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張照片的出現,工業革命的新記錄方式,新藝術的發展

2020-12-22 小七講影視

1838年或1839年的某天早上八點——時刻是確切的,但不確定年份——發明家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e Daguerre)在巴黎11區塞宋大街4號的一個窗臺上架設了一個照相暗箱。他將鏡頭越過樓下的屋頂,對準了聖殿大道。進入暗箱的光線使一塊鍍了薄銀的銅版曝光。達蓋爾使用汞蒸汽作為顯影劑,將成像結果反饋到銅版上。

一、相機的出現

達蓋爾最初相機原型的曝光時間需要10分鐘左右。對於記錄下那些在聖殿大道上往來的行人和馬車來說,這個曝光時間就太長了,所以車馬都只留下一片模糊的影子。但有一個人此時剛好停在原地擦鞋,他靜止的時間夠長,足以讓他出現在達蓋爾的相片上。照片上還能分辨出其他人模糊的輪廓:只要在那裡逗留的時間足夠長,就能留下一個影子,但是縹緲有如鬼魅。只有這個擦鞋的男人形象是完整而清晰的,於是他就當之無愧地成了史上第一個被拍下照片的人。他的形象太清楚了,以至於有些攝影史學者懷疑他是不是達蓋爾有意安排在那裡的。無論是否出於刻意安排,他的形象都表明了攝影技術的巨大潛力:它能夠將人物形象顯現並固定在玻璃幹板,再轉到相紙上,凡是藝術家們通過暗箱鏡頭看見的景觀,都能這樣被永久固定下來。

肖像攝影是一種意義深遠的革命性媒介。此前,畫像對大多數人一直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攝影技術的快速完善和發展讓幾乎每個人都能接觸到相片,之後這種普及還推廣到了相機本身。攝影不但讓人的形象得以長存,更使其可以傳播,它讓活著的人們有機會凝視自己先祖的面容,也知道自己的後人也將繼續可以這樣做。然而相機在藝術家們的手中,除了製作影像記錄之外,還大有可為。

二、藝術家手中的相機大有可為

首先出現了這樣一群人,他們認為肖像攝影能夠捕捉被拍攝人的內在個性,這其中就有加斯帕–費利克斯·圖爾納喬(Gaspard-Felix Tournachon),他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納達爾(Nadar),這個別名他從年輕時就一直使用著。納達爾是位諷刺畫家、小說家和出版商,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可能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迷戀自我展示和推銷的人,充滿旺盛的精力和無限的熱情。這種活力和才能讓他成為當時巴黎社會的一個著名人物。他的名氣大到他的朋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給他寫信時,什麼地址都不用,只要寫"納達爾收",就能穩妥地把信寄到他位於卡皮西納大道的工作室。利用他的社會影響和當時剛剛問世的溼膠法攝影技術,納達爾成了一代肖像攝影大師。(溼膠法取代了達蓋爾銀版照相法,將之前長達數分鐘的曝光時間縮短到30秒。)通過用光、布景、服化的實驗創造出一種更輕鬆自在的氛圍,這種進步讓納達爾得以捕捉拍攝對象的內在個性。他的工作室拍攝了一大批優秀的攝影作品,包括小說家夏爾·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大仲馬(Alexandre Dumas)以及著名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的肖像。

由於這種技術正誕生於歐洲的城市化進程如火如荼之時——這個現象在歐陸發生得比在英國晚一些——攝影技術的另外一大主題就是城市本身。巴黎當時正處於一場激烈的全面變化之中,既是創造也是毀滅。在這個過程中,相機就被用來記錄一個巴黎的死亡和另一個巴黎的誕生。在向現代化的一路狂奔中,每個星期都有更多老舊的中世紀巴黎城區被拆除。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整片整片的街區被拆除,重建起一個規劃好了的城市。這項拆除—重建工程被稱為"奧斯曼化"——得名於主持這項工作的那位冷酷無情而又頗有遠見的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ene Haussmann)。

作為出身名門的官僚,奧斯曼曾經是拿破崙·波拿巴的侄子路易–拿破崙(Louis-Napoleon)早期的忠誠盟友。在這件事上,奧斯曼押對了注。路易–拿破崙後來成了第二共和國的總統,之後又成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作為回報,他給了奧斯曼極大的權力,來推進這個新首都建設計劃。那個在此進程中即將消失的城市根本上是中世紀的,逼仄溼暗,有種說法是,新鮮空氣和陽光根本無法進入那裡。

然而,趕在舊巴黎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消失之前,一位攝影師查爾斯·馬維爾(Charles Marville)嘗試記錄下了這個城市曾經蜿蜒狹長的街道和老舊腐壞的建築,記錄下他從孩提時代就熟知的城市(他自己家的房子也在重建計劃中被拆除了)。隨著人口激增到逾100萬,巴黎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不斷惡化的城市,同時代的曼徹斯特和紐約貧民窟裡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發酵滋長。雖然巴黎的工業化程度相對不那麼高,也更多地保留了一些中世紀的氣質,但整個城市並不浪漫,尤其在馬維爾拍攝的諸多驚人的影像中,更是毫無浪漫色彩可言。他之後受僱於巴黎歷史建築部拍攝的照片,就是在以圖像的方式,既記錄了舊都城,也記錄了興建中的龐大建築工程。許多他更令人難忘的影像,拍攝於新舊交替的進程之中:老城已變為一片瓦礫,而新興的大城市正在修築,尚未成形。

