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5後」導演畢贛: 這在我的意料之內
畢贛
人物專訪
憑藉大學畢業後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路邊野餐》,青年導演畢贛拿下了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及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拿獎時,這位「85後」才剛剛26歲。很多人驚訝於他對情感的老道、對於鏡頭成熟的把控能力更是讓人不敢相信這是彼時才24歲的他第一次拍電影。片中,一個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蘊含著濃濃的大師風格,甚至有人贊這個鏡頭「足以載入影史。」
面對外界如潮般的好評與歡呼,今年27歲的畢贛顯得充滿自信,從19歲就開始拿獎的他坦言這一切都是意料之內。但他卻不諱言自己還是會有很多困惑,例如戲一開拍「每分每秒都堅持不下去」。但也正是因為這段漫長的旅程,讓他依然源源不斷地找到創作的動力:「拍完之後你又會想念創作的感覺。」
大師影響:《潛行者》讓我看到電影的不同
廣州日報:這部電影讓人想起著名導演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潛行者》,《路邊野餐》與這部電影有什麼關係嗎?
畢贛:某種精神上的聯繫吧,沒有具體的聯繫。很多偉大的導演都會影響到我,寫劇本不會想到他們,但他們影響我的片段、詞彙、語言都會讓我變成電影裡自己的東西,比如侯孝賢的電影裡有很多火車,我的片子也有很多火車,所以拍的時候會不自覺變成那樣。大學時《潛行者》第一次讓我看到電影的不同,原來電影可以拍自己想拍的。
廣州日報:戲裡的演員幾乎全部來自素人,很多還是你自己的親戚朋友,但他們似乎對於鏡頭表現非常自然,你是怎麼訓練他們的?
畢贛:花了蠻長的時間,這個年代他們不會抗拒鏡頭,但有時候你希望他們別那麼麻木的時候,就要用他的語言去跟他溝通。比如你跟一個小孩說,演一個等待的小孩他可能聽不懂,但你跟他說,你要演一個在等外星人來接你的小孩,他就懂了,你不是告訴他怎麼演戲,而是告訴他那種感覺。
年輕有為: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年紀
廣州日報:你對片子的把控很難讓人想像你這麼年輕?
畢贛:歷史上很多科學、物理、藝術,都是年輕人在最早做出突破。我19歲的時候沒有拍出好電影,這部片是24歲的時候拍出來的,這個年紀很正常。
好評如潮:好評與爭議都很正常
廣州日報:影片出來之後你拿了很多獎,也獲得不少影評人的好評,這是你之前料想到的嗎?
畢贛:我19歲就拿獎,拿獎很正常,好評也很正常。但有好評也有爭議,我拍戲一直都是有很多好評,很多爭議,我很習慣這種狀態。
廣州日報:拍這部電影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畢贛: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堅持不下去,創作電影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通常你寫完這個場景,寫下一個你就絕望了。我經常一開始拍戲第二天就說再也不拍電影,但拍完之後你又會想念創作的感覺。
廣州日報:你對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反應保持什麼態度?
畢贛:我尊重他們,觀眾花了110分鐘看這部電影,說什麼我都可以接受。但觀眾喜不喜歡不會影響我的創作。
廣州日報:接下來有什麼新的計劃?
畢贛:會拍一部叫《地球最後的夜晚》,這一次投資是1000萬,《路邊野餐》是100萬。
(責編:溫璐、李巖)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迴路轉的光陰故事。【詳細】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