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大俠直指人心的那些話兒

2021-02-23 張國慶

人性如鏡:文中小號字,為我所注,也算是感懷吧。

1、不要考驗人,人是經不起考驗的。

2、研究人性,動物園更是好地方。

3、當你曉以大義的時候,別忘了施以小惠。當你給見面禮的時候,別忘了給下馬威。

4、大家可以原諒花花公子,但不會原諒和尚或神父。

5、笨人的可怕不在其笨,而在其自作聰明。

6、我從不和氣生財,我只是咆哮生財。獅子從來不和氣,和氣就吃不到lions share。

7、小人物只會算「投資報酬率」,大人物卻會算「投資報仇率」,注意那一擲千金肯去報仇的人,他們是人中之聖。

8、我不能等最後審判時才收拾所有的小人與敵人,在半道裡,我也要隨手宰他幾個。

9、對體重200磅的人來說,當務之急已不是減肥,而是找到205磅的人站在他前面。這個太有畫面感了。

歷史政治:

10、有失敗,有英雄,但沒有什麼失敗的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都是大大的成功的英雄。英雄從不失敗,他在天塌的時候,也會撈到天鵝。

11、為什麼嶽飛了不起?嶽飛被抓的時候只是笑,不答辯。他知道是你皇上要整我,要把我整死,所以那些罪名統統都是假的,我跟你費這些唇舌爭辯,有什麼意思呢?

反過來,年羹堯就笨,浪費唇舌,斤斤計較,結果越計較罪名越多;好像魚一樣,被魚鉤鉤住了,越掙扎鉤子扎得越深,最後九十二條罪名把他鎖定,把他幹掉了。

結論是嶽飛是一條罪名笑著死掉的,年羹堯被安了九十二條罪名還掙扎,最後還是一死了之。這就是聰明人和笨蛋的區別。

12、知道看人背後的,是智者和唯美主義者;知道背後看人的,是奸雄。

13、神話有三種:一,神話。二,臺灣人的臺灣獨立。三,國民黨的反攻大陸。第二條其實就是一個笑話,一個作死又腦殘的笑話。

14、有自大狂的人最適合進民進黨;有自閉症的人最適合坐牢。最了解民進黨的,還真的就是李敖先生。

女人·愛:

15、女人對婚姻的看法只有一種;男人對婚姻的看法卻有一千零一種。

16、成功的丈夫,是錢多到妻子花不完;成功的妻子,是找到這種丈夫。

17、了解與愛:男人對女人應多一點愛、少一點了解;女人對男人應多一點了解、少一點愛。

18、情人眼裡出西施,西施眼裡出自己。

19、請相信,我愛你百分之百,但現在來了個千分之一千的,請退避一下。

20、22個字的情詩……李敖能迷倒王小屯,不是偶然的。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事業人生:

21、有人只是大理石,卻以為自己是雕刻家。

22、世界上最討人厭的一種話就是失敗者的理由。

23、工作要做到「被飯催」而不是「等吃飯」,這樣才及格。

24、人生的成績好像是清道夫,怎麼做都看不出來,可是一不做就看出來。

25、人生難免受傷,但別逃跑時傷在背上。

26、所謂長大,就是你知道那是什么事;所謂成熟,就是你知道後故意說不知道。

27、前進的理由只要一個;後退的理由卻要一百個。許多人整天找一百個理由證明他不是懦夫,卻從不用一個理由證明他是勇士。懦夫與勇士的差別,就在於是找理由,還是找出路。

28、君子不器是不夠的,要「君子不氣」才能不生胃病。

29、人生第一快樂是做到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人生第二快樂是做到別人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30、喜歡你喜歡的,打敗你不喜歡的,活過你討厭的。

31、真正第一流的強者,他一定不管造次與顛沛、榮枯與浮沉,永遠保持他的本色,以本色示人,以本色戰鬥。這分明就是李敖大俠一生的寫照。

 

快意恩仇:

32、不是敵人就是朋友,該是錯了;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才是對的。敵人要從寬認定;朋友要從嚴錄取

