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代銷平臺出局!監管劃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靠譜銷售渠道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銀保監會12月25日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再次補齊制度短板!《辦法》界定理財產品銷售的概念,劃定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範圍,釐清產品發行方和銷售方責任。

去年6月,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下稱「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但誕生不足兩年,各方對於理財子公司的機構類型、產品屬性等認知較為模糊,理財子公司自身品牌的培育也需要過程。對於普通投資者,如何正確識別理財產品購買渠道、避免購買到仿冒產品?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和投資者三方的權責關係如何釐清?這些實際問題如今都將進一步明確。

業內人士認為,《辦法》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提供了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指引。《辦法》對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各自責任進行劃分,明確理財產品銷售中的禁止性要求,對理財產品銷售人員培訓、上崗和管理等方面作出細緻規定,不僅有利於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也有利於理財子公司自身的穩健經營。

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代銷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有利於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促進理財業務規範轉型。銀保監會已批設2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

此前,理財產品銷售適用的監管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制度規則中。目前理財子公司主要沿用商業銀行理財、代銷等監管規則,全面性和適用性存在不足。

與此同時,理財產品銷售的法律關係,也因為理財子公司的出現發生了變化:產品銷售的相關法律主體擴展為銀行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和投資者三方。

「各方在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法律定位、權責關係風險預期均發生變化,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相關規範。」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辦法》在上述背景下應運而生。《辦法》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辦法等制度規則,並針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特點,加強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機構和行為監管規範,壓實理財產品銷售和管理責任,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推進公平競爭,打破剛性兌付,為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哪些行為被納入理財產品銷售活動的概念範疇?《辦法》明確,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業務活動:

(一)以展示、介紹、比較單只或多隻理財產品部分或全部特徵信息等方式宣傳推介理財產品;

(二)提供單只或多隻理財產品投資建議;

(三)為投資者辦理認購、申購和贖回;

(四)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其他業務活動。

同時,《辦法》與資管新規統一要求銜接,明確規定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

兩類正規銷售機構:理財子公司、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理財產品應該去哪買、正規銷售機構有哪些?根據《辦法》,理財產品銷售機構被分為兩類。

一類是銷售本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一類是接受銀行理財子公司委託銷售其發行理財產品的代理銷售機構。

《辦法》現階段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代理銷售機構,保持了現有理財產品銷售制度的連續性和平穩性。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屬於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區分辨識度需要逐步提升。現有銷售機構範圍總體延續了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的成熟渠道模式,便於投資者識別。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根據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發展情況,適時將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範圍擴展至其他金融機構和專業機構。」上述負責人表示。

理財子公司與其他機構合作的意願也在上升。有理財子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積極拓展代理銷售機構,與符合《辦法》規定的機構聯繫相關事宜。「預計未來每家理財子公司都會與多個代銷機構合作。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從滿足投資者需求的角度看,理財子公司拓展代銷渠道是必然趨勢。」

線下銷售需「雙錄」 線上銷售做好記錄和回溯

《辦法》規定,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可以通過營業網點銷售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也可以通過官方網站、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手機銀行APP)等自有的電子渠道銷售理財產品。

對於通過營業網點向非機構投資者銷售理財產品的,《辦法》要求理財產品銷售機構接照監管規定實施理財產品銷售專區管理,在銷售專區設置明顯標識,並在銷售專區內對每隻理財產品銷售過程進行錄音錄像。除非與投資者當面書面約定,評級為四級以上理財產品銷售,應當在營業網點進行。

對於通過電子渠道向非機構投資者銷售理財產品的,《辦法》要求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完整客觀記錄營銷推介、產品風險和關鍵信息提示、投資者確認和反饋等重點銷售環節,確保能夠滿足回溯檢查和核查取證的需要。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強化銷售過程中買賣雙方行為的記錄和回溯,有利於在出現爭議時釐清投資者與銀行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之間的責任,保護各方合法權益。

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權威渠道查詢核實理財產品信息,防範偽冒機構和人員銷售虛假理財產品。

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權責分明

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和投資者各自的責任邊界在哪?

