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一個註定無法成為皇帝的嫡長子,木秀於林必遭摧折

2020-12-23 鞋架放在哪

很多人都認為秦國的滅亡,是因為胡亥登基稱帝,趙高弄權,致使秦朝內部混亂,最終也是天下起義不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果說當時遠在上郡監督軍隊的扶蘇能夠繼承皇位,那麼秦國的未來定然不是二十而亡。但是今天我要說,扶蘇無論如何的優秀,他定然是無法成為帝王,也沒有機會登基。

所謂木秀於林,必遭摧折,扶蘇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得藏拙,也不懂得學會克制自己。很多時候都和始皇帝發生衝突,最終也是導致始皇帝對扶蘇的好感逐漸的下降。

對於扶蘇的身世其實一直都沒有定論,加上胡亥即位之後對秦朝皇室大肆屠戮,因此宗室內部的相關事情也並不明了。

但是有一點卻是較為肯定的,那就是扶蘇在始皇帝的眼中非常重視。扶蘇之名源自《山有扶蘇寄託了始皇帝對扶蘇的期望。

扶蘇呢,也是不負眾望,在長大之後,不論是學識還是心胸都非常的出眾,在一眾皇子之中頗為出眾。

但是扶蘇最大的問題就是過於耿直,或許是源自年少之時始皇帝對扶蘇的重視,因此扶蘇和始皇帝之間的關係也是交好。但是扶蘇卻不知道所謂的親情在權力面前其實脆弱得無法想像。

而始皇帝和扶蘇的隔閡便是來自一次對待儒生的懲罰之上。統一天下之後的秦始皇似乎喪失當初的初心,開始大肆的追求享樂,不僅沒有了往日的英明,還重用奸佞。當時的儒生,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引起了始皇帝的不滿。

而這件事的結局就是震驚千年的焚書坑儒,對於焚書坑儒,扶蘇的態度是極力的反對。之後更是多次針對始皇帝的行為上書,這使得二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對於這個大兒子,始皇帝是有著抱著很大的期待的,但是對於他的行為也是無法忍受。

因此便將扶蘇派往了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建長城,抵禦匈奴。其實這樣的結果也並不意外,而這次的離開也徹底使得扶蘇離開了政治中心。

乃至之後秦始皇巡遊天下的都是胡亥等人跟隨,這才使得秦始皇駕崩之後,趙高和李斯等人篡改詔書,將胡亥立為皇帝,而扶蘇被賜死。

其實為什麼說扶蘇是不適合當皇帝呢,通過趙高派人假傳旨意這件事情上就能夠看出來其實在趙高他們派使者前往上郡和扶蘇蒙恬說始皇帝駕崩,胡亥繼位,要賜死扶蘇。

不僅僅是大將軍蒙恬,連扶蘇都在懷疑這道旨意是假的。因為當時蒙恬等人都清楚,扶蘇和始皇帝的關係怎樣的,輕易賜死扶蘇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此時的扶蘇雖然懷疑,但是卻沒有選擇去反抗,僅僅是大哭一場,便選擇了自殺。這種行為現在看來,無疑是愚昧的。

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不僅僅沒有屬於自己的準確判斷力,而且還不去查明事實,便輕易聽從。當時蒙恬雖然是大將軍,但是卻和扶蘇交好,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多次勸解扶蘇。

最後一個重用的原因莫過於當時的政治力量之間的鬥爭,一方面是支持扶蘇的蒙恬等秦國舊貴族;另一方面則是以李斯為首的新興底層政治人物。

他們之間的鬥爭顯然影響了繼承人的決定。當時在始皇帝身邊的以李斯等人為首,他們牢牢把握在了始皇帝身邊。對於扶蘇等人,提防嚴重,想要獲得始皇帝的旨意,無異於火中取慄。

