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去世 學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師恩!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周有光去世 學拼音的都欠他一份師恩!

  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於2017年1月14日去世,享年112歲!今天上午,曹可凡通過自己的微博透露了這一消息……

  周有光

  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百歲過後,周有光又先後出版《百歲新稿》《朝聞道集》等數部新作。

  周有光2005年寫下的百歲寄語:

  語言使人類別於禽獸,

  文字使文明別於野蠻,

  教育使先進別於落後。

  周老用古音朗誦李白《月下獨酌》:

  「歷史的浪潮把你的計劃幾乎都打破了」

  周家祖籍宜興,曾祖父做官兼營實業,在常州開辦棉紡、織布廠等業。道光年間太平軍起,曾祖父誓死守城,後因常州失守,投水自盡,周家的萬貫家產化作烏有。

  十歲時,周有光隨全家遷居蘇州,進入當時初始興辦的新式學堂讀書。1918年,入常州高級中學(江蘇省立第五中學)預科,一年後升入中學,與後來同為語言學家的呂叔湘成為同學。1923年,周有光中學畢業,盡管成績優異,但其時已家道中落,本隻能選擇免交學費的師範學校,但無意中考上了上海聖約翰大學,後得親友資助,為周有光湊齊了200元學費,遂入學。

  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周有光改入光華大學繼續學習。大學畢業後,他與夫人張允和同往日本留學。因仰慕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周有光離開原本就讀的東京大學,轉考入京都大學。