《辦法》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的銷售責任作出明確規定。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辦法》堅持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共同承擔銷售責任。

「銀行理財子公司設計發行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機構面向投資者實施銷售行為,共同承擔理財產品的合規銷售和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義務。」上述負責人稱。

其中,銀行理財子公司是理財產品的設計發行方,主要責任是確定如實反映產品屬性的統一信息內容和披露標準(即「是什麼產品」),篩選合格的代理銷售機構並實施持續有效管理(即「由誰來賣」),明確規範銷售的執行標準和約束機制(即「如何管理賣方」)。

代理銷售機構面向投資者實施銷售行為,主要責任是選擇適宜本機構特點和目標客群的理財產品(即「賣什麼產品」),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義務評估篩選合適的投資者(即「賣給誰」),以及依法依規和按協議約定確保本機構及人員持續履行合規銷售的管控義務(即「該怎麼賣」)。

理財銷售人員要有上崗資格認定

《辦法》從機構和員工兩個層面分別提出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管理要求。

在機構層面壓實責任,要求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建立健全上崗資格、持續培訓、信息公示與查詢核實等制度並有效執行。未經理財產品銷售機構進行上崗資格認定並籤訂勞動合同,任何人員不得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同時要求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對所有銷售人員信息進行登記和公示。

在員工層面強化約束,要求銷售人員在向投資者宣傳銷售理財產品前進行自我介紹並告知信息查詢和核實渠道,便於投資者查詢核實,防止偽冒身份和虛假宣傳。

《辦法》明確,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及其銷售人員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的禁止行為包括:誤導銷售、虛假宣傳、與存款或其他產品進行混同、強制捆綁和搭售其他服務或產品、誘導投資者短期頻繁操作、違規代客操作、強化產品剛兌、私售「飛單」產品等。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劃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靠譜銷售渠道:網際網路平臺暫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銀保監會劃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靠譜銷售渠道:網際網路平臺暫不能代銷導讀:《辦法》明確規定未經金融監管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且明確,現階段代理銷售機構為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新規出爐 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
    摘要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新規出爐 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為規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中國銀保監會
  • 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辦法徵求意見:網際網路平臺暫不能代銷
    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辦法》共八章69條,分別從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監督管理與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辦法》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配套監管制度。
  •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代銷之困:大行接不上 小行上不了量
    來源:WEMONEY研究室作者:劉雙霞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規範下發,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渠道或面臨重建。「大行接不上,小行上不了量」,在與WEMONEY研究室的交流中,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代銷渠道,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從業者如是表示。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規範下發,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渠道或面臨重建。
  •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新規出爐,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打破...
    為規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中國銀保監會12月25日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銀保監會明確,《辦法》是《理財子公司辦法》的配套監管制度。
  • 萬億理財市場將迎銷售新規!網際網路平臺或暫無緣代銷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 高萍)訊,12月25日,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辦法》對銷售機構、銷售人員等主體列明18條負面行為清單;同時,明確提出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網際網路平臺暫不能代銷理財產品。
  • 網際網路代銷渠道暫時關閉 理財子公司同業、直銷如何破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網際網路代銷渠道暫時關閉 理財子公司同業、直銷如何破局?「我們曾在網際網路平臺短暫推廣過,但很快就主動撤下了。從效果來看,確實挺好的。如果這個『口子』開了,相信其他理財子公司都會這麼做,但結果可能不是監管部門想看到的。」2020年12月31日,一位理財子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 網際網路存款下架後,銀保監會給銀行理財子產品銷售定了兩個渠道
