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是更新遊記的一周,但我卻決定提前為大家隆重得介紹一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不得不說這真是一部令我感到驚豔的電影,儘管它沒有一個吸引人的名字,但是卻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綠皮書可不是一本精緻的筆記本或是一本昂貴的雜誌這麼簡單,這本書的存在是專門告訴黑人究竟哪裡可以吃飽喝足,究竟哪裡可以休息,別奢望這些地方會有什麼好的環境,高的品質,在當時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對於黑人而言,只要能保障基本生存需求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施捨與恩德了。
這部電影採取的是雙男主的形式,白人託尼與黑人唐,託尼出生貧寒,語言粗鄙,貪圖小便宜,能用暴力解決的事情絕對不多費半句話,隨心所欲,不懂得掩飾,幹著數不清的零工,住在窮人區的布朗克斯,擁有一個和睦美好的家庭大約是他唯一的財富。
唐是來自幾內亞的黑人著名鋼琴家,精通多國語言,談吐舉止優雅講究,身份高貴,對自己有著嚴格的約束,情緒內斂不外露,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孤獨得住在卡內基音樂廳的頂樓,與親人關係疏遠寡淡,只能與一堆冷冰冰的死物相依相伴。
就是這樣兩個膚色不同,性格迥異,身份懸殊的人開啟了一段讓人又哭又笑的巡迴演奏之旅。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唐邁出了第一步,託尼也邁出了第一步。誠然,人與人之間當然是不同的,長久以來存在的種族歧視讓白人與黑人勢成水火,到了今天也依舊存在。白人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而黑人又因為各種原因而無人站出來大聲維護自己的尊嚴。
但唐放棄高出三倍的價格留在紐約的上流宴會,選擇去巡迴演奏,努力改變白人對黑人的偏見就是踏出的第一步,他是一個孤獨的天才,但他願意踏出第一步的勇氣才是真正令人欽佩的。
託尼討厭黑人,從電影的開頭,他將水池裡黑人喝過的水杯扔進垃圾桶裡可見一斑。迫使他為一個黑人工作唯一的理由大約只是為了養活家庭,否則真的很難想像一個討厭黑人的白人怎麼可能還為黑人工作。託尼也在這一刻踏出了他的第一步,願意改變自己長久以來對黑人的偏見,這份勇氣與唐一樣值得欽佩。也許他沒有想過會和黑人成為朋友,但是他在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無論你做什麼,百分之百得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像最後一頓。」
託尼是個灑脫慣了的人,在車裡抽菸,聽狂野的爵士樂,開車的時候啃三明治和用手直接抓烤雞,還「誠邀」唐和他做一樣的嘗試,跪在路邊與混混賭博,在唐要求他表現得像個上層人時候拒絕壓抑天性,在宴會上直接吐出難吃的甜椒三明治等一系列不文雅的行為直白得告訴我們他的性格是如此放蕩不羈,充滿市井氣息,但看到這些,我並未覺得託尼的行為有哪裡不和諧,更談不上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像託尼一樣有工作的時候就認真的工作,想說什麼就大膽說什麼,想大笑的時候就肆意大笑,對待吃飯這件事又如此認真?他的長輩或許沒有帶給他金山銀山,卻實實在在得讓他擁有了一顆簡單樸實的心。
也許你會認為託尼是個灑脫過了頭的人,但他實際上是很有自己原則的。對待家庭,他恪盡職守,遵守承諾,一路走來都在給妻子寫信,哪怕信中有許多拼寫錯誤,爆流水帳,毫無美感可言,但卻是實實在在得愛著他的妻子,在唐教導他如何寫出優美的字句時,他也完全不拒絕。一個懂得疼愛妻子的男人即使不夠成功,也絕對是難得的好人。
相比之下,唐就有些拘束過了頭,在託尼順走幸運石的時候,他義正言辭要求他歸還,甚至提出如果託尼喜歡,可以買下來送給他,但他卻忽略了託尼像孩童一樣天真的內心,讓事情本身喪失了應有的樂趣;在西裝店裡受到羞辱之後,他選擇默默忍耐,微笑著離開;被要求在儲物間裡更換衣服也默默容忍了。
