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川酒集團嘗評委員會正式成立,首批成員包括有8名國家級白酒評委和7名省級白酒評委。嘗評委員會的誕生,是川酒集團凝聚高技能人才力量,促進產品質量提升,優化產品生產,推動集團酒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同樣是喝酒,品酒師為啥做到如此專業?接下來,我們就走進川酒集團嘗評現場,說一說專業白酒品評如何起範兒。
品評環境
古人在準備迎接某些重要物品或是進行重要儀式前,大都會沐浴焚香,以沉穩的心態,以整潔的環境,來進行後續事宜,可謂儀式感滿滿。
中國自古流傳的酒文化當然也不能少了儀式感,品酒也是一樣,首先需要一個整潔而安靜的環境。
實驗數據證明,噪音和震動,對品酒有明顯的影響,相關測定顯示,在隔音、恆溫、恆溼的品酒環境中,品酒準確率達到71.1%,但是在有噪音和震動的條件下,品評準確率僅為55.9%。
良好的品評環境應該無震動、無噪音、清潔整齊,無異雜氣味,空氣新鮮,光線充足,溫度以20~25℃,相對溼度為50~60%為宜。
品評的條件
白酒品評,專業的品酒員必不可少, 畢竟品酒員的品評能力,敬業精神和業務知識水平決定品酒的正確性。只有高水平的品酒員,才是美酒合格的裁判員,只有正確評價酒的質量,才能找出質量的根源和提高產品質量的辦法。
其次,參與品酒的人員要嚴格遵守品酒規則,在良好的品酒環境下採用標準品酒容器開啟你的「品酒儀式」,一般容器選擇無色透明、無花紋、杯體光潔,厚薄均勻的鬱金香型酒杯,容量為40~50毫升。
品酒的時候最好選擇在上午9~11時或者下午3~5時較為合適,儘量避免飯前或是飯後立刻品酒,否則會影響品評結果。
酒樣的溫度對香味物質的影響較大,普通人的味覺最靈敏的溫度為21~30℃,為了保證品評結果的準確性,參評各輪次的酒樣溫度要保持一。
接下來還要對酒樣進行編組,酒樣的編組一般從無色到有色,酒度由低到高,香型按清香、米香、鳳香、其他香、濃香、醬香型的順序,質量順序由低檔酒到高檔酒。
品評的方法
專業的白酒品評常用的有明評法、暗評法和差異品評法。
明評法即公開酒名,品評員之間公開評議,最後統一意見,打分寫評語。暗評法將酒樣採用編號,品評者對編號的酒樣進行品評,排出順位,最後再公布酒樣,相對更公平,幾乎無暗箱操作可能。現在很多的國內國際評酒大賽都採用這種盲評、暗評法。
飲酒要豪,品酒要慢,我們大眾飲酒,自然要酣暢淋漓才痛快。但是,真正專業的白酒嘗評要「慢」下來,用眼、鼻、口、舌、心自己辨別箇中滋味。品評的步驟,主要是從色澤、香氣、口味、風格、酒體和個性六個方面對酒樣進行評分。
從外到內,首先必須眼觀色。將酒樣放在平酒桌的白紙上,正視及俯視酒樣,觀察有無色澤及色澤深淺,其後再輕輕搖動樣酒,讓酒液流動,觀察其透明度、有無懸浮物及沉澱物。
在辨色之後查其氣味,鼻聞香。樣酒上齊後,在距離樣酒酒杯1~3釐米處,平穩而緩慢地吸氣嗅聞,按序順次辨別酒的香氣,做好記錄。再反順次進行嗅聞,綜合幾次嗅聞的情況,記錄樣酒的香氣質量。
為了確保嗅聞結果的準確性,在過程中還可以將酒滴在手心或手背上,以手溫促進酒液揮發,或是將酒液倒掉,放置10~15分鐘後,嗅聞空杯。後者也是確定醬香型白酒「空杯留香」特點的辦法。
最為重要的步驟登場了——口嘗味。嘗評時,需要慢品,首先是入口酒液不宜多,以0.5~2毫升為宜,讓酒液慢慢的流過舌面,仔細辨別其味道,下咽後,立即張口吸氣,閉口呼氣,以辨別酒的後味。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的品評次數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三次,同時每次品評後需以清水漱口,防止味覺疲勞。
因為品酒時樣酒數量不少,所以在品酒時,一般按照聞香的排序,依照香氣大小,從小到大依次逐個品評,以防止味覺刺激過大而影響品評的結果,特別是異雜味大的異香和爆香酒樣要放到最後品評。
在品評時按照酒樣多少,一般又分為初評、中評和總評三個階段。
