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訪丨跟李商隱學詩,向唐詩致敬!龔學敏將100首古體詩「翻譯...

2020-12-19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李商隱詩句意象迷離,用典高妙隱晦,千年來吸引無數人閱讀它、揣摩它。李商隱就像一座礦,後人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式去挖掘開採之,各自獲得寶貴的收穫,這其中也包括很多後輩詩人。在當代詩人中,《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就是李商隱的「粉絲」讀者之一。他閱讀李商隱,思考李商隱,還將李商隱翻譯成一本白話文詩集。「我是以新詩的名義在向李商隱,向偉大的唐詩致敬。」龔學敏說。

2019年夏季,酷熱浮躁的氛圍中,他開始集中閱讀李商隱。先是傳記,後是不同版本的詩集。耐嚼耐品的李商隱詩作,慢慢帶他潛入一個很深的詩的境界。這個境界清涼,美好。龔學敏就想,李商隱的詩比較晦澀,難懂,「能不能用一種易懂的方式,把李商隱這種詩的境界承接下來,用現在的讀者容易接受得到的白話文,重新表達出來。這種白話文還是不能是大白話的直接翻譯,而是也要成為一首詩。」就這樣,他一首一首,以詩「譯」詩,譯出100首,近日被長春出版社集結成書《像李商隱一樣寫詩》出版。

化解隱晦,承接詩意

為讀者提供了讀懂李商隱的一種簡潔方式

翻譯李商隱詩作的翻譯、闡釋之作很多,也有人根據李商隱的詩詞意境去寫自己的詩。但像龔學敏這樣一個寫新詩的人,把李商隱的古體詩,用新詩的形式,「翻譯」出來,很是罕見。李商隱寫「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龔學敏這樣翻譯:「春心啊,莫與那春天的花朵們一起爭相萌發/每一寸的相思,都會化為一寸讓人心灰的哀愁。」 李商隱寫「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 。龔學敏這樣翻譯:「把傷春和傷離別的題材寫得如此之好,人世間,唯你杜牧了呀。」

在將舊體詩轉換成新詩的過程中,龔學敏努力用新詩承接了李商隱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的詩意,又化解了其隱晦迷離,難於索解的困難,同時又不失其立意的高度和詩藝的絕妙,為讀者提供了一種讀懂李商隱的簡潔方式。

在新書出版之際,封面新聞記者與龔學敏進行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聽他分享自己是如何理解李商隱,其晦澀其無窮,以及自己作為一名當代詩人,如何從傳統中獲得啟發,汲取營養的心路過程。

「在自然中找到人性發展的方向,找到情感流淌的方向」

封面新聞:閱讀就是與作者對話,與過去的時間對話,往往能激發讀者自己的創作欲望。《像李商隱一樣寫詩》這本書其實可以說是閱讀的產物。你覺得呢?

龔學敏:是的。遇到高質量的藝術作品,身為讀者的我們,也往往會被調動出創作欲望和力量。尤其是像李商隱這樣偉大的詩人,經過了歷史的陶冶,是經典化的果實,具有非常大的能量。

封面新聞:在閱讀、翻譯李商隱的過程中,你在他身上看到最閃光的地方是什麼?

龔學敏:李商隱生活在一個行將衰敗的朝代裡,而且他自己的具體命運也非常坎坷。在這樣的狀況下,李商隱通過詩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所在。他不懈地追求著詩美,可以說到了刻意的地步,這種執著,像是一股清泉,滋潤了他自己,也滋潤了後代的讀者們。他通過獨特的詩歌藝術,表達出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和自己的命運。

封面新聞:你作為一名寫新詩的當代詩人。在寫作上,給你帶來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龔學敏:從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商隱始終在自然裡能夠找到自己的切入點,找到人性發展的方向,找到情感流淌的方向。這是我們作為當代詩人,特別應該重視的。他與自然親近,在自然中尋求自身情感寄託的方式,給我一個很大的開啟。可能有時候我們太過於注重自我,忽略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大自然是詩歌寫作的富礦。

封面新聞:在我個人的感覺裡,現在中國的新詩寫作好像到了一個瓶頸期,普遍都需要學習的時期。其中一個重要的面向就是,向傳統學習。你覺得呢?

龔學敏:是的。多年來,我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充滿著期待。這種期待就是,誰能夠把中國優秀的傳統詩學繼承得最好,並且從現代的角度,發現人與自然新的的詩性存在,並且,抒發出人類離開農業文明,進入工業化、信息化時代後的情感,這樣的詩人,將很可能是中國新詩真正意義上的大師。比如李商隱詩作的一大特點就是有大量的物象。這對現在很多人「寫詩不及物」的毛病,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和糾正。

封面新聞:傳統詩詞的成就很偉大。但是大家都公認,現在的人不可能全部回到傳統詩詞寫作。詩歌的形式是必然要發生變化的。傳統詩詞只能是一部分的興趣和愛好,而不是詩歌創作的主流。

龔學敏:是的。因為時代變了,生活內容變了。舊體詩的形式,無法承載現代生活。而且很多詞的意思,都發生了演變。但是,新詩依然可以向傳統詩詞學習,把詩魂繼承下來。

「絢爛至極歸於平淡,但首先你得絢爛過」

封面新聞:一提到李商隱,總是要說他的詩隱晦,難懂。但我認為,如果晦澀得有道理,也是很有價值的。哪怕你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你讀下來都有收穫。你怎麼理解李商隱這種晦澀?

