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日本」百年老店倒閉真的是因為經濟不行嗎?

2021-01-13 界面新聞

【「近觀日本」是旅日作家、中歐商學院客座講師陳藥師在界面新聞開設的專欄,講述日本的商業和文化】。

「100年裡,如果沒有出現一家公司將一個行業徹底打散、顛覆,那麼是否意味著這個國家創新力的喪失呢?」

坐在我對面的是一位中國創業者,他成功地開發過一款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產品,然後高價賣了出去。

財務自由之後,他開始遊蕩世界。

在日本京都,一個有些落寞、燈光昏暗的咖啡廳裡,我們談到了這個話題。話題的來源是這家咖啡廳的歷史超過了100年,隔壁的居酒屋的歷史超過了200年,對面的鰻魚飯餐廳的歷史超過了300年……

在日本最不缺少的就是百年老店。很多去日本探訪的企業家都不禁讚嘆日本企業傳承過程的完美,這位創業者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人性總是驚人的相似啊。1895年,亞洲最強大的國家清朝敗給了剛剛崛起的日本。此後,清朝的有為之士掀起了向日本學習的浪潮,無論是東京還是京都隨處可見為中國年輕人開設的學校。

他們如饑似渴,希望能找到一條「速成」的救國之路。

今天的中國企業家也有類似的心境。他們常常十分熱心的詢問一家百年老店的繼承者——你們究竟如何讓自己的企業基業長青的。

另一方面,他們又表現出某種駕輕就熟的傲慢——畢竟中國發展了,GDP超過你們了。當他們得知一家百年老店的銷量只是自己公司銷售額零頭的時候,也會發出輕蔑的微笑——而他的企業才創辦了不到20年。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不斷被「參考」的日本正在被中國人再審視。日本,不再是一種實現強大的方法,而是一種意象,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

我的看法是,從商業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儘量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不帶偏見,不帶傲慢。

真實的日本商業世界就像一個人一樣,有時候成長,有時候挫敗,有時候掙扎。

最近關於日本的熱點新聞,大概就是日本百年老店的掙扎。

這個世界上,企業壽命超過100年的公司數量,日本排第一,美國第二,美國也值得讚嘆,這個國家建國才200多年,長壽企業遙遙領先於歷史悠久的歐洲國家。企業壽命超過200年的公司數量,日本還是排在第一。

此外,壽命超過300年歷史的日本企業數量接近了4000家。也就是說,從17世紀的德川幕府到現在,有4000多家大小不一的公司存活了下來。

歷史上最長壽的公司也是日本公司——金剛組,壽命超越了1000年。

人們總是熱衷於討論日本企業為何能延綿不絕,此前也有文章闡釋,不再贅述。核心的問題是,到現在,日本的長壽企業也在接連死去。

2018年,日本,有465家百年老店相繼倒閉。這個數字開創了20年來的新高。這是因為日本經濟不行了嗎?或者是消費力下降了嗎?都不是。其根本原因在於,日本老齡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後繼乏人;另一層面,即使家族後繼有人,隨著時代之開放,越來越多的家族傳人想放飛自我,不願意去繼承家業。

日本中小企業廳的調查告訴我們一組嚴峻的數字,到2025年,超過70歲的中小企業主將達到245萬人左右,其中半數還沒有確定接班人。

馬雲曾經慨嘆,老年人常常控制著企業命脈,不給年輕人創新的機會。

而年輕人到底在哪呢?

