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普學英語-19-人類文明能否跨星系傳播?

2020-12-22 不背英語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

《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

導讀

想像一下,未來人類會不會真的有可能移居地球以外的星球?

視頻

謝謝收看,獲取本文音視頻、中英文文本等更多英語學習資源在弓重浩:不背英語 希望可以幫助你提高英語水平。

中英文文本

人類文明能遍布銀河系嗎

Could human civilization eventually spread across the whole Milky Way galaxy?

我們能在這個小小的藍色星球之外的

Could we move beyond our small blue planet

廣袤星系建立殖民地嗎

to establish colonies in the multitude of star systems out there?

這個問題還挺嚇人的

This question’s a pretty daunting one.

銀河系有3000億顆恆星左右

There are around 300 billion stars in the galaxy,

從一邊到另一邊的距離是160000光年

which is about 160,000 light-years across.

現在為止我們就發送了一艘宇宙飛船到太陽系外

So far we』ve sent a single spacecraft outside our solar system,

以0.006%光速緩慢前行

trudging along at 0.006% of the speed of light.

以那個速度 得花不止25億年

At that rate, it would take over 2.5 billion years

才能橫跨一個星系

just to get from one end of the galaxy to the other.

然後就有了這個人類生存的問題

And then there’s the question of human survival.

恆星間的距離簡直大無邊際

The gulf between stars is simply enormous.

在多數星球上我們都不能持續生存

We couldn’t live sustainably on most planets,

而且我們需要很多資源才能存活下來

and we require a lot of resources to stay alive.

然而幾十年前 學者發現從理論角度

And yet, decades ago, scholars found that it’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在銀河系傳播人類文明不僅是可行的

to not just spread human civilization across the galaxy,

而且還能很快實現

but to do so quite quickly,

還不違背現有的物理定律

without breaking any known laws of physics.

這個想法源於一名叫約翰·馮·諾依曼的數學家的研究

Their idea is based on the work of a mathematician named John von Neumann,

他在紙上設計了一臺能進行自動複製和創造新一代的機器

who designed on paper machines that could self-replicate

他在紙上設計了一臺能進行自動複製和創造新一代的機器

and create new generations of themselves.

後來這些機器被稱為馮·諾依曼機器

These would later come to be known as von Neumann machines.

在太空探索的背景下

In the context of space exploration,

馮·諾依曼機器可以建在地球上

von Neumann machines could be built on Earth

然後發射進太空太空中

and launched into space.

這種自給機器會在遙遠的星球著陸

There, the self-sufficient machines would land on distant planets.

然後開採可用資源、

They would then mine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harvest energy,

搜集能量進行自我複製

build replicas of themselves,

把複製的機器發射到最近的星球

launch those to the nearest planets,

然後不斷循環這個過程

and continue the cycle.

最後結果就是無數探測器

The result is the creation of millions of probes

像水裡的一點墨水一樣不斷向外在宇宙中蔓延

spreading outwards into the universe like a drop of ink in a fishbowl.

學者進行計算之後發現 一臺馮·諾依曼機器

Scholars crunched the numbers and found that a single von Neumann machine

以5%光速飛行

traveling at 5% of the speed of light

要花400萬年才能通過不斷複製穿越銀河系

should be able to replicate throughout our galaxy in 4 million years or less.

聽起來時間很長

That may sound like a long time,

但想到140億歲高齡的宇宙

but when you consider that our universe is 14 billion years old,

從宇宙尺度看來已經非常快了

on a cosmic scale, it’s incredibly fast –

也就是一整年裡的兩個半小時

the equivalent of about 2.5 hours in an entire year.

造一臺馮·諾依曼機器需要幾項目前沒有的新技術

Creating von Neumann machines would require a few technologies

造一臺馮·諾依曼機器需要幾項目前沒有的新技術

we don’t have yet,

包括先進的人工智慧

including 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微型化科技

miniaturization,

更好的推進系統

and better propulsion systems.