唐忍受這一切不公平的待遇並非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而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每一個月,每一年,一年四季,日積月累,默默忍受已經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因此唐對生活細節有著絕對的苛刻,時刻保持優雅高貴來掩飾自己孤寂又自卑的內心。他並不是不想肆意灑脫,而是他不能,也沒有這個資格肆意灑脫。
「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只僅僅是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
看似完全做不了朋友的兩個人在這段旅程中越來越合拍,如同電影中所說,他們之間能夠成為朋友絕不是因為什麼緣分,而是兩個膚色不同的人找到了生活中能夠讓他們彼此都看見更寬廣的世界的人。
敞開心扉是他們這一路上做的最多的事情,唐要求託尼按照他的方式改名字,但託尼拒絕了,他喜歡自己的名字,堅持自我,雖然有些拗口,但堅決不改,唐沒有一意孤行得強迫他,而是尊重他的選擇。
當唐看見託尼要去酒吧赴約的時候,他以為託尼要拋下他另謀高就,於是開出了更誘人的報酬來挽留他,這個時候不難看出,唐需要託尼,並且不想失去他的陪伴。託尼樸實的微笑,拒絕了唐開出的條件,但他保證是去拒絕同鄉,信守與唐之間的約定,兩人的情誼在這一刻升華到了更高的階層。
在最後一場巡演的時候,唐受到了大堂經理嚴重的歧視,並且他還試圖賄賂託尼說服唐,但託尼毅然決然得帶他離去,唐跟隨他的步伐堅定得離開,無懼違約,這一幕真是酷到沒朋友!託尼對待唐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僱傭關係,而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朋友的尊嚴比金錢更重要。
託尼希望唐能夠隨心所欲做一次自己,不是在白人面前委曲求全。
「暴力永遠不能取勝,保持尊嚴,才會贏得真正的勝利。」
唐要求只用施坦威鋼琴演奏三重奏,在某一次演出前,託尼發現三角鋼琴裡全是垃圾,而且也不是名貴的施坦威鋼琴時,他義正言辭得與負責人理論了起來。負責人看不起唐是有色人種而拒絕滿足他的要求。
託尼按耐不住暴躁的性格,當場給了他一拳。在託尼看來,拳頭比理論有用,用理論解決不了的事情,誰的拳頭更硬誰就說了算。
但是暴力並不能永遠取勝,當弱勢群體遇到強勢群體,用拳頭解決問題只會讓事情更糟糕。日落陣禁止黑人在日落後進入,這本身對黑人就是一種極大的羞辱,當地的警察甚至對唐進行了當面的羞辱,這讓託尼感到不忿,因此他動手打了警察,兩人被一同關進了監獄。
如果不是其中一名小警察還殘存了一點心靈上的良知,使得警察長給了唐一個機會讓他打電話,那麼我相信唐與託尼恐怕要在這個小監獄裡受一陣子牢獄之災。
比起託尼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唐更喜歡優雅又有尊嚴得把問題解決,多年來積攢的人脈與社會身份使得唐在有難的時候只需要一個電話就可以讓國家級領導人發話救他們離開囫圇。
這一幕鏡頭很重要,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黑人救白人離開困境,還是一個黑人受到少有的尊敬的重要時刻。
「改變大眾的想法,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離開牢獄之後,唐在託尼的指責下終於爆發了,他衝進雨中控訴自己的委屈,「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我到底是什麼?」是啊,他究竟是什麼呢?他是被排除在外的第三世界人嗎?
唐孤獨,優雅,高貴,但那是他自己想要如此孤獨,優雅,高貴的嗎?
改變大眾的想法很難,這並非是有著驚人的天賦就可以做到的,更需要孤獨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就像馬丁·路德·金一樣,他有一個夢,他的夢還未來得及實現就已經遭遇槍殺身亡,但這是一個開始,有一個人願為世界的不公而呼喊,邁出勇敢的第一步,這就是成功。
很多人都可以演奏出蕭邦,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唐一樣用自己的方式演奏出驚豔四座的蕭邦,而託尼永遠是那個最懂他的觀眾。
其他人有沒有被改變,唐不知道,但他唯一知道的是,託尼因為他而改變。
僅僅是天才無法改變大眾的想法,還需要勇氣去面對世間一切不公,願偏見的陰霾終有消散的一天,早日露出陰霾後溫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