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製作《我們與惡的距離》人物關係圖

2020-09-22 不二小段


今天寫一篇短文,推薦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 9.4 分, IMDB 9.6分。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HBO Asia 與臺灣公視合作推出的精品劇集,講述隨機殺人案件發生後,被害者與施害者家人的精神重建與社會、媒體、網絡、人權律師、醫師等方方面面對精神障礙患者的不同態度。一共 10 集,現在更新到第 8 集,最後兩集這周末放出。不過網絡上面現在流出的全集都是,HBO 已經做了聲明,希望大家能支持正版。



網友評論:我們與正版的距離



HBO 出品,必屬精品。國內買正版 HBO 訂閱各種不方便,為了力所能及支持正版,我在 Google Play 購買了電子版劇本。等我刷完劇本和主創們的手記,再來專門寫點什麼。


8刀,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今天除了專程給大家推劇,主要是想畫一張劇裡的人物關係圖,關係圖可能涉及劇透,還沒看劇的快去看劇,這篇文章留到以後看就好了。




———— / 劇透警告分割線 / ————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群像劇。群像劇總會有一兩個線索人物能把相關的人都串聯到一起,這種線索人物未必是主角,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推動劇情發展。我個人認為這部劇的線索人物是李大芝和王赦。

這部劇的人物關係沒有複雜到一定要靠畫圖梳理的地步,不過之前見到過一張狼人殺版《人民的名義》的關係圖,印象深刻,所以想要模仿著畫一下。



源網址:https://processon.com/view/58e6fb22e4b0bdbcd95819ce


今天用到的工具也和上圖一樣,是一個叫做 ProcessOn 的網站,這個網站主要是用於在線製作思維導圖的。

註冊登陸 ProcessOn,新建流程圖。

我們用到的元素比較單一,只需要圓角矩形、箭頭和插入圖片三個功能。

箭頭可以附著於節點上,拖動節點時箭頭會自動吸附跟隨。



這樣我們在前期就不需要考慮布局問題,等到把人物關係大概捋順了,再調整位置,讓箭線儘量不要發生交叉即可。

如果想要修改元素樣式(顏色、線條寬度等),推薦在最開始先設置好一個元素,設置為默認樣式,之後新增相同種類元素時,便不需要重複設置。(也可以重複進行複製-粘貼,不過相比之下就麻煩很多)




確定了工具和做法之後,就是梳理劇中人物的主要關係。我是看完以後先回憶了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簡單畫了一下,後面幾天還會繼續完善。


