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華 一生彷徨的愛(上)

2021-01-07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凌叔華1935年作仕女四屏設色絹本。

新婚時期的陳西瀅和凌叔華。

  

□龔靜染

  1930年1月,沈從文曾經給翻譯家王際真寫信說:「叔華才是真是會畫的人,她畫得不壞。這女人也頂好,據他們說笑話,是要太太,只有叔華是完全太太的,不消說那丈夫是太享福了。」看得出,在沈從文的眼裡,「叔華」是個很適合做妻子的溫順典雅的女人。
  沈從文說的「叔華」就是凌叔華。凌叔華出生於名門豪族,其父凌福彭是光緒的舉人,與康有為同榜進士,曾經做過順天府尹代理、直隸布政使等。凌福彭不僅官做得大,文化底蘊也深厚,與諸多名家過從甚密,家裡就是個藝術沙龍。凌叔華從小受薰陶,天資很高,才華出眾,曾拜慈禧太后寵愛的畫師繆素筠為師,又曾得到辜鴻銘、王竹林、郝漱玉等名家的教導。後來她又從事文學,被稱為「新閨秀派的作家」,由於其作品中多有愛情描寫,卻被人認為她不懂愛情,「她是站在愛情之外來講愛情的。」

/人物簡介/

  凌叔華(1900~1990),生於北京一個仕宦與書畫世家,曾拜慈禧太后寵愛的畫師繆素筠為師,還受到「文化怪傑」辜鴻銘的教育,為她打下了古典詩詞和英文的基礎。後又師從山水蘭竹畫家王竹林、女畫家郝漱玉習畫。凌叔華的繪畫在國內外有著很高的聲譽。她既善工筆,又善寫意,墨跡淡遠,秀韻入骨,曾被國內外的名家所稱道。她多年旅居海外,卻心繫祖國,晚年回到北京。1990年去世後,與丈夫陳源合葬在無錫惠山腳下。她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說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兒倆》及散文集《愛山廬夢影》外,還有短篇小說自選集《凌叔華選集》和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的《凌叔華選集》等。


大戶人家的女兒

  那麼,沈從文說的那個「太享福」的丈夫是誰呢?他就是陳源,筆名陳西瀅。
  陳源(1896—1970),江蘇無錫人,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曾與魯迅結怨,二人爆發多次筆戰。
  凌叔華與陳西瀅相識大致是在1924年5月泰戈爾訪問中國期間,當時北京大學教授兼英文系主任陳西瀅負責接待,凌叔華作為學生代表也在之列。後來凌叔華給《晨報副刊》投稿,而陳西瀅又是《晨報》的編輯。他們認識的經過頗為有趣,在女兒陳小瀅的回憶中是這樣的:「母親給父親寫信,請他去乾麵胡同的家裡喝茶。父親後來跟我回憶,他帶著一種好奇心赴了約,想看一看這個寫小說的女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結果那天他在胡同裡繞來繞去走了很久才找到,他當時還納悶,這個女孩子怎麼會住在這麼一個大宅子裡?可能像林黛玉一樣是寄人籬下吧。父親敲門進去,先是門房帶著他走了一段,然後有一位老媽子出來接,又走到一個院子裡,再出來一位丫鬟,說『小姐在裡面』,把父親嚇了一跳。」(《回憶我的母親凌叔華》)
  1926年7月,凌叔華與陳西瀅結婚後不久,徐志摩曾經給胡適寫過一封信,其中說道:「這對夫妻究竟快活不,他們在表情上太近古人!」實際上凌叔華曾經與徐志摩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戀情,只是後來沒有走到一起,但徐志摩的話中也有話外之音,並不看好他們的婚姻。值得一提的是,沈從文認識翻譯家王際真就是徐志摩介紹的,他們對凌叔華的認識好像不太一致。
  1929年,陳西瀅離開北平赴武漢大學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凌叔華也隨丈夫到武大,除了寫作、畫畫之外,還兼職主編了《武漢文藝》。也就在這一期間,凌叔華認識了朱利安·貝爾,並與之發生了婚外情。
  這段經歷的見證者是葉君健,他是陳西瀅的學生,也是朱利安的朋友,葉君健在《陳西瀅和凌叔華》一文中這樣回憶道:
  英國的中英庚款委員會要選一位英國文學教授來武漢大學教英國文學,朱利安為中國當時的革命浪潮所吸引,就應徵這個位置而獲得通過,終於來到中國。他的父親克萊伍·貝爾是著名的美學家,母親瓦涅莎是著名的畫家。凌叔華作為一個畫家,與他認識後就經常見面。我那時寫些小說,作為我的英語作文,交給他看,他感到興趣,因此也和我成了朋友,常與我交談文學和國際政治方面的問題。我就在他那裡不時碰到凌叔華。凌叔華對政治沒有興趣。他們所談的主要是繪畫和美學方面的問題,我對此也受到吸引,坐在一旁靜聽,這自然也使我加深了對她的理解。她是一個極為溫存的人,有中國傳統的所謂「大家閨秀」之風。