    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後,銀保監會出臺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對理財產品的銷售方式進行規定。隨著理財子公司加速落地,銀行理財的產品體系也進一步豐富。但理財產品銷售適用的監管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制度規則中,銀行理財子公司主要沿用商業銀行理財、代銷等監管規則,全面性和適用性存在不足。
  •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新規來了: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能代銷...
    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等原因進行清算的,理財產品銷售結算資金不屬於其清算財產。5、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這意味著,當前網際網路平臺以及絕大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還不能從事理財產品的代銷業務。)理財產品銷售機構不得以理財名義或使用「理財」字樣開展其他金融產品銷售業務活動。
  • 中小銀行有望成理財產品代銷主力軍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戴安琪日前了解到,在渠道規範性和重要性提升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同業合作代銷模式。銀保監會25日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更是加速了這一趨勢。
  • 多家銀行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
    除了依靠母行拓展客戶外,理財子公司正在將產品「搬進」其他商業銀行App進行銷售。4月26日,記者調查發現,中信銀行、江蘇銀行、百信銀行等多家銀行已經開始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分析人士指出,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能夠完善自身產品線,吸引更多客戶,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銀行加入陣營。
  • 網際網路平臺代銷理財資格「被剝奪」,監管部門回應:還有希望!
    《辦法》明確規定了: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同時將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分為兩類:一類是銷售本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一類是接受銀行理財子公司委託銷售其發行理財產品的代理銷售機構。
  • 又一家銀行開售理財子公司產品,已有多家銀行加入代銷陣營
    來源:藍鯨財經目前,已有多家理財子公司開拓了除母行以外的其他產品代銷渠道。藍鯨財經從微眾銀行獲悉,9月3日,該行App「活期+」上線了新產品「興銀添利寶」,這是微眾銀行App首次代銷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
  • 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規範」出爐:網際網路平臺暫無銷售資質,將適時...
    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該《辦法》為《理財子公司辦法》的配套監管制度。《辦法》共八章69條,包括理財產品銷售機構、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理財產品銷售管理、銷售人員管理、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監督管理與法律責任等方面規定。
  • 事關你的錢袋子!理財產品銷售新規即將落地,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得...
    《辦法》順應理財產品銷售中法律關係新變化,充分借鑑同類資管機構產品銷售的監管規定,對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範圍、產品發行方和銷售方責任、理財產品銷售流程管理、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八大方面進行調整。值得注意的是,《辦法》規定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這意味著支付寶、京東金融等第三方平臺現階段將不能代銷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
  • 銀行理財子公司悄然滲入BATJ渠道,未來不僅是代銷?
    不過,業內在受訪時普遍比較樂觀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未來「破圈」,與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合作模式,並不局限於代銷這麼簡單;「網際網路的線上化、年輕化、大流量的特點,有助於理財子公司推廣高流動性、低風險、低起點的產品,積少成多快速形成理財產品規模,打造理財子公司產品品牌」;「目前來看傳統銀行渠道銷售和網際網路銷售有很大互補性,未來會有很大合作空間」。
  • 銀行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興起 出了問題找誰?
    隨著理財子公司密集「誕生」以及產品加速推出,業內人士預計,銀行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或成趨勢,理財子公司將尋求更多銀行或外部機構合作產品代銷,大資管機構的競合將更加深入。而面對銀行理財產品合縱連橫的趨勢,特別提醒投資者在挑產品時不僅要看收益,還要看機構、看風險等。
  • 「財富周報」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銀行理財產品,東證資管換帥
    記者 | 方德能編輯 | 張一諾1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新規出爐,支付寶、京東金融等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 影響20萬億銀行理財的銷售新規來了,支付寶、京東金融等不得代銷
    今天,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界定了理財產品銷售的概念,劃定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範圍,釐清產品發行方和銷售方責任。
  • 代銷理財產品:「強強聯手」還是「抱團轉型」?
    過去,銀行只能銷售本銀行的理財產品,而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接連「出生」,這一狀況也在悄然改變。  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首款代銷理財子公司產品「興銀理財半年期穩利恆盈F款」已於近日募集完畢。該產品管理人為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銀行為代銷機構。中信銀行提示稱,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