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電影都看過之後,我真正覺得:《攀登者》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第8個故事。
1960年中國國家登山隊克服千難萬險,終於登頂珠峰,卻因沒有留下影像資料,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為什麼沒有留下資料?
影片中有一個情節,登山隊員曲松林對他曾經的隊長方五州說「我恨你」,因為方隊長為了救他的命而捨棄了攝影機,使得那次登頂留下了難以彌補的遺憾。
「為了保護攝影機,我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觀點不是曲松林一個人的,而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崇尚的價值觀!
因為這個終身遺憾,曲松林格外珍惜新組建的登山隊中負責攝影的李國梁,這個年輕人將代他去完成自己無法完成的使命。
正是這種使命感,李國梁在生死關頭把攝影機拋向隊友,自己卻選擇了割斷繩子墜落懸崖。
「你就是世界的眼睛」,這個眼睛的使命感是不可替代的。
同樣,《我和我的祖國》第一篇前夜,黃渤扮演的林志遠就承擔著這樣一種使命。
開國大典上,毛主席曾經親手按動電鈕,在全世界面前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紅旗。
就在大典前夜,設計這個電動按鈕的使命,一點不比攀登珠峰的壓力小。
人就在北京,可是連林志遠自己都說不清有多久沒回過家了。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幹,他都不敢承諾電動升旗萬無一失。
計算數據,測量距離,還有各種器材,時間不夠,材料不夠,怎麼辦?助手爬上屋頂,用大喇叭喊話,讓市民們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只有經歷過那個時候的中國人才相信,這樣的方式是最有效的。
因為,每個人都相信,對於祖國,「我」有一種不可推卸的使命感。
最讓人感動的是,境遇越困難,大家的使命感越強烈,這是《攀登者》的魂,是《我和我的祖國》的魂,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之魂!
李國梁犧牲之後,影院裡有多少人在啜泣呀,而曲松林更多的是痛。他痛得撕心裂肺,淚沿著滄桑而扭曲的臉頰流了下來。
為了國家的使命,多少人顧不上考慮自己的安危,甚至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個人早已變得可以忽略不記,而他們認為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
當鏡頭轉向黑牡丹,她拿著李國梁留下的信封,拿出那一張張用心捕捉的照片…..他小心地珍藏著對她的那份愛,卻肆無忌憚地用生命表白著對登山的愛,對國家的愛……
同樣,方五州與徐纓之間,始終隔著一座山,以至於相戀15年卻無法走到一起,為什麼會這樣?
當兩人為了完成登頂珠峰這一個使命而共同付出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那座山漸漸消失了。在珠峰,徐纓真正明白了方五州。
雖然徐纓最終把生命留在了珠峰,她的心卻和方五州融在了一起。
個人是小的,小到我們常常相互計較,無法彼此包容。
國家是大的,大到我們常常忽略自己,看見彼此的多面。
《我和我的祖國》中相遇篇中,原子彈研發工作者高遠,在報警信號響起時,腦中忽然閃現一個念頭,繼而轉身回艙,危險嗎?當然危險!
他甘願冒險是為了證明:這個方案不可行,恰恰可以說明另一種方案中可行的。
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做試驗!
故事最後,當電視屏幕上輪流轉換著那些英雄的照片,高遠曾經的戀人默默地流下了眼淚。多年前,高遠忽然失蹤,斬斷了與家人戀人的情,無聲地堆積起與國家的情。
國家,不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個人組合成的嗎?
「山再高,往上攀,終能登頂,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攀登者。」
影片中胡歌扮演的楊光,因在登山途中凍傷雙腿,不得不返回治療,臨走時他說:我還會回來,我一定要登同珠峰。」
「楊光」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九月一日出現在《開學第一課》的夏伯渝。
26歲時,夏伯渝因登珠峰受傷,不得不截掉雙腿,後來五登珠峰,終於在69歲時登頂成功。
對於一個健全人,一個年輕人來說,登珠峰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何況他這樣一個裝了假肢的老人呢。
《開學第一課》節目中,他提到了北坡的「中國梯」, 那是他曾經的隊友釘在中國最高峰上的,提到了1975年測量的「中國高度」,那是中國在向世界宣告:我們登上了自己的山峰!
執著的信念,無縫的合作,成就了一個又一個攀登者。
山就在那裡,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它。
《我和我的祖國》回歸篇中,香港在154年之後重新回到祖國, 1997年7月1日,許多事情都必須同時完成,做到分秒不差。
這一天,相當於香港換了人間,升中國國旗、完成軍隊交接儀式、警務人員更換警徽,還有很多與此相關的事情,牽動著香港、大陸、甚至全世界的目光,萬眾一心才能同時同分同秒完成。
談判桌上的交鋒,無數個瞬間的對壘,那一刻,分相同,秒相同,所有人的時間都完全相同,所有人的動作都整齊劃一。
這是所有人在用心攀登那座看得見卻從沒登頂過的山峰,無縫的合作才能共贏!
護航篇中優秀的女飛行員呂瀟然接到備飛的命令,實在難以接受。
「只有最優秀的飛行員才能完成備飛的使命,因為任何一個機位出現問題,她都必須勝任。」
可是,在閱兵當日8號飛機出現故障時,她卻一點點指導隊友調整飛機,直到排隊故障。
她完成了備飛任務,順利返航,這是她真正追求的嗎?
她選擇了捨棄,卻釋然了。有舍才會有得,集體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才是成功的基石。
看得見的,或看不見的高山隨處都在,無論願意或不願意,我們每個人無時不在攀登自己的山峰。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攀登者》,那麼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講述的第8個故事,前面7個故事平均只有20多分鐘,而這一個故事用了兩個多小時,它是一個放大了的,需要特別認真講述的故事。
第9個,第10個故事呢?
我和我的祖國,故事時時在上演。無論是女排姑娘,還是航天英雄,或者是數不清的你我他,每一個普通人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隨時都在上演。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這樣的讚歌,是關於家國情懷的,是關於使命的,也有關於合作,關於捨得……
山就在那裡,只要向上攀,就能登頂……這是我和我的祖國始終堅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