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新鮮事物不是太感冒,筆者是較晚接觸到朋友圈這東西的,以前結交了新的朋友,大家都是互相留電話號碼。後來慢慢的大家都改微信了,總告訴別人自己不玩微信也不合適,隨著微信通訊錄上的朋友越來越多了,昔日冷清的「朋友圈」也熱鬧了起來。
在小編看來,大體上朋友圈上無非就是這幾類內容:曬吃喝玩樂的,秀恩愛的,發雞湯文的,發廣告賣東西的,給孩子拉票的,要不就是沒事發一些牢騷,吐槽天氣,吐槽交通,吐槽工作,一肚子怨氣全撒在朋友圈上面的,聽說有人出門把車給撞了都要擺個POSS,發個朋友圈匯報匯報,這心也是真夠大的。
看起來還挺流行,筆者也就邯鄲學步,發了一段時間的朋友圈,後來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從此以後,這朋友圈還真不能隨便發,甚至不能隨便看了。它仿佛就是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隨地都可能爆炸,聽說有人一天當中,早中晚可以發出十來條朋友圈,這些人的生活基本上就可以說毫無隱私可言了,早上出門擠地鐵發一個,到公司遲到又發一個,上午百無聊賴時發一個,中午吃的什麼飯也要發一個,下午無病呻吟的時候發一個,下班堵車再發一個,晚飯擺好盤發一個,躺在被窩裡睡不著覺再自言自語發一個。周六日出去逛街,是走到哪發到哪。不過這個習慣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一天自己突然被綁架,警察破案就容易多了。
但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沒法說瞎話,也沒法說真話了。真話得罪人,假話易穿幫,哪怕是善意謊言也不行,幾年前,有個同事跟領導請了半天假,說下午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結果到醫院一查問題不大,拿了點藥就回來了,心想好不容易請下來半天假,下午就陪孩子去公園玩會吧,一高興就發了一條朋友圈。筆者平日裡不怎麼看朋友圈,那天心血來潮,就上去翻了翻,結果看到同事的這條朋友圈內容,下邊已經攢了20多個贊,我心想壞了,趕緊一個電話打過去了,告訴他:「你可別忘了,領導可有你的微信呀」。
於是他亡羊補牢,把那條朋友圈趕緊刪除掉了,但還是晚了一步,領導已經看到了。針對這樣的問題,大家都很苦惱,你不可能不加領導微信,有時候談工作需要用,也不好在朋友圈中對領導設置屏蔽,因為總看不到你的朋友圈,領導也會起疑心。說句帶有一些陰謀論色彩的語言,很有可能有些領導關注你的朋友圈就是在監視你的私生活,說白了就是一種變相查崗,看看最近你的狀態,你不讓他看顯然也不合適。
有一次《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在上《圓桌派》的談話節目時就講了一段關於朋友圈的故事。那天,領導找到陳曉卿,無意間提了一嘴:「小陳,我加你個微信吧」。
明顯陳曉卿不太情願:「怎麼了,領導?」。
「像你這樣經常走南闖北,到處尋覓美食的人,朋友圈應該很有意思」。
陳曉卿繼續委婉的拒絕:「嗨,我這人私下很無趣的,除了工作之外也沒什麼特別的愛好」。
領導還是執意要加:「哈哈,小陳啊,你說是不是這人要是當了領導就加不到別人的微信了」。
陳曉卿反應很快:「哪有的事,您等著,我先去個衛生間,回來馬上就去您辦公室找您」。
隨後他竟然跑到衛生間的角落裡用自己另外一個手機註冊了一個微信朋友圈,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裡,這個朋友圈裡就只有他的領導一個人,隔三差五,陳曉卿會專門為領導發幾條朋友圈。在自己個人的朋友圈當中,是他真實的生活,了解陳曉卿的朋友們都知道,他是北京「老男人飯局」的核心人物,這裡面有張立憲,羅永浩等人,在「老男人飯局」最興盛的時期他們每天晚上都要聚在一起吃喝。這顯然是陳曉卿不願意讓領導看到的。
而在另一個專門為領導量身打造的朋友圈當中,陳曉卿只發關於工作上的事情,讓領導看起來自己好像毫無私生活一樣,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顯得勤勤懇懇。偶爾大概陳曉卿也會收到來自領導在朋友圈中的慰問:「小陳,別太辛苦了,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
而此時陳曉卿可能不會有時間及時去回復,因為他大概正忙著和羅永浩他們在酒桌上醉生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