總結:扶蘇在品行之上確實沒得說,但是在政治手腕和相應的性格之上,過於懦弱了,這種性格很顯然是不適合做一個皇帝的。

而胡亥雖然更加不堪,但是卻得到了李斯和趙高的支持,這就是扶蘇的不足。其實無論最終是誰成為皇帝,都不會是扶蘇了,從扶蘇被始皇帝派往上郡那一刻,他就遠離了政治中心,也喪失了登基為帝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我國422位皇帝中只有24位是嫡長子,嫡長子繼承制幾成擺設
    雖說法理上,嫡長子繼承制一直是擺在檯面上的制度。不過萬事就怕但是,變通的方式還是有的。 最常見的就是廢后再立後,這樣原本屬於嫡長子的皇子,那就失去了法理上的地位了。劉徹上位,就是這麼一個過程。薄皇后被廢,劉榮的太子之位不保。劉徹母親封后,他也成為合情合理的嫡長子。
  • 嫡長子繼承制:想安心繼承皇位,哪有這麼容易?
    微子啟作為嫡長子,理應是繼承人,但由於他和二弟宋微仲出生時,母親還只是個妾,後來母親成為正妻後,生下了紂王,因此只有紂王才算是正妻之子,微子啟和宋微仲都失去了繼承權。如此機械執行的結果,最終毀了商湯數百年基業,害了天下千百萬百姓。
  • 胡亥發出的詔書,就是皇帝的詔書,扶蘇是不能反抗的!
    可以這麼說,能掌握這兩套系統,就已經是真正的皇帝了。趙高和李斯,分別是這兩套系統的大佬,他們是有非常大影響力的。當然,並不是沒有人能制約他們。可是,在秦始皇死,並且遠離首都的當時,很多制約力量沒法發揮效果。也就是說,只要他們合謀後,能搞定在場的百官,這點是最重要的,那麼他們就等於臨時掌握了這兩套系統,也就能發揮皇帝的權力。
  • 如果扶蘇做了皇帝,秦朝是否可以免於滅亡?其實司馬遷早已暗示過
    秦始皇去世三年後,大秦帝國就陷入灰飛煙滅的狀態,有人認為,如果當年扶蘇能夠成功繼承秦朝皇位的話,秦朝或許可以長治久安下去。  其實,這個想法有些一廂情願,因為司馬遷在《史記》裡面有過暗示,司馬遷認為,即便扶蘇當了秦朝的二世皇帝,秦朝的命運也不會出現任何扭轉,司馬遷為何這麼說呢?
  • 秦二世胡亥即位後,將兄弟姐妹誅除,為何卻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
    但是秦始皇死後,按照古代嫡長子的繼承制度,胡亥只是秦皇的第十八子,怎麼也輪不到胡亥這位小皇子繼承皇位,但是經過趙高等人的努力最終登上皇位了。,殺死了兄弟姐妹二十餘人,皇長兄扶蘇也死了,胡亥最終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 秦始皇駕崩後,如果扶蘇當了皇帝,會開創「大秦盛世」嗎
    秦始皇稱皇帝,到了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又平定了百越,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歷史進入秦始皇統治的秦帝國時代。 當時秦始皇非常自豪,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記載:「朕為始皇帝。後事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 古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為何真正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少之又少?
    而楚國則是一種選立太子的繼承制度,少夫人之子往往優先成為太子的人選。趙國的君主立儲時,則往往惟自己的意志是從,以致出現君位之爭。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而始皇嬴政、二世胡亥、末帝子嬰的即位都不是依嫡長子繼承制。兩漢時期,皇位繼承有些複雜。西漢210 年間共11 東漢王朝195年間共有12 位皇帝。
  • 《大秦賦》華陽夫人叫羋什麼 羋華是扶蘇的母親嗎
    婚後華陽夫人和安國君雖然琴瑟和鳴,夫妻恩愛和睦,但她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無法生育。在那樣的時代,一個女子無法生育,或許是備受詬病和指摘的,擺脫不了世俗的流言蜚語。但華陽夫人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她內心強大,剛柔並濟,絕對不會甘心命運這樣的安排。出於對皇位的渴望,華陽夫人不甘心拱手相讓於他人,後來在商人呂不韋的推動下,收了嬴異人為嗣子。
  • 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
    談秦說漢(345)秦始皇駕崩後,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可否幫助公子扶蘇即皇帝位?公子扶蘇與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卻沒有派上用場,可惜、可嘆、可憐,更可笑!愚忠的公子扶蘇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性命,讓大秦王朝從此改變了國運。
  • 《大秦賦》楚國女子華陽夫人最厲害的女人 羋華是扶蘇的母親嗎
    婚後華陽夫人和安國君雖然琴瑟和鳴,夫妻恩愛和睦,但她卻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無法生育。在那樣的時代,一個女子無法生育,或許是備受詬病和指摘的,擺脫不了世俗的流言蜚語。但華陽夫人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她內心強大,剛柔並濟,絕對不會甘心命運這樣的安排。出於對皇位的渴望,華陽夫人不甘心拱手相讓於他人,後來在商人呂不韋的推動下,收了嬴異人為嗣子。
