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少年,人們腦海中出現的情景應當是無憂無慮的青春少男少女形象,可是如今的青少年頗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由於身體上的變化、周圍環境的變化和自身思維方式的日益成型,我們體會到的愁滋味越來越多了。你是否認真考慮過,這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究竟從何而來呢?
來自生理的變化的煩惱,步入花季的少男少女們心裡又增添了許多小秘密,男孩正為喜歡上同桌的女孩卻羞於啟齒而苦惱,女孩卻為長了滿臉的青春痘而羞於見人,為自己身材不好、長得太胖或者臉蛋不夠漂亮而自卑失望。由於青少年正值發育高峰期,不少少男少女對自己身體上出現的變化感到害羞、恐慌,這是由於你缺乏相應的生理常識造成的情緒困擾,建議多向家長或老師了解,及時補充這一方面的知識。
來自學業壓力的煩惱,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後由於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初中時的全年級前幾名落至高中的第141名。她痛苦地說:「17年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我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還有一位男生,平常學習不錯,偶爾還可以給他人以指導,但一接近考試就緊張,總怕自己考不好,拼命準備,夜不能眠。而考試前又會感到頭痛,甚至還會發燒,最後不是被迫中斷考試,就是堅持下來成績也不好。循環往復,到了一聽考試就恐懼緊張的地步。
以上兩種中學生由於學業壓力造成的厭學情緒或考試焦慮情緒都是司空見慣的。現在,繁重的學校課業任務、競爭激烈的各種考試再加上父母的殷切期盼,使得學生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
中學生總有考不完的試,寫不完的作業,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卻總是無暇光顧。有位同學就曾在日記中寫道:「晚上11點多了,望著桌上擺滿了的教科書、英語詞典、作業簿……我真想把它們燒成飛灰。」這些話表現出了中學生朋友強烈的焦躁、鬱悶和無奈的心態。面對如此繁重的學業壓力,不少同學產生了厭學情緒,不僅是學習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有位重點學校的學生就談到:「每當看到或聽到別人考試作弊時,自己心裡就不平衡。當自己成績不理想時又會埋怨老師不公平,覺得認真學習真沒意思,不想再學了。」
時下學生中還有這樣的說法:「有出息的靠關係,沒出息的靠分數。」學習好的同學在學生中地位一定高,而成績平平人緣好的同學卻常常受到青睞,在推舉各種代表時常會當選,所以就覺得學習沒勁,不想努力去讀書了。還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厭學的狀況,如因反應較慢常被人譏笑而不願上課的,因記憶、理解等能力缺陷使成績難以提高而對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嚴重的發展到記恨老師、曠課逃學甚至退學的程度。
來自師生關係的煩惱,老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幹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困惑和煩惱。師生之間常常會由於雙方處理問題的不當而引起相互誤解。老師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出於一片好心,而學生則可能會認為老師看自己不順眼,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產生老師「嫌貧愛富」、「處事不公正」或「輕視自己」等猜疑心,嚴重影響學習積極性。
來自同學關係的煩惱,中學生渴望獲得真正的友誼,得到同學的支持和理解。然而,由於自身缺乏溝通和交流的技巧,常常會由於說錯一句話,或一件小事而引起雙方的誤解,事情發生後,又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因此只能感嘆人世間的真情都不復存在了。事實上,只要學會以寬容的心態真誠地對待朋友,你也就能夠換取對方的一片真心。
來自家庭關係的煩惱,中學生有一個典型的想法,想獨立但卻又想依賴的矛盾心理。中學生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日益成熟,很想擺脫父母的過多管束,但卻時常感到自己缺乏獨立能力。於是,產生時而想獨立,時而想依賴:自己想做的有興趣的事情想獨立,而對自己不想做的麻煩、瑣碎、乏味的事情想依賴的矛盾心態。 這些主要是由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係不和而造成的心靈傷害。
最後一個煩惱是情感的誘惑,青少年時期是花一般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因此,中學生的情緒較為敏感,容易衝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從而也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惑,比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