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一首名詩,但第一句,許多人就讀不對

2020-12-21 子宜春來

韓愈曾經堅決反對皇帝把佛的舍利骨,迎到大內加以供奉。他寫了一封奏章,語言特別犀利。他毫不留情地說,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他還舉了許多皇帝的例子說,這些皇帝信佛,但是並沒有帶來什麼好運,很多還短命死掉了。韓愈的這些話讓當朝聖上非常惱怒,所以就把韓語從刑部侍郎的位置上貶到潮州做刺史去了。

韓愈就悽涼地上路了。走到藍關,他的一個叫韓湘的侄孫趕來陪伴他前往潮州,他有感而發,就寫了這樣一首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給他這個侄孫韓湘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其中第一句話,「一封朝奏九重天」。很多人就讀成「一封朝(chao)奏九重天」。這個朝字為什麼不能讀成chao,而要讀成zhao呢?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根據本句的意思來推斷。

「一封」是數量詞,但在這裡代指一封奏章。「奏」是動詞,是官員寫了奏摺上奏給皇上。「朝奏」的「朝」是修飾「奏」的。意思是在早晨上奏摺給皇上。如果是讀成chao,那麼應該解釋為在朝廷把奏章呈給皇上。但是我們知道呈上奏摺一般都是在朝廷上,你不可能在宮外或者路上,所以這樣的話呢,就寫了一個無用的字。古詩那麼精煉,尤其是大家寫詩更講求字字錘鍊,所以他儘量使每個字都發揮它的最大功效,讓每一個句子都變得意義更豐富。因此不可能在這裡用一個無用的字來充數。

第二個原因,結合下半句的「夕」字可知。

下半句說:「夕貶潮陽路八千。」出現一個「夕」字,就是傍晚,與「夕」相對就是「朝」。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早晨剛剛遞上奏章,提出反對意見,傍晚時分,被貶的詔令就下達到他本人。韓愈用這兩個詞形成對比來表明他所遭遇的打擊是非常非常快,它受到的政治迫害是非常迅猛。一個「朝」字與一個「夕」字相互照應,就表達出了韓愈內心的無限苦痛。

第三個原因是,古代大臣遞交奏章,一般都是早晨。

如元代薩都剌 《題進士索士巖詩卷》詩:

「迫宴封幾事,平明出奏章。」

其中「平明」就是指天快要亮的時候,即皇帝上早朝的時候。

再如杜甫的詩《春宿左省》: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最後一聯寫道「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說自己當初在左拾遺的工作崗位上非常盡職盡責。有一次值班,因為第二天有奏章要上呈皇上,一晚上都沒睡安穩,多次問管時辰的人:現在夜裡幾點了?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上奏章一般都是在早上,除非有百裡加急的文書才會隨時遞送。

中國文字裡多音多義字也很多,往往造成閱讀上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多思考,許多問題可以順利解決。