  • 扶蘇繼位究竟能不能救秦朝?看看扶蘇是怎樣的性格就明白了
    再加上扶蘇曾經對秦始皇提過,不能夠對天下老百姓實施嚴酷統治的主張。所以後世的儒生們,就把扶蘇看成是清朝儒家的代表。因此就認為,如果扶蘇執掌朝政,那麼整個秦朝就不會滅亡了。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扶蘇當政以後,能夠確保秦朝不滅亡,讓秦朝延續很長時間。這樣一個結論,是後世儒生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所拋出的一種論調。那麼,真實的扶蘇,究竟能不能夠救秦朝呢?
  • 逼死手握三十萬精銳的扶蘇蒙恬,真是趙高胡亥的假詔書?未必
    當時秦朝的精銳,還有五十餘萬遠在萬裡之外的嶺南,根本無法回到中原,蒙恬手中的三十萬精銳,可以說是整個帝國內唯一的野戰部隊,如果想圖謀大事,無人可攔也無人能擋。其弟蒙毅,位至上卿,深受始皇帝寵信,是秦始皇最核心的謀士和近臣,外出時與皇帝同坐一輛車,在宮中就天天侍奉在皇帝跟前。當時秦國朝廷當中,沒有人敢與蒙氏兄弟爭寵,可以說是地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 秦始皇遺詔被篡改,扶蘇蒙恬被逼自殺,趙高胡亥李斯誰才是主謀?
    當時的朝廷局勢,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鹹陽,代為處理日常國政;長公子扶蘇與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精銳士卒在北方抵禦匈奴;左丞相李斯、少子胡亥、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上卿蒙毅,跟隨秦始皇出巡。這是一個權力三角,也是最穩固的權力布局,秦始皇不愧是一個政治老手。
  • 秦二世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獨留扶蘇的兒子子嬰?以訛傳訛!
    在秦國朝堂上,幾乎所有的功臣也被二世皇帝屠戮殆盡,很多人認為秦二世為什麼會留下扶蘇公子的兒子子嬰。雖然秦二世沒有死在子嬰的手裡,但是禍國亂政的權臣趙高卻因子嬰發動的政變斬殺在秦國滅亡的最後一刻,終還政治清明。
  • 扶蘇身邊有蒙恬,還有三十萬的秦軍,為何僅憑聖旨就自殺了?
    答: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最後一次出巡的路上,在彌留之際,秦始皇曾寫過一封遺詔,讓扶蘇到鹹陽安排葬禮,本意應該是讓扶蘇即位,但他沒有明說。不料想,趙構從中作梗,將詔書截留,並成功說服了胡亥和李斯,篡改了遺詔,讓胡亥成為了新任皇帝。既然胡亥成了皇帝,那麼扶蘇和蒙恬就是他們的大敵,趙構隨即再次假傳聖旨,命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 封建王朝嫡長子繼承制背後的政治密碼和權力邏輯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封建王朝「嫡長子繼承制」,充滿著古人的政治智慧在封建禮法中,嫡長子繼承制是皇帝選擇接班人的政治規則。許多皇帝不止有一個兒子,太子未必是最賢明、最能幹、最優秀的,那麼皇帝及群臣,為什麼不擇賢而繼呢?
  • 扶蘇不死秦國不亡?其實在秦始皇眼裡,扶蘇的水平可不怎麼樣
    秦始皇的情感生活,至今在歷史研究中還是一個空白,特別是神秘的始皇后,關於她的所有痕跡似乎都被人為抹去了。因此有好多人在小說裡把秦始皇描繪成絕情絕愛的那種人,說他不近女色、性格冷漠。可實際上秦始皇有20多個兒子,10幾個女兒,所以想必他的感情生活是相當豐富的,對女人也應該是抱有極大興趣的。在秦始皇的諸多兒子中,扶蘇和胡亥的名字是出現頻率最高的。
  • 古代中國奉行嫡長子繼承制,為何真正繼承皇位的嫡長子少之又少?
    嫡長子繼承制,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則,不僅僅是皇室,民間很多大家族都在遵循這一原則,可以仔細研究一下,中國歷代皇帝,除了皇子外,幾乎沒有什麼繼承人,到底是為什麼?理由一:根本沒有嫡長子第一個要說的是,在皇室的嫡長子必須是皇后所生,可生男子漢都是老天賜予的,即使是貴為皇后,也不敢保證自己能生出兒子,即使是生出兒子,在醫學條件極為落後的古代,再加上後宮裡激烈的爭鬥,嫡長子想要平平安安長大成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國漫談史/人物誌/公子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公元前241年,公子扶蘇出生於鹹陽,為秦始皇長子。扶蘇其名來源於《山有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天生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素有賢名,崇尚儒家思想。
  • 扶蘇被殺,胡亥上位二世而亡,秦始皇的皇位到底傳給了誰
    秦國經過數代,數百年的經營才得以統一天下,但是誰能夠想到,大秦帝國不過到了二世就滅亡了,秦始皇泉下有知,不知道心裡是什麼感覺呢,他滅亡了一個又一個國家,結果最後自己的國家也被人踏滅了,那麼他死的時候,是否真的將皇位傳給了敗家子胡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