至少在日本,年輕人人口開始減少,或者他們越來越遠離家族企業。

證據是,走向倒閉的大部分家族企業並非因為經營不善,而是後繼無人。就以2018年倒閉的企業來看,有80%的公司依然保持著盈利,可見,經營沒有問題,能讓經營理念持續下的人是否存在才是問題。

很多家族企業的繼承人開始喪失了責任感。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其實並非白手起家,他的父親就是位成功的西裝店鋪締造者,只不過,柳井正發現,休閒服裝更能激發他的創業熱情。

橋本隆志的祖上世代經營大米,到他的手上,家族企業經營不善,橋本為了延續家族經營的脈搏不得不絞盡腦汁、勵精圖治,生產、遴選更優質的大米,用大米烹飪更優質的米飯來吸引眾生。

這些家族企業繼承者都沒有選擇,他們要麼接受家族企業坍塌的厄運,要麼就想盡辦法重整河山待後生。

只不過,今日的日本年輕人漸漸地喪失了這種責任感。也或者他們更加追求自我。這未必就是壞事。

當年,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的家裡擁有一家清酒廠,他父親力勸盛田昭夫繼承家業,不要搞什麼電子產業。但盛田昭夫一意孤行,甚至不惜與父親決裂,才締造了索尼公司。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百年老店多如牛毛就一定是好事嗎?拜託,對於成年人來說,用好壞來衡量一個國度是不是太幼稚了?重要的是,他就是那樣,我們應該用多個角度去剖析他、審視他才是窺見有趣的靈魂。

我大膽的提出一個角度,但是也不成熟。日本是一個很善於學習的國家,他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努力向世界的中心學習。從唐代之後,他們就是如此做的。

如果說,百年老店的不斷坍塌真的是某種厄運的啟示,那麼,我希望日本如同千年之前一樣自我檢點,自我修補,自我更新,繼續前進。

這是因為,如果你觀察到日本歷史的連續性與複雜性,以及在這樣一個國家建立現代政治制度、自由文化之艱難,多少會對他的命運有些唏噓和敬意。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zhoujing@jiemian.com)