劇中主要人物關係圖

之後的主要任務一是補全更多的人物,二是給每個人配上頭像和劇中身份。因為頭像要挨個裁剪成圓形才好看,今天時間不夠就不做了。

希望大家學到這一手作圖方法,以後也可以多用思維導圖工具來幫助學習。

相關焦點

  • 帶你製作《我們與惡的距離》人物關係圖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HBO Asia 與臺灣公視合作推出的精品劇集,講述隨機殺人案件發生後,被害者與施害者家人的精神重建與社會、媒體、網絡、人權律師、醫師等方方面面對精神障礙患者的不同態度。一共 10 集,現在更新到第 8 集,最後兩集這周末放出。不過網絡上面現在流出的全集都是,HBO 已經做了聲明,希望大家能支持正版。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其實沒有距離
    正如片中News哥所說的,《與惡》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對善惡問題的「去脈絡化「的隨意審判,因為當你能夠從對方的立場出發去感同身受的時候,就會發現故事從來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便會知道善與惡、好與壞、正義與不義等等二元對立都只是對這個世界的過度簡化。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於是聲討惡人,還是聲討惡。
  • 我們與惡的距離、與善的距離,都太遠了
    在鄭秉泓看來,這類職人劇在描畫當代臺灣城市生活時側重其時尚流行的那一面,和大部分臺灣人的現實生活距離遙遠。「臺灣戲劇無論是鄉土劇還是偶像劇,在布置這些角色的生活、布景,交代他們怎麼謀生的時候,我常常覺得是沒有說服力的。」鄭秉泓對南方周末說。林昱伶認為,與動輒千萬乃至上億的大陸電視劇製作成本相比,臺劇難以望其項背。
  • 電視劇篇|《我們與惡的距離》
    主演陣容還有金鐘影帝吳慷仁、溫升豪等人,絕對的大製作和豪華卡司。整部劇的故事圍繞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展開,由各方人物的登場牽扯出了幾個家庭的複雜糾葛和激烈的社會議題。這是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反常規,就在於,它真實地呈現了,在大惡大非面前,人是多面的,好人與壞人,罪人與壞人,一念之差。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如果你是受害者或受害者的家人,你希望法律予以施害者同樣的懲罰嗎?這些都無從回答,這不是所謂原諒與否、寬恕與否能夠解答的問題。我們無法用上帝的視角來判斷他人仇恨的深淺與生命的輕重。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一樁九死二十一傷的隨機殺人案牽連三個家庭的悲與痛,對這樁罪案的後果作出了冷靜而深刻的全景式描繪。
  • 記錄/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無疑在製作的開始就帶有了深重的社會意義和教化目的,但它呈現得非常成功,全程高能全程淚點,開始看了就讓人慾罷不能啊。在我的理解裡,它是想講這樣一個故事--圍繞一起無差別鯊人案件展開,展現施/暴/者及其家屬、受/害/人及其家屬、新聞媒體、社會輿論等的後續反應。
  • 現象級口碑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9.4超高分現象級口碑劇持續引爆社會熱議微博話題閱讀量3.5億次騰訊視頻播放量2.1億次《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橫空出世。這部以真實案件為原型的寫實劇,通過「無差別殺人事件」和「思覺失調症」的雙主線敘事,刻畫出被害者及家屬、加害者及家屬、辯護律師、媒體從業者、精神科醫患、社會大眾等各方人物的處境和內心糾葛。創作團隊直面媒體倫理、法律、輿論、精神健康、網絡暴力等議題,體現出驚人的勇氣與擔當。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今年的華語劇之王—— 《我們與惡的距離》。 臺灣影視市場近年來一直比較萎靡,電影方面鮮有大製作,走的都是小成本的小清新路線,比如前段時間較火的《誰先愛上他的》。 近年來,臺灣劇一直在往社會現實題材的方向轉型,比如去年被稱為「臺灣版《黑鏡》」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本片《我們與惡的距離》同屬社會現實題材,但比前者口碑更佳,可以算是近年來最好的一部臺劇。 本片由美國HBO和臺灣公視聯合推出。
  • 【我們】與惡的距離
    18年推出的高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膽揭露了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弊病。《我們與惡的距離》,從一起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開始聚焦,通過呈現這起事件中的施害者、施害者家屬、受害者家屬、律師、新聞媒體、網友、精神心理病院、心理不健康人群等等相關群體的不同態度和一系列連鎖反應,展開了關於種種現實問題的探討。
  • 9.5高分盤點10大經典名句,帶你走進我們與惡的距離
    大家好我是壞笑,聽說過我們與惡的距離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臺劇的距離
    賈靜雯15後年重返臺劇,皺紋成戲精 沒引進版權,沒有正規的觀看渠道,但好作品是自帶宣發能力的,豆瓣鵝組社區論壇甚至微信群裡,關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簡稱《我們與惡》)的討論無處不在。《我們與惡》也同樣通過一個極端事件,力求解構人性深處的善與惡。 正如尼採的那句: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在與黑夜鬥爭的時候,你也會被染黑。這部劇魅力就在於,所有創作者都放下自己的偏執,投入進相對真實的世界裡,共同完成一個可信度更高的內容,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與反思。
  • 9.5高分盤點10大經典名句,帶你走進我們與惡的距離
    大家好我是壞笑,聽說過我們與惡的距離麼?(閱讀時長10分+)現實中魏則西案、江歌案、滴滴司機案、章瑩穎案等等,可能時間久了就最終都會塵埃落定,但是對於當事人的傷害卻是會跟著一輩子,hbo和臺灣當地電臺合作的這部現實題材的9.5高分良心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 《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火!臺灣劇依舊如履薄冰
    許光漢正是Q Place培訓班的學員,《想見你》另一位演員顏毓麟、《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李大芝的扮演者陳妤,也都是訓練班成員。通過優秀編劇做孵化,確定了「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個主題,更邀請楊丞琳、藍正龍、張書豪、張鈞甯等知名度較高的演員為新人搭臺,以「老帶新」的方式推新人,試圖進行顛覆式創作。
  • 《想見你》《我們與惡距離》大火!臺灣劇依舊如履薄冰
    許光漢正是Q Place培訓班的學員,《想見你》另一位演員顏毓麟、《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李大芝的扮演者陳妤,也都是訓練班成員。2019年 Netflix推出了《罪夢者》、《極道千金》、《驚悚劇場》,HBO與臺灣公視製作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FOX則與三鳳推出了《想見你》。
  • 薦影丨《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由真實案例改編的、發人深省的臺劇。雖然只有10集,卻囊括了許多深刻的社會問題。這樣優秀的電視劇,在華語電視劇史上也十分罕見。
  • 《我們與惡的距離》:你自以為是的正義,可能把另一個人推向地獄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這幾年來我最喜歡的臺劇,劇本縝密、演出精彩、製作用心,最重要的是他讓觀眾對善惡的立場產生改變。《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劇照在電視劇中,「病識感」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也是這幾次的隨機殺人案件中最引人爭議的部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如果的頭號戲劇是《想見你》。那麼戲劇的一等獎必須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的評分為9.5分,第二個將於今年推出,非常期待。其實,看完這部戲,幸運的是happyending結尾,否則,很難死。我們與惡的距離離這裡有多遠?這次我喜歡選角,劇中飾演法律援助律師的吳慷仁就是我一直認為非常樂觀的男演員,當他玩《下一站,幸福》時,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個男性。
  • 豆瓣9.4,我們與惡的距離
    當事件發生時我們如何面對選擇?每一部名劇都離不開優秀的製作團隊和優秀的演員。去年推出的團隊:HBO(公認為「神劇製造機」,以黃色汙染和高品質著稱)和臺灣公共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製作強烈建議家長一定要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膽暴露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弊端,被稱為臺版《黑鏡》)是聯合發射的。導演林君陽:他多次入圍金鐘獎最佳攝影獎。
  • 《我們與惡的距離》爆紅,臺劇的春天來了嗎?
    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拍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女主角賈靜雯參演了Netflix製作的臺劇《罪夢者》,製作人林昱伶在做關注底層群體的新劇《做工的人》,編劇呂蒔媛的新劇則瞄準社工群體。她們都面對著大眾的期待:下一部臺劇是什麼?今天這篇文章來自《南方周末》,經授權轉載。
  • 《隱秘的角落》:我們與惡的距離很近
    當年《無證之罪》開闢了網劇的短劇模式,宣告了網劇也能擁有極高的製作水準和深厚的探討面向,是一部擁有行業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單子啊那之後冒出的絕大數懸疑網劇,都離《無證之罪》有著不小的距離。其所呈現的社會關係與家庭關係,都浸透了一步步走向極端的惡。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一連串案件裡都呈現出了各自不同屬性的惡,簡單亦或複雜,靈機一動亦或老謀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