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險資在二級市場的投資再度活躍。今年以來,險資已先後5次舉牌上市公司。此外,保險機構參與上市公司調研的熱情也非常高,截至3月6日,2020年以來已有87家保險公司累計調研上市公司498次。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期完成的投資者信心調查顯示,半數高管預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保險公司將調整今年的資產配置計劃,股票和另類投資成為多數保險資管機構的熱門選項。高管們普遍關注短期內疫情造成的可投資資產減少以及中長期投資收益下降。
低估值受青睞
險資為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規模一直備受關注。此前有分析人士預測,伴隨著中長期資金的入市,險資有望在2020年帶來5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截至3月8日記者發稿時,今年以來,已經有4家險資舉牌5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共計耗資約27億元。從舉牌方式來看,得益於H股較低的估值,險資更傾向於從二級市場直接買入H股公司。
國壽系延續了2019年的舉牌熱情,今年主攻農業銀行H股。3月3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簡稱「國壽集團」)以每股平均3.2176港元的價格買入3000萬農業銀行H股股票,增持後國壽集團及一致行動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壽」)共計持有18.6287億股,持股比例由此前的5.96%升至6.06%。而這也是近半個月來「國壽系」二度出手增持農業銀行H股。此前在2月份,中國人壽通過滬港通分別從港股二級市場增持農業銀行共計8120萬股。
除國壽系外,太保系在港股市場也頗為活躍。2月28日,中國太保及旗下4家控股子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它們於近日舉牌贛鋒鋰業H股股票。在舉牌贛鋒鋰業前不久,太保壽險還通過受託管理人——太保資管公司管理的QDII帳戶直接在香港市場買入H股上市公司錦江資本的股份,從而實現舉牌。
相較於舉牌H股公司,險資在A股的舉牌目的更加多樣。今年1月,太平人壽以定增方式參與大悅城混改,從而實現舉牌。華泰資管則動用2.79億元保險紓困資金受讓國創高新約8%股份,以降低國創高新流動性壓力。
調研視角獨特
除了積極出手,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今年以來共有87家保險公司及分公司累計調研上市公司498次,與2019年同期的134次相比,險資調研熱情明顯高漲。
業內人士稱,大型險企是調研主體。「國壽系」目前累計調研超過44次。此外,長江養老險、平安養老險、太平養老險等多家人身險公司今年以來的調研均超10次。
邁瑞醫療、博雅生物和金科文化成為這些險資調研中比較看好的企業。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超過30家保險公司調研邁瑞醫療,博雅生物有近20家險資參與調研。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期的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5家險企高管最看好的資產類別分別為小盤成長、大盤成長、大盤價值、小盤價值以及其他。從行業偏好排序來看,最看好的行業分別為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電子、傳媒、國防軍工、公用事業、房地產、非銀金融和食品飲料。
分析人士指出,部分熱門調研公司如邁瑞醫療、美亞柏科、創業慧康股價今年以來漲幅均超過30%。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險資調研的公司中大牛股並不多。從目前險資調研的公司來看,今年以來漲幅最高的是天銀機電,漲幅達131%。今年走勢火爆的半導體概念似乎並未受到險資的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