相關焦點

  • 卷在稻草裡的百年納豆老店
    日本有許多百年企業,東京商工(TSR)調查顯示多達27,441家,也有學者調查,若連個人店鋪在內,則達十萬家以上,甚至還有多家是超過千年的,這單單想來就是非常浪漫的事,而如「帝國資料庫」調查顯示日本143萬家企業商號平均壽命35.6年,是全球最長的。
  • 百年老店郭元益搶灘上海
    此外,隨著大陸經濟起飛,烘焙市場處於高度成長期,早已吸引臺灣烘焙業搶攻,包括百年老店的寶珍香、臺北犁記、微熱山丘、禮坊、小林煎餅等都已前往展店。他認為,郭元益擁有臺灣品牌及百年老店的雙重優勢,與大陸消費者溝通,誠品可以在臺灣品牌上講的很清楚,而百年老店就會由郭元益自己闡述,會用品質證明百年老店的價值。郭元益成立於1867年,創辦人郭梁楨在臺北士林開設糕餅店舖起家,至今仍是喜餅市場的領導品牌,同時在綠豆糕、鳳梨酥…等伴手禮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 百年老店,做鴨疲倦
    所以,靠遊客能行嗎?4月23日晚全聚德發布的2020年一季報說明,不行。疫情下旅遊業幾乎全面停擺,靠旅遊養活著的百年老店」全聚德在虧損泥潭中越陷越深:公司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下降55.03%;淨利潤虧損8850萬元,同比下降931.66%;扣非淨利潤虧損9161萬元,同比下降1449.4%。
  • 百年老店
    按照我們這種血緣至上,家當只能留給兒子的辦法,老店最多只有百年,簡直就是不可避免的規律。」文 梁文道回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剛剛開始背著包在大陸到處跑的時候,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去拜訪各地所謂的「百年老店」,嘗嘗它們那聞名遐邇的拿手好菜。
  • 《陸王》百年老店的品質
    劇情還是一如之前,小鉤屋四代目帶領著員工們為瀕臨倒閉的足袋作坊尋找新的出路而一路跌跌撞撞,起起落落。       第5集中的不少情景與對白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這麼一段劇情,銀行人員大橋課長為確認給小鉤屋貸款是否存在風險而親自去小鉤屋視察,當他看到堆積在地上的產品時,帶著質問的口氣說,「沒事嗎?
  • 深圳也有百年老店,它們今何在?
    百年老店仍在老東門營業
  • 拉麵店寧願倒閉,也不漲價!疫情暴露日本人嚴重「通縮性格」
    寧願倒閉、不肯漲價背後……「通縮經驗」作祟日本央行雖然祭出價值1兆美元的貸款方案和大規模支援,降低破產申請數字,但當地餐飲業倒閉的數目仍不斷增加,佔所有破產申請的10%,是所有行業裡面倒閉最多的產業。其中,早因競爭激烈而破產連連的「連鎖拉麵業」,因疫情雪上加霜,已有34個拉麵連鎖店申請破產。神奇的是,許多拉麵店雖然砍員工薪水,試圖度過艱難時期,但就是不調漲拉麵價格增加收入。寧願倒閉,不願漲價,為什麼?齊藤嘉久說明:「漲價從來不是選項之一,把我們的負擔轉移到顧客身上完全不公平。
  • 日本歷史最久的「關東煮」老店在關西?大阪、京都必吃關東煮攻略
    你知道嗎?日本歷史最悠久的關東煮老店不在關東,而是在關西的大阪道頓堀!另外,京都鴨川畔還有一間開業一百多年來備受饕客好評的關東煮名店,全部是漢字的菜單就連日本人也要猜半天(笑,漢字太優秀),現在就讓記者帶大家進入關西最具代表性的關東煮老店,品嘗一道道絕品關東煮吧!▋關東煮為什麼叫「關東」煮?
  • 東京神保町的餃子館老店倒閉令食客惋惜 街區景象逐漸改變
    現在仍然有很多著名老店在此經營著,如被稱為(日本)中華冷麵源頭的「揚子江菜館」(創業於1906年)、孫中山和周恩來曾經光顧過的「漢陽樓」(創業於1911年)、上海料理老店「新世界菜館」(創業於1946年)等等。
  • 實體店的倒閉,真的是因為高房價導致的嗎?對於降房價你支持嗎?
    這些年關店潮越來越多,倒閉的實體店也越來越多,生意難做,房價卻越來越高。因此,很多朋友開始聯想-實體店的倒閉,是不是高房價導致的嗎?是不是應該降降房價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實體店的倒閉,真的是因為高房價導致的嗎?對於降房價你支持嗎?
  • 臺灣家喻戶曉的百年老店「度小月」正式入駐上海啦!
    臺灣無人不知的百年老店,堅守祖先傳統風味,經過四代人的努力,以「廚藝、人文、服務、美學」為經營理念,發揚地道臺南小吃,現在已成為現在已成為臺灣無人不知的百年老店。 度小月擔仔麵的口味已做到120年不變,遵循古法工序,得到國際美食界的高度認可。
