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日本導演竹內亮:中國人將「危機」轉化為「新機」的能力和速度令人驚嘆

2021-02-15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蔡藝芃 黃秋霞報導 視頻製作 蔡藝芃 荊培軒 胡思遠  「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1月6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為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點讚。隨後,該話題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熱搜第二名。

  《後疫情時代》以南京馬拉松比賽、無人配送、網絡直播等為切入點,真實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該片是竹內亮導演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之後,拍攝的又一部「中國抗疫」主題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於今年元旦上線,目前在海內外各大媒體平臺都有不俗的播放量,1月3日還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了竹內亮。

  把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驗分享給世界

  問:您拍攝《後疫情時代》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什麼?

  竹內亮: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去年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GDP正增長的國家。這些報導日本人都從新聞中知道了,但是這只是表面的數字,他們並不了解這背後的故事。

  其實現在日本的疫情很嚴重,從1月7日開始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就相當於「封城」,但還沒到「封城」的程度。日本和全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都希望一邊防控好疫情,一邊做到經濟恢復,但是目前來看日本兩邊都沒做到,都半途而廢。因為兩者同時追求的話確實很難,但是中國目前完全可以說已經進入了「後疫情時代」,同時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了復工復產,這樣的國家,真的很少。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新增感染者這麼少?為什麼只有中國經濟恢復了?日本的媒體從來沒有報導過這背後的故事。所以我想把這些在中國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的經驗分享給日本,分享給海外,這是我們拍《後疫情時代》的一個初衷。

  問:日本觀眾對《後疫情時代》的評價如何?

  竹內亮:日本觀眾看過之後基本上是正能量的評論。他們對中國經濟恢復的程度感到驚訝和震撼。特別是看到中國在無人化方面的發展,以及武漢聯想工廠徹底的防疫措施,更是感到羨慕不已。同時他們也希望日本能向中國借鑑,抓緊時間實現經濟的正向發展,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問: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為您的《後疫情時代》點讚,您有什麼感受?

  竹內亮:很驚訝,很高興,很榮幸。她說的內容也讓我非常感動,最後還講到希望其他的海外媒體,也像我那樣客觀地看中國。其實我作為一個媒體人,一個紀錄片的導演,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不喜歡偏見。

  紀錄片的力量就是真實,我把真實的情況拍給他們看,看過我的視頻後,能摘掉海外一些人誤解的「有色眼鏡」, 讓中國的抗疫故事被客觀公正地看待,我就感到很滿足了。不可能100個人看中國,100個人都喜歡中國,但至少不要帶著偏見看中國,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疫情衝擊下中國企業「逆勢爆發」,中國人民將「危機」轉化為「新機」

  問:《後疫情時代》採訪對象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竹內亮:我們希望受訪企業要有畫面感、反差感和故事性。這次採訪的對象和《好久不見,武漢》一樣,是通過微博募集的。我們收到了許多公司的報名,其中就有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之一的聯想的武漢工廠。

  在篩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企業在大家普遍受到疫情衝擊的背景下「逆勢爆發」。這些企業的銷售成績和生產規模不僅比去年增加了,甚至達到2019年翻倍或三倍的銷售額。比如,擁有13000多名工作人員的武漢聯想工廠,不僅在疫情期間實現全員零感染,還在平板銷售方面實現了銷售額翻倍。這樣的反差感太吸引人了。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從去年3月末完全復工以來,他們沒有停工過一天。從那時起,他們每個月都專門開好幾次探討防疫措施的會,從廠長到保潔、人事等各個部門,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制定非常詳盡的防疫措施。在我們拍攝期間,他們正在根據最新疫情情況,將《新冠病毒員工防疫手冊》進行第六次更新。手冊中,對工作檯、走廊、食堂、宿舍等員工涉及的所有環境嚴格規定了防疫步驟。正因為團隊中每個人都認真負責地做好各項工作,企業才能安然渡過難關,逆勢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聯想武漢工廠的主動報名讓我們很驚喜,因為我們作為一家自媒體公司以前不可能獲得這麼大規模企業的拍攝許可。但由於我們的《好久不見,武漢》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他們也看了,覺得這個片子特別好,才非常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因此這也是一個具有連貫性的故事。

  問:為何在片中花較大篇幅講述無人經濟和直播行業?

