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上大學那會兒,學校發生了一起運動猝死事故:發生意外的那位女生傍晚放學後只身前往遊泳池,由於沒有熱身導致抽筋直至溺水身亡,等別的同學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
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運動猝死」的新聞源源不斷地冒出來,這是為什麼呢?怎麼樣才算是健康的運動?
近日,有一名初三學生在一千米跑步過程中猝死,有傳言稱是這名學生在跑步過程中戴著N95口罩,在跑步過程中因呼吸不暢而猝死。
之後,多地教育局發出通告,叫停體育課戴口罩。
運動猝死,或與2個因素有關
運動猝死,指的是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過後的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意外性死亡。
造成運動猝死的因素不只有運動一個,一般是由運動加上潛在的心臟病或心腦血管疾病共同導致的。
最常見的原因是自身有基礎疾病,比如肥厚性心肌病,遺傳是主要原因,患有肥厚性心肌病的機率大概是1/500,常以猝死為首要症狀。
有許多患者終身都未被診斷,肥厚性心肌病在運動員裡也不罕見,運動猝死的年輕運動員中有1/3是因為肥厚性心肌病。
很多新聞報導裡,運動猝死的原因是冠心病,實際上冠心病在35歲以下猝死人群中只佔了2%,但冠心病無疑是35歲以上運動員發生運動猝死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運動猝死的高發原因還有漏診率很高的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特發性左心室肥厚,心肌炎。
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高達5%的二尖瓣脫垂,主動脈破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還有心前區受到撞擊引起的心臟震蕩等也會導致猝死。
很多人不知道自身有這些隱患,日常生活中也沒有顯現出來,一旦運動達到一定的強度,很可能會引起猝死。
還有就是運動過度,也就是過勞死。很多人平時不怎麼運動,突然就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尤其現在馬拉松很流行,跑馬拉松的人也會多,但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了這個強度。
身體出現3個信號,警惕猝死發生
心血管病的典型症狀就是胸悶,如果近期在運動後出現胸悶,休息後可緩解的症狀,可能提示身體出現冠心病。
1、心慌
出現了不定時的心率加快的症狀,也就是心率失常,大多數心率失常的危險性比較小,但如果出現了頻發的心率失常,有發展成室顫的可能。
2、心跳過慢
和心慌一樣屬於心率失常,如果心跳速度過慢,嚴重時可能會發生心臟停止跳動的情況,引發猝死。
3、不明原因的疲乏
如果出現了原因不明的疲乏,還伴隨有胸悶、水腫的症狀,可能是心肌炎,心肌炎常見於年輕人感冒後,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進行運動或體力勞動。
如何預防運動猝死?
·體檢
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檢查心腦血管疾病,排除潛在疾病的威脅,尤其是在參加比賽或劇烈運動之前。
·運動前熱身
運動前的熱身是為了讓血液流向肌肉和心肺,提高心肺的能力,在運動時能讓人的代謝滿足運動的需求。
·避免運動負荷過大
運動有利於健康,但要循序漸進,尤其是之前不怎麼運動的人,不要一上來就做劇烈運動,還有馬拉松,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的運動,不建議沒有經過訓練的人跑完全程。
·注意補水
長時間運動,身體容易缺水和電解質,要及時進行補水,最好可以準備糖鹽水、能量棒、運動飲料等。
運動值得提倡,但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力所能及的運動,高強度的運動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注意把握運動強度,不要逞強。
互動:你覺得哪項運動最安全?
參考資料[1]《為什麼「運動猝死」總發生?連跑步都成了高危運動》.生命時報.2019年11月11日[2]《跑步猝死到底問題出在哪?》.揚子晚報.2015年10月26日[3]《15歲男生戴口罩跑步猝死 專家提醒:復學後運動應循序漸進》.中國青年報.2020年5月6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