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跑步的時候,體能耐力會比較差,沒跑幾步就氣喘籲籲。但若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體能就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跑起來不會那麼累,甚至還會覺得有點輕鬆。
但是當你提速時,你會發現會又變得和剛開始跑步一樣,沒跑幾步就會覺得氣喘籲籲的,這是因為你一直在自己的舒適區間內訓練,導致你的耐力水平一直停滯不前。
想要讓自己跑得快,就得打破現有的舒適模式,去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和乳酸耐受能力。
間歇跑,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跑法。
在跑圈內,但凡跑者聽到間歇跑三個字,腿都會不自覺的發酸,也被跑友稱之為魔鬼訓練。
間歇跑
什麼是間歇跑?顧名思義,就是間歇著跑,即有跑有休,快跑一陣,休息一下,再接著跑,如此反覆下去。
看字面好像難度並不高,但若跑起來,那個強度可有你受的。因為在跑的時候,心率要控制在95%-100%之間,當你的心率下降到最大心率的65%——70%時,又得繼續按之前的速度跑。也就是說間歇跑要求你在快速奔跑之後,在體能未完全恢復之前,就得繼續下一組訓練。通過這樣的不斷刺激,才能夠把你的跑步潛力激發出來。
間歇跑的作用
1、提升最大攝氧量
什麼是最大攝氧量呢?簡單來說就是在跑步速度達到最快時所吸入的氧氣最大值,它是耐力好壞的一個指標。最大攝氧量數值越高,耐力越好。不過每個人最大攝氧量極限數值是與生俱來的,一出生就決定了,通過後天訓練可以提高,但沒辦法提高很多。
我們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最大攝氧量這個數值一直逼近那個極限數值。
就比如小明的最大攝氧量極限數值是70ml/kg/min。
當他開始跑步的時候用6分配速,這時候會覺得氣喘籲籲,這時候他的最大攝氧量為45ml/kg/min。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他同樣用7分鐘的配速跑,這時候小明已經不會覺得很喘了,這個時候他的最大攝氧量達到了50ml/kg/min。
也就是說當小明的最大攝氧量提高了之後,再用同樣的速度跑步時,就不會跑得那麼吃力了。
我們跑步會喘,是因為跑步的強度高,需要攝入很多的氧氣。當你每一口吸進去的氧氣不夠時,就不得不通過多次呼吸來攝取氧氣,從而會跑得氣喘籲籲。
那麼怎麼提高最大攝氧量呢?就是要讓自己在最大攝氧量所對應的強度下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夠很有效的刺激到我們的心肺系統,從而達到提升最大攝氧量的目的。
而間歇跑的強度就是在最大心率的95%-100%下進行,所以它能夠有效的刺激到我們心肺系統,提高我們的最大攝氧量。
2、提高耐乳酸能力。
在前面有一個篇章有講過抗乳酸跑,它可以提升我們的抗乳酸能力,提高機體的乳酸耐受力。而間歇跑同樣也可以提高我們的乳酸耐受能力。
因為在間歇跑時,強度在最大心率的95%以上,體內能量分解以無氧為主產生乳酸並快速堆積,在這樣的狀態下快速奔跑,會使得肌肉對乳酸的耐受力提高。
間歇跑的訓練
既然間歇跑能夠有效的提高跑者的速度,那麼在平時的時候該怎麼練習間歇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