父親遵循職場規則

  朱利安的到來是源於一個英國畫家傅來義(羅傑·弗萊),當時他的妹妹到中國短暫生活過一段時間,結識了陳西瀅凌叔華夫婦,並建立了友誼。她回國後就把哥哥傅來義的一幅畫送給了凌叔華,雙方書信不斷。後來武漢大學因為一名英籍教師要離任,需要一個替補的人選,傅來義的妹妹就推薦了朱利安,他當時正愁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1935年秋,朱利安來到了武漢,但他不是一個本分的普通教師,在英國也被視為是浪蕩的青年。朱利安來自英國一個著名的藝術沙龍「布魯姆斯勃裡」,這是個混亂、放縱但又自戀的藝術圈子,他的母親就是傅來義的情人。朱利安從小受這種環境的影響,也養成了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同時他也喜歡寫作詩歌,有很高的藝術天分。
  剛到武漢時,陳西瀅凌叔華夫婦對朱利安很好,甚至為他打點生活方面的問題,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但是不久,朱利安就愛上了「聰明、可愛、敏感、熱情」的「院長夫人」(當時陳西瀅是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很顯然,他的膽大妄為、無拘無束也讓凌叔華平靜的生活不再平靜,而文學成為了他們戀情的溫床。1936年初,兩人背著陳西瀅偷偷到北平,朱利安給他母親的信中說他實現一個「浪漫男子的夢想」,每天的生活是「要去劇院,要去滑冰……」
  陳小瀅曾經理性地分析過這段戀情,「不知道朱利安是怎麼喜歡上我母親的,他比她整整小8歲。我想他們之間產生戀情,也有一定的原因吧。那時武大會說英文的不太多,會說英文的母親以院長夫人的身份對初來乍到的朱利安有諸多照顧,加之『中國才女作家』的身份,使得朱利安很容易對她產生親近感。父親任武大文學院院長後,嚴格遵循西方的職場規則,不聘用自己的妻子到學校任職,這讓一心想做新時代女性的母親很不高興。出生於西方自由知識分子家庭的朱利安從來不掩飾對異性的興趣和喜歡,他的賞識和恭維,對身處那個環境的母親也許是個莫大安慰。」(《回憶我的母親凌叔華》)


