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海外媒體報導了捷豹路虎在SUV系列的新車布局:2021年捷豹將推出一款全新旗艦SUV,以補齊目前中大型SUV的位置空缺。捷豹將這款新車命名為J-Pace,與轎車系列的名稱與字母序列一致。
J-Pace進入豪華中大型SUV市場,面對的競爭對手將包括寶馬X5、奔馳GLE,甚至保時捷卡宴;不過,按照捷豹的規劃,採用純電結構的J-Pace,其實是奔著特斯拉Model X而來。
上一個特斯拉挑戰者,I-Pace
2017年,捷豹在海外發布了一款全新純電SUV,I-Pace。彼時的豪華純電SUV市場頗為冷清,幾乎所有傳統巨頭都還埋頭於實驗室裡「放大招」,希望儘快能夠推出一款足夠強勁的純電新車,以對抗風頭一時無兩的特斯拉。
沒想到動作最快的不是德國人,而是英國人。傳統豪華品牌轉型純電動汽車,捷豹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目標明確,競爭特斯拉。當時捷豹選擇的是造一款純電動SUV:一方面是因為SUV市場仍然高速增長,捷豹F-Pace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另一方面,用捷豹最擅長的優雅、運動、性能,對抗特斯拉Model X的前衛、古怪,審美碰撞更為顯著。
就這樣,以古典豪華對戰智能豪華,捷豹接過了第一棒。結果如我們所見,信心滿滿,失望而歸。
捷豹I-Pace如今已被證實落敗,原因當然數一個算一個,但放在2017年的市場,捷豹I-Pace並非完全沒有勝算。
論顏值,捷豹I-Pace不吃虧。Model X的最大賣點是鷹翼門,但除此以外談不上優秀設計。I-Pace到來,很好地運用了捷豹的英倫優雅,給當時市場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選擇:傳統車企轉型豪華純電動,其實不需要跟傳統告別。
論性能,捷豹I-Pace也是信心滿滿,綜合續航接近500公裡、雙電機四驅、百公裡加速4.8秒,算上價格差,捷豹I Pace其實是能夠叫板Model X的:在60-70萬元這個價位,捷豹I-Pace作為高性能純電動SUV的定位,性能參數遠高於Model X 75D。
至於尺寸的吃虧大概算不上什麼問題。2018年純電動SUV的選擇並不多,Model X的購買者並非看中了這款車的7座,他們不在意花100萬能買到多大的SUV,而是100萬的Model X足夠新奇。
相比之下,捷豹I-Pace就過於傳統了。除了動力系統採用了純電,其餘的設計、功能體驗都構不成電氣化時代對消費者產生的衝擊。哪怕是同年上市、 槽點滿滿的蔚來ES8,在新奇好玩這件事上都要遠超過捷豹I-Pace。
這可能是所有傳統豪華車企轉型的毛病:走得不夠快,想得不夠前沿。除了在歐洲市場獲得了同樣保守的歐洲人的喜愛,捷豹I-Pace在中國和美國市場表現平平。到了今年初,捷豹I-Pace的新聞就只剩下降價。比如,在美國市場捷豹I-Pace推出了直降兩萬美元、6年分期、推遲3個月首付等多項優惠;而在中國甚至能夠以5.5折購買,一款指導價高達70萬元的豪華純電SUV,終端市場給出的報價低於40萬元。
就在本月初,捷豹I-Pace推出了年度新款,三款配置售價在63.08萬-70.88萬元,除了入門款價格不變、中高配分別上調一萬元。不顧五五折傳聞,捷豹I-Pace仍然堅持豪華,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新勢力不斷崛起的市場,已經很少人會考慮I-Pace了。
那麼,J-Pace又憑什麼?
讓捷豹I-Pace競爭特斯拉Model X顯然是行不通了,這兩年捷豹加快了電動化的投入,明年的新旗艦J-Pace就是成果之一。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捷豹追趕特斯拉需要填補多少差距。
2019年 I-Pace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6236輛,同比增長135%,主要的貢獻來自歐洲市場,而且獲得了歐洲年度車的稱號。但即便在歐洲,捷豹I-Pace也非安枕無憂,除了Model X繼續保持優勢,還有後來居上的奧迪e-tron。
去年特斯拉Model X在全球銷量下滑了29%,僅收穫了32886輛,排名第二的是奧迪e-tron,以27435輛的成績超過排名第三的捷豹I-Pace。
捷豹I-Pace與奧迪e-tron相差1萬輛,與Model X相差1.6萬輛,在價格高、容量小的豪華電動SUV市場,這種差距並不容易追趕。更重要的是,捷豹I-Pace與前兩者並不在同一個級別,越來越多選手進入這個市場,I-Pace的競爭力就越發顯得落後。
J-Pace到來會有點不一樣。它來自捷豹路虎更高級的MLA模塊化縱置平臺,與捷豹XJ、路虎攬勝等旗艦車共享平臺。這意味著,J-Pace在尺寸、性能配置、技術工藝等方面的高級感都符合更高價位市場,能夠與奧迪e-tron、特斯拉Model X平等競爭。
另一方面,捷豹也會為其打造更強有力的競爭點,從I-Pace的經驗來看,消費者認同捷豹在性能方面的打造,而一貫的運動操控優勢,也能讓捷豹J-Pace樹立優於特斯拉的豪華質感。比如目前海外媒體所猜測的雙電機四輪驅動,高性能版本,多種電池容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Model S與Model X在這兩年銷量下滑,不僅與市場需求變化有關,產品更新換代的猜測也影響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選擇。
對於捷豹J-Pace來說,這些都是值得謹慎應對的市場格局。歐洲市場必然是重點,2019年I-Pace已經貢獻了捷豹品牌在歐洲銷量的16%,又一款新車到來,完全有可能藉助口碑迅速拓展。
充滿挑戰的反而是中國市場。一如奔馳寶馬在中國推出的「不徹底」電氣化產品,捷豹I-Pace也受到了同樣的質疑,當奔馳EQC與寶馬iX3選擇國產並將價格定在50萬左右,同樣級別、更高價格的捷豹I-Pace難以受惠於它的進口身份。
J-Pace推出之後,捷豹必然需要重新審視它與I-Pace之間的區隔,尤其是它在美國與中國市場已經打開了優惠的口子。對於決定要全面轉向電動化的捷豹,更徹底的調整很快就會到來。
圖 | 來源於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討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