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又到了濮陽人灌香腸曬臘肉的時候~這些美食不僅是許多人過年餐桌上必備的「硬菜」,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習俗。
二斤還記得小時候,只要天氣一變冷,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著灌香腸。買肉剁肉、醃製、洗腸衣、灌肉、曬乾……雖然灌香腸是一件繁瑣的事情,但大家都樂在其中。
等香腸灌好後,家裡的衣架又多了新用途:不僅僅用來掛衣服,還會被用來掛香腸、燻魚、臘肉等等年味十足的美食。
那些陽臺上掛滿香腸臘肉的,絕對都是大戶人家。從窗戶裡飄出來的肉香氣,把隔壁家的小孩子都饞哭咯~
現在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饞肉肉時不用再等到過年過節,想吃就吃。可過年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呀,今年的香腸也必須安排起來!
最近一位號稱「濮陽老城槓把子」的小夥伴,向二斤介紹了一家百年灌香腸老店。據說他家的香腸歷史悠久,口味獨特,連乾隆爺都品嘗過。這就勾起了二斤的好奇心,果斷決定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小夥伴向二斤介紹的這家灌香腸老店,就在大家熟悉的濮陽老城四牌樓附近(南街與和平西路交叉口)。
別看它家藏在和平西街上並不起眼,實際上已經有將近200年的歷史了!
原來早在清康熙年間,「老王家」掌門人王思善其子王殿鳳就遷居濮陽開設香腸店。因王家祖居山東濟南,距離濮陽六百華裡,故稱「六百居」香腸。
濮陽縣誌中還有明文記載隆皇帝下江南特途徑濮陽,品嘗「六百居」香腸的故事呢。
現在,六百居香腸傳到了第四代王玉海師傅手中,而王師傅的子女也在店裡幫忙做香腸。其實香腸的製作並沒有多高技術含量,但根據配方不同,每家做出來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六百居香腸獨特的秘密,離不開王家世代相傳的香腸秘制料粉:王家人使用了二十餘種不同的大料精心配製料粉,並在保持香料原汁原味的同時更保證了安全、健康。
六百居香腸選用的是豬後腿肉,肉不肥不瘦有彈性,這樣灌出來的香腸又香又有勁。
肉塊被切成一釐米左右大小的肉丁,再按照配比撒上秘制料粉、薑末等,充分攪拌均勻。這樣不僅更容易入味,還方便後續灌裝。
負責灌香腸的師傅一套操作乾淨利落,只見他迅速將醃好的肉丁被放進機器灌進腸衣裡,再用繩子將香腸分成小段,不一會胖嘟嘟的香腸就裝了滿滿一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