同床異夢的生活

  這件事情後來鬧得沸沸揚揚,讓陳西瀅臉面丟盡,但他們的婚姻並沒有完全破裂,雖然同床異夢,也一直維繫著,而這可能與陳西瀅的性格有關。「他(陳西瀅)還是一個相當羞澀的人,說話有時還顯出一點臉紅,顯然他在語氣中也常表現出某種英國紳士的冷靜、『幽默』和譏誚風,道出一兩句頗具風趣、貌似充滿哲理和聰明的俏皮警語。他是一個與中國現實脫節而沉湎於英國舊文化的人。」(葉君健《陳西瀅和凌叔華》)
  最後的結局是朱利安被迫離開武漢大學,但凌叔華與之藕斷絲連,她又趕到香港與等候回國的朱利安告別,為此陳西瀅曾寫信罵朱利安「不是君子」,但奇怪的是他並沒有老拳相向,僅僅是發洩了一點文雅的憤怒。
  葉君健回憶道:「我於1936年夏天離開武漢大學,不久就去東京,再也沒有機會見到陳西瀅和凌叔華了。只有朱利安·貝爾在給我的來信中偶爾提起過凌叔華。」後來朱利安志願參加「國際縱隊」,將赴西班牙支援反法西斯戰爭,就在1937年春天,凌叔華又不顧一切赴英國送別朱利安,兩人難捨難分。幾個月後,在參加馬德裡保衛戰中,朱利安遭遇炸彈襲擊身亡,年僅29歲。
  人雖然死了,但凌叔華與朱利安的故事並沒有結束。當時凌叔華隨著武漢大學西遷到了樂山,她在這一期間與朱利安的姨媽維吉妮婭·伍爾芙聯繫上並開始長期通信,「貝爾犧牲後,可能是由於對他的懷念,她開始與佛吉妮婭(即維吉妮婭·伍爾芙)通信。在1938年至1939年間,當武漢大學遷到四川樂山以後,她寫了一系列給佛吉妮婭的信,並把她的英譯稿陸續寄給佛吉妮婭看。」(葉君健《陳西瀅和凌叔華》)
  維吉妮婭·伍爾芙是英國著名作家,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文學先鋒,其代表作有《到燈塔去》《雅各的房間》等。她對凌叔華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她們的通信長達16個月,後來伍爾芙的精神狀況越來越糟,於1941年3月自殺身亡。
  凌叔華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到這段經歷:
  我曾在戰時讀了伍爾芙的一篇文章叫作《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心裡感觸得很,因為當時住在四川西邊最偏僻的地方,每天出門就面對的是死屍、難民,烏煙瘴氣的,自殺也沒有勇氣,我就寫信問伍爾芙,如果她在我的處境下,有何辦法?
  伍爾芙給她的回信中回答道:「我惟一的勸告——這也是對我自己的勸告——就是:工作。所以,讓我來想想看,你是否能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本身就值得做的工作。」(1938年4月5日伍爾芙給凌叔華的信)