如果想運用這些技術把人類送進銀河系

If we wanted to use them to spread actual humans throughout the galaxy,

我們還得需要另一項技術性飛躍

we would need yet another technological leap –

通過原始元素和基因信息來人為造出生物有機體和生物機體

the ability to artificially grow biological organisms and bodies

通過原始元素和基因信息來人為造出生物有機體和生物機體

using raw elements and genetic information.

不管怎麼說 如果過去10億年間

Regardless, if in the last billion years

有外星文明造出了類似的機器

an alien civilization created such a machine

通過不斷複製的方式向我們駛來

and set it multiplying its way toward us,

我們的銀河系應該已經到處都是這些機器了

our galaxy would be swarming with them by now.

但是那些機器在哪兒呢

So then where are all these machines?

一些天文學家 比如卡爾·薩根

Some astronomers, like Carl Sagan,

說聰明的外星人不可能建造自我複製機器

say that intelligent aliens wouldn’t build self-replicating machines at all.

這些機器會在橫衝直撞後失去控制

They might hurtle out of control,

為了實現自我複製把星球洗劫一空

scavenging planets to their cores in order to keep replicating.

另外一些人認為這種機器不存在是因為

Others take the machines absence as proof

根本不存在智慧的外星文明

that intelligent alien civilizations don’t exist,

或者在他們發展出必要科技前就已經滅絕了

or that they go extinct before they can develop the necessary technologies.

但這些想法並不妨礙人類想像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

But all this hasn’t stopped people from imagining what it would be like

將是怎樣一番景象

if they were out there.

科幻小說作家大衛·布林

Science fiction author David Brin

描寫了一個存在許多不同的馮·諾依曼機器並同時擴散的宇宙

writes about a universe in which many different von Neumann machines exist

描寫了一個存在許多不同的馮·諾依曼機器並同時擴散的宇宙

and proliferate simultaneously.

一些機器跟年輕文明打招呼

Some are designed to greet young civilizations,

另一些則定位年輕文明 並且在年輕文明成為威脅前將其摧毀實際上

others to locate and destroy them before they become a threat.

布林的小說「Lungfish」裡面

In fact, in Brin’s story 「Lungfish,」

一些馮·諾依曼機器正密切關注著地球

some von Neumann machines are keeping a close watch over the Earth right now,

等我們成熟到一定階段後

waiting for us to reach a certain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他們才採取行動目前

before they make their move.

我們有的只是好奇心和理論

For now, all we have is curiosity and theory.

但下次你仰望夜空時

But the next time you look at the night sky,

想像無數自我複製的機器

consider that billions of self-replicating machines

正在銀河系的恆星間穿梭

could be advancing between stars in our galaxy right now.

如果它們存在 最後一定會降臨地球

If they exist, one of them will eventually land on Earth,

也許 它們已經到地球

or maybe, just maybe, they’re already here.