  • 歌仔戲小生─黃香蓮 「百年同慶 黃香蓮再扮唐伯虎」
    誠如黃香蓮形容,先生是「文狀元」,但她也不遑多讓,可是堂堂「武狀元」!這對不同領域的「才子佳人」結為忘年眷屬,自然引起媒體的關注報導。雖然慶幸黃香蓮嫁得好夫婿,但揮別舞臺還是令許多「香迷」為之嘆息。相隔近十年,為了慶祝建國百年這等大事,黃香蓮幾經考慮後才特地向先生請假,宣告正式復出。 說到當年為何選擇退出藝界走入婚姻生活,黃香蓮透露些許無奈:「因為那時候資源不是很理想。
  • 日本60餘年倒73萬家公司,千年老店如何保命?
    鄰國日本的調查機構對每年日本國內企業倒閉數量進行了統計,63年間倒閉公司數量逾73萬,可以明顯看到每當各種金融危機等天災人禍降臨時,企業破產數量急速攀升的狀況。除了各種各樣波及範圍較大的金融危機,一個國家的經濟本身也在不斷波動。
  • 開封有哪些百年老店?
    作為開封土著,小付為沒來過古都開封的朋友們介紹一下開封的幾家享譽國內外的百年老店。首先:當數開封美食,最知名的老字號,開封第一樓!該店所經營的灌湯小籠包,是傳統名吃,源於北宋東京名吃「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第一樓小籠包子造型優美,其形有詩云「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該店位於開封鼓樓路北,很好找。
  • 探店 這是臺灣最受歡迎的百年老店
    早有聽聞,卻是第一次來,今天就跟阿西一起走進「度小月」。擔仔麵吃麵,除了高湯,面的品質是整碗面的關鍵,他家的面選臺灣特有油麵,彈而不爛。臺灣有個最大的人工湖叫曾文水庫,區域橫跨臺南跟嘉義。煮魚不外乎是用蒸的,或是用煎的,臺灣砂鍋魚頭不同之處在於,魚頭炸香後,再加上蛋液炸酥,放入湯中燉。
  • 索尼沒有倒閉,但平井一夫「跑」了
    」,但他也是大家最和藹可親的「姨夫」;不用多說,這個人就是是平井一夫,一個在臨危受命,逆境中力挽消費電子帝國索尼於崩潰的男人。粉絲們一方面做著有關於他的表情包,調侃地追問「索尼今天破產了嗎?」,另一方面,在他發布會上的「Wow」和「Kando」感召下,心甘情願地獻上膝蓋和表情包,借著平井一夫(的表情包),粉絲和索尼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可是這種微妙的平衡突然在 2018 年 2 月 2 日被打破了——當然,不是索尼真的倒閉了,而是平井一夫「跑」了。
  • 從「江南皮革廠倒閉」到「感覺身體掏空」,在集體戲謔中為尋求壓力洩洪的半獸人代言
    如果說《江南皮革廠倒閉了》是在細分領域為(早先不好好學習只能流落沿海民營工廠的)純種屌絲派年輕人面對紛繁巨變的社會經濟形勢下的無力發聲,那《感覺身體被掏空》則是對被長期美化的都市白領們的真實職場處境和疲倦心境的直白再現。
  • 2000多家餐廳倒閉!再見了,香港老字號!
    香港餐飲爆發倒閉潮結業的餐廳中,不乏赫赫有名的餐廳,甚至還有傳承幾代人的百年老字號,包括李小龍生前電影取景過的川菜館 、128年的「豆腐廠」小吃店、張國榮影迷必打卡的海景餐廳、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珍寶海鮮舫、香港第一家西餐廳Jimmys kitchen等。這批餐廳的倒下讓人唏噓,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香港餐飲業儘早恢復往日的繁榮。
  • 美容院倒閉、逃稅風波後範冰冰任首個美妝「全球代言人」再度回歸
    ,看來虎落平陽被犬欺真的是永恆不變的定律啊!範爺」,因為逃稅風波一度神隱避世,直到去年被當局罰款後,她亦同時恢復自由身,起初她都以高姿態重回公開活動,甚至不時飛往外國工作,正當人人以為「國際範」正式回歸時,她卻未再有新搞作,過去拍攝的作品都未獲解禁上映,大型的娛樂、時尚活動都再未有邀請她。
  • 與時代共舞,《百年老店的朋友圈》聚焦「老手藝」,致敬工匠精神
    試想如果「老態龍鍾」的百年老店也有「朋友圈」的話,該是什麼樣子呢?近日紀錄片《百年老店的朋友圈》就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該片較常規紀錄片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它以當下流行的朋友圈為結構元素,用六家百年老店的「群聊」作為整部紀錄片的架構,再輔以動畫小故事,具有很強的形式感。除此之外,《百年老店的朋友圈》還展現出厚重的主題——宣揚工匠精神和傳承老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