相關焦點

  • 民國才女凌叔華一生的三段愛情
    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凌叔華是與冰心、林徽因齊名的"文壇三才女"之一。她學養豐富,文才畫稟皆擅長。
  • 凌叔華:女人,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
    凌福彭很喜歡這個女兒,他讓凌叔華拜齊白石和慈禧太后的畫師繆素筠為師;隨後,又請國學大師辜鴻銘做女兒的英文兼古典詩詞的老師。凌叔華從小就站在了前輩們的肩膀上,專業功底和文藝修養相當紮實深厚。出生就得到了很多人奮鬥一輩子也無法得到的,是否可以一生躺贏?凌叔華接下來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時候,那些聰明的人比我們更努力,所以,他們的一生更所向披靡。凌叔華先在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與鄧穎超、許廣平同校。後考入燕京大學本科外文系,與冰心是同學。
  • 凌叔華:靠一本書就徵服了歐洲的中國才女
    ,包括日記,都託付於她;陳西瀅或許愛她也恨她,因為作為他的妻子,她才華橫溢,卻也有點任性妄為……她是凌叔華,一個活躍於民國名家逸聞中的美女,也是首位徵服歐洲的中國女作家,她的書在歐洲曾紅極一時。但真實的陳西瀅,其實寬厚、不愛說話,甚至中文有點結巴。不難想像,這樣的陳西瀅,在面對正當青春、才華橫溢的凌叔華時,會有多麼木訥,遠遠不及徐志摩的多情表達。但凌叔華是聰明的。面對徐志摩這個曖昧不定的多情種,她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走出舊家庭。三妻四妾的舊社會陋習,絕不能在自己身上重演。母親如此,但她不該如此,因為她是新女性。
  • 民國情事|凌叔華:徐志摩的紅顏知己
    到七八歲時,凌叔華還曾拜師當時著名的山水、蘭、竹畫家王竹林,還從師於女畫家郝漱玉。這樣,凌叔華自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詩文和繪畫的功底。經過良好教育包裝了的凌叔華,在大家閨秀之外,更增加一份詩書氣質。在天津河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上中學時,凌叔華就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了。她的作品就像她人一樣,溫婉細膩,正如她大家閨秀的風範。
  • 徐志摩凌叔華:你是我甜蜜的備胎與曖昧
    凌叔華後來,徐志摩去王賡家蹭飯,迷上了王賡的妻子陸小曼。他同時跟凌叔華、陸小曼通信,出遊時還採兩枝梅花,分別寄給陸凌二人。這樣不分彼此,是不是意味著在這個時間,陸小曼和凌叔華都有可能,徐志摩還決定不下?徐父也很看好凌叔華,他覺得凌很適合做徐家的兒媳婦。此時,關於徐志摩和凌叔華交往的謠言四起。徐志摩倒沒說什麼,凌叔華卻忙不迭地澄清:「我要聲明我與志摩永久是文學上的朋友,寫此信純粹本於愛護同道至誠而已。」
  • 徐志摩、陸小曼、凌叔華之間,鮮為人知的「一封信」事件
    徐志摩一生為四位女性所困:張幼儀、林徽因、凌叔華和陸小曼。因此,《不容青史盡成灰》作者劉紹唐認為,「僅有凌叔華本最有資格做徐的妻子、徐家媳婦的」。 1924年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侍奉大詩人左右。凌叔華是作為燕京大學學生代表去歡迎泰戈爾的,由此同時認識了徐志摩和後來成為其丈夫的陳西瀅。據說,泰戈爾曾對徐志摩說過,凌叔華比林徽因「有過之而無不及」。
  • 凌叔華:異國愛情因男主犧牲而完美4
    ……這原只是在生活上著了另一種色彩,或者有了安慰,有了同情與勉勵,在藝術道路上扶了根拐杖,雖然要跌交也躲不了,不過心境少些恐懼而已。」凌叔華很明白地表達出自己對這樁婚事的期望與滿意之情,對陳西瀅的信賴與滿意之情。1928年10月,陳西瀅應聘到武漢大學任教,凌叔華一同前往。當時,二人對武漢這個城市不看好,認為這是個不宜久居的地方,凌叔華更希望到法國去,以使自己的繪畫得到發展。
  • 凌叔華:高大上的朋友圈,辜鴻銘弟子,冰心學妹,徐志摩的女閨蜜
    好在今天的女主是凌叔華,曾在武大任教,與同事袁昌英、蘇雪林過從密切,結為好友。三位女伴,均才氣非凡,人稱「珞珈山三傑」。瀏覽凌叔華的朋友圈,簡直是繁星薈萃,各方人傑一一湧現……01凌叔華,1900年3月25日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老爸凌福彭,和康有為康聖人同榜中進士,可謂同科。
  • 泰戈爾認為她的才華在林徽因之上——民國才女凌叔華
    徐志摩1924年秋,徐志摩寫信給凌叔華,請她作他的「通信員」――通信的對象。凌叔華畫給徐志摩的明信片"海灘上種花坊間傳聞凌叔華與徐志摩曾有過戀情,凌叔華公開澄清,「我要聲明我與志摩永久是文學上的朋友。」