33、人間的關係只是三種:一、他跟你罵我;二、你跟我罵他;三、我跟他罵你。

34、需要向他做太多解釋的朋友,還是絕交了的好。

35、消滅敵人,要靠朋友;消滅朋友,要靠朋友老婆;消滅朋友老婆,要靠上帝。

36、我從不讓小人受罪一次,我讓他痛苦一生。

37、報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比敵人活得久,活的好。


38、聰明人面對李敖的路只有一條,就是得拚命跟他做朋友。——你絕不能做你打不倒的李敖的敵人……哈哈,這個,還真是。有能量,有本事,還敢想敢做的人,最好是與他做朋友,千萬別做敵人。

39、被狗咬到,狗要反省;被瘋狗咬到,人要反省;瘋狗咬到瘋子,雙方一起反省。

40、真正的好人,必須是大智大仁大勇的、狂狷的、特立獨行的,「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的、「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做到不易,但值得做。

人間百態:

41、好人只消做一點壞事,就被罵;壞人只消做一點好事,就被捧。前些年,網際網路上的生態就是這個樣子。劣幣驅逐良幣到了極致。

42、成功的一開始是觀眾,接著是演員,最後是後台老板。失敗的人生反其道行之。

43、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而打之;老虎過街,人人喊打而不敢打。

文化教育:

44、企鵝生下來是冷血,然後才變熱。教育的目的,就在這裡啊!

45、鐵杵能磨成針,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籤。材料不對,再努力也沒用。

46、要想搞明白一件事情,最好的辦法是寫一本跟這件事情有關的書。這真是一個好方法,今後想搞明白什麼,咱就寫一本相關的書得了。

投資理財:

47、射程以外的鎧甲,是最好的鎧甲。懂得這點的人,股市裡便很難吃虧,尤其是吃大虧。

48、停在蒼蠅拍上的蒼蠅,處境最安全。

49、第一流商人不論景氣不景氣,都要賺錢;第一流作家不論暢銷不暢銷,都要寫書。這句話看了最感慨,也非常感動。學者或作家寫作、寫書,不是為了暢銷不暢銷的,而是寫書本身就是樂趣,就是使命,就是生活。

……

……

……

謹以此,紀念少年時代的偶像——李敖大俠!