(責編:陳苑、黃維)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詳細】

相關焦點

  • 合肥女婿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1月14日凌晨3點半,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在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近代奇人周有光:活了112歲,創造漢語拼音,曾與愛因斯坦聊過天
    引言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我們一直都應該堅持的事情,出自樓鑰《攻媿集·雷雨應詔封事》中的「持之以恆」,就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長久的堅持下去。愛因斯坦對他說:「一個人活了60歲,工作了13年,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還有17年的業餘時間,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就因為這句話,他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用業餘時間每分每秒都在鑽研語言。
  • 【新聞】「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丨這一次,上帝終於想起了他
    回來以後,周有光又開始研究以詞語為單位的拼音正詞法,形成了《漢語拼音正詞法規則》。「語文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方面」在周有光看來,自己50歲之後的主要工作「意義很重要」。「文字改革的意義很重要。解放後,上世紀五十年代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現代年輕人都學了。這個拼音方案,用字母表示『音』,用處很大。
  • 「上帝」終於記起他:112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張允和曾說她和周有光熱戀之時「適逢有光下崗、待業」;而婚前周有光曾對張允和說「我很窮,怕不能給你幸福」,張允和則答曰「幸福是要自己創造的」。由此,兩個人的愛情,歷經近70年風雨,卻始終琴瑟和鳴,情比金堅。直至2002年8月14日,張允和去世。  金玉良的書中有著這樣的描述:「周有光先生小書房的牆壁上,掛一幅他和夫人的彩色照片。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熱愛傳統文化,又接受新鮮事物,張允和的筆墨,淺顯、活潑,家常中,透著一份睿智。俞平伯尤其喜歡她的散文《入場》:「張允和文章結尾悠悠不斷的,很有味道。」聖約翰大學鑄就世界眼光1923年,17歲的周有光從常州中學畢業。他報考了兩個大學。一個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創建於1879年,是中國第一所全英語授課的學校。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按直音法,寫作「音舟」,即兩字讀音相同;按反切法,可注為「知勾切」,意為「知」聲母zh和「勾」韻母ou……  如今,我們能在手機、電腦上,迅速用拼音輸入「zhou」並打出這個字,歸功於一個年代和一個人:1958年,周有光。  2017年1月14日,112歲生日的第二天,周有光去世。  很難用寥寥數語,概括這位傳奇老人。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校方叮囑,一切作業和文件,都得按照這樣的拼寫打上自己的姓名。校檔案都用這種字母順序來處理,我開始看到了字母順序的科學管理。讀書之後發現,大學裡面都是用英文——英文可以用打字機打,可以根據字母建立檔案、查找檔案,這些功能,當時的中文都是實現不了的,所以我立刻感覺到中文的不方便——不是不要中文,而是中文需要現代化。這個思想在當時很普遍。」
  • 112歲的周有光去世,他是銀行家、是漢語拼音之父、還是寵妻狂魔
    他不僅長壽,而且成就大,名氣大,經歷豐富,一輩子活得跟別人活三輩子似的,更難得的是,後一輩子都比前一輩子更精彩。先來說說他的第一輩子:銀行家。周有光跟經濟學第一次觸電,是在大學裡。中學畢業,17歲的周有光考上了上海的聖約翰大學。
  • 每個使用漢語拼音的人,都該記住他的名字
    周有光,中國語言文字學家。他從49歲起半路出家,投身於中國漢字改革。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人們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人們給予周有光的讚譽是「漢語拼音之父」。但他自己總結人生卻說:「原來,生活就是一朵浪花。」
  • 郭松民 別了,神壇上的周有光!
    112歲的周有光老人去世了,按照中國的傳統,壽終正寢,得享高壽,這是喜喪。
  • 周有光是被上帝遺忘的「漢語拼音之父」
    上帝糊塗,把我給忘了……叩響國家語委宿舍樓的一戶普通單元門的門鈴後,筆者很快在家政服務員的引導下見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藹的老人正從書桌旁的椅子上站起來迎候,他就是久聞大名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面對面坐在略顯斑駁的小書桌前開始交流。儘管老人有些耳背,採訪中偶爾還得藉助紙筆,但記者自始至終都能感覺到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維的敏銳和精神的豁達。
  • 111歲的周有光:「被上帝遺忘」的人
    張兆和斬釘截鐵地說:「我頑固地不愛他!」沒想到,張兆和最終還是被執著的沈從文攻下了「心防」。這裡面也有張允和的一份功勞。1932年暑假,在青島大學工作的沈從文冒冒失失地跑到蘇州張家,不巧張兆和去圖書館看書去了,「接見」他的是張允和。有些緊張的沈從文留下旅館地址就匆匆離開。張兆和回家後,不好意思去旅館找。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26個字母搞了三年
    ,闡述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他就是本期大師,活到老學到老的百歲老人周有光。拼音方案全世界通用是個好事情說起周有光的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但是如果沒有他和他的「漢語拼音方案」,漢語在全世界的傳播遠沒有今天這樣廣泛和便捷,而把漢字帶入資訊時代,成為可以敲進電腦的符號,也遠沒有如此地順其自然。
  • 語言學巨匠周有光:不喜歡被捧為漢語拼音之父
    在北京悶熱的桑拿天,年過106歲的語言學巨匠周有光慢慢喝完一杯西瓜水,像孩童般樂呵呵地說「好喝」,然後開始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雖然年事已高,對話需要助聽器,不時還要藉助紙筆,但他談吐條理分明,聲音洪亮,說到好玩之處愛開懷大笑。  作為「拼音方案」主要創製者,澤被後人,周有光卻不喜「漢語拼音之父」這頂帽子。他說:「我不喜歡人家捧我,大家都這樣講,我也沒有辦法。
  • 拼音之父登上谷歌封面 他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而這位榮登google首頁的  正是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2017年1月14日凌晨3點  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今天,為了紀念他如果不是他  恐怕今天的我們還不能用拼音  在電腦,手機上暢快地聊著天  拼音音譯要推遲很久才出現  世界還會將「Beijing」稱為「Peking
  • 周有光:漢語拼音方案必須完善,但不是改方案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前半生研究經濟,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後來半路出家,搞起了語言文字學,並成為漢語拼音方案制定者之一。他被連襟沈從文稱為「周百科」,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三位編委之一。在見到周有光先生之前,我想像著他將帶給我怎樣一種厚重的歷史衝擊。
  • 馬家輝: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 享年112歲!
    可是,他是在2017年1月14日去世的。許子東:多了一天。竇文濤:你說這個功德圓滿,剛過完生日,整整112歲,咱們可以看看他的。他在中國整個,我覺得伴隨著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人們說他是現代漢語拼音之父,但是老人一直否認這點,他說我不是這樣的。我是拼音之子,我不是拼音之父,周有光老師。你再看他這一生的際遇很有意思,這是當年在劍橋大學的周有光,風華正茂之時。
  • 周有光簡歷個人資料簡介 周有關生平事跡主要著作介紹
    周有光生平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筆名,"有光"後來成為他的號,1906年1月13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讀經濟學,1955年奉調到北京,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語言文字研究,領域十分寬廣,研究的中心是中國語文現代化。
  • 發明漢語拼音的他今年111歲了…
    發明漢語拼音的他111歲了每個使用漢語拼音的人都得感謝這位老人:他叫周有光,他是銀行家、著名經濟學家,後來他對語言文字感興趣,又成了語言學家、文化史專家,發明了漢語拼音。1月13號,他迎來了111歲的生日。人們紛紛在網上祝他生日快樂。他笑稱:「上帝糊塗,把我忘了!」
  • 我們的每一次拼寫,都是對他的懷念
    他是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他曾兩次與愛因斯坦交談;他曾是經濟學家,卻在50歲時「跨界」成為語言文字學家。有人說:他這一輩子,活出了別人幾輩子!他就是周有光!115年前的今天(1月13日),周有光出生,由他主持編寫的漢語拼音方案通用至今。在《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周有光回憶了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