  • 舊派女子的愛,新派女子的情——凌叔華小說中的暗戀之別
    凌叔華是徐志摩的好友,她是一位畫家,也很有寫作天賦,《繡枕》《酒後》是她的短篇小說,這兩篇小說寫了兩個暗戀的故事,一個是舊派女子的暗戀,一個是新派女子的暗戀,筆法細膩,情感委婉。或許因為凌叔華有繪畫功底吧,她文字裡的色彩感異常強烈:「臉熱的醬紅,白細夏布褂汗溼了一背脊」;為了「繡那鳥冠子曾拆了又繡,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汙了嫩黃的線,繡完了才發現;一次是配錯了石綠的線,晚上認錯了色;末一次記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線她洗完手都不敢拿,還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繡」……其實這份場景,讓我想起了《紅樓夢》中晴雯病重替寶玉繡孔雀裘的情景。
  • 凌叔華情迷朱利安,飄泊英倫出版《古韻》,最終落葉歸根,回到史家大院
    凌叔華在繪畫上主張「意在筆先」「畫盡意在」。她的畫亦屬於「文人畫」範疇,詩書畫三位一體,注重意境和留白,往往是輕描淡寫,著色不多,而傳來的意味很雋永。她畫玉蘭、秋菊、秀竹、蜜蜂、蜻蜓之類的花卉和小生靈,都是用樸實簡約的技法,幾筆就勾勒出來,栩栩如生,鮮明地躍然紙上。
  • 林徽因、陸小曼、凌叔華為何爭搶徐志摩「遺產」八寶箱?
    因為箱子也比較大,對於需要長期奔波的徐志摩來說並不是每次都能隨身攜帶,於是就有前後兩次轉交給凌叔華保管的經過。凌叔華和徐志摩是在泰戈爾訪華的時候認識的,後面相知相認,感情升溫,在當時還鬧出了一些緋聞,泰戈爾也是做了他們的月老,只是沒成功。徐志摩稱呼凌叔華是他眾多女友中的一個同志。
  • 《繡枕》:從敘事策略、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凌叔華小說的魅力
    文|蘇米說起凌叔華,就不得不提及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凌叔華出身於高門大戶,被稱為「高門巨族的蘭花」。是上世紀與冰心、林徽因齊名的「文壇三大才女「之一,她雖身為」大小姐「,卻接受新思想,寫盡了當代女性的無奈境遇與命運起伏。凌叔華當年僅以薄薄一冊《花之寺》舉世聞名,小說題材多取自於女性的生存、愛情、婚姻等現狀,從而贏得了 「閨秀派」的美譽。
  • 徐志摩留下1箱子,林徽因搶著要,甚至不惜手撕凌叔華,為啥?
    很多人可能奇怪,徐志摩怎麼就把這麼私密的東西交給了凌叔華呢?實際上,除了陸小曼和林徽因之外,徐志摩和凌叔華的關係也是非同一般,徐志摩曾對陸小曼說「只有S是唯一有益的朋友」,只是由於陸和林的名聲太大,凌叔華和徐志摩這1段又沒有確切的證據,所以才鮮為人知。
  • 數億元的嫁妝,四合院一套,北京土著凌叔華太豪了,可沒想到結局
    在此之前,甲24號院是凌叔華閨閣,是小姐的大書房,曾是凌叔華與父親凌福彭舉辦畫展、邀請民國文化名家交流的地方。 1924年泰戈爾來華就住在凌福彭家。凌叔華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
  • 太宰治《人間失格》《愛與美》《虛構的彷徨》
    生在富貴之家卻因為年紀最小得不到父母的重視,還被家族逐出戶籍;心懷夢想想要摘得芥川獎卻被評委認為私生活混亂拒之門外,在創作期間藥物成癮還欠下一屁股債;但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時,太宰治也沒有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在他看似抑鬱和頹喪的背後,是對愛和美好的渴望: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 《彷徨之刃》:內心的吶喊
    彷徨之刃劇照我還是忍不住看了《彷徨之刃》,是2014年韓國上映的一部改編東野圭吾小說《彷徨之刃》的電影。少年的你劇照如果你看過原著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你應該明白它是一部對未成年犯罪思考的小說。然而,今天的《彷徨之刃》與《少年的你》是完全不同的。
  • 《彷徨之刃》殺青首曝劇照  王千源王景春開啟「彷徨復仇錄」
    電影《彷徨之刃》是2020年首部開機的「愛奇藝原創電影」,根據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名單身父親在女兒被幾名未成年人凌辱殺害後,毅然踏上復仇之路,與此同時警方也展開追蹤調查,面對殺戮與反殺戮,眾人深陷「情感彷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