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導演,請且行且珍惜!

2020-12-23 香草做被窩的松鼠

《路邊野餐》是青年導演畢贛處女作,作為國內新晉的文藝片導演,第一部作品就獲得比較大的反響,業界認為畢贛是一位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這部電影在只有幾十萬的資金預算情況下完成,而且出來的成果可圈可點,確實體現了畢贛的電影才華。前面紀錄片形式的敘事,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緩慢瑣碎的節奏,後面的魔幻主義色彩,雖然不是很完美,幾十萬的預算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我這裡就不做劇情的分解了,影片裡很多細節處理得有些意思。可以看出畢贛導演深受侯孝賢,塔爾可夫斯基,賈樟柯,阿彼察邦等導演的影響。比如山間摩託穿行可以看見侯孝賢《南國再見南國》的影子,畢贛可能比較痴迷於這個意境,連續用了兩段,每段一分鐘左右,方言對白演繹,緩慢的節奏,年代感的歌曲,非專業演員的原生態,情節自然貼近生活等等細節。如果觀眾看的文藝片夠多的話,都能在《路邊野餐》裡找到似曾熟悉的場面。

用原生態的非專業演員拍攝會讓電影顯得更加貼近生活,侯孝賢和賈樟柯早期的作品也喜歡如此選擇,當然也有因為拍攝預算用不起專業演員的因素。《路邊野餐》裡還有些阿彼察邦,賈樟柯等導演的影子就不一一列舉了,向優秀導演學習和借鑑是新導演成長的必經之路。

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影像風格的獨特,這是一種很純粹的直觀感受,這也是文藝片粉絲比較喜歡追求的東西。

夢境電影比較難以掌控,目前我看過類似的夢境魔幻題材很成功的兩部作品是《盜夢空間》和《恐怖遊輪》,對於幾層夢境描述還能讓多數觀眾看得比較明白是在敘事能力上很需要高超的電影技巧的。

《路邊野餐》綠皮火車的夢境開始,結尾處火車鐘錶影像時間倒轉還是有意境和想法,但是畢贛在這部影片單層夢境的敘事交代感覺有些吃力。

雖然刻意的左右搖晃鏡頭是想提醒觀眾,目的是表達開始進入後面夢境魔幻的劇情,但這個手法顯得並不高明。而且在夢境結束時出現她和死去的老婆共處的鏡頭以及玻璃球的暗示,以及摩託車司機說出自己的名字叫衛衛屬於添足之筆,他估計是擔心觀眾看不明白,也可以說是對自己敘事能力的一種不自信。

劇情細節有很多硬傷和細節處理得很粗糙就不一一列舉,畢竟這麼少的預算拍出來的電影,觀眾也不應苛求什麼。

幾十分鐘長鏡頭描述升哥和死去的老婆做了一次交代和告別,這樣處理後面的魔幻夢境比較有想法,還是能看到導演的個性獨特處理技巧。可惜整部影片玩的這些小情懷和小感動,或許感染不到觀眾。

金剛經作為開場,穿插的詩歌,作為轉場或者裝點故事的手法用得太爛了,影片《長江圖》也用過,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長江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是影片的攝影很驚豔。詩歌本是很自我的表達,有些比較直白的還好,如果太玄奧晦澀的詩歌,只有寫的人自己能懂的詩歌,放進影片就只能是裝點逼格了。

佛語或詩歌至少和影片有些契合度才不至於讓人覺得這是個雞肋或純屬裝逼。

導演是想讓人懂或許半懂也行,完全不想讓人懂又何必忽悠觀眾,那就屬於不負責任的自嗨。

文藝導演有些鏡頭雖然是很瑣碎,但如果這樣處理都是因為伏筆或後續劇情需要,倒也無可厚非。但是這部影片裡瑣碎而無畏的鏡頭很多,前面二十分鐘敘事也過於囉嗦。

電影畢竟是一種偏大眾化的文化藝術,如果需要人認可欣賞,那麼在選擇展示自己的品味的同時需要在觀眾接受的程度之間做個平衡,不能完全是一種自嗨,如果單純追求意境不在乎旁人所不能懂的自嗨,那麼導演可以關起門來自己欣賞。

