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金路遙
在江西,穀雨常常與茶有關。古有詩云:「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穀雨期間,氣候溫暖適中,雨量充沛,茶樹經過冬季的休養生息,無論色澤、口味還是香氣,都達到了最好的狀態。江西的茶農們,紛紛在穀雨這一天上山採茶。茶農們認為只有穀雨這一天採摘的茶葉才算得上真正的雨前茶,而且必須要在上午採摘。他們認為這一天採的茶不僅清香醇正,亦有清火、闢邪、明目的功效。他們採摘的穀雨茶往往都留起來給自己喝或招待給客人古代茶農們在製成春茶後,還常常相互比評,俗稱「鬥茶會」。
明代時期,贛南、贛東、贛北茶區每逢穀雨季節,採茶女們就會一邊採茶一邊唱山歌,來消除疲憊、鼓舞熱情。慢慢地,這種原本流傳於茶區的山歌,與當代的民間燈彩相結合,配上茶籃、紙扇等道具,創作出了載歌載舞的採茶燈,後來加入一些人物與故事情節,衍生出一種民間小戲。在贛南、贛東等地流傳,受人喜愛。
穀雨這天,贛西地區的老人們亦會採摘茶葉,俗稱「開手」。摘茶葉能使手上留下清香,清香的「清」剛好與年輕的「輕」諧音,有「越活越年輕」的寓意。
而一些家裡並未種茶的贛地農家,也按照流傳下來的習俗在穀雨這天「佐茶」。有的用開水衝蜂蜜或糖製成「糖茶」,有的向開水中打入雞蛋製成「秤砣茶」。
在贛東北的貴溪地區,穀雨這天,流行了一種「吃茶」的風俗。這一天,貴溪當地人會喊客上門「吃茶」,泡上一壺熱茶,端上一些吃食。貴溪人「吃茶」很講究佐菜的大小、數目。大盤是四盤,也有六盤、八盤的,多是當地土產,不用葷菜,但要有一盤主食,如包子、餃子等;小盤大多是花生、南瓜籽等糕點。而在這一天,就算是不相識的生客,好客的貴溪人也會招呼他們進門,喝一杯熱茶,吃一些糕點。
(責任編輯: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