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及青銅時代的代表器物
玉龍
新石器文化的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很有特色,多動物紋,有龍、虎、龜、魚、鳥、蟬等,其中大玉龍最為精彩,呈C形,長42.4cm,系綠玉配飾品、
人面魚紋彩陶盆
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此盆廣口圓底,是半坡型的代表造型。多數人都認為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紋,與半坡氏族的某種原始信仰有關。但對其具體含義的解釋,則各不相同,有崇拜圖騰說,有祈求捕魚豐收說,或者祈求生殖繁盛的祝福說。
船形彩陶壺
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菱形壺,或稱船形壺,壺體兩頭尖,形如菱角,正中有口,口的兩邊器體上各有一耳,造型別致靈巧,是一件優美的工藝品。
半坡型人面紋彩陶瓶
此壺用人面紋裝飾,眼睛一睜一閉,具有原始巫術意義。
鶴銜魚紋彩陶缸
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彩陶。缸上彩繪鶴銜魚,旁邊為帶柄石斧。
螺旋紋彩陶甕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型彩陶。馬家窯型彩陶以螺旋紋最有特色,並流行滿彩和內彩。此甕很大,器體裝飾優美的螺旋紋,線條旋動流暢,是馬家窯型彩陶的珍品。
舞蹈紋彩陶盆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型彩陶。在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的馬家窯型墓葬中被發現。卷唇平底,內壁繪有四道平行帶紋,最上一道較粗,口沿處也有一圈帶紋,上下兩組紋飾間有舞蹈人三組,每組兩邊用內向弧線分割,兩組弧線間還有一條斜向的柳葉形寬線。舞蹈紋每組五人,手拉著手,面向一致,頭上有辮髮,外側的兩人的一臂均為兩條線,似為表示舞蹈動作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個人體的外側都有一尾狀物,大約是模擬動物的一種裝飾。舞蹈人足下的四道平圓圈線,可能是表示人們在湖邊進行舞蹈表演的情景。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線裝飾,它模擬著三道繩圈將陶盆緊緊地綑紮著。
圓點波紋彩陶盆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型彩陶。甘肅出土。
人形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型彩陶。此人形紋只有軀幹和四肢。
菱形紋彩陶罐
馬家窯文化·馬廠型彩陶。
人面回紋彩陶杯
馬家窯文化·馬廠型彩陶。陶杯的腹部多加飾人頭,造型奇特。
陶鬹
龍山文化(黑陶文化)。鬹是黑陶工藝中最為出色而有代表性的器物。
蛋殼黑陶高柄杯
龍山文化
長流銅爵
二里頭文化,和夏代時期差不多。飲酒和溫酒器。
青銅人立像
商代
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是我國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銅器。
人面方鼎
商代。內有「大禾」二字,又稱大禾鼎。
杜嶺方鼎
商代。
婦好三聯甗
商代婦好墓發現的炊煮器。上有三甗置於圈口上。
銅觚
商代飲酒器,侈口呈喇叭花狀。
四羊方尊
商代。
卣
商代盛酒器,有提梁,可以移動。
饕餮紋銅尊
商代盛酒備酌的器皿。
銅象彝
商代象生的盛酒器。
白陶壺
商代。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藝中一種特殊的產品。用高嶺土製成。
黃釉瓷尊
商代。釉陶在這時期出現,釉色青綠而帶褐黃,胎亦較硬,呈灰白色。學術界把這種釉陶又稱為原始瓷器,被稱為是瓷器的萌芽。
玉人
商代玉雕人形。
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鼎足為馬蹄狀。
大禹鼎
周代。立耳、鼓腹、三柱足,以饕餮紋為主要裝飾。西周康王時製作。
毛公鼎
西周晚期宣王時期器物。
虢guo季子白盤
西周宣王時期器物。
曾仲遊父方壺
西周器物。十大青銅器國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