  竹內亮:因為這兩個領域是疫情推動發展的非常有代表性的行業。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反過來也給中國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就像第一章記錄的各行各業加速無人化的進程,這也是疫情衝擊下危中有機的現實寫照。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二章《全民直播》。堅韌而又富於智慧的中國人,面對突發的危機,不會怨天尤人,總會選擇準確識變、將「危機」轉化為「新機」。在義烏的電商小鎮裡,好多從來沒有任何直播或拍攝經驗的人,都匯聚在一起開始做直播、拍短視頻,有人甚至蹲在地上就開始剪視頻,他們的認真和投入打動了我。

  正如結尾所言:「中國能成功實現既控制疫情又恢復經濟是全中國14億百姓一起努力的結果。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用鏡頭與中國結緣,計劃再赴與長江的十年之約

  問:作為紀錄片導演,您是怎麼與中國結緣的?

  竹內亮:2001年或者2002年開始做紀錄片,差不多20年了。

  我對中國情感非常深。中國是我的第二個老家,是我現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10年前,我給NHK拍過長江的紀錄片(日本廣播協會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從青藏高原到上海6300多公裡都拍下來,拍長江邊的風土人情。通過拍攝這個節目,我下定決心要來中國。拍這個節目時是2011年,2013年我就從家鄉日本千葉縣我孫子市搬到了南京定居。現在我的家就在中國,每次往返中日我和家人都說「去日本,回中國」。

  問:十年間您用鏡頭記錄著中國,特別是2020年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後疫情時代》等一系列關於新冠疫情的紀錄片,您對中國有什麼新的感受?接下來有什麼創作計劃?

  竹內亮:通過這次疫情,我重新認識到了中國人團結的力量。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沒有旁觀者,14億中國人都在各自崗位上為抗疫而努力。中國人一起面對病毒,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守望相助,才取得了抗疫的勝利成果。武漢疫情爆發時,全國各地超過4萬名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馳援湖北,廣大社區村鎮居民自覺配合併積極解決物資難題,這些場景真的讓我非常感動。

  接下來,3月將會播出關於大涼山的紀錄片,目前已經製作完成。而正在籌劃的新作品是一個關於長江的紀錄片。2021年,整整十年後,我又將拍攝長江,通過一條河來看這十年間中國的變化,奔赴我與長江的十年之約。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客戶端新版上線

