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

2021-02-28 每日一文

「我們也就不必再欽羨日本那種能夠堅持傳統代代相承的『精神』了,因為重點根本不在什麼『精神』,而在於整個產業繼承辦法的差異。按照我們這種血緣至上,家當只能留給兒子的辦法,老店最多只有百年,簡直就是不可避免的規律。」


文 梁文道

回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剛剛開始背著包在大陸到處跑的時候,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去拜訪各地所謂的「百年老店」,嘗嘗它們那聞名遐邇的拿手好菜。之所以要在「百年老店」這四個字上加上引號,而且輟以「所謂的」這個有點保留又有點不太客氣的形容詞,是因為跑這一圈下來,我發現絕大部分的百年老字號都早已名不副實。不只出品離古老傳說遠,甚至連它們到底還是不是原來那家店也都很可疑了。

許多人把這個問題的責任歸結到中共建政之後的國有化政策,一旦收歸國有,那些老店和原來的店東還能有什麼關係呢?沒錯,所有權的變更確實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但在我看來,最致命的打擊恐怕還是政治浪潮底下,一批批紅色新丁徹底奪走了老師傅的權,平白無故地中斷了整個廚藝傳承的命脈。你看陸文夫的《美食家》,他就把這個過程寫得入木三分,乃知其害之後患非一日可愈。

問題是如果沒有這些外力的影響,我們中國人又能不能好好地耕耘出一塊可以栽培老店的沃土呢?坦白講,我很懷疑。常言道「富不過三代」,我覺得這是個十分有道理的觀察。第一代人含辛茹苦地建起基業;第二代人則一方面在這家底上擴張版圖,另一方面卻往往也埋下了日後裂解的遠因;到得三代,那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多半就已走到花果飄零的末日了。但凡中國人經營的家族企業,其命運皆不脫這條軌跡。而三代人加起來,豈不正好就是百年之壽?難怪在我們中國,百年便能稱老,而創業至今過百歲的店家直如鳳毛麟角。比如說「上海老飯店」,始創於前清同治年間,原來叫做「榮順館」,好像還沒走到民國就已驕傲地更名為「老飯店」了,這全是中國食肆壽命如蜉蝣、起落於朝夕之間的緣故。再看香港的「福臨門」和「鏞記」,才到二代便已傳出兄弟鬩牆家事不和的消息,說句得罪人的話,他們能不能撐到百年,還真是難講得很。

相比之下,歐洲反倒有幾家開了兩三百年的餐館,除了遊客特別喜歡的馬德裡「保丁」,從羅馬到柏林,也都還有些見載史籍的老字號。它們為什麼如此長壽?又是否仍是原來那家人的後裔在掌政?我都不太清楚。可是我曉得日本百年老店數量特別多的秘密。

在日本,尤其京都,百年根本算不上什麼,只不過是入場最低門檻而已,開業兩三百年的鋪子簡直比比皆是。更可怪的是,那些老店居然還真在原來那一家人手中,沒有轉手,也沒有更名。我曾聽任職於香港大學的日本史專家官文娜教授解釋,這是因為日本人講究「業緣」多於「血緣」,注重手藝之傳續多於血親之間的恩澤。舉個簡單的例子,也許有這麼一個做扇子的師傅,手上功夫一流,待客熱誠忠實,但他年紀也不少了,眼看就快到要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他的兒子從小跟著爸爸長大,別的不會,只能做扇,偏偏又不算用心,結果不太出色。而他的大徒弟,卻是一門心思全花在扇子上頭,幾乎到了別無生趣的地步,難怪隱隱然有青出於藍的勢頭。

好了,你猜那位扇子師傅會把這家店傳到哪一個人的手中呢?是兒子還是徒弟?答案可能會叫許多愛子如命的中國人嚇一跳,因為這日本店東常常會把生意交給最有能力也最有興趣去接棒的人,而不一定是自己生下來的孩子。這種做法從某個角度來看是很理性的,因為親生子女實在沒什麼必然的理由要愛上父輩的生意,他們大可以另有所圖;相反的,弟子和夥計想要延續這份家當的意願或者會更大更忠誠。這便是「業緣」了,看重的不是血液的聯繫,卻是雙方彼此在一門專業上的相認相知。

劍橋人類學家麥克法蘭(Alan MacFarlane)用他熟悉的劍橋院士制度來比較日本這套繼承辦法:「我有權經由院士資格競選來選擇我的繼承人,但我無權出售學院、本院禮拜堂、本院圖書館的一草一木。因此,我的所謂自由權利是受到嚴格限制的。」也就是說,日本的家業繼承人不可出賣祖產,也不可把它分拆打包丟出去;他必須讓它完完整整地保留下去,並且「如有可能,最好在改善的狀態下傳下去,以保持世代沿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這些成氣候的老鋪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就和牛津劍橋選院士一樣:「接受這份傳予的人不一定非得是家庭成員不可。如果繼承人決定,商行或農場最好由一名遠親,甚或一位純粹的陌生人來經營,就可以收養這個人,全體親生子女便被剝奪了繼承權。」

