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樂城專訪:我這樣逼歌手走出舒適區

2021-01-10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對於「伍樂城」這個名字,港樂迷絕對不會覺得陌生。作為香港樂壇最重要的音樂監製和作曲者之一,伍樂城為Twins、謝霆鋒、容祖兒等歌手製作了多首金曲,2017年憑藉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而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說散就散》也出自他之手。

擅長打造新人的他,最近出現在廣州,擔任「伍樂城約五樂人」音樂大賽主評委,為樂壇選拔新血。總決賽前,伍樂城接受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的專訪:「這次比賽不僅要選拔能唱之人,也希望發掘出更多能寫、能編、能製作的原創音樂人。」

唱作人更需要突破自己

什麼是「五樂人」?伍樂城解釋:「做一首歌有五道基本工序:作曲、填詞、演唱、編曲、製作,缺一不可。非常湊巧的是,我叫『伍樂城』,所以這次活動提出『五樂人』的概念。」

伍樂城表示:「擅長這五道工序中的其中一道,其實已經非常足夠。」在總決賽之前,他與兩位星級評委——電影配樂大師金培達、歌手許靖韻跟參賽選手進行了線上交流,從不同角度給出建議,幫助選手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伍樂城透露,希望把「五樂人」比賽這個IP延續下去:「把我的專業音樂教育經驗和資源帶入內地,為內地年輕音樂人帶來更多優質的音樂資源。」

比賽合照

伍樂城也留意到,內地近年興起唱作人風潮,改變了傳統的流行音樂製作工序。音樂人以成為全才為榮,詞、曲、唱、編、錄甚至樂器彈奏都自己動手。作為專業的音樂監製,他坦言音樂人掌握多項技能是一件好事,但包辦一切容易陷入風格單一的盲區:「我是一個製作人,可以為不同的歌手做不同風格的歌。但對一個唱作人而言,他自己完成所有工序,所以更要努力地打開和突破自己。因為音樂人會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創作,這種做法更容易奠定風格,卻沒那麼多變。對唱作人而言,如果偶爾跟不同的製作人合作、嘗試變化,給聽眾帶來驚喜,也是一件好事。」

製作人要逼歌手走出舒適區

伍樂城擅長打造新人,許多知名藝人的第一首代表作都出自伍樂城之手。他為餘文樂寫了《還你門匙》,為麥浚龍寫了《耿耿於懷》、為謝霆鋒寫了《早知》《非走不可》、為容祖兒寫了《逃避你》《誰來愛我》……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Twins,伍樂城為稚嫩青澀的她們量身打造了《愛情當入樽》《我們的紀念冊》等專輯,奠定Twins當年「校園代言人」的地位。伍樂城回憶:「一看到她們兩個就覺得應該走校園風。我給她們的定位是『中學校園』,因為大部分人都讀過中學,容易產生共鳴。做《我們的紀念冊》的時候,什麼歌都沒出來,我已經先定了這個專輯名稱。很感謝當時的唱片公司如此尊重專輯概念,花重本設計了一個很隆重的專輯包裝,讓這張專輯變成了經典的回憶。」

伍樂城非常謙虛:「發掘新人是唱片公司的工作,但他們的確很喜歡找我做新人。」他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幫歌手做歌的時候,我需要先了解他們,但不能了解太多,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他準確地捕捉到歌手身上的閃光點,並在音樂中放大,做到「人歌合一」:「我幫霆鋒做了《非走不可》之後,有一次,另外一個歌手跟我說『這首歌只能霆鋒唱完,我唱就沒那種感覺』。我也突然意識到,我會把歌手的『人設』或者性格放入歌曲中。Twins也一樣,她們激發了我的靈感,如果那些歌不是她們來唱,就不一定會成功。」

他笑言:「跟我錄音可能是很『慘痛』的。我會逼歌手走出舒適區,把那一瞬間錄下來。希望他們也能覺得:啊,原來我竟然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選手表演

為《無間道》錄音時緊張到手抖

以往,香港樂壇的年輕偶像依靠大熱歌曲打出知名度;但近年內地偶像新人湧現,卻沒能誕生傳唱度高的歌曲,偶像「出圈」成為難題。在伍樂城看來,內地偶像歌手領域仍處摸索期,需要時間成長:「現在很多偶像做的是舞曲,內地樂壇並沒有太多先例可以參考,給他們時間去摸索,音樂是要不斷嘗試的。」

此外,他也認為,如今歌曲的欣賞方式更加多樣:「聽情歌和聽舞曲是不一樣的,舞曲加上了燈光、舞臺表現之後會吸引很多。當然,我覺得無論做什麼類型的流行音樂,旋律都是重要的。如果我們的舞曲也更注重旋律性,我認為會更易成功。」