作為一個新生代導演,應該注重鍛鍊提升自己的電影技巧和敘事能力等基本功力(陳哲藝導演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如果一開始就去追求高深的意境結果無法掌控,就有點尷尬了,也比較容易走入迷途。畢贛導演這部《路邊野餐》既看到了他的潛力和才華,也可以看出他非常自我的端倪。所以他的第二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資金充足還有明星湯唯和黃覺加持反而是惡評如潮就可以看出,他走在自嗨的路上有些走火入魔的傾向。

新銳有才華的導演我們應給予些包容,同時也希望畢贛導演電影之路能且行且珍惜。

——————

本文由香草做被窩的松鼠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即刻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後的夜晚》讓全世界驚嘆,畢贛靠什麼?
    今日更新的坎城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綜合評分表上,呈現出了亞洲電影大年的勢態,前六名有四部亞洲影片,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則排在第六。在《地球最後的夜晚》裡,畢贛花了一個小時(準確地說是55分鐘),將一個與夢境有關的世界無縫而連續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並且因為3D拍攝而具備前所未有的沉浸感。
  •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2015年8月15日,畢贛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11月21日,畢贛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12月1日,《路邊野餐》獲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畢贛,1989年生於貴州凱裡,今年27歲,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
  • 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最迷人的詩(附臺詞、配樂)
    畢贛從個人生活中攫取出吉光片羽注入電影,在大眾看來,他的電影非常私人化,謎一樣難懂。如果說《路邊野餐》是「鏡中月」,那麼《地球最後的夜晚》則像「水中花」——畢贛再次回到了氤氳的凱裡,拍攝了一個私人化、作者化的故事。相較於之前全部由素人演員出演的《路邊野餐》的野生感,明星的精緻和親切,也大大地拉近了《地球》與普通大眾的距離。
  • 怎麼看《地球最後的夜晚》
    文/李霽琛《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了四天,被一群人誇成了神作,被另一群人罵成了狗屎。 口碑出問題了。 畢贛拍完《路邊野餐》之後,喜歡他的影迷挺多。那時候,影迷們更多會擔心他的下一部電影票房出問題,卻很少擔心口碑出問題。
  • 《路邊野餐》角逐金馬獎,26歲畢贛提名最佳新導演
    10月1日下午,第52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由內地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從427部報名影片中脫穎而出,獲最佳新導演提名。
  • 《地球最後的夜晚》全球首映,華策電影點亮坎城
    由畢贛自編自導,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陳永忠等人領銜主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入圍2018年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影片將於法國坎城當地時間5月15日舉行全球首映。北京時間同日,影片的國際版海報和電影片段首次曝光,引燃海內外媒體和觀眾的熱烈期待。海報上,一個貌似黑色電影的懸疑故事在畢贛導演構造的「魔幻時空」中張力十足。
  • 地球最後的夜晚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地球最後的夜晚》不是愛情片,更也不是懸疑片,而是一部商業策略很成功的文藝片。因為《路邊野餐》的成功,畢贛橫空出世,成為新一代文藝青年心裡的「養成系大師」。《路邊野餐》最後的成本大概是100多萬,在海外拿下多個獎項,回國後也順利摘得金馬最佳新導演。隔年登陸內地院線,票房646萬,十天後在院線下映,迅速在視頻網站付費點播上線,一周之內拿下775萬的點擊率。
  • 在地球最後的夜晚,這位金馬導演想講一個大人的童話
    2017年6月,拿著充足的資金,畢贛開始拍攝《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電影在今年4月入圍了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就像全世界只要一個蔡明亮就夠了,那現在中國出現了一個畢贛,他也有他的位置存在。」這一次,「凱裡老靈魂」畢贛仍然把故事背景設在了貴州,故事主體是一個中年男人尋找12年前戀人的夢幻之旅。片名《地球最後的夜晚》取自智利小說家波拉尼奧的同名小說,英文標題則取自尤金·奧尼爾的戲劇《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 24歲執導《路邊野餐》好評無數 導演畢贛:這在我的意料之內
    原標題:「85後」導演畢贛: 這在我的意料之內   畢贛   人物專訪   憑藉大學畢業後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路邊野餐》,青年導演畢贛拿下了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及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路邊野餐》是用長鏡頭寫的詩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兩項大獎。 王天行 圖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禮上,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
