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只為群眾臉上那幸福的笑容丨桐梓縣容光鎮大箐村...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吳永志,今年32歲,遵義市物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群部主管,於2018年12月到桐梓縣容光鎮大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吳永志正在工作

大箐村平均海拔1400米,全村轄6個村民組619戶2713人。

還記得到大箐村的第二天,我就開始思索著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如何帶領群眾致富。幫扶工作首要任務就是底數要清,於是,我就跟著村幹部走家串戶,進一步了解整村情況。

吳永志走訪群眾

我常常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土地更值錢,怎樣才能真正讓群眾的錢包鼓起來。經過長時間的走訪考察,我認識到只有繼續推動產業發展,才是增加群眾收入的好路子。

2019年初,在派出單位的支持下,我爭取到10萬元資金用於方竹種植業和刺梨種植業的後期管護。

今年初,為了增加群眾收入,帶動群眾種植辣椒,我與村支兩委商量,先發展22畝辣椒示範基地。我主動與派出單位對接,協調3萬元資金用於啟動辣椒示範基地。

在一次入戶走訪中,我了解到羅維倫家無勞動力,戶主患有慢性病與腦萎縮、帕金森等多種病,需要長期服用中藥,可是家裡沒有冰箱,熬製的中藥在夏天很容易變質。為解決這一問題,我主動為他採購一臺冰箱,或許這只是一件小事,但能盡我的力量幫助別人,這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在駐村兩年間,我積極協調派出單位的法律顧問到我村開展「送法進村」宣講活動3場196人次,提高村民法治意識,激發廣大村民知法、守法、學法、用法觀念,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我知道只有用心幫扶,踏踏實實做事才能改善群眾的生活條件,看到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的工作才有意義。