除了作曲和音樂監製之外,伍樂城也為不少電影製作配樂,還曾憑藉《無間道》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回憶為梁朝偉和劉德華錄音的過程,他笑言當時自己的手一直在抖:「我那時候還很年輕,梁朝偉進棚錄音時,劉德華就坐在我隔壁。他們都是我的偶像,沒想到竟然可以一起工作。那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經歷。」伍樂城一直有個電影夢,他在採訪中透露,除了做配樂之外,希望未來還可以參與更多視覺上的工作:「比如故事創作、甚至當導演。」

相關焦點

  • 心理舒適區並不舒適,只需4步即可走出舒適區
    美國作家尼爾·唐納·沃許說過:「真正的人生始於你走出舒適區。」最近幾年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耳熟能詳。青蛙正是因為不肯離開舒適區,所以到了最後想要逃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待在舒適區之所以會給我們帶來很大危害,是因為讓我們無法獲得警惕。長久的安逸會讓我們失去鬥志。
  • 勇於走出「舒適區」
    陳長 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們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上習慣待在「舒適區」,必然導致意志消沉、能力落後,難以跟上時代步伐;導致不能有效履行責任擔當,出現當「太平官」、念「平安經」的問題。因此,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在其位謀其政,做到「有位更有為」。 走出「舒適區」,要勤於學習思考。加強理論學習,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全方位提升個人精神境界。
  • 敢於走出人生的舒適區
    不要害怕吃苦,也不要害怕挑戰,人生不可能處處都是康莊大道,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阻礙和挫折,此時,退縮、軟弱和安於現狀只會不斷消耗我們本就不夠鮮活的生命力,唯有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想方設法跨越生命中的障礙,我們才能像故事中的小河流一樣,從雨水變成河流,又從河流變成汪洋大海。
  • 《刻意練習》:走出舒適區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每次從假期回到工作時都很痛苦,尤其是像國慶節這樣的長假。為什麼我們會這麼痛苦呢?就是因為從假期回到工作時,讓我們不適應,也就是打破了我們的舒適區。何為舒適區在解決走出舒適區的痛苦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舒適區。
  • 伍樂城:每一個在香港紅過的歌手都唱過他寫的歌
    其他唱功更好的女歌手,都沒有遇到當時剛剛去給英皇做事的未來港樂神手——伍樂城。一位優秀的幕後音樂人,不光要能擅長寫出好的曲子,更要能把歌手的優勢最大化發揮出來,讓歌手的未來市場潛力在作品當中便可盡顯無遺。只有這樣,才有後期市場包裝和運作的奠基。如果音樂本身不能吸引人,無論怎麼捧也濺不起多少水花。
  • 黨員幹部要走出「舒適區」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勇於走出「舒適區」,多給自己幾分「自討苦吃」,多當幾次「熱鍋上的螞蟻」,磨出真功夫,練就硬本領。 「舒適」看似是好事,但一旦沉浸於舒適區,就如同慢慢加熱的溫水中放入一隻青蛙,水溫能帶來暫時的舒適,當它發現無法忍受的高溫時,卻再也跳不出來了。黨員幹部如果習慣待在「舒適區」,就會看不到人民群眾的需求,聽不見人民群眾的訴求。
  • 《乘風破浪的姐姐》爆火,走出舒適區的人活的有多漂亮?
    感覺Duck不必~)走出舒適區 讓大家看到全新的自己除了霸氣的寧靜、率真的張雨綺、低調卻成團寵的萬茜,初選第一名的藍盈瑩也讓人驚豔!藍盈瑩在自我介紹中也說到自己是一個很有狼性的人,她喜歡別人說她不行,這樣會激發她的鬥志,讓她可以有鬥志證明給別人看。她不甘於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待一輩子,她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讓大家看到全新的自己。所以她才來到了這個節目。
  • 聽聽丨 逃離舒適區,你確定你活在舒適區?
    前段時間我看一個老舊的娛樂新聞,一個明星也開始送外賣。今天我看見一個做旅遊的群友在群裡哭訴「我又失業了」。當習以為常的一切開始崩塌,我們該不該衝去舒適區?有人說:「你沒窮過所以你不懂,我為什麼急著上班!」
  •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
    9-3 敢於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高級的舒適因為生活中的重大機會總是會迫使我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就意味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肯定會感覺到不舒服。Comfortable[kmftbl] adj.使人舒服的,舒適的;05If you’re in a comfort zone,afraid to venture out,remember that all
