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最識愁滋味,你知道少年都有哪些煩惱嗎?

2021-01-10 若雨談育兒

陽光少年,人們腦海中出現的情景應當是無憂無慮的青春少男少女形象,可是如今的青少年頗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由於身體上的變化、周圍環境的變化和自身思維方式的日益成型,我們體會到的愁滋味越來越多了。你是否認真考慮過,這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究竟從何而來呢?

來自生理的變化的煩惱,步入花季的少男少女們心裡又增添了許多小秘密,男孩正為喜歡上同桌的女孩卻羞於啟齒而苦惱,女孩卻為長了滿臉的青春痘而羞於見人,為自己身材不好、長得太胖或者臉蛋不夠漂亮而自卑失望。由於青少年正值發育高峰期,不少少男少女對自己身體上出現的變化感到害羞、恐慌,這是由於你缺乏相應的生理常識造成的情緒困擾,建議多向家長或老師了解,及時補充這一方面的知識。

來自學業壓力的煩惱,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後由於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初中時的全年級前幾名落至高中的第141名。她痛苦地說:「17年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我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還有一位男生,平常學習不錯,偶爾還可以給他人以指導,但一接近考試就緊張,總怕自己考不好,拼命準備,夜不能眠。而考試前又會感到頭痛,甚至還會發燒,最後不是被迫中斷考試,就是堅持下來成績也不好。循環往復,到了一聽考試就恐懼緊張的地步。

以上兩種中學生由於學業壓力造成的厭學情緒或考試焦慮情緒都是司空見慣的。現在,繁重的學校課業任務、競爭激烈的各種考試再加上父母的殷切期盼,使得學生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

中學生總有考不完的試,寫不完的作業,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卻總是無暇光顧。有位同學就曾在日記中寫道:「晚上11點多了,望著桌上擺滿了的教科書、英語詞典、作業簿……我真想把它們燒成飛灰。」這些話表現出了中學生朋友強烈的焦躁、鬱悶和無奈的心態。面對如此繁重的學業壓力,不少同學產生了厭學情緒,不僅是學習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有位重點學校的學生就談到:「每當看到或聽到別人考試作弊時,自己心裡就不平衡。當自己成績不理想時又會埋怨老師不公平,覺得認真學習真沒意思,不想再學了。」

時下學生中還有這樣的說法:「有出息的靠關係,沒出息的靠分數。」學習好的同學在學生中地位一定高,而成績平平人緣好的同學卻常常受到青睞,在推舉各種代表時常會當選,所以就覺得學習沒勁,不想努力去讀書了。還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厭學的狀況,如因反應較慢常被人譏笑而不願上課的,因記憶、理解等能力缺陷使成績難以提高而對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嚴重的發展到記恨老師、曠課逃學甚至退學的程度。

來自師生關係的煩惱,老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幹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困惑和煩惱。師生之間常常會由於雙方處理問題的不當而引起相互誤解。老師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出於一片好心,而學生則可能會認為老師看自己不順眼,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產生老師「嫌貧愛富」、「處事不公正」或「輕視自己」等猜疑心,嚴重影響學習積極性。

來自同學關係的煩惱,中學生渴望獲得真正的友誼,得到同學的支持和理解。然而,由於自身缺乏溝通和交流的技巧,常常會由於說錯一句話,或一件小事而引起雙方的誤解,事情發生後,又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因此只能感嘆人世間的真情都不復存在了。事實上,只要學會以寬容的心態真誠地對待朋友,你也就能夠換取對方的一片真心。

來自家庭關係的煩惱,中學生有一個典型的想法,想獨立但卻又想依賴的矛盾心理。中學生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日益成熟,很想擺脫父母的過多管束,但卻時常感到自己缺乏獨立能力。於是,產生時而想獨立,時而想依賴:自己想做的有興趣的事情想獨立,而對自己不想做的麻煩、瑣碎、乏味的事情想依賴的矛盾心態。 這些主要是由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係不和而造成的心靈傷害。

最後一個煩惱是情感的誘惑,青少年時期是花一般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因此,中學生的情緒較為敏感,容易衝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從而也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惑,比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等。

