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蔡藝芃 黃秋霞報導 視頻製作 蔡藝芃 荊培軒 胡思遠 「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1月6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為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點讚。隨後,該話題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熱搜第二名。
《後疫情時代》以南京馬拉松比賽、無人配送、網絡直播等為切入點,真實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該片是竹內亮導演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之後,拍攝的又一部「中國抗疫」主題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於今年元旦上線,目前在海內外各大媒體平臺都有不俗的播放量,1月3日還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專訪了竹內亮。
把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驗分享給世界
問:您拍攝《後疫情時代》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什麼?
竹內亮: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去年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GDP正增長的國家。這些報導日本人都從新聞中知道了,但是這只是表面的數字,他們並不了解這背後的故事。
其實現在日本的疫情很嚴重,從1月7日開始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就相當於「封城」,但還沒到「封城」的程度。日本和全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都希望一邊防控好疫情,一邊做到經濟恢復,但是目前來看日本兩邊都沒做到,都半途而廢。因為兩者同時追求的話確實很難,但是中國目前完全可以說已經進入了「後疫情時代」,同時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了復工復產,這樣的國家,真的很少。
那麼,為什麼中國的新增感染者這麼少?為什麼只有中國經濟恢復了?日本的媒體從來沒有報導過這背後的故事。所以我想把這些在中國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的經驗分享給日本,分享給海外,這是我們拍《後疫情時代》的一個初衷。
問:日本觀眾對《後疫情時代》的評價如何?
竹內亮:日本觀眾看過之後基本上是正能量的評論。他們對中國經濟恢復的程度感到驚訝和震撼。特別是看到中國在無人化方面的發展,以及武漢聯想工廠徹底的防疫措施,更是感到羨慕不已。同時他們也希望日本能向中國借鑑,抓緊時間實現經濟的正向發展,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問: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為您的《後疫情時代》點讚,您有什麼感受?
竹內亮:很驚訝,很高興,很榮幸。她說的內容也讓我非常感動,最後還講到希望其他的海外媒體,也像我那樣客觀地看中國。其實我作為一個媒體人,一個紀錄片的導演,我想要的很簡單,就是不喜歡偏見。
紀錄片的力量就是真實,我把真實的情況拍給他們看,看過我的視頻後,能摘掉海外一些人誤解的「有色眼鏡」, 讓中國的抗疫故事被客觀公正地看待,我就感到很滿足了。不可能100個人看中國,100個人都喜歡中國,但至少不要帶著偏見看中國,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疫情衝擊下中國企業「逆勢爆發」,中國人民將「危機」轉化為「新機」
問:《後疫情時代》採訪對象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竹內亮:我們希望受訪企業要有畫面感、反差感和故事性。這次採訪的對象和《好久不見,武漢》一樣,是通過微博募集的。我們收到了許多公司的報名,其中就有作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之一的聯想的武漢工廠。
在篩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企業在大家普遍受到疫情衝擊的背景下「逆勢爆發」。這些企業的銷售成績和生產規模不僅比去年增加了,甚至達到2019年翻倍或三倍的銷售額。比如,擁有13000多名工作人員的武漢聯想工廠,不僅在疫情期間實現全員零感染,還在平板銷售方面實現了銷售額翻倍。這樣的反差感太吸引人了。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從去年3月末完全復工以來,他們沒有停工過一天。從那時起,他們每個月都專門開好幾次探討防疫措施的會,從廠長到保潔、人事等各個部門,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制定非常詳盡的防疫措施。在我們拍攝期間,他們正在根據最新疫情情況,將《新冠病毒員工防疫手冊》進行第六次更新。手冊中,對工作檯、走廊、食堂、宿舍等員工涉及的所有環境嚴格規定了防疫步驟。正因為團隊中每個人都認真負責地做好各項工作,企業才能安然渡過難關,逆勢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聯想武漢工廠的主動報名讓我們很驚喜,因為我們作為一家自媒體公司以前不可能獲得這麼大規模企業的拍攝許可。但由於我們的《好久不見,武漢》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他們也看了,覺得這個片子特別好,才非常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因此這也是一個具有連貫性的故事。
問:為何在片中花較大篇幅講述無人經濟和直播行業?
竹內亮:因為這兩個領域是疫情推動發展的非常有代表性的行業。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反過來也給中國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就像第一章記錄的各行各業加速無人化的進程,這也是疫情衝擊下危中有機的現實寫照。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二章《全民直播》。堅韌而又富於智慧的中國人,面對突發的危機,不會怨天尤人,總會選擇準確識變、將「危機」轉化為「新機」。在義烏的電商小鎮裡,好多從來沒有任何直播或拍攝經驗的人,都匯聚在一起開始做直播、拍短視頻,有人甚至蹲在地上就開始剪視頻,他們的認真和投入打動了我。
正如結尾所言:「中國能成功實現既控制疫情又恢復經濟是全中國14億百姓一起努力的結果。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用鏡頭與中國結緣,計劃再赴與長江的十年之約
問:作為紀錄片導演,您是怎麼與中國結緣的?
竹內亮:2001年或者2002年開始做紀錄片,差不多20年了。
我對中國情感非常深。中國是我的第二個老家,是我現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10年前,我給NHK拍過長江的紀錄片(日本廣播協會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從青藏高原到上海6300多公裡都拍下來,拍長江邊的風土人情。通過拍攝這個節目,我下定決心要來中國。拍這個節目時是2011年,2013年我就從家鄉日本千葉縣我孫子市搬到了南京定居。現在我的家就在中國,每次往返中日我和家人都說「去日本,回中國」。
問:十年間您用鏡頭記錄著中國,特別是2020年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後疫情時代》等一系列關於新冠疫情的紀錄片,您對中國有什麼新的感受?接下來有什麼創作計劃?
竹內亮:通過這次疫情,我重新認識到了中國人團結的力量。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沒有旁觀者,14億中國人都在各自崗位上為抗疫而努力。中國人一起面對病毒,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守望相助,才取得了抗疫的勝利成果。武漢疫情爆發時,全國各地超過4萬名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馳援湖北,廣大社區村鎮居民自覺配合併積極解決物資難題,這些場景真的讓我非常感動。
接下來,3月將會播出關於大涼山的紀錄片,目前已經製作完成。而正在籌劃的新作品是一個關於長江的紀錄片。2021年,整整十年後,我又將拍攝長江,通過一條河來看這十年間中國的變化,奔赴我與長江的十年之約。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客戶端新版上線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