  • 為什麼,要求我有上進心。憑什麼,要我走出舒適區
    總有人在跟你說,你還年輕,要有上進心,要走出舒適區。現在的媒體總在販賣一種焦慮的情緒,覺得年輕人就應該走出舒適區,不是每天加班996就是沒有上進心。應該被批判,被釘在恥辱柱上。你一聽,覺得好他媽有道理,我還有夢想,還有努力拼搏的機會。於是辭去安穩的工作,背上行囊來到大城市尋求發展。和別人合租一套小房子,或者乾脆組一個地下室。
  • 《楚門的世界》走出舒適區的你夢想實現了嗎?
    ,我等你。可外面的世界真的比舒適區好嗎?楚門不會知道。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各種雞湯文,鼓勵你走出去,仿佛待在舒適區,跟不上現在的節奏,被人恥笑,不思進取,可是為什麼非要走出舒適區呢?你難道一輩子都要這樣生活嗎?今天看得見明天,明天看得見後天,一眼望得見一生,你被誘惑跑出舒適區,拼搏了幾年,你可能會發現,你拼搏後理想的生活,可能就是你拼搏前正在經歷的生活。
  • 蔡文靜專訪:沉浸式演繹「史上最慘女主」,要讓自己走出舒適區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明星資本論(ID:mingxingzibenlun)專訪了演員蔡文靜,與她一起聊聊《陽光之下》的幕後故事和她的十年演藝之路。但是拍完後他告訴我說我們之間是生與死的搏鬥,我並不是想贏他,我只是想結束這樣的遊戲,好好活下去。所以我應該是平靜的接受勝利。我後來一想確實是這樣的。」
  • 勇敢走出舒適區 個中利弊應該如何抉擇?
    如果敢於在需要成長和挑戰時勇敢地踏出下一步,勇敢地選擇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也許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風景,看到更大更波瀾壯闊的足球世界。 或許對比起五大聯賽國籍的球員,足球小國的球員,他們走出舒適區的能力就相對更強一些。
  • 走出舒適區,人人都可以活出一個嶄新的自我
    楊瀾: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的確,我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否則,在舒適區呆久了,我們就容易放棄成長,最終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 所有的成長都需要走出舒適區
    職場新老交替,80後成為領導,90後成為主力軍,00後也雄心勃勃地加入角逐,作為年青一代,以標新立異、追求個性為己任,如何管理90、00後,李順軍在《領導力就是不裝》這本書裡給出了答案:所有的成長都需要走出舒適區。
  • 走出舒適區 才能入角色 張嘉益演活小人物
    《裝臺》聚焦於一群「裝臺」人,這樣的視角在影視劇裡尚屬首次。故事從小人物刁順子的視角出發,展示了在時代浪潮裡摸爬滾打的艱難生活,也展現了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們的奮鬥史。12月7日,張嘉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當初看陳彥老師小說的時候,馬上就吸引了我,順子這個人物太真實,這種真實特別可貴,身上那種善良、倔強,都是陝西人身上的特質,讓我特別能夠去靠近他、理解他。」
  • 電影產業想要健康持續生長 也需要走出「舒適區」
    電影產業想要健康持續生長 也需要走出「舒適區」 時間:2019.06.18 來源:揚子晚報 分享到:
  • 娛塘Video|歌手任藝飛:從不待在舒適區
    文/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實習生餘融圖/藝人方提供任藝飛形容自己是個「喜歡折騰的人」:14歲學跳舞,20歲獨自北漂,26歲放下一切出國求學……今年,他回到中國,以獨立歌手的身份出道並接連發表了多首原創新歌,其中既有《原諒》《多想和你流浪,看看月亮》這樣的抒情民謠,也有融合多種曲風的唱跳作品《FLOAT飄》。近日,任藝飛現身廣州並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 《急先鋒》票房破億,觀眾談最多的,是楊洋走出「舒適區」的演技
    》更是去年大火的《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作,不論是知名度還是口碑亦或者卡司陣容方面,《急先鋒》都表現得略有不足。楊洋走出「舒適區」對於《急先鋒》觀眾談論最多的就是走出「舒適區」的楊洋的演技。楊洋之前一直頂著90後流量小生的名頭,翻看楊洋的流量不難發現,楊洋的塑造的很多角色都是高冷的霸道總裁範,比如《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的肖奈,再到《全職高手》中的大神葉秋,楊洋用實力證明流量跟偶像是他的舒適區。
  • 非逼你走出舒適圈的人,比你活得舒適多了
    為何要走出舒適圈?是遊戲不好玩兒了,還是沙雕網友沒意思了?不僅是一把年紀的蔡老搞不懂,各路網友也表示出強烈的羨慕嫉妒恨——同齡人都奮鬥進舒適圈了,自己的終極目標尚且還是過上超市自由的生活。@衣錦夜行的燕公子:羨慕那些想走出舒適圈的人,我感覺我還沒走進去呢,人家已經想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