別人的學問只是電瓶,所以要常常充電;我的學問則是發電機,無電可充,——我一身是電。

我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我無法坐在臺下聽李敖精彩的演說。

當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時候,我就照鏡子。

這要有多豪情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啊。簡直就是文學界的普京啊。

相關焦點

  • 李敖與王小屯的山水相依
    話說,臺灣的作家中,我最服的就是李敖與柏楊,兩位大俠對青少年時期的我有著很大影響,無論是思想還是文風。
  • 在李敖書房拜訪李敖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在李敖書房拜訪李敖「罵人不要繞彎,直接罵他是『醜八怪』。」這是李敖教我的。李敖看不慣我抽菸,經常遺憾林則徐應該再組織一次廣州硝煙,把我叼的煙給滅了。跟李敖認識,是通過作家馬家輝,兩人的共性是:一樣調皮。認識李敖的目的,是要請李敖來參加我們策劃的填字類文化節目《我知道》,他非常興奮,立刻模仿自己身為導師,會怎麼講解牛肉和守門者的關係。他喜歡被我們叫做「大師」,這個歷經了幾次詞性反轉的詞,對他而言,別有趣味。「我們做這個一定要做得有趣,中文真的很有趣。」
  • 李敖作品和魯迅作品的差距在哪裡呢?有一種這樣的說法
    李敖大師剛走,本來不應該說他不如人的地方,但既然要拿他和魯迅相比,我只好遵照我內心最真實的的評價,狠著心說出那兩個字:不能。老實說,李敖大師也是很牛叉的了。當然,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那些自戀自大的話。比如:「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排位。」「如果我不是李敖,我願是李敖第二。」「我要是想佩服誰,就去照照鏡子。」這類句式看得多了,就疲勞了。
  • 如何評價金庸和李敖的學術對罵?
    李敖確實幾番批判過金庸。論言辭之激烈,說是「大罵」也並不為過。所以本題不是無事生非,更不是造謠傳謠。李敖罵金庸,途徑有二,一是隨筆文章,二是電視節目。文章的部分,集中於他寫的《「金庸式偽善」與「三毛式偽善」》一文;而電視節目,則主要散見在他當年給香港鳳凰衛視做的節目「李敖有話說」之中。【一】李敖苛責金庸,在我看去,內容基本都是大同小異。
  • 李敖炮轟小S無知,那些年坐大腿的情分都忘了?
    蔡康永在場下就慫恿小S去用「美色」勾引李敖,小S機智地問蔡康永:李敖大師對你有沒有吸引力?那些年,小S與李敖的口水戰小S和李敖的梁子早就結下,2011年大S在三亞與汪小菲舉行婚禮,當時李敖對此婚事就發表了看法,堅稱兩人結合純粹是為了利益,是「商業婚姻
  • 李敖與胡茵夢
    本次更新為大家羅列一下李敖與胡茵夢的那些往事,以及在這段短短三個月的婚姻中雙方都收穫了什麼。婚以後23年,我送她50朵玫瑰,是驀然回首、是生日禮物。10年過去了,多少人非、多少物故。再送60朵嗎?我猶豫說不。花店要收件人地址,我要打聽。輾轉傳來的訊息是:她有遠行、人在大陸。我恍然一笑、欲送還休:沒人看到60朵花謝,豈非禮之大者?驀然回首,眾裡不再尋她,雲深不知處。
  • 犟人李敖
    1935年李敖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十二歲起便發表作品,他11歲自己設立了理化實驗室;13歲以第一名身份考入北京四中;1949年隨父母舉家赴臺,這時的他不敢稱博覽群書,但其所涉獵的書籍範圍之廣,遠超同人,其文採學識,內中人自然清楚
  • 李敖為何撕逼小S?
    俗化說冤家宜解不宜結,當年小S坐李敖大腿示好的餘熱還未褪盡,大師李敖又毫不留情地開始指責昔日懷中人,在微博上直言小S以無知通吃兩岸。這話乍聽起來有些苛刻甚至刻薄,但對於了解李敖性情的人而言也見怪不怪,因為一個經常發射迫擊炮的人再怎麼突放冷箭,已然是手下留情。至少從表面上看,李敖的批評倒也沒能傷到小S,一句「就讓他罵」吧,透著無視的瀟灑。
  • 李敖與前妻胡茵夢那些人:相識,相知,相愛又相殺.
    也對,畢竟在李敖的「敵人名單」中曾經赫然有小S的影子,還以誹謗罪起訴過小S,雖然二度上康熙時,兩人冰釋前嫌,李敖去世,小S還發微博悼念,感嘆表示:他的思想會永存人間。撇去這件大眾津津樂道的事,為什麼說他是大師?李敖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從臺灣大學法律系退學,又入臺大歷史系。後成為多產作家。
  • 李敖已逝,戡亂繼續
    圖 | 網絡去年底在臺灣駐點,巧遇由李敖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改編的同名話劇在臺北首演,有幸採訪到李敖之子李戡。發布會的現場,劇中大陸演員周杰因跟臺灣藝人林心如的過往恩怨,成為媒體追逐熱點。瘦削的李戡與其父方正的臉型相去甚遠,年輕人手執《北京法源寺》原著(話開一筆,傳言李敖曾因這部小說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被冷落在了一旁,無人問津。
