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成長,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

2021-01-12 父母世界Parents

什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給出了她與眾不同的答案: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

「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深以為然。

在家庭教育的這口大鍋裡,我們要懂得合理有序放糖、鹽、鈣,「湯」才會營養全面,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富有擔當、勇敢堅強的人。

先放「糖」,順應孩子的天性

專家指出,甜的食物能滿足大腦對能量的需求,能讓人心情愉悅。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愛「糖」的,當小小的舌尖觸碰到那一抹甜,總能手舞足蹈,神情雀躍。

家庭教育中的「糖」,就是父母的關愛和鼓勵,它像節日的巧克力,充滿著甜蜜溫馨,能讓孩子放鬆身心,找回自己的天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母親很沮喪,然而回家卻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中學,每次家長會上,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免不了有些負面言辭,母親回家都會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只要你繼續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聽了她的話,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亮,沮喪的臉也頃刻間舒展開來。十幾年來,母親一直用關愛與鼓勵的「糖」,滋養著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充滿了前行的力量。

直到兒子高中畢業,被清華錄取,這一切的秘密才被揭曉。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令人動容。

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其實,要讓孩子自信起來,並不難。

只要父母捨得用欣賞和鼓勵的言語,編織成甜蜜的愛,只要父母願意用溫暖和包容的深情,陪孩子走過長長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時光,孩子自然會充滿信心,在前行路上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加點「鹽」,教孩子面對生活的挫折

有位哲學家說過:「磨難,苦難,掙扎,這是成長的過程。」

人生總是五味雜陳,有甜蜜,就會有苦澀。

在教育這口大鍋裡,要想孩子成長得豐富多元,自然也少不了「鹽」這個至關重要的調料。

給孩子的教育裡加點「鹽」,就是要讓他們明白,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

曾經一位趴在垃圾筒上寫作業的男孩,讓無數父母感到心酸。

小男孩從小跟隨母親到青島打拼。冬日的夜晚寒風蕭瑟,人們都在溫暖的家裡享受閒暇時光,他和媽媽的烤地瓜攤卻開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

媽媽忙著烤地瓜時,男孩就趴在垃圾桶上認真地寫作業。

儘管家庭的經濟條件一般,男孩學習卻很用功,也特別懂事,經常幫母親收拾貨物,照看攤位。

這位媽媽儘管學歷不高,卻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熬了一碗濃濃的加「鹽」之湯。

那些鹹味混合著生活的苦澀,讓孩子懂得了堅強。

所以他哪怕環境惡劣、寒風瑟瑟、趴在垃圾桶上,也在認真寫作業,以此來努力抗爭命運,相信他以後一定可以書寫自己的人生軌跡。

美國心理衛生專家蘭德紐曼指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也就是說,那些幼時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一項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每年有25萬人因為無法跨越心理的痛苦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成長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摔倒再爬起來的過程。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挫折中學到一定的知識、經驗和勇氣,得到最豐厚的戰利品。

所以,即使再愛孩子,我們也要在他們的成長路上灑下一把「鹽」,不刻意規避生活的「不容易」,讓孩子提前有切膚之痛,才不會在遭遇挫折時一蹶不振。

只有讓孩子更加勇敢,學會面對困難,才能跨過生活的沼澤地,到達成長的彼岸。

補補「鈣」,讓孩子自強自立

有句話說得很好:「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面對生活,補「鈣」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通過補「鈣」,讓孩子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頑強的適應力,擋得住生活的風風雨雨。

我們熟知的《狐狸法則》中,成年後的狐狸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

然而,很多父母卻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忘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他補「鈣」,直到孩子成年才忽然發現,孩子仍然是個巨嬰。

前不久,29歲的徐某大學畢業後一直閒在家裡等吃等喝,還將一名女網友帶回家。面對父母勸說,他稱父母有義務養自己。

無奈之下,徐先生和朱女士夫妻將兒子訴至海澱法院,並申請強制執行趕獨生子出門。

回溯徐某的家庭教育,也許我們能發現一點端倪:

小學時不想當班幹部,媽媽出面找老師;大學時不想住宿,媽媽讓孩子回家住;畢業時工作難找,爸爸出面安排工作;工作後嫌工作辛苦,索性辭職回家啃老。

父母的大包大攬,導致了徐某無法獨立。孩子沒有健碩的骨骼,無法獨立行走,只能成為一個巨嬰,永遠依賴父母。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說:「重視獨立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的真愛;而溺愛和嬌寵則是形成獨立人格的最大障礙,只會讓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吃盡苦頭。」

我們總是想為孩子鋪好道路、指明方向,讓他們可以安全無憂地走向「正確」道路,然而在生活中並非事事順意,孩子不能一直在父母的庇蔭下生活著。

與29歲的徐某相比,浙江海寧10歲的小姑娘鄢張雅,卻早早在父母的帶領下成熟起來。

鄢張雅父母都是海寧市中醫院的醫生,她是家中的獨生女,卻從不嬌氣。

每天放學自己回家,還獨自去菜場買菜,回家做飯,等爸爸媽媽下班就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吃。

她雖然只有1米24的個頭,對於買菜、做飯的程序卻非常熟練,她還有自己總結的小經驗:

「以前做菜的時候,我被油濺到過,後來我發現,要聽它的聲音,如果裡面噼裡啪啦很響,就不能掀開鍋蓋,等聲音小了,先打開一條縫,如果沒有油濺出來,就可以打開鍋蓋了。」

鄢張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讓我試試看,我一定行的。」

孩子的獨立與自立,與父母的培養分不開。恰如鄢張雅的媽媽所說:「要她成長,就要她獨立,這個過程是在我們的眼睛底下時刻關注著的。」

不得不說,這位母親太睿智了!

父母學會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嘗試「自己來」,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補鈣」,才能成就孩子獨立自強的人格。

當孩子有了生命的尊嚴,就可以在無人撐傘的雨中奮力奔跑,拼命追求那個「最好的自己」。

回到開頭的問題,什麼樣的家庭,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原來,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熬一鍋「糖、鹽、鈣」俱全的濃湯。

讓孩子擁有幸福的底色,修煉健全的人格,如此,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開啟流光溢彩的奮鬥之旅。

