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金元以後由於運河與海漕的需要而形成的,近代以來是北方的重要工商都會。因為距離京師不遠,也學習了北京茶館文化的一些內容,但主要特點還是服務於工商和一般市民的需要。
天津茶館也叫茶樓、茶社,除正式茶館外,集體飲茶之地在舊中國還有澡堂、妓院、飯莊、茶空攤位。天津正式茶樓類似北京大茶館,經常是賣茶兼有小吃、清唱、評書、大鼓。每客一壺一杯,聯袂而至者可以一壺幾杯。
茶客三教九流,邊飲、邊吃、邊欣賞節目。有的借茶樓來「找活」, 漆工、瓦工、木匠,一坐半天,等待主顧。茶樓也常是古玩交易之地。「三德軒」茶樓,早晨是工匠喝茶找事做的時間,中午則添唱、評書、大鼓。
「東來軒」茶樓,早茶多是廚師,晚茶則是演員與票友聯誼清唱,如著名京劇演員侯喜瑞等便是東來軒的常客。還有些茶樓是不同階層的人清閒、看報、交流信息或棋友們下棋的場所。總之,天津茶樓不像北京那樣分類細緻,也不像四川、杭州地方風味獨特,大多是適於各方客商的綜合性活動場所。
天津的飯莊,舊時客人到來要先上高檔茶,一則表示迎客禮儀,二則也為提神開胃,吃罷茶方正式上菜,而酒飯之後則又要上茶,以便消食醒酒,同時給客人稍坐休息的機會,不能飯一吃完就驅客。 這也是一種好傳統。
總之,天津茶館主要是發揮社會和經濟功能。天津人用茶量很大,老天津衛講究一日三茶,但若論文化氣氛則不突出,這是一般北 方市民茶館的共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