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若杯酒笑談詩,ID:xueshuai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得志當為天下雨,
挫失敢議萬裡圖。
劃粥斷齏思顏子,
除弊革新黯仕途。
戎馬未辭出塞上,
衡陽雁去老徵夫。
範公終世堪文正,
憂樂一篇幾人讀。
附錄:
範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
範仲淹二歲喪父,母親謝氏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範仲淹遂改從其姓,取名朱說。
範仲淹少年時期以顏回自律,發憤苦讀,曾寄居於醴泉寺讀書三年,劃粥為食,斷齏為蔬,簡約清淡,清苦嚴刻。
範仲淹二十六歲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範仲淹五十一歲時,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範仲淹五十四歲時,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時值慶曆三年。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並於次年寫下傳世之作《嶽陽樓記》,開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其「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
範仲淹六十三歲時,改知潁州,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範仲淹文武兼備,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在西線邊防時,《邊上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所指便是韓琦和範仲淹。範仲淹又作《漁家傲·塞下秋來》詞,愛國情切,鄉思深重,感人至深,千古流傳。在朝堂之上時,範仲淹所主導之慶曆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便遭夭折,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
範仲淹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其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薦拔人才;作《靈烏賦》一文,「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中國古代哲人自由精神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