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他們在等待什麼?為什麼等待?

2021-01-10 分享解說汽車信息

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基米爾等待的是什麼,從題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等待的是戈多。可是我們的問題是戈多是什麼,誰又是戈多。貝克特沒能給於我們答案,觀眾和讀者沒有統一答案,我們只有慢慢摸索。劇中兩個現實的人,在現實的生活中,為了一個虛擬的戈多,進行著漫長的等待。等待是漫長的,越是不知道戈多是什麼,就越想知道,越不知道戈多什麼時候來,就增加等待的渴望。一種觀點戈多就是希望。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基米爾等待的就是希望。他們沒有生活目標,生活潦倒,他們需要希望帶給他們好運,讓他們擺脫困境。也有一種觀點戈多是上帝。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社會,上帝是萬能的神,她能解救世間的困境,解救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基米爾,解救全人類。戈多究竟是什麼,大家都在思考。

為什麼要等待。為了戈多的到來。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基米爾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等待,他們一心等待戈多的到來。戈多是虛擬的,是不知為何物的一種類似希望的東西。等待戈多的到來,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期待戈多的到來可以解決這個現實問題,以達到完滿的結局。可是戈多什麼時候來?無人知道。漫長的等待。又怕自己如果今天不等待,錯過了戈多怎麼辦,唯有繼續等待。不知道具體的時間,你清楚準確的地點,等待也變得虛擬。可是等待繼續。

等待是一種長期的生活狀態。從一段較長的時間段來看,等待還是具有希望的,戈多會來到的。貝克特讓枯樹長上了幾片樹葉,是對等待的一種肯定。可是,一味沒有主動積極動作的等待,是一種慢性自殺。浪費人的時間,空間,精力。伴隨著等待,做些積極的主動,讓等待提早結束,迎來戈多。

他們在鄉間的一條路等待,一棵樹的旁邊。而對樹的描述也是很簡單的,柳樹,沒有葉子,在第二幕中,柳樹長了幾片樹葉。一條路,一棵樹,與《創世紀》中亞當和夏娃生活的伊甸園,樹木茂密的世界形成鮮明對比。為什麼是一棵樹,沒有其他的樹了,為什麼還是一棵看似沒有葉子的枯樹。這是對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基米爾的一種陪襯嗎?孤獨的人,等待希望,而一棵樹,也在等待一個美好的叢林世界。樹是一種最常見的植物,最為與人類相對應的植物,它的生長也需要等待。它不可能一夜就能長成蒼天大樹,等待也是它必須的過程。

樹葉的出現是對人類的肯定。這棵樹在等待的開始,就已經似乎漸近死亡的邊緣,可是在第二幕中,在枯枝間,它竟然長出了幾片樹葉,這個似乎是戈多帶來的希望的訊息。讓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基米爾這些人類相信,戈多會來的,希望會來的,等待會有結果。這是貝克特的對等待的積極意義的一種肯定。

以上是分享解說汽車信息帶來的精彩內容,請多多支持!