從奧斯曼的重建計劃中脫胎而出的巴黎,已經擴張了許多。拆除了大約兩萬座建築,又新建了近三萬座。據一些學者估計,人口也翻了一番。但"奧斯曼化"的人道成本是相當巨大的。成千上萬的巴黎窮人被趕出城市,他們的房屋被拆除,蓋起了政府大樓,或是他們根本無力承擔其房價的中產新住宅區。這些不幸的人們被驅趕到不斷擴張的郊區。為這個大都市的重生拍下最不尋常的影像的,正是納達爾。他走出工作室,並讓相機飛上了巴黎的天空。納達爾除了是當時著名的肖像攝影師,還是航空技術最熱情的推廣者,也是"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推廣協會"的創始人之一。1858年,他意識到將這兩種跨時代的技術——相機和熱氣球——結合到一起,是具有可能性的。

結語

到了19世紀50年代,熱氣球的安全性就比更早的蒙戈爾菲耶氣球——就是當拿破崙佔領埃及時,墜落在開羅的埃茲貝基亞廣場的那個——要高出不少了。納達爾使用的是一個系留氣球,在凱旋門附近起飛並上升到1600英尺的高度。在氣球的平臺上,他拍下了史上第一組航拍照片。在空中鳥瞰巴黎的圖像,成為19世紀現代化的標誌性畫面之一,因為只有從空中,人們才能真正了解到奧斯曼拆建項目的整體規模。不可否認的是藝術家們的行為與思維都是超前的,他們能化簡為繁,為社會藝術的進步與發展帶來的驚喜是普通人永遠也無法想到的。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世界歷史》39 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開始以後,英國工程師梅特卡夫、特爾福德和麥克姆等人發明了用石塊和碎石修築硬路面的新技術,改進了公路的質量。無論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公路都通行無阻,而且使車輛的速度大大加快。過去從愛丁堡到倫敦,路上需要14天,在新公路上乘快速馬車只要40個小時就通到達了。
  • 微課筆記 歷史長河中的攝影生存法則
    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數碼時代,是資訊時代的革命,是以計算機發明為標誌,成就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它對攝影也產生了本質的影響,出現了數位相機,它的觀看方式變成了所拍即所見,數位相機本質上就是一臺能呈像的計算機。
  • 王樹國: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
    關鍵詞  第四次工業革命;新時代;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  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機遇、迎來新挑戰,這對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框架和模式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 工業革命新轉機:以人力為主導的自願生產
    工業革命新轉機:以人力為主導的自願生產    中國網1月4日訊 過去的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創造了極豐富的物質環境,但也讓人犧牲了很多「之所以為人」的樂趣,流水線上的工人甚至成為機械化的勞動力。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工業化的一段早期歷程。
  • 人類的第一張照片
    01人類史上第一張照片人類已知的最早的照片,是一張窗外風景。這張照片乍一看很模糊,沒有任何觀賞性。但是,只要知道了它背後跌宕起伏的故事,也許,你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傍晚,他回到家,先掛上衣服,可能還倒了杯水,然後才例行公事地看向自己的攝像設備。這一看令他大吃一驚,他看到曝光了一天的小型暗箱下,一直以來想要的效果終於出現了,這一天,攝影誕生了。而這個人,是法國人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張照片的誕生在意料之外,不過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在此之前,尼埃普斯已經鑽研了數年。
  • 紀錄片| 《世界歷史》第39集:英國工業革命(含解說詞)
    工業革命開始以後,英國工程師梅特卡夫、特爾福德和麥克姆等人發明了用石塊和碎石修築硬路面的新技術,改進了公路的質量。無論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公路都通行無阻,而且使車輛的速度大大加快。過去從愛丁堡到倫敦,路上需要14天,在新公路上乘快速馬車只要40個小時就通到達了。
  • 冊亨巧馬:新舊照片記錄發展變化,見證「新市民」幸福生活
    活動共徵集到攝影作品140餘幅,通過新舊照片對比,回顧巧馬鎮在住房、交通、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變化,展示有溫度的巧馬。冊亨縣巧馬鎮舉辦主題攝影展攝影展通過採集新舊照片進行對比,記錄了巧馬鎮近年來取得的新變化,140餘幅作品題材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展現出巧馬鎮在人文歷史、教育文化、脫貧攻堅成果、搬遷群眾生活新貌,以及脫貧攻堅一線生動場景和感人故事。展出期間,一幅幅攝影作品吸引了許多群眾駐足參觀。
  • 「財經縱橫」林毅夫:中國要理直氣壯地支持和引領新工業革命
    本書討論的新工業革命現在已經開始了,到2049年時,一定是新工業盛行的時代。在這3.5億人所在的地區,新工業需要跟美國並駕齊驅。美國現在對中國的定位已經從改革開放以後的合作夥伴轉變為競爭對手。從美國在19世紀末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經濟體以後,一而再、再而三地對GDP規模達到美國60%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打壓,以防這些國家威脅到美國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
  • 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啟動儀式在廈門舉行
