍店鎮中村村美麗鄉村建設紀略
    近年來,該村結合山水優勢,牢固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建設美麗鄉村作為改善民生的「頭號答卷」,高位推進環境整治,著力提升村容村貌,描繪出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鄉村畫卷。今年80歲的陳緒成過去是一名鄉鎮幹部,退休後,他回到老家中村村居住。老人坦言,五年前,他從來沒想過村裡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 適合農民看的電影《沂蒙老兵》
    適合農民看的電影《沂蒙老兵》文/公丕才 由山東紅土地影視文化公司出品的電影《沂蒙老兵》,在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展映評選中,從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選送的一百部農業農村題材的優秀影片中脫穎而出,和《十八洞村》齊名,同獲故事影片類唯一獎項:「最適合農民觀看的鄉村題材故事片"。
  • 散文集《沂蒙人家》出版發行
    近日,散文集《沂蒙人家》由現代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部散文集收集整理了作者孫運奎的回憶錄和部分散文隨筆,國家水利部原部長鈕茂生先生為散文集題寫書名。  作者孫運奎系山東莒南文疃中心小學高級教師,從教三十六年,作者在前言中寫道: 人生七十古來稀,回首人生往事,不免唏噓感慨。
  • 【五一假期】 5月1日,自駕沂南紅嫂故裡,參加第一屆影視文化節,體驗沂蒙風情!
    這個五一,我們一起走進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一個叫「紅嫂旅遊區」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漫步古村,沿著鄉間小道,感受古村落風情;走進紅色影視古城,親身體驗拍攝的魅力;在這裡,你可以探訪紅嫂故裡,聆聽「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大姐」的故事,感受沂蒙鄉土風情,感悟沂蒙人民的偉大,追尋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這裡最具沂蒙山水特徵,是沂蒙精神的發源地,我們在這裡共同探究、學習沂蒙精神,開啟領略山水之旅
  • 人少景美,五一自駕遊中越邊境山水畫廊,這是令人嚮往的人間秘境
    「一心、一園、一區、八大景」 的美麗鄉村景區建設模式。 05 龍州縣瀨江鄉村旅遊區 瀨江鄉村旅遊區位於寧明縣瀨江屯,
  • 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沂蒙老兵》首映
    12月4日,建黨100周年獻禮影片 《沂蒙老兵》在臨沂市中影星美國際影城舉行了首映式,12月6日起,《沂蒙老兵》將在全國上映。《沂蒙老兵》講述了一位名叫李德崮的老兵退役後回村擔任村幹部,並帶領一個名叫青山崮的貧困小山村和周邊幾個村莊實現了脫貧致富的故事。
  • 劉思通:弘揚沂蒙精神 打造臨沂文藝紅色品牌
    弘揚沂蒙精神打造臨沂文藝紅色品牌臨沂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劉思通沂蒙精神是新時代臨沂文藝工作繁榮發展的特色優勢和動力源泉。深入挖掘沂蒙精神所蘊含的文化理想、文化價值,是進一步煥發文藝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構築臨沂文藝高峰的時代命題。
  • 獻禮建黨一百周年影片《沂蒙老兵》舉行首映式
    12月4日上午,獻禮建黨一百周年影片《沂蒙老兵》在中影星美國際影城(齊魯園店)舉行首映式。《沂蒙老兵》由山東紅土地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將於12月6日全國上映。臨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沂蒙精神的發源地,素有愛國擁軍的光榮傳統。近年來,我市實施「兩推」工程,把退役軍人推向基層建設最前沿、推向經濟建設主戰場,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樹立了沂蒙退伍軍人的良好風採。
  • 市縣新觀察丨小山村的甜蜜「柿」業;沂蒙地瓜「闖」進長三角
    ■編者按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我省多地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深挖農產品品牌價值,拓寬農產品市場通道,培育鄉村產業振興新引擎。請看,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採取「特色產業+合作社+農戶」新模式,發展柿子產業帶動百姓脫貧增收;臨沭縣青雲鎮主動出擊為農產品謀銷路,沂蒙地瓜「闖」進長三角市場;棲霞市深耕蘋果產業新業態,果品加工年產值52.7億元。
  • 張繼:琅琅書聲是鄉村最美樂章
    《遍地書香》講述了第一書記劉世成到椿樹溝村用文化扶貧、扶志、扶智,帶領椿樹溝村村民走出了一條以沂蒙老區為背景的文化扶貧、文化致富的新型發展道路的故事。全劇彰顯了「翰墨書香」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強大生命力和推動力。「我希望能通過這部電視劇,讓孩子們放下手機,拿出書本,讓讀書成為終生的習慣,讓更多的鄉村響起琅琅讀書聲。」張繼說。在他看來,村裡那種琅琅的讀書聲是全世界最美的樂章。
  • 80年了,這首歌誕生於沂蒙,讓我們記住了臨沂,聽一次哭一次……
    有一首歌唱出了沂蒙的歷史文化唱出了對沂蒙的深切讚美唱出了沂蒙的獨特味道唱出了沂蒙精神>那就一定是《沂蒙山小調》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沂蒙山小調》從1940年誕生至今
  • 看圖:走進沂南縣馬牧池鄉,參觀有名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
    在《鬥牛》中,黃渤飾演的形象是一位信守承諾的沂蒙農民。憑藉著精彩的演出,他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就此奠定在行業內的大咖地位。《鬥牛》裡的事情發生在抗戰時期的沂蒙老區,而它也的確主要是在沂蒙老區實地拍攝的。拍攝的地點就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
  • 紅嫂故裡新女性 沂蒙金花綻芳華
    她們也因此被譽為愛老敬老的先行者、美麗家園的建設者、鄉村文明的參與者。作為紅嫂故裡的新女性,婦女在沂水縣今年啟動的「沂蒙金花 巾幗向黨」志願服務工程中,發揮著潤物無聲的作用,沂蒙金花投身「美在農家」「關愛老人•情暖夕陽」寸草心志願服務、「婚俗改革喜事新辦」活動中,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柔美,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著巾幗智慧和力量。
  • 電影《另類民兵葛二蛋》沂蒙紅色影視城開機
    講述在黨的領導下,民兵組織抗擊日寇侵略的電影《另類民兵葛二蛋》,日前在位於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開機。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首個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開機拍攝的影視劇組,預計拍攝時間15天。
  • 獻禮建黨一百周年影片《沂蒙老兵》12月6日全國公映
    臨沂24小時訊(鄭樹平)從片方獲悉,獻禮建黨一百周年影片《沂蒙老兵》將於12月6日全國公映。《沂蒙老兵》由山東紅土地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影片是在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臨沂市和沂南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導下拍攝的,講述了一位名叫李德崮的老兵退役回村擔任村幹部後,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克服種種困難發奮圖強,回鄉創業,並在自己富起來後,帶動老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