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年劉備病死,五年後諸葛亮北伐,這一時期諸葛亮在幹什麼?

2021-01-09 談古論金說歷史

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難度是最大的,在曹魏、東吳和蜀漢三國中,只有劉備的出身是最低的。人們知道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到東漢末年時期,中山靖王的後代已經大不如前了。更重要的是,中山靖王的後代非常多,即使是有權力,也輪不到劉備了。別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就是東漢皇室也大不如前。

這時候的東漢皇室,皇帝都是傀儡,更別說一個中山靖王之後了。在建立蜀漢的過程中,劉備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龐統,另一個就是諸葛亮。兩人在軍事和政治方面,對劉備有很大的幫助。龐統去世後,諸葛亮逐漸接替了他的位置,這時候的諸葛亮成為劉備最信任的人。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的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

蜀漢經過發展之後,逐漸走向了巔峰。只不過隨著關羽的去世,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這時候的劉備萬萬想不到,一個叫做陸遜的小將,竟然將他打敗了。劉備大軍撤退白帝城,也就是在這裡,劉備去世,在去世之前,劉備進行了歷史上的白帝城託孤。現如今看來,白帝城託孤是最成功的託孤之一。

223年對蜀漢帝國來說是充滿艱辛的一年。這一年,劉備被東吳名將陸遜擊敗於夷陵,不僅徹底失去了荊州這個北伐的重要根據地,還喪失了大半的精銳部隊。不僅外部受敵,即使是蜀漢內部,也是派系林立,,荊州、益州、東州三大政治派系矛盾重重,尤其是益州人,他們自從劉備入蜀就一直被打壓。

劉備病逝白帝城後,諸葛亮掌管大權,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叫做李嚴的人掌管軍事。從內政角度說,劉備留給諸葛亮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從劉備去世的公元223年,一直到諸葛亮發動北伐的228年,這5年時間中,諸葛亮都做了什麼呢?諸葛亮肯定是沒閒著,這時候的諸葛亮掌管內政。

劉備去世後的五年中,諸葛亮首先做的就是結好東吳,安撫蜀人。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後,和東吳重新結盟是他要辦的第一件大事。孫權也知道,以人口和所佔土地論,就算蜀漢和東吳相加也抵不過曹魏一家。222年12月,孫權還專門派了使者到白帝城問候劉備的病情。既然彼此心知肚明,那麼重新結盟就成了順水推舟的事。

於是在223年,蜀漢和東吳遂重新締結了盟約。其後,諸葛亮閉關安民,休養生息。這對當時的蜀漢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蜀漢在當時,經歷了夷陵之戰的戰敗,因此休養生息是必須的。眾所周知,成都平原有一項冠絕古今的水利工程,它就是都江堰。都江堰可以灌溉到成都平原的絕大部分耕地,不用靠天吃飯,便能旱澇保收。

都江堰為戰國時修建,到蜀漢開國已有500多年,多年的戰亂導致部分河道有所淤積。諸葛亮讓蜀漢國民將都江堰進行維護,這樣一來,蜀漢的國民就不用靠天吃飯了,這就有了可以收成的糧食。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蜀漢解決了糧食問題。有了糧食,蜀漢就可以進行四處徵戰了。

225年,在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蜀漢終於擺脫了內憂外患的窘境。於是,諸葛亮遂下達了徵討南中叛軍的命令。南中平定後,諸葛亮將南中四郡拆成七郡,即便於中央加強管理,又削弱了西南夷的勢力。227年春,經過諸葛亮一年多的整軍練武,蜀軍變得人強馬壯。於是,諸葛亮乃籌划起了北伐事宜。

