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冬前後,走進耒陽市太平圩鄉、小水等一帶,你會發現田埂、路邊曬滿了一竹篙一竹篙的紅薯粉絲。
冬陽拂照,那一溜溜垂掛著的玉荷色薯粉,散發著細碎的銀光,儼然一幅絕美的鄉村圖。
耒陽粉皮又叫紅薯粉皮,耒陽方言叫「合黏(jī)」,是湖南耒陽市漢族傳統名吃,本 地特色農產品之一,亦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耒陽紅薯粉皮,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在過去人們把紅薯當成除水稻以外的主糧。紅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等礦物質營養成分,吃了不會讓人發胖,因具防癌、延緩衰老等作用,近年身價倍增,風靡餐桌。
耒陽紅薯粉皮,現已飲譽三湘,聞名全國。耒陽粉皮是一個綠色、營養、即食的農家食品,其色澤黃亮,身幹條細,均勻片薄,韌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軟爽口,既可作主食,又可作菜餚,深受人們喜愛,讓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耒陽紅薯粉皮好吃,做起來卻頗不容易。以前在耒陽的村莊裡,幾乎每家每戶都懂得生產紅薯粉皮的訣竅,都會趁著好天氣,集中到曬穀坪上打薯粉,人聲鼎沸、熱熱鬧鬧,陣式毫不遜於搞雙搶和殺年豬,是農家的一樁大事。製作方法分為:磨漿沉澱、蒸製拉薄、晾乾切條、綑紮成扎。
晚秋時節,是紅薯收穫的季節,村民把從地裡挖出來的紅薯,用籮筐一擔擔挑到清澈的溪水邊,一個一個洗得乾乾淨淨的,光是在冰冷的水裡將紅薯的泥沙洗淨,就要費一番功夫。
1.磨漿沉澱:通過篩選,將新鮮的紅薯磨成薯槳過濾,淘出薯渣,用一塊很細的棉包袱布將紅薯漿榨入缸中,濾淨細碎的雜質,待澱粉沉澱下來後,再將上面的水倒掉,然後,每天換水。
2.蒸製拉薄:浸10多天後,便進行蒸製。在旺火上架起大鐵鍋,鍋內再放置一塊鋁或錫製成的圓型平鍋盤,用食物油將平鍋盤塗一遍,再將紅薯漿倒入平鍋盤內,蒸熟後(紅薯粉皮在平鍋會起泡)放在事先準備的竹簸箕箕上(比出鍋的粉皮塊要大),然後用手往四周拉,用手張力均勻地把粉皮扯開,使粉皮塊越拉越薄(為製作技術的關鍵)。
3.晾乾切條:等稍冷後就將拉薄的粉皮一張張掛在竹篙上晾曬,晾到半乾時,再用刀切成粉條,曬乾即可。
4.綑紮成扎:把晾曬乾的紅薯粉皮用植物藤按照重量打成捆。這就是耒陽傳統的成品「合黏」了。
紅薯粉皮是百搭食材,做菜之前要用開水泡發。與白菜絲、蘿蔔絲炒成三絲,十分清淡爽口。若想做湯,先燒熱油熘一熘,擱點鹽入了味再放水,出鍋前放點新鮮瘦肉,撒點蔥姜蒜和胡椒,煮成一鍋釅釅的濃湯,湯汁鮮醇,粉皮嚼起來彈綿鮮甜,「哧溜哧溜」嗦下去,根本停不下碗筷,直接當主食,連米飯都省了。天寒地凍煮一個熱騰騰的火鍋,與親朋圍席而坐,往火鍋裡傾入粉皮,煮透了夾起,長長的絲纏繞著筷子。吃著綿長的粉皮,品出來的是一份凡俗而綿長的幸福。
來源:網絡綜合
爆料採用即獎10-300元
投稿採用即獎30-300元
爆料、投稿微信及電話:13357248842
商務、合作微信及電話:13357248842、4311630
免責聲明:本平臺按各網站網帖推送的任何圖文言論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責由原發帖人自負!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望告知,聯繫本平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