也就是說,那些開了幾百年的日本老餐館雖說是在同一「家」人手中,但他們那個「家」根本不是我們中國人這種以血緣聯結的家庭,中間說不定有個原來是徒弟後來改了姓氏的養子,也說不定有個招引入贅的外人,一切全憑專業上的緣分而定。所以我們也就不必再欽羨日本那種能夠堅持傳統代代相承的「精神」了,因為重點根本不在什麼「精神」,而在於整個產業繼承辦法的差異。按照我們這種血緣至上,家當只能留給兒子的辦法,老店最多只有百年,簡直就是不可避免的規律。


相關焦點

  • 百年老店郭元益搶灘上海
    此外,隨著大陸經濟起飛,烘焙市場處於高度成長期,早已吸引臺灣烘焙業搶攻,包括百年老店的寶珍香、臺北犁記、微熱山丘、禮坊、小林煎餅等都已前往展店。他認為,郭元益擁有臺灣品牌及百年老店的雙重優勢,與大陸消費者溝通,誠品可以在臺灣品牌上講的很清楚,而百年老店就會由郭元益自己闡述,會用品質證明百年老店的價值。郭元益成立於1867年,創辦人郭梁楨在臺北士林開設糕餅店舖起家,至今仍是喜餅市場的領導品牌,同時在綠豆糕、鳳梨酥…等伴手禮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 卷在稻草裡的百年納豆老店
    卷在稻草裡的百年納豆老店食的文化正是代表一個地方的風土與人情,我國有許多千年以來傳承的食材與鄉土料理,許多食物的材料、乾貨等都是從古至今用手作才保留下來的味道。歷經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時代的波瀾浮沉,難免也會遇到逆境和危機,但仍調和創新與傳統之間的衝突,解決各種難題挑戰,延續創業時的初心與價值觀。他們的故事,不只是充滿熱情、感動、能量的老鋪真情記錄,更帶給所有工作者「作夢的力量」。
  • 開封有哪些百年老店?
    作為開封土著,小付為沒來過古都開封的朋友們介紹一下開封的幾家享譽國內外的百年老店。首先:當數開封美食,最知名的老字號,開封第一樓!該店所經營的灌湯小籠包,是傳統名吃,源於北宋東京名吃「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第一樓小籠包子造型優美,其形有詩云「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該店位於開封鼓樓路北,很好找。
  • 與時代共舞,《百年老店的朋友圈》聚焦「老手藝」,致敬工匠精神
    試想如果「老態龍鍾」的百年老店也有「朋友圈」的話,該是什麼樣子呢?近日紀錄片《百年老店的朋友圈》就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該片較常規紀錄片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它以當下流行的朋友圈為結構元素,用六家百年老店的「群聊」作為整部紀錄片的架構,再輔以動畫小故事,具有很強的形式感。除此之外,《百年老店的朋友圈》還展現出厚重的主題——宣揚工匠精神和傳承老手藝。
  • 深圳也有百年老店,它們今何在?
    百年老店仍在老東門營業
  • 【行樂專題】日本百年老店——梅榮堂
    |梅榮堂——名門之香店鋪年齡:357年 對制香原料的精益求精是梅榮堂幾百年來長盛不衰的不二法門,以伽羅、白檀為代表的香料都是從越南、印度、中國等亞洲乃至非洲國家精挑細選而來,再結合一代代制香師傳承下來的調配秘方,
  • 百年老店「一人食盒」具有示範意義
    其中,坐落於上海豫園內的百年餐飲老店——上海老飯店的廚師們還創新推出了「一人食盒」,幫助復工職工解決就餐問題。(2月24日《工人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不少餐飲企業影響較大。以媒體報導為例,上海老飯店其年夜飯早已訂滿,而疫情發生後當天的就餐率只有30%。如此之下,不僅消費者口福滿足不了,老店的生意也可想而知。不過,生意雖受到影響,但也並非沒有市場。
  • 陪伴四代臺灣人的百年老店,世事變遷初心不變
    現在讓我們重回這些百年老店的黃金時代,看一看它們歷經滄桑後的風採!【米糕/肉臊飯/ 燒肉飯/香腸/排骨酥湯/魚丸湯】  祖傳至今、即將邁入第五代的大菜市阿城米糕,讓凃家人單靠著米糕這項小吃,傳承了一代又一代。
  • 做演員職業裡的「百年老店」
    在獲獎感言中,黃曉明表示,「感謝曾經懦弱的我,害怕過的我,不自信的我,幼稚的我,不聰明的我,但是現在我學會享受這一切了,導演們,請用我吧,做演員這個職業,我希望我是百年老店。」更相信「天道酬勤」提及演戲,黃曉明在以前就數次表示過自己不是天才型演員,他更相信的是「天道酬勤」「付出就會有收穫」。
  • 《陸王》百年老店的品質
          在日本,如今仍存在著不少類似劇中小鉤屋這樣的百年老店,做醬油的,做酒的------是什麼讓他們能夠把這些老店一直保存著,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發展迅猛的今天得以保存下來?
  • 主播英娜,帶你走進瀋陽百年老店
    還記得瀋陽的那些百年老店嗎?即使脫口說出各家的名字,那裡的味道,你又記得多少呢?今天,小夥伴們就用眼睛代替嘴巴,用圖片代替腳步,和主播英娜一起去嘗嘗瀋陽「百年老字號」的地道美食吧。寶發園始創於1910年,是名符其實的百年老店, 坊間常會聽到上年紀的老一輩人說起有關「四絕菜」的一個故事。當年,張學良少帥輕裝來到寶發園菜館,點下了熘腰花,熘肝尖,熘黃菜,煎丸子這四道菜。大廚並不知道是誰要吃,和平時做的一樣,少帥細細品嘗之後,拍案叫絕,當即給廚師打賞! 至此,「寶發園名揚沈城,四絕菜傾倒東北張少帥」的佳話流傳至今。