夷陵之戰,劉備葬送了蜀漢大部分精銳,損失大量的物資,包括馬良、馮習、張南、傅肜等在內的能臣名將全部戰死,黃權因為被東吳切斷退路,被迫投降曹魏,導致蜀漢內部動蕩,叛亂四起,諸葛亮用了五年的時間才平定叛亂,彌補夷陵之戰的損失。因此,從劉備去世後的五年時間中,諸葛亮都在彌補劉備犯下的錯誤。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貴人,同時也是幫助劉禪支撐蜀國幾十年的支柱。北伐是這位臥龍先生的一大軍事傑作,6次伐魏的舉動一度打得曹魏瑟瑟發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就拿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來說吧!
  • 【諸葛亮之七】諸葛亮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
    諸葛亮像,清故宮南薰殿舊藏曆代聖賢畫像,紙本設色。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228年至234年間發動的對曹魏的戰爭,前後共五次,未取得成功;曹魏也曾發動反擊,也沒成功。最後,蜀漢主帥、丞相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兌現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三國強弱對比223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打敗,令蜀漢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助後主劉禪,國力慢慢回復,同時派出陳震、鄧芝與東吳重新修好。225年,諸葛亮南徵,平定蜀漢南方亂事,北伐所需要的物資也得到補充。
  • 諸葛亮北伐目的是什麼?諸葛亮北伐真正原因揭秘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制定了北伐的戰略,六年間六出祁山伐魏,但最後的效果卻不盡人意。
  • 諸葛亮北伐(1):北伐準備
    諸葛亮北伐是一個頗值得說的事,受限於很多謠傳之類的,很多人對於諸葛亮的北伐了解並不夠準確,所以我們這個系列的文章也就是詳細的說一說諸葛亮的北伐。此時是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孫權成功擊退了曹丕的三路伐吳。面對著經歷夷陵之戰和劉備死亡的蜀漢,南中地帶的高定、雍闓、朱褒叛亂,諸葛亮首先暫且擱置了南中地區的叛亂,派使者出使東吳,與東吳重新修好,然後開始恢復國力。
  • 諸葛亮北伐之時,若大將軍是韓信的話,蜀漢能北伐成功嗎?
    223年,蜀漢皇帝劉備在彝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打敗,令國力大減。劉備逝世於白帝城後,丞相諸葛亮受託孤重任輔助後主劉禪,蜀漢國力慢慢恢復。
  • 馬謖失的不止街亭,諸葛亮悔恨沒聽劉備勸,看第一次北伐贏面多大
    了解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在晚年時期曾經"六出祁山",率領大軍多次北伐魏國,連自己最後都病死在五丈原軍中,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後世無限唏噓
  • 諸葛亮北伐是一個戰略失誤嗎?
    攘外必先安內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逝世後不久,諸葛亮遭遇了執政以來的第一次大危機——「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次南中造反,看似是一般的地方叛亂,實則是關係到蜀漢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首先,自劉備夷陵大敗來,蜀漢軍隊精銳損失殆盡,諸葛亮缺乏可用於徵討之兵。
  • 蜀漢丞相諸葛亮,五次北伐,「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建安六年(201年),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率軍討伐劉備,劉備投奔劉表,之後幾年屯兵於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經司馬徽、徐庶推薦,前往隆中三顧茅廬。諸葛亮為劉備謀劃了未來的發展戰略,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徵荊州劉表,不久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後,投降曹操。
  • 諸葛亮去世後二十年,姜維才北伐,如此長時間蜀漢在幹什麼?
    2020-12-21 12:16:49 來源: 愛吃回憶的呀 舉報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 諸葛亮生平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
    提起來諸葛亮很多人都不陌生,他無疑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一位謀士。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已經名聞於世,之後輔佐劉備開闢蜀漢基業更是立下了蓋世功勞。諸葛亮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不僅能夠領兵作戰而且還能治理政務,然而相對於其治理國家的才能來說軍事上的謀略則稍顯不足,關於這一點從劉備出徵從未將其帶在身邊也可以看得出來。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蜀國劉備的託孤對象只有一位,那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掌握了蜀國大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諸葛亮正式了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迎來了諸葛亮人生最巔峰的時刻,北伐!這一年是公元228年,諸葛亮規劃了宏偉的北伐路線,諸葛亮希望這次北伐能取得重大勝利!他信心滿滿,躊躇滿志,先帝劉備的話在諸葛亮耳邊響起,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