龔學敏:我覺得,李商隱的晦澀跟他寫詩用典比較多有關。要懂詩,就得知典,知出處,知喻意。這對於讀古代典籍少之又少的現代人而言,不懂就自然不過了。李商隱本是用典的高手;四是李商隱寫詩對語言的美的追求也是登峰造極的。這種對語言的追求,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在引領語言本身的發展,發展必然意味著創新,創新很多時候就是讀不懂。

現在的人讀舊詩,尤其是對年輕人,對沒有文學喜好的年輕人而言,說輕易能讀出妙來,肯定不是真話。一是白話文的普及已經過了百年,受教育時,為了應對考試,學的那點古典文學底子在成年後要想讀懂除了課本上學過的舊體詩,真還吃力了。畢竟,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經遠離了那個語境;二是詩歌和人類社會都在不停地發展。舊體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表達現代人的情感世界,以及現代人對世界的認知。新詩通過一百年的發展,雖然對是否成熟說法不一,但是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小傳統,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它和現代人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交融,從而自然而然地和舊體詩有了距離感。

封面新聞:也就是說,白居易的通俗易懂,與李商隱的晦澀,其實並不衝突。

龔學敏:肯定不衝突。我查了一下《唐詩三百首》,白居易收入6首,李商隱收入24首。從中可以看出《唐詩三百首》對詩歌和詩歌語言的一種態度。晦澀也可以意味著,理解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李商隱的複雜、晦澀,與世界的複雜也相對應。絢爛至極歸於平淡,但首先你得絢爛過。複雜過,絢爛過的人,才更有資格講簡單。

封面新聞:《像李商隱一樣寫詩》這本書是你閱讀李商隱的一個成果。但就像「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可以看完你的解讀之後,獲得一些啟發,然後自己去讀李商隱。

龔學敏:是的。每個人都應該自己去讀李商隱。李商隱是讀不盡的。他是一座富礦,每一個人都可以帶上自己的工具,去挖挖看看。包括我自己,對李商隱的挖掘,也會繼續進行下去。