  • 百年老店,做鴨疲倦
    疫情下旅遊業幾乎全面停擺,靠旅遊養活著的百年老店」全聚德在虧損泥潭中越陷越深:公司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下降55.03%;淨利潤虧損8850萬元,同比下降931.66%;扣非淨利潤虧損9161萬元,同比下降1449.4%。
  • 馬曉波與車影工場:打造汽車內容行業的「百年老店」
    面對魚龍混雜汽車內容市場,現有汽車內容機構又是如何在內容上調整打法、拓寬圈層,在「寒冬」中一步步實現自己「百年老店」的願景呢?「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想要的汽車生活」要知道內容行業從來都不是什麼輕鬆的戰場,更何況是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汽車行業。
  • 百年傳承 老店新潮(他山之石)
    資料圖片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一些企業憑藉對產品質量的堅守、優秀理念的傳承、時代風向的把握,敢於改革,善於創新,深得消費者信賴,經營上百年乃至數百年而延續不斷,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引領時代潮流日本400年酒廠木村酒造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發展本報駐日本記者劉軍國在日本秋田縣湯澤市中心,有一片古色古香的院落群。
  • 臺灣家喻戶曉的百年老店「度小月」正式入駐上海啦!
    臺灣無人不知的百年老店,堅守祖先傳統風味,經過四代人的努力,以「廚藝、人文、服務、美學」為經營理念,發揚地道臺南小吃,現在已成為現在已成為臺灣無人不知的百年老店。 度小月擔仔麵的口味已做到120年不變,遵循古法工序,得到國際美食界的高度認可。
  • 「近觀日本」百年老店倒閉真的是因為經濟不行嗎?
    話題的來源是這家咖啡廳的歷史超過了100年,隔壁的居酒屋的歷史超過了200年,對面的鰻魚飯餐廳的歷史超過了300年……在日本最不缺少的就是百年老店。很多去日本探訪的企業家都不禁讚嘆日本企業傳承過程的完美,這位創業者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人性總是驚人的相似啊。1895年,亞洲最強大的國家清朝敗給了剛剛崛起的日本。
  • 臺灣百年老店月餅活動
    陳允寶泉-臺灣百年餅鋪好吃當然重要但百年驗證無添加更重要保質期一個月,臺灣直發約三到五天送達月餅季的禮盒包裝復古好看不管自己吃還是拿來送人都很合適咩咩家生活家居館購買月餅 請複製以下代碼 打開手機淘寶:¥0wc10VkUfVZ¥陳允寶泉是臺灣的百年老店
  • 冶春 一座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平安裡西大街22號國家京劇院一樓百年冶春訂餐熱線:010-58519968冶春是古城揚州的一家百年老店,以美食、美文、美景而聞名。店內菜、點、茶合一,菜以鮮嫩味醇而出名,冶春包子以鮮香綿軟而見長,一直為淮揚飲食文化的代表。
  • 溫州花椰菜「百年老店」的傳承與創新
    12月11日,記者走進溫州市種子界的「百年老店」,聽花椰菜育種第五代傳承人邵素惠講述她家與花椰菜的百年故事。花椰菜百年「種子老店」最初通過提純復壯育種浙江神良種業有限公司是專營花椰菜種子的家族企業,至今已歷經五代人傳承,從原來的扁擔挑賣發展成為集育種研發、生產制種、推廣銷售於一體的知名種企。邵素惠回憶,她與姐姐、弟弟從小在車間長大,認識最早的蔬菜種子就是花椰菜。
  • 案例館 慈善「百年老店」——保良局
    作為一家慈善組織中的「百年老店」,保良局相當於香港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香港郵政曾專門發行過保良局百年紀念郵票,以紀念它為香港社會治安穩定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百年以來該局一直堅守最初「保赤安良」的使命並竭誠奉獻,機構全體成員擁有共同的願景,明確的努力方向。無論發展什麼服務,開拓什麼業務,均不忘弘揚傳統向善文化,維護社會穩定。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們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與時俱進,根據當前的社會需求不斷調整業務範圍和類型,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清晰的界定出客戶和市場,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服務、人性化的管理 、人性化的社會,從而擁有了良好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