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清乾隆年間,江陰的一家客棧中,住著幾位參加童子試的小朋友。考試快要開始了,大家都收拾好東西準備去赴試了,一位9歲的小朋友還裹著被子躺在床上。其他的學生都笑話他,他卻一本正經地說:"我剛才想到'江頭一夜雨,樓上五更寒'一句,想要作出整首詩,你們不要打斷我的思緒。"
這位作詩的孩子名叫黃景仁。現在估計沒幾個人聽說過此人,但說起黃景仁的一句詩,怕是人人都聽說過,那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詩是黃景仁對自己境遇的無奈自嘲。
那一年童子試,黃景仁在三千人中位列榜首,時人稱他為"乾隆六十年第一人",而且他還是"毗陵七子"中的翹楚。但就是這麼一位在詩詞上有很高成就的人,卻在35歲那年,為了躲避債主客死他鄉。
黃景仁,常州人,出生於清貧之家,祖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四歲那年,父親離世,年少的黃景仁在苦讀之餘,還要想辦法賺錢貼補家用。
雖然黃景仁在童子試中大放異彩,但之後卻屢試不第,後來客遊四方,在不同的官員府中為客,以詩文娛人,或者是做一些整理文稿之類的雜事,沒少受別人白眼。
乾隆三十七年,黃景仁在清朝著名學者朱筠府上當幕賓。有一天,朱筠在太白樓會客,黃景仁也一同去了。在座之人都是當時的名士,年紀最輕的黃景仁身穿一襲白衫,立於早春三月的日光中,下筆如有神助,洋洋灑灑即成幾百言,即《笥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
詩成之後,人人羨嘆。當時有很多讀書人都在當塗準備參加科舉考試,聽說此事後,紛紛趕到太白樓抄寫黃景仁的詩,使得紙張價格暴漲。大學者袁枚讀過此詩後大為讚賞,稱其不同凡響。
乾隆四十一年,二十八歲的黃景仁因應乾隆帝東巡召試,任主簿一職。此處的"召試"不同於咱們熟知的科舉考試,而是皇帝將一些有聲名卻沒有功名的人叫過來面試。雖然有了官職,但黃景仁依然活得很艱難。
三十三歲那年,黃景仁客遊西安,遇到陝西巡撫畢沅,畢沅十分賞識黃景仁,不僅大力舉薦他,還資助他五百金。黃景仁拿到錢之後,打算拿這筆錢去買一個地方實職噹噹,就賣了主簿一職。但世事弄人,錢給了之後,卻始終等不到上任的通知,而他又丟了舊職,日子過得越發窘迫。
不久後,因為黃景仁成為候補丞,所以他回到京師,等待吏部的任職。儘管這只是一個小官職,但黃景仁也沒等到。沒有收入的黃景仁只好舉債度日。35歲那年,為了躲避上門要債的債主,黃景仁只好帶病離開京師,卻在半路一病不起,死於途中。
黃景仁一生落落寡歡,滿腹才氣卻換不來充腹之炊,不知他在閉上雙眼之前,是否有憤懣與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