相關焦點

  • 韓愈歷史故事二則
    韓愈對王庭湊如此對待朝廷命官表示譴責,王庭湊對韓愈說:「他們之所以這麼放肆無禮,並不是我的本意。」韓愈嚴厲地說:「皇上認為你有將帥才能,所以任命你為節度使,卻想不到你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說得王庭湊張口結舌,無言以對。這時,有一士卒手執兵器走上前來說:「先太師(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裡。我軍有什麼地方辜負了朝廷,以致被作為叛賊徵討!」
  • 不一樣的詩人韓愈,閒說韓愈的反佛思想
    這是韓愈的一首期待春色的詩。世人大多知道韓愈是一個詩人,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韓愈是一個思想家呢?詩句中的韓愈借白雪「嗔怪」春天來得太晚,是什麼拖延了他心中的「春天」,可能當時盛極一時的佛教,在韓愈的心裡,屬拖延春天到來的重要因素。
  • 韓愈為什麼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公元824年12月25日,韓愈逝世,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就我們所知,在中國古代史上,諡號「文」的文臣就只有5人,韓愈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文公」。而且,在公元1078年,宋神宗追封韓愈為昌黎伯,並準其從祀孔廟。能夠從祀孔廟的先儒,大唐一朝只有2人,另外一個是陸贄,1826年才從祀。
  • 韓愈很經典的一首詩,表現手法高超,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春色美景
    而韓愈在這些人當中,無疑是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很多的作品那都是寫得極為唯美,儘管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美得令人驚豔,而這首《晚春》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通篇情感細膩,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春色美景。《晚春》唐代: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 韓愈晚年寫的一首春天詩,讀完受益良多,耐人尋味
    但是又不知道對還是不對。因此,我還是盼著暖春快點到來,於是想起韓愈晚年寫的一首詩《晚春》,讀完受益良多,耐人尋味。白居易給韓愈很高的評價,說他:「學術精博,文力雄健,立詞措意,有班(班固)、馬(司馬遷)之風,求之一時,甚不易得。」
  • 李賀寫詩夜謁韓愈,詩中場面奇幻無比,王安石卻說前兩句「不通」
    歷代詩評家力挺李賀,一致認為:因為遣詞造詞和場景渲染的出色,讓詩的內容顯得都那麼不重要了。這一首詩的名字就叫——《雁門太守行》。二、《雁門太守行》創作背景李賀這一首詩寫於元和二年,詩歌描寫的是一場唐朝中央軍隊與藩鎮叛軍之間的戰爭。不滿二十歲的李賀按照唐朝的規矩,詩謁韓愈,希望得到賞識與提拔。根據唐人張固《幽閒鼓吹》中的說法,李賀半夜詩謁韓愈。
  • 閱讀鑑賞讀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現代中國凡讀過中學的人必定都讀過韓愈的文章。今天試鑑賞一首韓愈的七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左遷,是被貶官的代稱。古代以「右」為尊,那麼離右越遠就表示地位越低,即向左遷移。於是左遷就成了被貶官的意思了。藍關位於今天陝西藍田縣,是古代離開長安向東並轉往其它各地的必經之路。韓愈為什麼會到藍關呢?原來得罪人了。得罪了誰?
  • 相傳韓湘子是韓愈的侄孫,他是如何成仙的呢?和韓愈是否有關?
    韓愈因為是久別重逢也就不計較這些,過後又讓他在書院中與各位學員討論,這位仁兄自是肚裡沒貨,跟廟裡的菩薩似的一言不發,只跟下人賭博,或者酒醉後在馬廄中睡它三天五天,或者露宿街頭。韓愈怕他長此以往,難以自拔,便忠告他:「市場上的小販也各有所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麼?」韓湘子說:「我也有門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幹什麼呢?」韓湘子說:「我能染花。紅的可以變成綠的,黃的可以變成藍的。」
  • 韓愈年近50歲時,寫下一首別開生面的暮春詩,只有28字就千古傳誦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散文寫得非常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都是他的名句,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吧。此外,他的詩也寫得很好。今天,就來看一首他的《晚春》吧,沒有用典,超級簡單易懂,易於背誦。
  • 成語「飛黃騰達」,出自韓愈的一首詩,網友:用來教孩子剛好
    一個人驟然得志,或者平步青雲,我們會說這個人「飛黃騰達」了。那麼,你知道我們經常使用的這個成語出自哪裡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這個成語出自韓愈的一首詩中。韓愈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他的兒子韓符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十分的貪玩,所以,韓愈專門寫了這首詩來勸誡兒子,要立志飛黃騰達,不可虛度光陰。由於全詩篇幅內容過長,筆者就摘抄了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研究一下。