  •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個昏昏欲睡的夜晚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由畢贛執導,黃覺,湯唯演的文藝電影。影片於2018年12月31日上映。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男人尋找生命中對自己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最終男人在夢裡解開了心結,完成了心靈的自洽。影片運用非線性的敘事風格和碎片式的情節積累導致電影整體缺乏清晰的脈絡。
  • 畢贛與《路邊野餐》:27歲的貴州導演和他的大師雛形之作
    畢贛這個名字,大多數人也許感到陌生。但筆者敢肯定,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會了解這個1989年出生的貴州導演。畢贛不是科班出身,他在本科的專業是電視編導,畢業後做過婚慶公司,考過爆破證,《路邊野餐》差點成為他的告別夢想之作。《路邊野餐》獲得了眾多榮譽和佳評。
  • 2018年最後一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
    由畢贛執導,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陳永忠共同出演的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將於12月31日全國上映。關於畢贛新片討論的熱度,應該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今日更新的坎城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綜合評分表上,呈現出了亞洲電影大年的勢態,前六名有四部亞洲影片,畢贛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則排在第六。
  • 觀眾評分跳水式下滑 《地球最後的夜晚》發生了什麼?
    導演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極具導演個人風格「今年最浪漫的跨年,應該是和喜歡的人買兩張2150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結束正好0點,在最後的時刻相擁接吻到第二年。」——主打愛情片「一吻跨年」儀式感《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畢贛導演的第二部長片,投資達7000萬元——也就是說,票房至少要達到2.1億元才不會虧本。畢贛生於1989年,以處女作《路邊野餐》驚豔影壇,拿下第52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地球最後的夜晚》請來了湯唯、黃覺擔任主演,並進入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片中的60分鐘3D長鏡頭讓外媒驚嘆。
  • 如何評價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如何評價畢贛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作者非常自我的表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將會在今天(2018.12.31)迎來一場大規模反噬。因為這種營銷,不是條正路,這個片子根本不適合這種營銷。
  • 《地球最後的夜晚》,拉不下臉面的畢贛,想站著把錢掙了
    但是就在2018的跨年夜,一部看似與世無爭的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卻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怪哉!主流觀眾去電影院就是為了「找爽」,爆炸的3D特效,節奏暢快、符合大眾審美的爆米花劇情,這些才是觀眾們掏錢的理由,而不是去電影院看導演個人的炫技。畢竟大眾們不懂得蒙太奇,也不懂得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個廉價的娛樂消費品。其實《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成功靠的不是導演、演員和攝影,靠的是電影營銷團隊。
  • 去年的今天,我去了《路邊野餐》電影拍攝地
    去年的今天,我在蕩麥,也就是《路邊野餐》裡那個現實與回憶交織的小山村,也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大風洞鄉平良村...2016年,《路邊野餐》正式上映的前幾天,我在濟南採訪畢贛。那時候的畢贛,顯然是低估了電影圈對他的高度讚賞和資本的熱情,《地球最後的夜晚》一開始就拿到了3000萬投資,
  • 《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映,票房斷崖下跌,網友:不可救藥
    2018年12月31日,《地球最後的夜晚》(一下簡稱《地》)放映首日收穫2.64億,位居國內電影市場榜首,但是貓眼和淘票票上,觀眾評分僅有3.4分!創下最低評分紀錄。豆瓣評分從7.3分降到6.8分。元旦當日,排片佔比下降了20%,票房從榜首迅跌第四位,豆瓣網映能拯救嗎?
  • 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
    《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海報畢贛的前作《路邊野餐》,使他奪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火車屬於畢贛前作《路邊野餐》的經典母題,它代表時間本身,而電影所做的卻是拆解時間和記憶。羅紘武追憶著萬綺雯是否愛自己,表達的愛與時空的矛盾統一性,是時間旅行難以規避的共同問題。
  • 2018年最後一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與你重要的人一起跨年吧!
    曾指導了《路邊野餐》的畢贛導演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已發布定檔海報該片將於12月31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