    諸葛亮是近兩千來除了最高統治者外,名氣最大的一位歷史名人了。諸葛亮一生神鬼妙算,常能知人所不知,識人所不識。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直接請來了自己蜀中陣營的一個大BOSS,重要性甚至比劉備還要高。然而諸葛亮終究不是神,有生之年諸葛亮的北伐計劃都沒有得到完全的實現。
  • 諸葛亮六出祁山,手下多少大將北伐戰死沙場?
    而在三國歷史上,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眾所周知,諸葛亮用兵不像劉備,你看劉備領導的漢中之戰和夷陵之戰,蜀漢戰死沙場的將領並不少,漢中之戰有雷銅、吳蘭、任夔等將領戰死,夷陵之戰有張南、馮習、沙摩軻、傅肜等將領戰死。
  •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死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既然諸葛亮有能力,懂謀略,知兵法,但為何在劉備死後,諸葛丞相卻屢戰屢敗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或許會想到是由於蜀漢的國力太弱!又或者是兵力很難與曹魏抗衡!但真實答案真的就如朋友們想像的這樣嗎?先來看看劉備死後,諸葛亮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吧。
  • 劉備死後,為什麼諸葛亮一直屢戰屢敗?姜維臨終前終於說出了老實話
    據史料記載司馬懿如此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沒錯兒,這正是司馬懿查看蜀軍軍營之後,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對手,司馬懿的話絕對可信!既然諸葛亮有能力,懂謀略,知兵法,但為何在劉備死後,諸葛丞相卻屢戰屢敗呢?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或許會想到是由於蜀漢的國力太弱!又或者是兵力很難與曹魏抗衡!但真實答案真的就如朋友們想像的這樣嗎?
  • 蜀漢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輔佐劉備,兒子和諸葛亮齊名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平定益州後,徵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他們出謀劃策,共事歡洽交情深厚。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當時董和的地位還比不上諸葛亮,但是,能夠和諸葛亮共事,已經說明他獲得了劉備的重用和信任。畢竟,相對於諸葛亮,董和跟隨劉備的時間相對較短。
  • 諸葛亮北伐,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成功,為什麼他還要強行北伐?
    歷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諸葛亮,在先主劉備去世後,曾進行了五次北伐,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 「成都人諸葛亮」與四川的不解之緣
    如果按照這樣的理解,那麼在諸葛亮54年的生涯裡,有20年時間生活在成都及四川,而這20年又是他的聰明才智得到最大發揮的時期;是他的事業成就惠澤世人達到高峰的時期;是他得以留名青史,成為名臣賢相,成為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的主要功業積累和完成時期。諸葛亮的名字註定與四川聯繫在一起,所以也註定與巴蜀文化、天府文化聯繫在一起。
  •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是正確的嗎?都不值得稱讚
    比如說人們熟悉的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中,人才是接連不斷的出現,即使是三國後期,同樣如此。諸葛亮在蜀漢的前期和後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初的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此後蜀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就成為了託孤大臣,這時候的蜀漢是由諸葛亮做主。後來,諸葛亮病逝之後,劉禪仍然將蜀漢延續了40年的時間。
  •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是啥?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開始主政,軍事外交策略做了重大調整。由大耳後期的向東吳威逼侵吞原來關羽丟失的荊州西部,改為北伐曹魏。諸葛亮出兵祁山,討伐曹魏,名為匡復漢室,羅貫中演義描繪為,也歷來被後世理解為意圖消滅魏國,其「六出祁山」,身死北伐途中,因此被賦予「鞠躬盡瘁」的美譽。但其北伐是要滅魏國嗎?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