  • 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一首詩有一個令人驚異的開篇,又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必然會讓無數人感到驚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好的開篇可以統領全文、提綱契領,但如果虎頭蛇尾,也會令人遺憾。比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開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強調自己的親身感受,令人信服;結尾「能不憶江南?」以反詰作結,作者無疑問而提問,卻加強了所肯定的意思。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7字,作者卻非常用心地處理好了這些細節。下面介紹韓愈很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想像奇特,最後14字更令人動容。
  • 韓愈為引逗好友出門遊玩,寫下一首詩,短短四句卻是最美春光
    而他在詩歌上也頗有成就,最出名的一首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令人嚮往的春天,堪稱千古絕唱。詩題中的「張十八員外」是他的好友,唐朝另一個大詩人張籍。張籍在家族中排行十八,又曾經擔任過員外郎,故而韓愈稱之為「張十八員外」。「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便是他的代表作。
  • 韓愈水平很高的一首詩,高超的表現手法令人拍案叫絕,寫得很唯美
    韓愈文章獨出心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例如《師說》、《馬說》、《進學解》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思想深刻,對於後世的文學創作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為此後人為了表揚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把他列入了唐宋八大家,成為了其中領軍人物,即使是後來的歐陽修和蘇軾
  • 韓愈被貶潮州的詩作
    韓愈被貶潮州的詩作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憲宗遣使臣往鳳翔迎佛骨到宮廷,韓愈時任刑部尚書,上表勸諫,表中舉出子漢明帝至梁武帝,皆因信佛而享國短促的事例。憲宗之迎佛骨,無非為了祈求延年,韓愈所說一下子惹惱了憲宗。要處韓愈以極刑。
  • 韓愈在外面想自己老婆了,用妻子的口吻寫下一首情詩,太浪漫了!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感情的流露都是比較含蓄內斂的,不會像西方人一樣,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我們文化中庸含蓄,對情感的表達也是很有技巧,這也是我們漢語文化博大精深的一個方面。今天要說的詩人是唐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韓愈,中學課本裡我們就學過韓愈的《師說》,還有他的詩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他不僅僅是一位詩人,還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章大家,也被稱為「百代文宗」,是北宋時期文學巨匠歐陽修最崇拜的人之一。他的才學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在寫作的時候也總是這樣非常委婉地去表達一些感情。
  • 韓愈夜裡在宮中值班,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短短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譬如中唐時期的大文豪韓愈,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那都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優美,也很是有趣。特別是這首《題百葉桃花》,整首詩看似很普通,可是同樣寫得很唯美。韓愈寫這首詩時正是在宮中值班,由於有些無聊,正好看到了窗外的桃花,於是有感而發,匆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作品,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 韓愈經常被和尚打擾,寫了首拒絕的詩,情商超高,讀完佩服不已
    現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想要看到一個僧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我國古代時期,有許多文人與僧人之間的往來都是非常密切的。比如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宋文學家蘇軾,他就和許多僧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還因此流傳下來了許多的佳話。
  • 韓愈晚年結識一高僧後,真的信佛了嗎,韓愈:我一成不變!
    幸好宰相出面講情,韓愈才被從輕發落,貶謫到荒遠的潮州去了。據野史記載,韓愈初到潮州時,在路上遇見一個老和尚,一對門牙翹出了嘴唇。韓愈頓時大起憎惡之心,恨不得敲掉對方的齙牙。不料,韓愈剛安頓好,次日就有人送來一個小包裹,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對門牙。來人告訴他,這是大顛禪師自己敲落的牙齒。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其實這是一首很典型的邊塞詩,不過李賀從來沒有去過,但是他寫得活靈活現,把邊塞殘酷的戰爭描寫得很傳神。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中國名詩三百首》值得關注
    《中國名詩三百首》是由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韓經太主編,召集當代中國文學研究界的名家趙敏俐、錢志熙、葛曉音、莫礪鋒、張晶、左東嶺、蔣寅、張福貴撰寫。這些年的詩歌選本多於牛毛,很少有人感興趣,也不值得感興趣。為什麼我認為這部《中國名詩三百首》值得關注呢?原因有二:《中國名詩三百首》明確將中國現當代詩歌與中國古典詩詞選在一編,這是先例。這古詩新詩同框,不僅體現了中國詩歌史的完整性,而且有利於觀中國詩歌古今演變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