相關焦點

  • 《等待戈多》到底在等待什麼?
    前者是單純的「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後者則是「我曾經以為我該做的原來都沒用」。《等待戈多》就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電影,講述了兩個無聊的人的無聊故事——不過,看起來略顯滑稽的情節,絕不會叫人開懷。為什麼?我們在等待戈多啊,對啊!之後,他們遇到了一個人手拿鞭子,驅趕著一個奴隸走來,可惜手拿鞭子的這位並不是「戈多」,而是「波卓」。他不停地虐待著那位名叫「幸運兒」的奴隸,一樣莫名其妙。兩位主人公還聆聽了這位奴隸的「思想」,一樣是一堆不知所謂、前言不搭後語的瘋話。
  • 《等待戈多》
    劇本通過兩個流浪漢永無休止而又毫無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誕與人生的痛苦,表現了現代西方人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但又難以實現的絕望心理。(1)《等待戈多》的主題和核心是等待希望。是一出表現人類永恆的在無望中尋找希望的現代悲劇。戈多雖未露面,卻是決定人物命運的首要人物「戈多」作為一個代名詞始終是一個朦朧虛無的幻影。戈多似乎會來,又老是不來。劇中的兩天等待情景,是漫長人生歲月的象徵。
  • 《等待戈多》:與其一直等待「戈多」,不如端正心態、立即行動!
    兩個流浪漢一直在等待一個叫做「戈多」的人。但是戈多是誰,什麼時候來,兩人一無所知,只是一直等待著。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兩人無聊得要死。為了消磨時間,兩人先是沒話找話的閒聊一些毫無意義毫無邏輯的話題,然後吵架相互娛樂。第一天過去了,戈多沒有出現,報信的小男孩說戈多明天準來。
  • 《等待戈多》劇史
    普遍認為,這一版《等待戈多》契合了戰後德國民眾的心理,因為多數德國人還沉浸在失敗、分裂、對峙、沮喪的戰敗情緒中,此時的戈多對他們無異於心靈的救贖。他們是聖佛朗西斯科市演員工作室劇團的成員。他們演出的觀眾是聖昆丁監獄的1400名囚犯。自1913年莎倫·伯恩哈特在此演過戲外,聖昆丁監獄一直沒有演出過戲劇。現在,44年後,塞繆爾·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將在此上演,選擇演出此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劇中沒有女主角。
  • 《等待戈多》| 致等待希望的孤獨靈魂
    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大膽運用與荒誕的內容相適應的荒誕不稽的舞臺形式,構建出沒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反戲劇」模式。劇中的主要角色「戈多」始終沒有出場,5個登臺的人物,行為荒唐可笑,記憶模糊不清,語言模稜兩可。全劇開場怎樣,收場還是怎樣;開始是等待戈多,最後還是等待戈多。
  • 《等待戈多》,「戈多」到底是個啥?
    兩個小癟三一樣的流浪漢——愛斯特拉岡和弗,在黃昏時坐在一棵樹下,等待一個叫做「戈多」的人。不對,應該寫作:叫戈多的「人」畢竟,這個「戈多」從始至終沒有出現過,是人是鬼你無從得知。你只是會看見,這倆流浪漢在等待的過程中,做了不少蠢事情,比如:把鞋子脫掉,又穿上。把帽子脫掉,又戴上,然後兩個人交換著帽子戴。
  • 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貝克特的1952年創作的劇本《等待戈多》,主要描寫了兩個流浪漢在荒野路邊的一棵樹下等待戈多的情形。兩人用各種無聊的動作和對白來打發時光。黃昏時,一個男孩前來報信,說戈多今晚不來了,但明天晚上準來。為什麼要等他?劇中比沒有交代。這部劇的唯一主題是「等待」。人們紛紛猜測戈多是誰,有人特意去問作者本人。貝可特微笑著回答說:「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戲中寫出來了!」1953年,這齣戲在巴黎上演後引起轟動,連續演出三百多場而不衰。有人認為,本劇的寓意,大概是揭示人類在一個荒誕的宇宙中所處的尷尬處境。
  • 《等待戈多》,等待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是一種虛無
    無盡地等待一個未知,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其中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見證各種各樣的變故,欺凌壓迫,溜須拍馬,模仿扮演,爭吵辯解,愛慕崇拜,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這便是人生。他們說,等待戈多寫的是戰爭時期人們的心境。其實戰不戰爭,人心都是亂的。
  • 《等待戈多》劇情梗概
    請走進劇場觀看《等待戈多》。  咱們走吧。  咱們不能。  為什麼不能?  咱們在等待戈多。  黃昏時分,兩個流浪漢戈戈和狄狄,迷離恍惚,渾渾噩噩,他們在鄉間小道上等待著從來沒有見過的戈多,戈多在哪?卻是波卓和幸運兒。波卓幸運嗎?他找到「幸運兒」了!波卓吃飽喝足,真幸運?卻非要拼命地蹂躪「幸運兒」。波卓卻要告別了!他不是戈多。
  • 《等待戈多》:極簡之美