相關焦點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在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喜歡登高望遠,登高望遠是為了寫出新詩沒有愁而刻意說出愁。
  • 閒人詞庫:少年不識愁滋味(8)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不知道你從小身邊是否也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天生就是寫文章的好手,尤其是寫抒情的文章,更是手到擒來,仿佛那些文字變成了精靈,全都有了生命。你看看他們的文章,再看看自己的,真的會被折服。尤其是到高中的時候,每當學到《紅樓夢》,或者宋詞元曲,老師布置相關的作文,就一定會有人拿出驚豔的作品。
  • 讀辛棄疾的一首《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那時候,少年們總渴望快快長大,去做些只有「大人」才被允許做的事情,似乎就連「大人」們的煩惱,也值得羨慕。等到長大之後才漸漸明白,人對生活的感受會隨著人生閱歷而逐漸累加,到了合適的年齡,煩惱和憂愁都會不請自來,只怕那時候被生活的沉重負擔壓身,想逃都逃不開了。
  • 畢業季 | 少年不識愁滋味是一種幸福
    沒怎麼責備他,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按照自己的個性成長,走自己的路,是為人父母應該去體諒的。翻了翻他的同學錄,除了少數幾個同學寫的比較中規中矩,其他的都很隨性,這是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天性,也是他們人生中最珍貴最真實的東西。相對於他的無感,反而倒是自己感慨萬千,傷感縈懷。
  • 少年不識愁滋味,如今欲說還休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 人生不同階段,對愁的理解不同。小時候的我們盼著快點長大,卻不知道大人也有大人的煩惱,沒有減少反而更多。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原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賞析】此詞抒寫的是早年和晚年兩種不同人生體驗。少年時代涉世不深,不知人間甘苦,如今飽經風霜,嘗盡人間疾苦,真正懂了愁的滋味,卻不願說出來,表明胸中埋藏著深沉的憂愁,即使說出來也無人能理解,乾脆就不說了。這個時候的辛棄疾,空有一身抱負、一腔熱血,一心想著金戈鐵馬、揮師北伐,而現實的政治際遇卻使他往往不得不賦閒在家,有話難說,有勁難使,所謂「天涼好個秋」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而已。
  • 少年不知愁滋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青春少年樣樣紅,流金歲月太匆匆。努力奮鬥在今朝,人生短暫轉眼空。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卻道天凍好個冬。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內心博大、空靈無礙,猶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淡寧靜。
  • 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識盡愁苦已老年
    少年之際,我們無憂無慮,自信樂觀,有時不喜自己身上所帶的稚嫩之氣,反而偏愛歷盡千帆嘗盡苦楚的蒼老氣息,甚至有時我們為顯成熟而故意「找愁說愁」。辛棄疾少年也愛仿效前人強說愁苦,可當他真正經歷苦楚後,卻再難如此輕易的將心中的愁苦盡然說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美到心碎古詩詞,辛棄疾宋詞名篇,少年不識愁滋味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記得點讚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雪山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知道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唐朝和宋朝又是兩個相距最近的朝代,可以說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我們也從小就了解了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首詞,是出自辛棄疾的,而且這首詞算是宋詞當中最讓人發「愁」的一首詞了,看完它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憂愁。這首詞就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每天一首古詩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注釋】醜奴兒:詞牌名。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陳慥《無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來不識愁味。」「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識盡:嘗夠,深深懂得。欲說還(huán)休: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休,停止。
  • 少年不識愁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
    少年不識愁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人生難免有喜有悲,有得必有舍,有苦必有甜,倘若不懂得取捨,那麼當你背負的太多了,總會彎腰屈膝;等你心存太滿了,就會遠離快樂。人可以不優秀,但不可以不快樂,應該為自己而活,當然要懂得善待自己,不應該為了取悅任何人、討好任何人去改變自我,務必知道我們屬於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屬於我們的。世上很多問題也只能了解,卻束手無策;很多結局也只能面對,卻無力挽回;很多故事也只能傾聽,卻無法改變。讓人疲憊的不是無盡的忙碌,而是心靈的頹廢、希望的喪棄。生活中有些事需要認真體會後才能懂得、看清楚了才會理解。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但當你讀懂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上了一定年紀,因為有了生活經歷,所以才會讀懂。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其實作為一位偉大的詞作家,他對於宋詞的發展,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他本人也是時常的表現的很憂愁,這也正是他作品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他一輩子都是在為了收復北方的失地努力,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實現統一,僅僅是這一點,便是足以令人尊重。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唐詩是因其優美的語言,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很多的唐詩,可能只有那麼幾十個字,但是卻在這些短小的篇幅裡,充滿了無限高遠的意境,同時也非常的抒情,這也正是唐詩的一個特點,而且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只要深入地讀進去了之後,不僅能夠從中學會更多的東西,同時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這又是唐詩的另一大特點,所以唐詩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座高峰。
  • 少年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苦難是父母們擔著,我們玩我們的。捋一捋記憶,少年時竟然很美好!我說幾個事,我想這些事是真的很美好。        先說最得意的。我們村後有一條山澗,中間攔成一座小水庫,壩下有個小水潭。潭中常見小魚,村裡青年們常來這裡殺狗,魚就更多了。一次我帶著兩個弟弟,大的十歲小的七歲到小潭捉魚。
  •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2013-09-05 14:5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少年不識愁滋味.
    2016年,時隔了七年,她終於有機會發布自己的首張EP《Sophrology》,正式以「Sophy」的身份出道成為樂壇新人。但這位新人又有點特別,沒有幕後創作團隊、沒有籤約唱片公司,她幾乎一手包辦新碟中的所有詞曲創作,同時又以獨立歌手的身份在網上自己發行專輯。她每一首作品都很有辨識度,不走大眾化路線,像極了EP的名字,是「關於Sophy的學說」。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酸甜苦辣是人之百味,喜怒哀樂是人之心情,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嘗過「愁」的滋味,大人有大人的「愁」,小孩兒有小孩兒的「愁」。畢竟當時國家衰落,面臨外患的侵襲,詩人作為一個熱血男兒,其理想自然是收復故土,揮軍北上,然而朝廷不作為,辛棄疾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使得他滿腔愁緒無處可訴,亦無法排解,所以偶然一次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一首詞,名為《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少年識得少年愁」
    是啊,海有著巨大的魔力撫平內心的褶皺…辛棄疾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我想我就是這樣的少年吧,不,應該說是青年。其實我一直覺得他說的不對,少年有少年的愁,青年有青年的愁,壯年有壯年的愁…愁,可以是愛情,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生活…不同的年齡段有著別樣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