相關焦點

  • 做一鍋好湯要調味,養育一個健康又優秀的孩子,也需要糖、鹽和鈣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的答案是:「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鹽和鈣同時調味。」每個家庭情況都不同,不存在最好,但一定要適合孩子,有鹽有糖有鈣,至於方式可靈活而動。讓孩子得到適當的愛和關注,做事有原則,遇事能獨立,這才是理想中的狀態。可家長或多或少會走彎路,踩中誤區。
  • 原來吃蝦皮不能補鈣?醫生:真正補鈣的4種食物,很多人都不愛吃
    導語:什么女性在懷孕的時候,醫生讓補鈣,多喝牛奶,到了孕晚期的時候讓吃鈣片來補鈣,然而有位女性朋友不理解,補鈣這麼多有效果嗎?其實我們都需要補鈣,不管是男女老少。在小孩子的時候就要補鈣,因為正是成長的時候,懷孕的女性在要補鈣,給肚子裡的寶寶補,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也要補鈣。我們成年人一般在25~30左右骨質就會到達頂峰,在往後就會下降,所以我們平時就要補鈣,不要等到老了,骨質鬆了,才開始補鈣。女性在更年期的時候,就會由於激素分泌,導致鈣的流失。
  • 補鈣第一名不是牛奶!這份補鈣排行榜收好,讓孩子照著吃
    奶製品、豆製品、綠葉菜、水產品是膳食鈣的主要來源,家長們可以在餐桌上放一個小本本和一支筆,把孩子每餐吃的這幾類食物大概的量記錄下來。一周後把 7 天的數據相加取個平均數,再對照一下下面的表格,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來了。
  • 調餃子餡時,先放鹽還是先放油?教你一招,餃子餡好吃入味不出湯
    調餃子餡時,先放鹽還是先放油?教你一招,餃子餡好吃入味不出湯。 快過年了,餃子是少不了的,在過年的時候聚餐,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還有大家在團圓的時候除夕之夜也會吃團圓餃子,我們都會提前準備好不同的餃子餡料,過年的時候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包一頓手工水餃吃真是太完美了。
  • 缺鈣影響孩子的身高!這個補鈣的黃金期,你需要先知道這三件事
    怎麼我家孩子就是不長個呢?是不是缺鈣啊?哪種補鈣的比較好呢?「關於長個兒這件事,我們上次已經在《4歲身高不足一米要打生長素?這些才是科學讓孩子長高的方法》這一篇裡聊過了,今天我們就再來聊聊關於鈣的那些事吧。鈣大概是所有營養元素中最委屈的一個了,好像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好都是它的錯。 孩子頭髮少?
  • 鹽和糖沒有它「可怕」!在你的廚房潛伏已久,「三高」或已在路上
    廚房裡的鹽和糖是我們日常烹飪中很重要的兩個調味劑。從古至今一直,鹽一直被稱為「百味之首」,因為在日常烹飪中,你可以只放點鹽,但是卻不能不放鹽。不僅鹽可以調味,而且食鹽能給我們身體的酸鹼平衡提供所需要的鈉離子和氯離子。食鹽對於我們來說,在保持肌肉和神經的反應、調節生理功能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孩子補鈣,別再吃鈣片了,隔三差五吃點它,孩子個頭竄一竄
    我們這些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高,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十有八九的父母都會擔心孩子缺鈣,會想辦法給孩子補鈣。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給孩子吃鈣片,其實鈣片的功效不一定見得有多好。通過吃鈣片補鈣,不如食補。
  • 孩子吃什麼補鈣?補鈣之王,炒菜煮湯加一點「它」,雞蛋都不如它
    兒童是生長最快的階段,個子一天一個樣,所以補鈣是很多寶媽們最為關心的事,那麼孩子吃什麼補鈣?在諸多補鈣食品中,「它」被稱為補鈣之王,炒菜煮湯加一點,雞蛋都不如它,孩子多吃春季猛長個,它就是蝦米,很普遍的一種食物。
  • 兒童補鈣食譜大全,吃出聰明可愛漂亮寶寶!
    初為人母,好多東西都要學~不過,哪有什麼比孩子健康更重要!一位有經驗的媽媽給大家總結了,關於補鋅,補鐵,補鈣,排鉛的食物,這樣吃,女兒、兒子都能養得無敵可愛、聰明!大家先收藏起來,以後不會手忙腳亂~【補維生素B系列】蘆筍培根串串燒適合24個月以上寶寶材料:蘆筍8~10根、培根150克、牙籤做法:1.蘆筍洗淨去老根,切成4釐米的寸段。2.鍋內燒開水,放一點色拉油,將蘆筍段放入焯熟。
  • 秋季外行人吃牛肉,內行人都吃它,明目又補鈣,比喝牛奶都好
    秋季外行人吃牛肉,內行人都吃它,明目又補鈣,比喝牛奶都好如今中國家庭的生活條件都富裕了,在不缺吃不愁喝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對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也在升高。不論是家中的男孩還女孩,家裡的長輩都希望他們能健康的成長。在健康成長的同時,也希望他們能長得高挑。但是您知道嗎?