    尤其是《等待戈多》這樣的先鋒戲劇,十年前,我曾經看過一個北京來的話劇團演這齣戲,因為閱歷所限、對原著了解不夠,冗長無聊的劇情讓我鬱悶無聊,心道「先鋒戲劇對我等俗人確實匪夷所思。」這次去看來自臺灣的《等待戈多》,內心深處還有一些牴觸情緒。 入場後,舞美讓我眼前一亮,黑色的背景,倒掛一串枯枝,地面白色小沙丘,極簡的設計如一幅中國山水。
  • 《等待戈多》:每一種等待,都代表新生的希望
    電影是多面的藝術,它不僅可以詮釋出人們內心的喜悅,困惑,也能將抽象式的信念用畫面的形式呈現開來。電影《等待戈多》的創作靈感來源於1953年經典的戲劇《等待果陀》,導演用現代全新的形式,將這飽含悲喜的經典傳奇,重新以嶄新的形式搬上熒幕該電影的劇情圍繞著兩位街頭的流浪漢緩緩展開,一無所有的他們時刻在等待一個叫戈多的人,來拯救他們於困苦之中。戈多猶如彼此心中的救贖,給他們帶來無盡期盼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
  • 林兆華復排的《三姐妹·等待戈多》,是一次歷時19年的等待
    話劇《三姐妹·等待戈多》再度上演,大導林兆華19年前的嘗試在今天看來實屬偉大,一方面在於排演的難度;另一方面是,製作這樣一部戲背後的勇氣,因為它註定是難以被廣泛接受和欣賞的。19年過去了,這樣一部戲對於觀眾而言究竟有多「難懂」?近二十年間的社會發展會否使得人們的接受水平得到提高?當我們嘗試去理解這部戲的韻味之時,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什麼?
  • 專訪《等待戈多》製作人林秀偉
    吳興國版《等待戈多》的特色之處《等待戈多》至今已被翻譯超過20種語言,但在東方版《等待戈多》中,兩位主人翁的表演既有戲曲的唱念作打,也有丑角的功夫身段;另三個角色則採極簡主義風格,以現代劇場的形式與節奏進行表演呈現。
  • 《等待戈多》:生命是一場毫無理由的等待,沒有目的和終點
    《等待戈多》,題目就荒誕和令人迷失,因為它強調「等待」這個動作,而等待本身實際上是個空洞的過程。一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倆人在一棵枯樹下循環往復地等一個等不來的戈多,他們等的到底是什麼?但這倆人是分不開的,他們是這個孤獨世界的兩個粘著在一起的小小孤魂野鬼,彼此見證著對方的存在。「我們上吊吧」應該是很荒誕的感覺。因為那是一種逃離沒有希望的日子的方法。我很喜歡這裡的對話。兩個人鄭重其事地商量如何用褲腰帶吊死自己,E解下了褲腰帶,褲子還掉下去了。「給戈多看看,看他怎麼說」。這麼平淡的句子,但是卻寫得特別合適。最後說一說奴隸Lucky吧。
  • 《三姐妹·等待戈多》:時代的憂鬱
    正是在這樣的一種人文環境中,王朔作品主人公的「玩世不恭」引領風潮,恰好和貝克特《等待戈多》中狄狄、戈戈的人生態度形成映照。在《三姐妹·等待戈多》中,易立明設計了一個水池,契訶夫劇本中的奧爾迦、瑪霞、伊琳娜生活在一個「孤島」上,這個「孤島」,成為九十年代知識分子精神境遇的一個隱喻。三姐妹憧憬著兩三百年後人類的美好生活,等待著有一天能夠「到莫斯科去!」
  • 線上戲劇:他們在Zoom會議室等待戈多上線
    就在這個時候,導演王翀把《等待戈多》帶進了線上舞臺。這是國內第一部線上戲劇。四個演員分別在北京、武漢、大同的家裡演出,通過Zoom的虛擬會議室把空間拼接在一起,向湧入騰訊頻道的三十萬觀眾進行直播。《等待戈多》是塞繆爾·貝克特的經典之作。黃昏中,老流浪漢愛斯特拉岡和弗拉季米爾在鄉間的路上等待戈多,這是他們此行的唯一目的。至於戈多是誰,為什麼要等,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 《等待戈多》指向的是我們人類將去向何方
    這裡面的『它』就是指『 Nothing to be done』這句話,弗拉季米爾的意思是我不願意相信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我還有那麼多事情沒有嘗試過呢,我為什麼要相信這個呢,所以我就要繼續的掙扎和折騰。」  解釋到這裡,易導進一步向我們拋出了大家有關《等待戈多》最直接的疑問,就是這個劇本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 張若昀發微博稱:等待進化,等待戈多,粉絲評論亮了!
    張若昀發微博稱:等待進化,等待戈多,粉絲評論亮了!張若昀,1988年8月24日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男演員,他曾出演過好多的電視劇,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非要靠演技吃飯,他演過電視劇《十五年等待候鳥》裡面的裴尚軒;演過《無心法師》裡面的張顯宗等等還有很多部電視劇,小編想拿兩部劇來舉例說明一下不同的角色,差別也很大,但是他把每個角色都演的很傳神、到位。《十五年等待候鳥》是由張若昀、孫怡、主演。
  • 20年後,觀眾看懂《三姐妹·等待戈多》了嗎?
    20年後的9月19日至9月24日,《三姐妹·等待戈多》終於又登上了北京的舞臺,張若昀和黃璐兩位明星加盟,在保利劇院完成第二輪的演出。此前,《三姐妹·等待戈多》已在全國44個城市巡演60場,至此,這部劇又要封箱了。
  • 線上戲劇《等待戈多》的尾聲與「遺產」
    當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導演王翀迎面走來,劇組的武漢演員李帛陽,對於導演在五米開外就準備好的擁抱姿勢,顯得有些遲疑。稍稍停頓了幾秒,帛陽終於還是敞開胸懷,與導演王翀來個了「世紀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