    中新網廈門12月9日電 (黃詠綢)2020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論壇8日在廈門舉行。當天會上,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正式啟動。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時強調,中方願與各方一道加快建設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並宣布將在廈門建立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我認為這一舉措是標誌著推動各國之間務實合作的一個非凡旅程的起點。」新開發銀行副行長阿尼爾·基肖拉在論壇上表示。
  • 歷史的記錄 藝術的傳承 ——司徒家族藝術展閃耀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基本陳列展以歷史傳統與現代觀念相結合、莊重大方與生動活潑相結合的理念,使用圖文結合、場景復原、藝術品創作、多媒體展示等手法來輔助文物展示,幫助觀眾全面了解華僑華人的歷史文化及對住在國和祖籍國的貢獻,共展出800餘件藏品和近千張照片。
  • 比黑洞照片更震撼!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科學家首次拍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再次引爆網際網路!愛因斯坦不願承認的「幽靈「終於有了鐵證,這對量子計算和成像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黑洞和量子糾纏的照片哪個更酷?來新智元和群 發表觀點吧!還記得前段時間發布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嗎?可謂是瞬間引爆全網。而近日,又一張轟動網絡的照片誕生,它就是有史以來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
  • 互動送相紙,你列印的第一張照片是什麼?
    吟龍農莊&百諾恩收到貨隔了好幾天打開極印    我讓老公打張寶寶照片試用一下老公說對我說   第一張不打寶寶的照片  我問 那你打哪張他回答   新傢伙必須由媽媽先試用 寶寶算老幾 所以  第一張照片是我   是被他愛著的我
  • 模具製造工業革命大勢,3d列印的歷史與原理
    可以說是以其簡單粗暴的列印方式,迅速地在模具製造業掀起一場大浪,甚至創造出了模具界的第一個奇蹟——首創100%原型3d印表機。這樣傳奇的工業革命大勢,我們不得不好好談談3d列印有多厲害。先看看3d列印的歷史與原理吧。
  • 科技新潮流 藝術新天地
    新出現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態,越來越呈現出多元、融合、交叉的趨勢。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甚至難以分類。  使用技術必須服從藝術自身的審美和表達規律。整部戲劇沒有一句臺詞,劇情發展完全通過手機中的新聞彈窗、微信小視頻、電話通信等方式來推動,新奇感十足。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從古老傳統藝術到新銳實驗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都在融入新技術文明潮流之後獲得再生,藉助新的載體和介質,記錄一個時代的信息。
  • 罕見的19世紀照片在訴說歷史
    上圖說是1870年的圓明園,但看起來似乎應該是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之前的照片。照片上可見建築之美輪美奐,每個細節都匠心打造。看到這麼精美的建築就這樣被毀滅,足以喚起我們心中那股義憤填膺的憤怒。(三)1870年,福建閩江,寶塔島
  • 最具影響力的100張照片,記錄人類發展的轉折點
    《時代》雜誌決定,同世界各地的策展人、歷史學家和圖片編輯們一起,挑選出了「歷史最有影響力「的100張圖片。可以說,這100張圖片記錄了人類發展的各個轉折點。讓我們一同回顧:The Terror of War(戰爭的恐怖),Nike Ut,1972
  • 真實的太陽系中每個行星的第一張照片
    我們的探測器已經遍布整個太陽系的各個角落,記錄了數百萬GB的數據,其中包括一些令人驚嘆的照片。 1946年10月從美國新墨西哥州發射的德國v2火箭,配備了35毫米攝影機。它拍攝了地球的第一張照片。這張像素畫嚴重的照片,是在火箭到達65英裡時拍攝的。
  • 文論:《話劇新論》
    一、中國話劇不是「舶來品」話劇,作為舞臺藝術的一種新範型,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藝術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而演變的必然結果。話劇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是中產階級革命的武器。是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所發明和熱愛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因此,中國的話劇是中國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而不是「舶來品」。
  • 最具影響力的100張照片,記錄人類發展的各個轉折點
    據統計,現在全世界每天有數萬張照片被發布到網上,這讓我們很容易迷失在資訊時代所構建的龐大的圖像世界裡。《時代》雜誌決定,同世界各地的策展人、歷史學家和圖片編輯們一起,挑選出了「歷史最有影響力「的100張圖片。可以說,這100張圖片記錄了人類發展的各個轉折點。
  • 老上海月份牌與新藝術風格
    當年的《費加羅報》稱這個畫廊為「雜貨鋪」,因為它所展出的東西,包括當時最知名的設計師所設計的彩繪玻璃、藝術玻璃、招貼畫和珠寶首飾等五花八門,根本無法歸入一個統一的風格。逐漸地,薩穆爾·賓的這種另類風格的綜合體獨成一派,在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也使「新藝術之家」的名聲不脛而走,從此,這種風格被定義為了新藝術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