相關焦點

  • 趣味科普學英語-15-為什麼人類還沒有完全戰勝疾病?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導讀我們已經利用了電力,測序了人類基因組,並消滅了天花。但是,在數十億美元的研究之後,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能夠在任何時候影響1400多萬人及其家人的疾病的解決方案。為什麼治療癌症如此困難?本期內容解釋了這些挑戰。
  • 趣味科普學英語-14-你對潘多拉魔盒之謎好奇嗎?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因此即使人類不斷地受苦受難、遭遇種種挫折和折磨,希望都不會消失。
  • 《跨文化傳播研究》| 序言與寄語
    《跨文化傳播研究》立足人類自由交往的需要與實踐,希望通過經驗研究揭示把各種跨文化情境組織起來的社會結構,提供保持文化多樣性與文化間可溝通性的獨特路徑,通過批判研究揭示文化間的權力關係,重構人類的普遍交往;通過學術對話展現特定語境下的跨文化傳播探索,及其與跨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之間的關係,增進各文化區域的學者對跨文化理性的理解。
  • 趣味科普學英語-50-養的金魚總活不過三天?怎麼回事?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導讀想養金魚但總是活不過三天?這個視頻科普了養金魚的一些注意事項。視頻謝謝收看,獲取本文音視頻、中英文文本等更多英語學習資源在弓重浩:不背英語 希望可以幫助你提高英語水平。
  • 趣味科普學英語-46-冥王星應該算是和地球一類的行星嗎?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謝謝收看,獲取本文音視頻、中英文文本等更多英語學習資源在弓重浩:不背英語 希望可以幫助你提高英語水平。
  • 宇宙最頂級的文明是什麼樣的?我們人類應該怎麼辦?
    也不要老用那些嚇人的專業術語去分析宇宙了,各個星系有各個星系的用途,謹此而已。總是用我們人類的標準去衡量宇宙中的文明發展程度,大家不覺的荒謬嗎?請問,螞蟻和蜜蜂能研究出人類的科技發展能力嗎?無論從那個方向,無論從那個標準,差距太大的情況下,請別把猜測當真實,也不要靠臆想看宇宙。或許地外生命看待我們地球人類,好似我們看待螞蟻昆蟲般的。
  • 民族主義的起源及其在日本與中國跨文明的傳播
    民族主義的傳播從民族主義的傳播看,它涵蓋了文明內傳播和跨文明傳播。自在16世紀的英國誕生後,民族主義首先在「一神論」文明內傳播。公元世紀以前,雖然古羅馬帝國曾入侵巴勒斯坦地區,但因為猶太人有成文基本法,即使流離失所,猶太人在羅馬領域內也沒有失去猶太教的傳統。
  • 人類有生之年可以到達另外的星系嗎,星際穿越可以實現嗎
    下面的圖片中每一個光點都是一個星系,而我們就生活在其中之一的星系中(銀河系)。銀河系有多大?讓我們看看銀河的樣子。3000億 顆恆星是什麼概念,假如每1億顆恆星就能誕生一個文明,那麼3000億就是3000個文明。而我們非常幸運,剛好活在這個文明的時間點上。我們的太陽系大約每2.25億~2.5億年在軌道上繞行一圈,可稱為一個銀河年。因此以太陽的年齡估算,太陽已經繞行銀河20~25次了。太陽的軌道速度是217km/秒, 大約1400年可以運行1光年的距離。
  • 趣味科普學英語-13-雙語字幕介紹股票市場的起源、運作流程和現況
    《趣味科普學英語》介紹《趣味科普學英語》精選內容有趣的科普類話題,短短幾分鐘,讓你收穫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知識層面的擴充。真的是一舉多得!視頻謝收看,獲取本文音視頻、中英文文本等更多英語學習資源在弓重浩:不背英語 希望可以幫助你提高英語水平。
  • 跨文化傳播是什麼
    許多人都了解什麼是文化傳播,但是對於跨文化傳播知道的不多。
  • 跨文化傳播研究 | 克利福德• 克裡斯琴斯:多元主義與跨文化傳播
    《跨文化傳播研究》(第一輯)出版。世界上有76億人,但有一個術語準確地標記了他們:人類/智人。如果缺少普遍化,人類就無法運作。第二,系統而嚴謹地解釋「多」,但避免相對主義。跨文化傳播堅持多樣性和民族認同,但這種堅持本身並不意味著多元主義。如果「一」與「多」被簡化為多樣性,那麼結果就是分裂,而不是文化的多元主義。
  • 跨文化傳播研究 | 單波:跨文化傳播的問題域