相關焦點

  • 陳子昂如何成為「唐詩之祖」?龔學敏:是「念天地之悠悠」的孤獨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首《登幽州臺歌》,寫透千古孤獨之心。位列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的陳子昂,不光擁有李白杜甫等重量級古代詩人知音,還擁有大批當代詩人粉絲。比如《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
  • 【講唐詩】李商隱《無題》二首
    李商隱《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眾目睽睽之下的隱秘愛情李商隱的很多詩歌雖然都叫《無題》,但分成不同的系列。前邊講過的是《無題》四首,四首詩成為一組,這裡要講的是《無題》二首,兩首詩成為一組。在這一組的兩首詩裡,第二首大家都很陌生,但第一首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 《唐詩三百首》竟然是一本武功秘籍?
    這時候有一個人出現了,他要向權威發起挑戰:我要編一本適合所有人的武功秘籍!這個人,在歷史的節點寫下了一段宣言,這段話宣告了《千家詩》的時代已經過去,而《唐詩三百首》的時代即將來臨。這段話是這樣寫的: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
  • 【講唐詩】李商隱《錦瑟》
    如果題目是錦瑟,詩是一首詠物詩嗎?也許是,也許不是。如果說他不是,很簡單,這首詩的題目就像李商隱的一貫做法一樣,截取第一句詩的前兩個字,本質上等同於無題。如果說他是,從全詩上下文倒也真能解釋得通。北宋詩人黃庭堅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就連他也看不懂錦瑟的含義,於是虛心向蘇軾請教,蘇軾下了結論說。這就是一首詠物詩。因為古書上說過瑟這種樂器有四個調子。分別是軾、怨、清、和。這不就是錦瑟所講的內容嗎?
  • 唐詩,詩唐 ——與孩子讀《唐詩三百首》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聞一多我們中國素以「詩國」著稱於世。唐朝流傳下來5萬多首詩歌,成為詩歌發展史上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後人整理了許多唐詩精選本,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風行海內外,與《詩三百》並駕齊驅,成為今人最珍視的文化遺傳。「三百首」只是個概數,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有310首詩。
  • 蒙曼:長養詩心看遠方
    封面新聞近日重點推出由封面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組織評選和發布的2019·名人堂年度人文榜。目前,投票活動正在封面新聞app上火熱進行中。其中蒙曼解讀唐詩的作品《唐詩之美》,位列候選書單之中。  這本《唐詩之美》,是繼《四時之詩》《人生五味》之後,蒙曼講解唐詩的第三部作品。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 「反七律體」詩
    [1]王勃《滕王閣》    上面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是七律嗎?  唐詩中有些七言歌行也如七律一樣,是七言八句,但這些七言八句的詩並非七律。《全唐詩》中此類歌行竟有300首之多,儼然成唐詩之一「亞類」。這些歌行貌似七律而實非七律,姑稱之為「反七律體」。本文將這一歌行之特殊類別略加敘說與紹介,或可補苴唐詩研究之一隙空白。
  • 【收藏】李商隱全集(600首)
    《新唐書》本傳商隱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學。商隱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時溫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誇,號「三十六體」。《彥周詩話》李義山詩,字字鍛鍊,用事婉約,仍多近體,唯有《韓碑》詩一首是古體。《潛溪詩眼》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至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只見其皮膚,其高情遠意,皆不識也。
  • 向香菱學詩,先讀詩數百
    向香菱學寫詩大醜嘴初讀《紅樓夢》,對香菱所作詩三稿優劣品第,不甚了了。三讀三思後,方悟其差異。在此就香菱以「月」為題所寫的三稿詩為例,粗品其高下,祈與詩詞初學者共饗。林老師簡捷地指出她癥結所在——「皆因你看的詩少(不算香菱往日讀的,單按林黛玉開的書目來計,香菱至少讀了三百多首絕妙的唐詩。即便如此,林黛玉仍嫌香菱閱讀量太少!),被它縛住了。」就是說詩作得太粘太實,寫月亮就只有月亮,沒別的意味,被「月」這個物象粘住了、捆住了,未能馳騁想像,情意不足。
  • 讀李商隱夕陽詩有感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佳作,尤其是後兩句,即使對於不讀詩的人來說,在面對絕美壯闊的夕陽落日時,也往往會首先想到用這兩句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的確,後兩句詩的美感,既在於夕陽本身所具有的震撼和壯美,又在於它將人們看到這樣「無限好」的景色時所普遍具有的一種情緒表達了出來。
  • 哪首詩才是唐詩的第一首?誰算是唐代第一位詩人?
    《唐詩三百首》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一部唐詩選集,也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是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編選的,錄有唐詩310首,其中杜甫的詩最多,有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李商隱22首,但是這四位詩人的詩卻沒有排在第一首。
  • 陳尚君:《全唐詩》49403首,偽詩很多
    陳子昂北徵薊門時,盧藏用身在終南,沒有親見陳子昂的行跡,他所得到的陳子昂賦詩應是《薊丘覽古贈居士盧藏用七首》,但這七首中並沒有「前不見古人」這首名作。陳尚君認為,盧藏用所錄歌,未必是陳子昂本人的創作,很可能是他根據陳子昂《薊丘覽古》七首的詩意,再加屈原《遠遊》名句(「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
  • 清代文人寫一首詩,成就直追李商隱《無題》詩,驚豔了文壇
    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是200餘年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收錄了77家、311首詩。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如果以此來評判唐代詩人的成就的話,那麼李商隱無疑是大唐一流詩人。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真相和原因是這樣的:第一:如果用唐詩的規則來分析漢代、魏晉的詩歌,會發現根本沒有遵循嚴格的格律,這是因為魏晉南北朝之前是屬於古體詩,而唐詩大部分屬於近體詩。第二:即使唐詩中也有大量的古體詩,也可以不遵守格律規則。而且從古代民歌提煉發展的詩也不一定非要遵守格律。
  • 天天讀詩 |《錦瑟》唐·李商隱
    劉攽《中山詩話》:李商隱有《錦瑟》詩,人莫曉其意,或謂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黃朝英《緗素雜記》:東坡云:此出《古今樂志》,云:「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案李詩,「莊生曉夢迷蝴蝶」,適也;「望帝春心託杜鵑」,怨也;「滄海月明珠有淚」,清也;「藍田日暖玉生煙」,和也。一篇之中,曲盡其意。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李商隱的這首寫給妻子的詩,年年入選課本,千百年來感動著我們!
    但是在唐詩中能夠把思人與懷古融為一體的,且在兩者之間無縫銜接虛實融合的作品少之又少。今天小赫赫就與大家分享一首李義山的詩,這首詩可以說我們人人都會背,年年入選課本,也是李商隱最具代表的作品,更是寫雨詩中的絕世經典之作。這首詩表面上在寫雨,但是細讀之下卻是在思人憶古。
  • 李商隱這首詩,寫出了對美好愛情不可抑制的渴望,尾聯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有七律無題詩六首,六首都被蘅塘退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此前,小樓已經寫文章賞讀過四首,今天再讀一首。無題四首(其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 去世近1200年的李商隱,卻被指抄襲,還被人責怪是個冷門詩人
    "冷門詩人李商隱"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這才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李商隱在晚唐將詩歌推向了又一個高峰,他與杜牧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段成式、溫庭筠並稱「三十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