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日本提出了一個「50年30個諾獎計劃」,當時提出來的時候遭到了吃瓜群眾的好一頓嘲笑!
這種嘲笑是有理由的,因為從2000年往前數一百年,日本百年的時間裡日本只獲得了9個諾獎!
但是截止今年,日本自提出諾獎計劃後已經連續19年獲得了19個諾獎,由於2020年的諾獎還沒有出來,所以不算今年,日本連續十九年每年都獲得了諾獎!
這相當於狠狠打了吃瓜群眾的臉!
但是當我們看到日本在諾獎舞臺上成為常客的時候,我們不禁在思考,日本到底為何能在如此短期內,獲得如此多的諾獎呢?
其實啊,我們仔細觀察了日本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總結出了四個原因!
第一個:八九十年代的投入變現
眾所周知,日本八九十年代是經濟爆發的時期,長達二十年的經濟增長,使日本對科學科技領域做出了巨大的投入,這種投入使得那一代日本青年接受了極為優質的教育!
不管是在教育投入上,還是在建造科學科技設備上,日本都是大刀闊斧的投入。
我們經常說,科學發展是要花錢的,花錢是起點,有了起點才能賽跑不是!
所以當今天我們看日本的諾獎獲得者,他們所取得的成果幾乎都是在八九十年代所取得的,而諾獎自然科學獎本身就非常嚴謹,所以產生了一個眾所周知的20年滯後期。
這也就成為了日本八九十年代努力到現在變現的說法!
第二個:對自然科學的崇敬心理
去過日本旅遊的,或者是見過日元的親們應該都知道,日本鈔票上印的人像,基本上都是文學家、思想家亦或者自然科學家!
日本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貨幣是存在於每個國民的日常生活中的,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日本讓這些為日本的崛起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刻印在國民的日常活動中,給國民一種時刻表達懷念和崇敬的方式!
我們經常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偉大的科學家存在,這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因為這些科學家們才是真正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強大的原因所在!
而只要存在著偉大的科學家,那麼向這些科學家們表達最高的崇敬,就是在鼓勵國民們認同科學!
我們要知道一件事,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國民,他們做明星、做網紅的夢想多過於成為科學家,那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第三:日本獨特的民族性格
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段子,日本的職員大多數一輩子只呆在一個公司。
這個不是段子,這是真實的!
日本民族獨特的個性讓他們認為一輩子堅持只做一件事並不是什麼難事!
比如諾獎獲得者大隅良典,他在長達二十五年的學術長跑中,過得一度非常艱難,但他依舊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研究,他曾經在自己的小實驗室裡一幹就是九年,期間一度經費都沒有著落!
也正是有這種堅持,他終於取得了研究成果,而後又等了二十年,他獲得了諾獎!
你說,這樣的事情有意義嗎?
大隅良典會告訴你有意義,他的努力不是要得什麼獎,而是年少建立起來的夢想,他的熱情驅動著他必須完成他要完成的夢。
而這個夢,不在乎是二十年還是三十年,因為當他建立了這個夢想的時候,他認為這就是他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來幹的事兒!
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民族個性,讓日本國民保持了很大做事熱情、探索精神與社會責任感。能不能獲得諾獎這是後話,他們所做的一切在於是在尊重知識、尊重文化!
國家投入、科研環境、國民教育、民族性格種種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繩結,將日本的科學水平提升到了國際數一數二的地位。而最關鍵也最亟需改變的,也許是每個個體本身。
對所做事情的熱愛、個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會責任感不僅是科研的源動力,也是我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最終原因。發自心底的尊重我們這個社會的學者、尊重知識,是比獲得諾貝爾獎要更重要的事。
第四:全民讀書的風氣
之前網上有一句話說當我們的孩子都在玩手機的時候,日本的孩子都在看書,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日本的閱讀風氣的形成和其國內的大知識分子的引導是分割不開的!
每年日本的學者們都會進入到校園裡,給中小學生上公開課,文學大師給孩子們講國文,數學家給孩子們講解數學的思維,科學家們給孩子們講自然科學有趣的地方!
比如亞洲第一位諾獎化學獎的獲得者福井謙一就在《直言教育》中說過:在我讀書的時候,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各種科學科普類著作,這些科普書籍讓我建立了一個很好的興趣,對我的人生起到了極大重要的作用!
而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也說過:我的小學班主任當時經常送我自然科學的圖書,因為這些科普書籍讓我對科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讓我最終走上了物理學這條道路!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日本的小學教育裡,看課外科普書籍的比重非常大,因為好的科普書籍真的能建立孩子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科學這門學科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但是,這門學科卻非常重要。小學科學學得好不好,關係到初中高中的理科學科,因為小學的科學實際上就是在為後面的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打下基礎!
很多孩子上了初高中物理、化學等理科學不好,其實就是小學科學沒有學好,因為這是基礎啊!根基沒有打好,樓房自然建不上去!
那麼小孩子如何學好科學呢?
第一個前提就是要建立興趣,這個興趣如何建立?可以通過多看自然科學的科普書籍,因為實際上科普書籍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好奇心最強的時期,通過故事化閱讀將這些基礎知識灌輸到孩子的腦海裡,形成一個求知慾的轉化,進而將好奇心過渡成為興趣和熱情!
但想必大家也發現,很多家長朋友們去書店,特別會給自己的孩子買教輔試卷、買一些兒童文學作品,但對於科普書籍則不太懂!
所以在這裡不二給各位家長們推薦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這套書引進於歐美,是愛因斯坦大講堂系列叢書之一!這套書是由133位歐美頂尖大學教授撰寫而成的。
一套五冊:
《這才是真正的宇宙》:孩子想要了解的宇宙知識都在這裡,不管是黑洞還是行星的秘密,一本書讓孩子打開宇宙的秘密!
《海洋捲走的世界》:海洋知識大寶庫,各種我們所不知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展示海底世界的真相!
《我們為什麼會恐懼》:科學史上的42個未解之謎,裡面不止有UFO揭秘,還有外星來客痕跡!
《恐龍星球》:一本書讓孩子了解恐龍世界,不管是三疊紀還是侏羅紀或者是白堊紀,孩子想知道的恐龍知識都在這裡!
《神奇動物在這裡》:一本野生動物大百科,貓科動物有多少種?犬科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這本書裡全都有!
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不止內容嚴謹有趣,全是科普大牛彙編的,最重要的是,每一本書裡都有超過300張高清照片或插圖,內容很美,圖片也非常美!隨著這這些精美的照片讓孩子可以了解一個個自然科學的知識!
內容很美不用說,關鍵是價格也非常美,為了讓所有孩子都擁有一套這樣的科學科普類寶藏書,我們特地和出版社商量,給到最好的折扣給各位朋友!
這套書原價300元,現在只需要128元,大16K全彩印刷,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閱讀還是拿來送禮都特別合適!
親們可以點擊下方橫條購買,給孩子一份特別的科學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