【人物小傳】

吳永志,遵義市物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群部主管,2018年12月到桐梓縣容光鎮大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婁勤麗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大箐村的「變身記」|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駐村...
    2017年4月,我被六盤水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選派到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三年多以來,我以基層組織建設為引領,產業發展為抓手,帶領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和基層群眾苦幹實幹。  集體沒錢,不能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群眾不支持兩委工作。剛來駐村時,我就深刻體會到這個現實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用雙腳丈量群眾的幸福路丨桐梓縣大河鎮石牛村第...
    我叫王興亮,今年45歲, 2015年6月到遵義市桐梓大縣河鎮石牛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   駐村後,為及時準確掌握村裡的第一手工作資料,詳細了解村經濟發展、村民發展計劃、急需解決的問題等情況,我與村組幹部、群眾深入交流、深入走訪摸底。這些,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幸福的微笑,洋溢在每一個貧困戶的臉上丨荔波縣...
    通過挨家挨戶的走訪,我了解到福利村雖然交通便利但在福利與玉朝大道之間群眾種植有一百多畝的密柚和砂糖桔因為沒有通路,果子成熟季節都是靠肩挑背駝增加了群眾的成本,我將情況和大家商量後,形成統一意見,我向街道領導反映情況並寫了修建福利更亞到玉朝大道的通村公路報告,該項目於當年七月份經縣交通部門審批通過並要求儘快實施,可在項目落實過程中遇到很多難題,因修建這條通村公路涉及到要佔用十多戶群眾果園地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笑是對我最好的回報丨榕江縣八開鎮擺奶村...
    因此,要儘快進入工作角色,只有自己不斷摸索,向其他同志學習,才能在農村這片熱土上更好地服務群眾。  記得剛從格隴村轉到擺奶村時,就聽到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廖支書說該村七組交通不便,老百姓需要步行20公裡才可以鎮裡趕集辦事,當時心裡還有些好奇,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該組看看。2019年在七組開院壩會宣傳產業脫貧政策有一天,我同另一名駐村幹部一起朝著七組出發。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五味」扶貧路丨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駐村...
    工作中的陸朝軒我參加工作近十年,感觸最多的還是自2017年以來參與的扶貧工作,其中有熬夜加班晚歸的苦楚,有鬥志昂揚進取的熱情,有遇到群眾不解的心酸,有翻山越嶺入戶的艱難,更有收穫勞動成果時的甘甜。   我拿著電話,心情沉重,身為家中的獨子卻不敢向母親承諾一個歸期。即使我思念成疾,卻只能堅定地值守在扶貧陣地,全力幹好了手中的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安心回家見父母。
  • 五年村主任,真情暖民心——記六枝特區牛場鄉大箐村村委會主任陳國祥
    棄企從"政",用忠誠踐行使命擔當陳國祥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有難以割捨的情懷,在上任大箐村村委會主任時,他說:"大箐村養育了我,村民的純樸和善良感染了我,我深深地知道大箐村的落後,村民的貧苦,我要盡己所能,去改變現狀"。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為貧困大學生解憂愁丨仁懷市公安局民警尹大敏
    期間,我多次為他們送米、送被子、送藥、幫助找工作、找暑假工、寒假工等。有村幹部說,青田組這幾戶人家,好像遇見了一個「活菩薩」。2019年8月,我幫扶的王連凱因病引發臀部生瘡導致股骨化濃經常發炎,如不及時醫治,將導致股骨頭壞死惡化,其兒子陪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無法治療便回到家中。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 我與群眾是一體|劍河縣柳川鎮柳利...
    並定期開展消防入戶排查,村內消防水池排查,做好消防預防,努力做好我村消防安全生產工作,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雖然來到柳利社區攻堅隊只有半年的時間,但是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村民們的樸實和善良,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溝通時的挑戰。入戶走訪、結對幫扶,為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不由余力地向扶貧老前輩們學習,一點一點的融入到村民中去。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貧困戶的那些事兒丨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駐村...
    我叫呂宗祐,2019年10月,我到重安鎮人民政府報導,我的扶貧故事也就從那一刻開始了。剛從學校出來的我,基層的一切對我而言都顯得那麼陌生,在皎沙村擔任網格員時迎來了第一次碰壁,還清晰的記得那句話「你一個城裡來的娃娃,怎麼知道我們的難處。」
  • 「我的扶貧故事」讓更多的人脫貧致富是我的驕傲|道真自治縣忠信鎮...
    2017年底,我剛參加工作,組織便將我安排到忠信鎮山巖村擔任扶貧專幹,開展脫貧攻堅任務,我的扶貧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也就是這一幕,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還是要幫他們渡過難關的責任。  讓我揪心的是,這樣的家庭條件居然沒有納入低保戶,更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回到村委會後,跟村支兩委的幹部們協商過後,我提出應該把這戶按程序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錢樽:扶貧,是我最難忘的人生經歷