  • 補鈣第一名不是牛奶!這份補鈣排行榜快收好
    為了長高,每個孩子的童年裡,都會有一個執著於讓自己補鈣的媽媽。 孩子長高確實離不了鈣,但是跟孩子長高有關係的營養元素有很多,比如維生素D、鋅、碘、蛋白等,哪種營養跟不上都可能影響孩子長高。 而且孩子長高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它跟遺傳、環境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 夏天孩子愛出汗,讓他多喝這湯,清淡營養還補鈣,常喝常健康
    夏天到來,意味著我們要接受高溫的考驗了,那出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尤其是一活動,感覺還沒做什麼,就汗流浹背了。大人如此,活潑好動的孩子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天一熱,天天跟水洗的一般。從頭到腳都是溼漉漉的,這樣的愛出汗,媽媽們表示很擔心。孩子好動,這樣老是出汗,喝水不及時,就容易缺水。
  • 春天,多給孩子吃這菜,補鈣補蛋白,個子多長5公分沒問題
    所以我經常會收集一些對促進生長發育,長高,增高,補鈣,補充蛋白質有益的資料……今天就一跟大家普及一下大家看圖片就知道,今天主要圍繞美食來講,因為民以食為天嗎~但是除了飲食之外,先容我叨叨一下:與孩子身高相關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比較同齡人會矮一截,這就需要找出抑制生長發育的原因。
  • 你還在給孩子補鈣嗎?!
    因為考慮到剛生完孩子,朋友需要休息,就沒有多聊。等孩子滿月再去這位朋友家做客時,發現餐桌上放著各種款式的維D、魚肝油、鈣片,我不禁問她買這麼多這些東西幹什麼,她說在網上,還有在群裡發現大家都在給孩子補鈣,有些孩子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了與同齡人的比較。
  • 拌餃子餡時,先放鹽還是油?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導致不入味腥味重
    本期導讀:拌餃子餡時,先放鹽還是油?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導致不入味腥味重餃子是每家每戶都喜歡吃的美食,一年四季,每家每戶都不可缺少餃子,無論是煎餃還是水餃,大伙兒都喜歡吃,可是唯有水餃餡調的好,大伙兒才會喜歡吃,大伙兒在拌餃子餡時,都是會碰到1個難題,拌餃子餡時,究竟是先放鹽還是先放油,許多人做錯第1步,造成步步都錯,最終做出來的餃子腥味兒重,並且一點兒味道也沒有,今天,小編就給大伙兒詳細介紹一下
  • 番茄炒蛋,放糖炒還是放鹽?教你最簡單的做法,好吃又下飯!
    許多人在糾結炒番茄時是用鹽炒還是用糖炒?假如佐料放錯了,炒出來的味道也不好,但其實這道菜主要是西紅柿的選擇,只有選到湯汁鮮美的西紅柿,炒出來的菜才是完美的,今天就詳細介紹一下這道菜的烹調方法,不會做的朋友可以試試。
  • 醃製白蘿蔔三斤放多少糖好?
    白蘿蔔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蔬菜,生熟食用都可,清脆多汁,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腸道蠕動和止咳化痰的食用價值,這個季節適量多食用一些,對身體也是比較好的,如果醃好的蘿蔔泡菜,食用前再放上一勺蜂蜜拌勻,口味和食用效果更佳。
  • 比鹽和糖還「可怕」的調料,孩子天天吃,容易脾虛積食長不高
    孩子的成長發育中,總會面臨不少問題,作為家長也會操心孩子的每一件事,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孩子的飲食上,家長都會注重營養的搭配,讓孩子更好的發育,避免出現營養不夠的現象。昨天去姨姐家做客,她的兒子小樂已經6歲,平日裡很是活潑機靈,讓我很是喜歡。
  • 品種多樣、少油鹽糖、忌食辛辣 清淡飲食,一多三少一忌
    食物色彩搭配,比如臘八粥,可放多種糧食;什錦蔬菜可放多種蔬菜「亂燉」,很容易達到每天的食物多樣化。少油:混合、少量使用。根據膳食指南,烹調用油每日推薦攝入量為人均25~30克。據統計,我國多數家庭每天攝入食用油量遠遠超標。控制用油,自行烹調時要從調整量和種類做起:減少過油操作,比如燉排骨湯,焯完水便可直接清燉,無需再用油煸炒;油的種類多樣,茶籽油、橄欖油、大豆油最好經常換著吃。
  • 春季長個子正當時,吃了這幾道菜孩子的個頭猛竄!
    4~6歲學齡前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長高的基礎階段。補鈣對今後的成長發育非常重要。4、加入沒過魚的水,再加醋,大火燒開煮5分鐘,入蔥、姜和適量醬油、鹽、糖。5、轉小火20分鐘後,將豆腐倒入鍋中,湯汁收濃即可。▣ 麻醬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