  • 曹可凡談李敖和余光中︱你不要理睬弄堂裡那些流鼻涕的孩子
    2018年3月18日,作家李敖在臺灣逝世,享年八十三歲。本文原載2008年11月16日出版的《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現重刊,紀念李敖先生。李敖2005年盛夏,我率《可凡傾聽》攝製組專門飛赴成都,和流沙河先生做訪問。流沙河先生的家與大悲寺相毗鄰。
  • 李敖與胡因夢
    >胡因夢很早就讀過李敖的書,她在自傳裡,這麼描寫第一次見到李敖,李敖給胡因夢和她媽媽,很規矩地鞠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躬,後來胡母說,李敖那個躬鞠得怪嚇人的,這個年代已經沒人行這麼大的禮了。胡因夢說,李敖一晚上一直都看她的腳,她懷疑李敖有戀足癖。她說:「在這之前「李敖」兩個字,對我而言早已不陌生,不但不陌生,簡直就是中國文人裡面最令我崇拜的偶像,而且這股痴迷的崇拜是自小種下的因。 」 可見,這次愛情是劫是緣,胡都不恐懼。
  • 狂人李敖(五) : 李敖留給這世界什麼?
    (李敖語妙天下)李敖的「宿敵」陳文茜說:「從「五四運動」之後,再也沒有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中國知識分子,擁有和李敖一樣的影響力。(圖為李敖和陳文茜)說實話我覺得臺灣的「名嘴」們,包括李敖和陳文茜在內,講話都容易誇張,怎麼叫「從五四運動以後就沒有頂天立地的中國知識分子」了呢?這話有點離譜。不過李敖是個頂天立地的人,這句話我是很贊同的。
  • 永遠的李敖――寫於李敖先生逝世二周年忌日
    李敖先生逝世於這一天,無疑又給這個日子增添了悲涼色彩。在所有的雜文作家中,我最崇拜的有三位,依次是:魯迅、李敖、柏楊。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無與倫比的,甚至是空前絕後的;李敖和柏楊先生各有千秋,論作品的藝術性,是柏楊先生的成就高;論作品的思想性,是李敖先生的博大精深。這三位作家都屬於偉大的「士」,但又各有側重。
  • 關於李敖的往事二三
    她和李敖是多年好友,忘年交,彼此非常熟悉,所以常在節目裡捎帶李敖。我因此知道了李敖患病的消息,想他年屆八十,又罹患腦瘤,恐時日無多。手機裡還存著他的電話,曾經猶豫說是不是打過去問候一下,又怕他不記得我,病中打擾他也實在不妥,算了吧。想著什麼時候他好一些我再去拜訪他,這一來,就看到他病逝的消息。
  • 李敖去世了,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這樣一句形容李敖的話,我覺得非常貼切。這句話說,「一個人如果只讀書不罵人,那麼他可能是個歷史學家;如果只罵人不讀書,那麼他可能是個流氓學家;而如果兩者兼備,那他就是李敖。」李敖身上具有一般文人身上沒有的痞氣,但同時他又具備非常深厚的學問,這讓他在中國文壇成為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他的筆下真的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而且文筆犀利,字字見血,句句封喉。這就形成了兩個非常極端的情況,喜歡李敖的人喜歡的不得了,為他的批判精神所傾倒,不喜歡他的人非常討厭他,覺得他毫無儒雅之氣,滿嘴跑火車。
  • 如何看待李敖先生的一生?我對李敖的幾點看法
    李敖先生去世了,在此致以敬意和沉痛哀悼。談一下對李敖的幾點認識。1.文史大家。李敖精通文史,學貫中西。尤其對近現代史頗有研究,寫過很多專著和研究作品。觀點犀利,語出驚人,而又論據充足,辯才無雙。一生學著等身,斐聲海外,並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也是舉世公認的文學大家。
  • 李敖:借問自由何處尋
    原創:泱泱李敖說: 「中國的自由清單就是憲法,我們不以為這是假的。只要我們認真,它就是真的;只要我們努力,它就是真的。」李敖說「富蘭克林說『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祖國』,我李敖要說『哪裡是我的祖國,我要使她自由』,自由不在外面,在裡面,為什麼要往外跑?不要相信洋鬼子!我們自己要有信心,要通過努力,使一切成真!」
  • 李敖去世了,胡因夢原諒他了嗎?
    那些仇人會不會看在人之將死,和他一笑泯恩仇?我們不得而知。而最讓我們好奇的,應該是胡因夢會不會來?會不會接受他的道歉?胡因夢為什麼不幫李敖,不願和他站在同一條陣線?因為,她是被李敖親手推開的。起初,她是愛他的。
  • Sevenning 5:李敖:忘了我是誰
    我希望這是李敖的遺言,其實它是李敖作詞的一首歌!老天也是有趣,余光中去世不過百日,李敖即駕狗追雞,殺到陰間,真是天生冤家,今生不夠來世繼續作戰! 李敖有才不假,不管怎麼折騰,如何引人注意。 他始終沒有擺脫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的通病——關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