    據桐梓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我叫錢樽,是桐梓縣木瓜鎮的一名幹部,2020年2月參加工作。成為幹部的那天起,我就從一個「雙肩空空」的畢業生變成了「肩負責任」的人民公僕,也成了3戶貧困群眾的幫扶人。按照規定,江君華和他母親的殘疾證需要重新評殘,考慮到他們行走不便,我便向鎮民政部門申請,讓醫生到他家裡評殘。這一次,我看見江君華和他的母親臉上有了笑容。江大娘的等級鑑定下來後,我便立即向民政部門申請幫她更換了一輛新的輪椅。6月份,木瓜鎮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災,我放心不下江大娘一家。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丨長順縣敦操鄉敦操村...
    2016年,我放棄了大城市條件優越的工作,毅然回到家鄉長順,加入扶貧大軍行列。一直以來,我把有形的背篼放心裡,把無形的責任放肩上。動員易地扶貧搬遷、勸返輟學生、收繳合醫、組織群眾會、低保戶核查等等,這一幹就是四年多,1500多個日日夜夜。   住房保障是脫貧攻堅三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塊,最初我主要負責的是全鄉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群眾當家人 群眾把我當親人丨荔波縣茂蘭鎮洞...
    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我和10名隊友來到洞流村駐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此我和2個網格組群眾、10戶包保戶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村裡時,我一片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上手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扶貧工作,準確掌握包保戶和網格組內每家每戶的信息數據,我虛心向老隊員們請教學習,認真的整理原有的扶貧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事業中的「一粒沙」|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
    「鳳囀那方土地從不甘於平庸,那裡的人民也從不懼怕困難,在那片土地上就需要有你們這樣一群人去奉獻、去克難奮進、去傳承先輩精神、去帶領他們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兒子你放心地去吧,我們都支持你。」我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駐村出發的前夕,父親語重心長的這段話我至今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方春梅:傾情幫扶暖群眾心窩
    第一次到平河組走訪時,這裡的村貌令我心裡五味雜陳,貧窮、落後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平河組原名大火鬧,土地貧瘠稀少,世代以種植玉米艱難度日,8戶36人中就有22人是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逾61%。過去進村只有一條小路從陡峭的懸崖中間穿過,崎嶇險峻,十分不便,交通成了這方群眾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丨桐梓縣堯龍山鎮小水村駐村...
    我叫王瀅,今年30歲,2018年3月我開始了駐村工作之路。接到通知之初,心中甚是驚訝,沒有任何農村工作經驗的我不知道到基層後能做什麼,帶著不安的心,我來到了桐梓縣堯龍山鎮。第一年我被派駐到桐梓縣堯龍山鎮劉家山村擔任駐村工作組長,我決定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走訪每家每戶,掌握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在走訪當中,我了解到村民鄧玉東突患癌症,便積極為其申請民政臨時救濟,解決其家中困難,還向自己的「娘家」單位桐梓縣委統戰部申請解決了困難群眾補助3000元。
  • 大灣鎮大箐村開展護工就業技能培訓 助力搬遷群眾增收
    近日,由鐘山區總工會主辦、大灣鎮工會承辦、貴州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協辦的「護工就業技能培訓班」在鐘山區大灣鎮大箐村易扶搬遷安置點開班,5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了此次培訓。此次培訓班是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戶實際情況,由鐘山區總工會經過調查和精心籌劃,針對搬遷戶的實際需求而開展的第二期培訓。在為期十天的培訓中,貴州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將對大箐易扶點搬遷群眾進行「護工就業行動」技能培訓,通過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按照規定課時進行,以課堂授課、動手模擬、知識問答、經驗分享等多種教學形式,將培訓寓教於樂。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做有意義的事情丨原錦屏縣銅鼓鎮火衝村...
    火衝村在錦屏縣銅鼓鎮的西部村,交通不便,貧窮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困難、群眾觀念落後。從駐村幫扶第一天起我就徒步對火衝村九個村民小組的94戶貧困戶一一走訪摸底調查,在走訪的過程中與怕困難促膝長談,仔細詢問家庭人員結構、生產生活、主要經濟來源和子女就學情況並做好記錄,對農低保和貧困戶的評定做到心中有數,為下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打基礎。   消防安全無小事,整個火衝村的消防設施都非常欠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要學會和自己「較勁」丨荔波縣朝陽鎮八...
    2018年6月受組織安排,我接手了朝陽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起初我認為這項工作應該很容易開展,那麼好的房子怎麼會沒有人願意住呢?可真正著手過後才發現不是我想像的那麼容易。「一棟典型的布依族傳統的木瓦結構房屋,因年久失修,房屋已經開始出現傾斜,房頂上的瓦片也有掉落的情況,客廳擺放著幾隻水桶用於接頂上滴落的雨水,屋內的燈泡發著暗淡的光線,空氣中夾雜著不知是潮氣還是黴味,讓人很不舒服......」這是我第一次走訪覃崇梅家的情景。「有人在家嗎?」我透著昏暗的光線問道。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在2016年10月的某一天,豔陽高照,我和同事一道,來到呂天友家。他家的小瓦房雖破舊但打掃很乾淨,比較顯眼的是院子左側的土坯房居然是廚房。進入家裡,光線灰暗,清晰出現在我視線裡的是那張破舊的桌子,上面擺放著兩個孫子的書包和作業本……通過聊天得知,呂天友家裡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經濟來源,家中只有幾畝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