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訪日本導演竹內亮:中國人將「危機」轉化為「新機」的能力和速度...
    「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1月6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為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點讚。隨後,該話題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熱搜第二名。  《後疫情時代》以南京馬拉松比賽、無人配送、網絡直播等為切入點,真實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 「讓更多人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讓更多人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訪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人民日報  作者:劉軍國  2020-04-24 「希望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能夠更加重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日本導演竹內亮的「非典型」中國紀實
    在難以計數的作品裡,日本導演竹內亮的《好久不見,武漢》脫穎而出成為「爆款」,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    7年前,竹內亮攜妻兒從日本移居南京,以獨特的形式創作「非典型紀錄片」。5年裡他幾乎走遍了中國,堅持每周一更,拍攝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以及住在日本的中國人,記錄下一個活著的中國、百種不設限的人生。
  • 日本導演竹內亮再拍江城,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
    今年6月,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用10個武漢人的故事,再現這座英雄之城的堅韌、豁達,全網播放量超過4000萬,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
  • 日本導演竹內亮再拍江城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
    今年6月,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用10個武漢人的故事,再現這座英雄之城的堅韌、豁達,全網播放量超過4000萬,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12月初,竹內亮再拍紀錄片《聽武漢說》,訪問50位武漢人講述他們在2020年的「失與得」。據悉,這部12分鐘的新作即將於近日在國內上線。記錄武漢人的「失與得」竹內亮是中國女婿。7年前,竹內亮攜妻兒從日本移居南京,以獨特的形式創作「非典型紀錄片」。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很多人通過《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熟悉「亮叔」,這是一檔旅行紀錄片節目,每期會介紹住在中國的外國人或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節目已經持續更新了5年。 今年3月,竹內亮的紀錄短片《南京抗疫現場》向國外觀眾展示了中國的抗疫實情,曾登上日本雅虎網站首頁。 3個月後,他和團隊又奔赴前線拍攝《好久不見,武漢》,記錄了10個武漢人的故事。
  • 日本導演竹內亮回應被華春瑩點讚
    繼《南京抗疫現場》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又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在中日兩國引起熱烈反響,登上日本雅虎頭版和中國微博熱搜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也為之點讚。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11月27日,該片導演竹內亮受邀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說:「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我才想到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這就是當時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
  • 日本導演竹內亮:中國人的抗疫成就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
    截至本文發稿,該片不僅在新浪微博的觀看量突破了500萬次,還登上了日本最具影響力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1月6日,該片更是獲得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點讚,稱其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了中國走過的非凡歷程。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為何會在中日網友心中激起如此波瀾?作為該片導演,竹內亮又是如何看待中國取得的抗疫成就的?
  • 專訪日本導演竹內亮:當時關於武漢的信息特別亂,所以我想去看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竹內亮 想把現在的中國介紹給日本人
    「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從中國的西邊到東邊,所有的文化都能通過這條河看出來,它匯集了整個中國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竹內亮說。在拍攝期間,他和沿途遇到的中國人聊天。得知他是日本人後,很多人會詢問他「山口百惠」與「高倉健」的近況。竹內亮並不知道高倉健和山口百惠對一代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 對話日本導演竹內亮:如實展現中國抗疫,華春瑩發言讓我感動
    2020年,中國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了彌足珍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世界也看到了神州大地自信自強、充滿韌勁的景象。即日起,我們開設「老外講中國故事」專題,展現那些多年來在不同地域、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的國際友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第一期,我們介紹的是拍攝中國抗疫紀錄片獲得廣泛關注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原本竹內亮和團隊很擔心:在短視頻時代,「一個小時的紀錄片,大家會不會沒有耐心看?」令人驚喜的是不到24小時,影片在微博的轉發量超14萬次,網絡總播放量近2000萬次。同時,紀錄片的日文版也已在視頻平臺優兔上線,截至發稿時,播放量已達31萬次。
  • 南京女婿竹內亮: 我走遍山河大海,發現中國人最可愛
    來自日本的紀錄片導演 2010年,竹內亮為NHK拍攝一個關於長江的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再次來到中國,從長江源頭青海到上海6300公裡,一直在中國拍了一年。雖然當時網際網路已經很發達,但是還有很多人在得知竹內亮是日本人之後,詢問他山口百惠和高倉健的近況,竹內亮可能並不了解對於上了歲數的中國人來說,山口百惠和高倉健意味著什麼,但是他從這些問話中,感受到了中日兩國信息的不互通。「那個時候覺得,我應該把現在的日本介紹給中國人,也想把現在的中國介紹給日本人,如果我一直在日本的話,我不能做這樣的節目,所以想到了搬家到中國。」
  • 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中國《後疫情時代》紀錄片,獲外交部讚賞!
    讓我們跟著竹內亮導演一起去看看。「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後疫情時代》導演:竹內亮這部於1月1日上線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是由住在江蘇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我要來大熊貓基地拍日本飼養員小姐姐
    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
  • 「網紅」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將真實的中國傳達...
    下午的紀錄片分論壇以「融通中外·全球視野——中國紀錄片時代之責」為主題,邀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總監梁紅、紀錄片製片人劉鴻彥、探索傳媒集團副總裁魏克然、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著名紀錄片導演梁碧波、日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等參與討論。
  • 竹內亮看到的武漢-日本網民看到的竹內亮
    該片由2013年起攜家人定居南京、和妻子一同在南京創業的日本導演竹內亮(41歲)和他領銜的「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費拍攝完成。雖然只是一次民間自主策劃、獨立製作的嘗試,但因其發布一周在各網絡平臺就獲得了逼近3000萬次的播放量,引起各界關注。
  • 竹內亮看到的武漢&日本網民看到的竹內亮
    該片由2013年起攜家人定居南京、和妻子一同在南京創業的日本導演竹內亮(41歲)和他領銜的「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費拍攝完成。雖然只是一次民間自主策劃、獨立製作的嘗試,但因其發布一周在各網絡平臺就獲得了逼近3000萬次的播放量,引起各界關注。
  • 日本網友不信我拍的中國抗疫片?導演竹內亮獨家回應來了!
    編者按:1月1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上線,這是竹內亮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之後的又一新作。該片通過竹內亮本人的視角,分享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的防疫經驗,真實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的狀態」。1月3日,該片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卻引發日本網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