    單波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化就把人類帶入普遍交往的時代,向現代人發出了傳播的邀請。當傳播面臨我們與他者如何交流的難題時,它又向現代人發出了跨文化傳播的邀請。德國社會學家西美爾(G.Simmel)的陌生人(stranger)概念無意中觸及了跨文化傳播研究的起點:人與陌生人的傳播關係生發出群體間接觸的基本問題,即種族關係圈、社會距離或陌生度(degree of strangeness),群體間偏見、文化適應。19世紀以來,群體間交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進化論預設的他者化邏輯。
  • 世界科技出版集團主席潘國駒:跨語言文化傳播驅動全產業鏈聚集
    「跨語言文化傳播正經歷著最大的機遇與挑戰。」潘國駒通過視頻談及該書意義時稱:「這本書的出版是非常有意義的,它不僅涵蓋了COVID-19最新臨床研究的課題,還旨在分享中國對COVID-19病毒的研究成果和經驗,這對英語國家現階段的疫情防控至關重要。」「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經驗值得世界學習,我們希望通過翻譯出版更多關於中國的英文版圖書,以期架起中西方溝通的橋梁。」潘國駒說。
  • 神級文明是什麼樣的?我們人類能想到嗎?面對未來,該怎麼辦?
    宇宙頂級文明只是一種假設,目前是人類探索不到的,也可以暫時說人類文明就是頂級文明。宇宙太大,無邊無際循環往復無窮無盡,假如一個人從會識數開始,一個一個地去數宇宙的恆星或象太陽系級別的星系,在沒有數完的時候,這個人就累死了或壽命到期生命0ver了,因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宇宙太大,人類以光年,就是光在一年走的距離計算星際距離,想想就燒腦。如果一直想下去,能把人想成瘋子。
  • 8歲英語0基礎學了四年,12歲創20萬字英文小說!原來英語是這樣學
    8歲英語0基礎,用了四年時間,12歲創作20萬字英文小說!原來英語是這樣學後疫情時代加速了教育在線化的發展趨勢。英語學習正是被疫情加速的重要賽道之一。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校外培訓機構幾乎全線停擺,與之相應的則是線上教育的全面開花。
  •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淺析《生活大爆炸》和《愛情公寓》
    跨文化傳播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人際交往、信息傳播等活動,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日常生活層面的跨文化傳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行為的碰撞;二是人類文化的交往層面的跨文化傳播,社會文化系統的差異,在不同文化中的交融、對撞,從而實現了文化交融、發展和變遷。
  • 人類的科技,是否已經接近極限?地球文明在宇宙中排第幾
    人類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距離極限可以說相當的遙不可及!根據前蘇聯的科學家卡爾達舍夫提出來的宇宙文明等級分類理論,宇宙中的文明可以分為三個等級:第一個文明等級為行星文明等級。在這個文明等級中,行星上的文明物種可以開發利用整個行星系的資源。
  • 學習「貓」短語,發現英語趣味,原來「學貓叫」還有這個意思!
    大家好,我是小鹿,歡迎來到《趣味英語欄目》。貓和狗都是人類最好、最多的寵物,因為貓多高冷,所以被戲稱為「貓主子」。在英語裡,有很多跟貓相關的短呀,有的特別有意思,小鹿還發現了一個「秘密」,為什麼網紅喜歡學貓叫?下面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短語吧!
  • 每日真題 139|跨文化傳播
    跨文化傳播就是指社會信息的跨文化傳遞,或者是社會信息系統的跨文化運行。也就是各種文化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中流動、共享和互動的過程。不僅關聯不同文化的成員之間發生的信息傳播與人際交往,還涉及人類社會中諸多文化要素的擴散、滲透和遷移。
  • M31星系與KARI的碰撞時空
    (黃金精神)仙女星系(英語:Andromeda Galaxy;M31;NGC 224;曾被稱為仙女座大星雲),位於仙女座方位的擁有巨大盤狀結構的旋渦星系,梅西耶星表編號為M31。仙女座最著名的應該是M31仙女座星系,它是一個比銀河系還要龐大的,肉眼可見的最遠的星系。M31距離我們大約200萬光年,直徑22萬光年,是銀河系的兩倍,也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