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父母親之間的關係在歷史長河中一直都是被人們所廣泛討論的,而且也有很多的電影選擇了這個作為自己的題材,來講述一系列的感人故事,今天的我要為大家帶來的一部影片就是日本電影史上評分非常高的《如父如子》。
這部電影是由書籍改編的,一度被網民認為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部日本電影,而且大家都覺得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日本電影粉絲的話,那麼一定是要看過這部電影的。
其實影片的故事是非常簡單的,而且故事的設定也是從現實生活中出發的,也正是這種非常平實的故事才會引起大家的共鳴。
故事講述了兩個家庭,他們因為護士的失誤而抱錯了彼此的孩子,但是兩個家庭的生活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中一個家庭是非常典型的精英家庭,而另一個家庭則是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電影通過對兩個家庭教育孩子方式的對比,而揭露了當前社會上的一些問題。
在精英家庭生活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到了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和課外學習,基本上他是沒有自己的時間的,也沒有時間去體會童年的樂趣,而這一切,只是他的父親為了讓他能夠比同齡的孩子更加優秀。
而生活在工人家庭的孩子則過得是完全相反的日子,他從小到大都是無憂無慮的生長,也許看起來行為舉止沒有那麼的規範,但是性格卻是非常的開朗。
當兩個家庭知道自己孩子抱錯之後,他們對於孩子的撫養權和是否交換孩子產生了深刻的討論。
其實,作為兩個孩子而言,他們都不想離開自己的家庭,但是精英家庭的父親,卻在影片的開始,覺得自己並不想去接受這個沒有繼承自己優秀基因的孩子,從而也在影片的過程中,給這位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但是作為孩子的父親,其實他還是非常寵愛自己的孩子,畢竟二人之間的養育之情和這麼多年的相處,也不是說忘記就可以忘記的。
當然,影片的結局還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場景,兩個孩子都沒有進行家庭的交換,而精英家庭中,父親與孩子的矛盾也在一次談話中得到了順利的解決。
在這部影片裡面,它討論了在當前社會中父母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而強加給孩子的,令人有些不堪重負的填鴨式的教育,也在裡面揭露了這種教育讓孩子喪失快樂童年的殘酷現實。
同時影片也討論了在一段親密關係的相處中,陪伴解決與代替解決這兩種方式的重要性。
其實在我看來,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物質其實是他所需求的一部分,但是精神上了呵護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時候過多的物質給予如果不能夠完全全滿足對方的需求的話,也會產生好心做壞事的結果。
所以說,在人和人相處之中,無論說是戀人還是親人,我們都應該去更多的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去學會感知對方的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