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三山溝村春意盎然,已有不少遊客戴著口罩前來踏青。當地鮮嫩的沂蒙香椿芽每斤賣到了15元,村民孫洪才高興地說:「自從村裡通上硬化路,來了車,也來了客,我們的三山溝脫貧致富成了『金山溝』。」
三山溝村位於沂南縣西北部,三面環山,村裡300多戶人家,家家種植香椿、大姜、櫻桃。過去,由於交通不便,村裡的土特產運不出去,許多旅遊景點「藏在深山人未識」,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今,村裡的香椿芽等農副產品依託便利的交通走出大山,擺進了大城市的超市,小小山村匯聚各地遊客,村民們在家門口賺錢,日子越來越紅火。
櫻桃生薑走出大山
「前些年,我們都是挎著竹藍把自家種的大姜、櫻桃拿到臨近的集市叫賣,基本賺不到錢。」孫洪才介紹,每到收穫的時節,大家就發愁。「乘車難,行路難,買賣難。能有條像樣的路是我們村幾代人的夢想。」孫洪才說。
三山溝村村民生活的改變是從修建通村公路的那一天開始的。臨沂市依託交通扶貧政策,積極推進偏遠山區農村公路建設,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2.72萬公裡,三山溝村便是受益村之一。
2012年,隨著20公裡的沂蒙生態大道和縱貫臨沂南北的泉重公路開通,三山溝村通了客運班車,村裡盛產的櫻桃、大姜等農副產品依託便利的交通源源不斷走出大山。「路通之後,客商直接把車開進田間地頭,我們省時省力,賣出的價格也高了,每戶年均增收2000多元。」村民薛振林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在外地務工,看到村裡交通條件好了,便回來建起了沂蒙生薑加工車間,發展生薑產業,帶動村民就業。目前,薛振林的生薑加工車間有40餘名員工,車間年收入40萬餘元。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2019年,臨沂市農村公路完成投資58.4億元,完成提檔升級工程1852公裡、自然村通達工程668公裡、大中修工程2295公裡,改造危橋210座,建設客運站點1703個,完成352個建制村通戶道路硬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從解決「最後一公裡」向「最後一米路」深入推進。
農家院裡「打卡」熱
山清水秀三山溝,農家樂裡好光景。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三山溝村村民因地制宜,做起特色農家樂生意。村民們就地取材,建起了石崇崮大院;將廢棄的姜窖改造成山洞餐廳,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遊客可在農家樂裡採摘櫻桃,收穫季很少見到手挎竹藍叫賣櫻桃的山裡人了。
如今,三山溝村沿線已建成馬泉、竹泉、紅石寨、沂蒙影視基地4處4A級景區;建有農家樂10餘家,約有200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脫貧。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沂南縣注重與山區旅遊資源開發結合、與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相結合。近年來,沂南縣累計建設農村公路2600公裡,修建了通孟良崮、戰工會等革命紀念地和旅遊景點道路150餘公裡,全縣20餘處旅遊景點通了路、通了車。「紅色旅遊專線」串聯起一大批旅遊景點,讓沿線百姓著實體會到了便利交通帶來的美好生活。
臨沂市作為山東省脫貧攻堅兩個重點市之一,貧困發生率2015年年底為4.85%,2019年年底基本「歸零」。今年,經山東省扶貧辦推薦,臨沂市成為全省唯一入列全國扶貧經驗交流示範基地首批掛牌考察名單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