初評按照上面的要求,排出各研究的初評口味順位。中評在初評基礎上,重點對口味相近的酒樣進行認真的品評比較,確定中間酒樣的順位。總評在中評的基礎上,可加大入口酒量,一方面確定酒的餘味,另一方面對爆香、異香、邪雜味大的酒樣進行品評,從而完善本輪次的樣酒順位排序。
綜合評價,根據樣酒的色香味品評情況,判斷出酒的典型風格、特殊風格、酒體狀況、是否有革新等,記錄在表。
最後進入打分環節,要根據酒質的狀況,逐項扣分,將扣除後的得分寫在分項欄目中,計算總分,最後根據自身的評分體系判斷酒體等級。每個優秀的酒企都有嚴格的打分體系,雖大同小異,但也有細微差別。
傳統的品酒方式,評語由評委來書寫,改進後的方式,評語由組織品酒的專家成員來書寫。那些專業人士在評語中都會寫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各位品評員對於酒樣的綜合得分肯定是要有的,作為本次」考試「的最終得分。還要寫上參照本酒樣標準中確定的感官指標,對不同酒精度、不同等級的酒有不同的描述,以及專家組集體討論的結論。
其中,寫評語要選用業內通行的香型、標準中的常用語,並儘量保持一致性。應明確指出該酒樣的質量特點、風格特徵及明顯缺陷。最後的評語要對於企業改進提高酒質有一定的幫助。
他們是如何提升品評技巧的?
品酒師為何如此厲害?難道真的有人天賦異稟,天生具有喝酒基因?
通過和品酒師們的交談,九院長發現但凡專業的品酒師首先必須擁有強大的理論知識基礎,將傳統的釀造經驗加以科學的解析,通過了解白酒的有機化學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微生物代謝產物和香味成分的關係等,通過對白酒背後的科學理解,強化品評的理論依據。
品評師們在常年的習練和操作中,反覆比對研究,熟悉各種香型的香味特徵,準確辨別各種香型,知道各種香型的成分特徵。
理論知識結合反覆實踐,學習釀藝工藝學,搞清楚各種工藝條件、環境等對工藝的影響,與香味成分生成的關係,這讓品酒師們對酒體各種因果關係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此外,品酒師們還要學習工藝管理,掌握工藝管理與提高白酒質量的關係,這樣才能在品酒後,對於酒體質量改進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
在日常學習生活與工作中,品酒師們經常參加一些勾調實踐,通過反覆練習讓自己的勾調技術更加純熟。品酒師日復一日,積少成多,嚴格進行嘗評基本功訓練,因為只有具備了各種相關知識和紮實的基本功,才能有較高的品評技巧,更好的完成品評任務。
白酒品評的規則
當然,光是擁有專業理論知識和純熟的技藝顯然是不夠的,真正的品酒師還要講究白酒品評規則。
作為一名專業品酒師,平時要有良好的休息,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只有精力充沛才能保證感官靈敏,將自己的眼耳口鼻等身體器官調整到最佳狀態。
即便是一名愛美的女士,作為品酒師同樣不能經常使用香水等帶有香氣的化妝品,特別是在品評期間,參評人員及工作人員均不得使用香水等芳香性化妝品,或其他香味食品、用具。
品酒師在品評前一小時不準吸菸,品評期間不準飲酒,保持口味清新無味。且
不得過量飲食,不吃刺激性強、影響品評效果的食物,如辣椒、生蔥、大蒜等,過甜、過鹹和油膩的食物也要少吃。
此外,在正式品評時,還有一些其它規則要遵守,比如保持安靜,獨立品評,不交流品評意見,保證品評的公正。品評工作人員不準向品評員暗示有關酒樣的情況,嚴格遵守保密制度。非工作人員品評時不能進入準備室和品評室。酒樣編號、洗杯、倒酒等準備工作應在準備室內進行。
怎麼樣?今日一見,是不是對品酒這個工作刮目相看?這可絕不是純粹喝酒那麼簡單。白酒品評專業人士可是在長期的理論與實踐中不斷積累得來經驗,這期間經歷了多少鑽研、對比、實驗一般外人很難真正理解,並且真正好的專業評酒人士一定是對白酒品評心存敬畏的。
品評是一項細緻的工作,對於環境及品評師有著嚴格的要求,對於專業能力的培養,更是需要長期而系統的訓練,但正是這份持之以恆的細節完善,才能對酒體質量負責,促進美酒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