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一篇短文,推薦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 9.4 分, IMDB 9.6分。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HBO Asia 與臺灣公視合作推出的精品劇集,講述隨機殺人案件發生後,被害者與施害者家人的精神重建與社會、媒體、網絡、人權律師、醫師等方方面面對精神障礙患者的不同態度。一共 10 集,現在更新到第 8 集,最後兩集這周末放出。不過網絡上面現在流出的全集都是,HBO 已經做了聲明,希望大家能支持正版。
網友評論:我們與正版的距離
HBO 出品,必屬精品。國內買正版 HBO 訂閱各種不方便,為了力所能及支持正版,我在 Google Play 購買了電子版劇本。等我刷完劇本和主創們的手記,再來專門寫點什麼。
8刀,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今天除了專程給大家推劇,主要是想畫一張劇裡的人物關係圖,關係圖可能涉及劇透,還沒看劇的快去看劇,這篇文章留到以後看就好了。
———— / 劇透警告分割線 / ————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群像劇。群像劇總會有一兩個線索人物能把相關的人都串聯到一起,這種線索人物未必是主角,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推動劇情發展。我個人認為這部劇的線索人物是李大芝和王赦。
這部劇的人物關係沒有複雜到一定要靠畫圖梳理的地步,不過之前見到過一張狼人殺版《人民的名義》的關係圖,印象深刻,所以想要模仿著畫一下。
源網址:https://processon.com/view/58e6fb22e4b0bdbcd95819ce
今天用到的工具也和上圖一樣,是一個叫做 ProcessOn 的網站,這個網站主要是用於在線製作思維導圖的。
註冊登陸 ProcessOn,新建流程圖。
我們用到的元素比較單一,只需要圓角矩形、箭頭和插入圖片三個功能。
箭頭可以附著於節點上,拖動節點時箭頭會自動吸附跟隨。
這樣我們在前期就不需要考慮布局問題,等到把人物關係大概捋順了,再調整位置,讓箭線儘量不要發生交叉即可。
如果想要修改元素樣式(顏色、線條寬度等),推薦在最開始先設置好一個元素,設置為默認樣式,之後新增相同種類元素時,便不需要重複設置。(也可以重複進行複製-粘貼,不過相比之下就麻煩很多)
確定了工具和做法之後,就是梳理劇中人物的主要關係。我是看完以後先回憶了主要人物之間的關係,簡單畫了一下,後面幾天還會繼續完善。
劇中主要人物關係圖
之後的主要任務一是補全更多的人物,二是給每個人配上頭像和劇中身份。因為頭像要挨個裁剪成圓形才好看,今天時間不夠就不做了。
希望大家學到這一手作圖方法,以後也可以多用思維導圖工具來幫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