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律治說過,倘若人不升空成為天使,毫無疑問,他將下沉成為魔鬼。他不能停留在獸性。最野蠻的人並不是野獸,他更壞,非常壞。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還記得教科書式「老賴」黃淑芬那件事情嗎?這是發生在2015年的一起車禍,趙勇的父親趙香斌騎自行車時遭遇車禍,肇事司機正是黃淑芬。
趙香斌被診斷為特重型顱腦損傷,一級傷殘。2017年6月,法院判決肇事者黃淑芬賠償86萬元,其一直稱「給你籌錢」,卻未表現出履行判決誠意,甚至叫囂「我是人品有問題,你在這兒說還有啥用」「我是收入不低,我得還貸款」。
而兩年下來,黃只賠償了2.6萬元,而這期間,給女兒添車買房,出國旅遊過新年,這是一種怎樣的惡呢?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所以我們懂得尊老愛幼,見義勇為,我們可以不夠富有,不夠聰慧,但是不能沒有德行。
我們習慣了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習慣了垃圾收拾好交給廢品收購者,習慣了雨天開車慢行避免濺溼路邊的行人...這些簡單的舉手之勞,都源於善,那麼人性的惡,究竟是什麼?
小朋友都知道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而當世的我們啊,是不是丟掉了什麼?
再來說一件近來的事件,上個月16號,在北京朝陽區一輛路虎越野車,追尾了一輛大型鏟車。而越野車已經冒起滾滾白煙,有燃燒的跡象。
可這時越野車卡在鏟車下面,車身損壞,越野車的車門變形,無法打開,所以裡面的人也無法出來。此時,只要鏟車司機將車往前挪動一點點,便能幫助越野車裡的被困人員逃出生天。
但萬萬想不到的是,鏟車司機下車後,只顧著撥打電話,即便在有一名圍觀者大聲提醒他,後面的車快爆炸了。麻煩他趕緊再挪一下車,救人要緊的情況下,這位司機無動於衷,冷眼旁觀著,依舊在打電話。
最後大火把這輛車燒剩了框架,車內兩名年僅30多歲的女士恐怕沒有想到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的時候,這麼輕易的被無視了。
當時這件事情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輿論,大家認為司機這樣的行為等同於故意殺人,死刑都不為過。大家都在指責這位司機,認為他應當為這起人命事件負全責而受到嚴懲,可事實上,按照交通事故法,他最多判三到七年。
所以倘若我們希望他受到重刑,恐怕是要失望了。他也許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前提是他有。
曾子有言: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那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理解,人若向惡,禍雖未至,福不存矣。
還有17年八旬老太往飛機引擎中丟硬幣祈福事件。據了解,撒硬幣老太邱某平常信佛,拋擲硬幣是為祈求平安。幸好當時被後面排隊的乘客發現,沒有釀成大的後果。
假如當時沒有被發現,而老人家恰巧神功蓋世,硬幣不偏不倚穿過風扇,穿過前幾級壓氣機葉片,鑽進了發動機內涵道一個犄角旮旯裡,然後發動機一啟動,叮的一聲,發動機裡某一片或幾片葉片受損呢?
軍事科普曾表明,遭遇老太太扔硬幣的A320民航客機,其渦扇發動機有著強大的吸力,在以極高的速度運轉時,硬幣對於發動機就是一顆子彈,我們應當可以想像,這會對這架飛機以及飛機上的乘客帶來怎樣的傷害吧?
而當時其行為只是構成擾亂單位生產秩序的違法行為,本來依法將被處以行政拘留5日。但是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考慮老太已經80歲,其年齡已超過70周歲,因此沒有執行拘留。
有人說,「不知者無罪」,老人家無知下犯的錯誤,何必過度指責。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種無知而自我的行為,可能會給無辜的人帶來不善的結果。
而僅僅因為無知,心懷惡意也能被原諒嗎?殊不知,小小的惡意,最終也會生根發芽,結出惡念的果實。
蘇格拉底曾說過,德行就是知識或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
我不否認這句話存在絕對性,但是也不得不說,不知後果的無知也是人性之惡的一種表現。
說到這裡,想起當年幾乎一夜爆紅的電影《釜山行》,片子裡有一處,女兒秀安和兩個成年男人一起發現廁所裡的邋遢漢,西裝男金常務說:「小鬼,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會像他一樣哦。」
秀安低聲回應:「我媽媽說了,講這種話的不是好人。」是不是很熟悉的一段對話,我們曾經也應當聽到過大人說,不好好讀書長大就去做清潔工等等。
那麼不懂得尊重別人,是不是也算做一種無知呢?
再來說回主角們穿過喪屍走向大部隊的時候,一群人懷疑他們已經感染上病毒,要求他們去另一個車廂這一處情節,實際上透露出了人性的拷問,金常務極具煽動性的話語,和鍾吉老奶奶幾乎無意識地自言自語形成了對比,他的自私自利顯露無疑,這似乎與我們受到的與人為善便是與己為善教育相悖了。
包括接近結尾處,他為了自己逃命把女學生珍熙推向了喪屍群的時候,我想很多人都在想,這樣一個角色如果活到最後,大家都會意難平吧。
我們與惡的距離,或許近在咫尺,或許遠在天涯,又或許我們即惡的本身。善惡相長,而非相生。
而我寫下這些文字,並非是要敘述,我們應當追尋所謂惡的根源,或是改變別人的自私冷漠,我們都清楚的明白,倘若憑藉一己之力便可以改變那些崇尚自私自利觀念的人,那被困越野車內的兩名女子又怎麼會死呢?
我只是希望,希望原本善良有良知的人,可以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不會害怕麻煩,不會害怕訛詐,也不會害怕承擔責任,面對世態炎涼,面對有時讓人覺得無可救藥的冷漠世界,也不會被輕易改變。
不要像日本獲獎短片《反社會人格》裡描述的那個故事一樣,機器人在片中展示的是一個「活雷鋒」的形象,不管被怎麼樣對待,都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人。
而他是毫無作為一個「人」存在的價值的,代表了我們生活中所習慣的一切自認為理所應當的便利。當他被女孩子的話影響,脫離了「機器人」的形象,回歸到一個「人」時,卻不再被需要,於是就被「廢棄」了。
而當他死去,街上的每一個旁觀者都變成了冰冷的機器,這樣的轉變,好像在暗示著現代社會的人正在逐漸拋棄著人性,每個人如冰冷的機器般運作,沒有情感,也失去思想。
那麼,誰願意變成冷冰冰的體會不到世間百味的機器人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慎獨」這個詞語,意思是在獨處中謹慎不苟,出自《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慎獨」,即意味著自律,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後皆為君子。
北宋理學家張載曾勵己勉人說到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知道這四句的內容如果讓每個人視之為己任太過沉重,那麼 ,我們每個人堅持慎獨自律便好。
慎獨自律,守護住原本的良知,不被輕易改變,那麼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很遠很遠,我們與福報的距離,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