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51期
上面這些有著不規則筆畫,又混雜漢字的符號,看起來是有點東洋風格。
但它們是「純國產」,千萬別當成了日文。
在第49期圖文裡,我提到了北洋政府1918年頒布,並在1920年開始推行全國的漢語「注音字母」。今天補充的這一件故紙,就是那個階段給小朋友們學習所使用的,漢語「注音字母」識讀畫片。
今天我們使用的拼音,是由周有光等借用拉丁字母,制定出來的漢語拼音字母,在1958年才開始使用。
而在1958年之前,長達40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兒童規範孩子讀音,一直使用的注音方案,就是開頭畫片裡的注音符號。
雖然看似有些異域風格,但它們是地地道道的「國產」音標字母。當年的40個注音字母中,有16個來自章太炎創立的,用來標註漢語的「紐文韻文」。
前面的圖文裡也介紹了,民國期間使用的國語,和今天的普通話,在語音上基本是一樣的。
既然語音一樣,而注音字母又是語音拆分出來的小單元,那麼它們和今天的漢語拼音字母,也就應該有相對應關係。
你不認識,只是因為它們的外形不同。
我把卡片上那些符號,逐一給大伙兒「翻譯」過來看一下。
上面一排對應拼音:d、v、f、m、p、b
下面一排對應拼音:ng、k、g、i、n、t
試一下,把這張圖片發在你的朋友圈,估計也只有真正的老年朋友,能夠把上面的符號全部讀出來。
當然,如果你朋友圈裡有臺灣同胞的話,那裡的小朋友也是能得滿分的。在海峽對岸,這種歷史悠久的注音符號依然還在使用著。
這張注音字母畫片,印刷的相當精美,從畫面風格來看,我判斷應該是是民國早期(上世紀二十年代或三十年代初)的東西。
現在咱們知曉了那些符號的讀法,那如何依照兒童的認知層次,結合上面的畫面故事,給小朋友教學呢?
你也可以試試解讀一下,這是給當年的小朋友看的,應該不會太難懂吧!
(正文完)
查看其他近期圖文:
《老照片,這些孩子的世界你不懂》
《獻忠書,一代人的信仰與遠方》
《老照片,1958鋼鐵大煉民兵》
《普通話!北京話!網絡語!》
《如果風景夠好,攝影師就不在重要》
《老照片,不能牽手的訂婚照!》
《中儲券貶值與復旦大學的學費暴漲!》
《泛黃也甜蜜,老照片中的50對情人!》
《半截老照片,1967年的年份表情!》
《放下筆桿掄鎬柄,開門辦學的大學生》
《1945年的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
《敢浪費時間,你才治得好拖延症!》
《民國年間,一位「女學霸」的成績單》
《北航要新學生穿漂亮花衣服來北京?!》
《少給孩子點階級仇恨,歡樂不分國度》
《顛覆你認知的民國節日和紀念日》
《別讓「獻愛心」變成了「顯愛心」!》
《我不是小怪獸,其實之前我很愛笑的》
《旅行結婚很個性?廣州1955年就有了!》
《圖說文殊坊,每一次拆遷都會毀掉一個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