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星的過度保護無異於傷害

2020-08-31 光明網

李佳琦又上熱搜。不過這次不是賣貨,而是因為一則道歉聲明。

日前,李佳琦在上海參加活動,8個保鏢「護衛」著他並排前進,還不停揮手讓行人讓路。有個行人正站在人行道上看手機,背對李佳琦一行,穿著黑色西裝的保安伸手將其推開。其實當時路面很寬,李佳琦一行完全可以繞過。消息一出,網友紛紛指責李佳琦「霸屏又霸路」。

對此,李佳琦及時發出道歉聲明:「當天保安人員打擾到了一位先生,這是不對的,我感到非常抱歉。 我覺得個人安保除非必要也需要適度, 我只是一個帶貨主播,希望給大家帶來歡樂而不是打攪他人生活。」他的及時道歉當即被網友接受,一方面是因為他勇於認錯,態度誠懇,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事件的主因,主辦方對明星的保護明顯過度。

無獨有偶。日前葛優在參加新片宣傳時遭遇同樣尷尬。護送他進場的工作人員頻頻作出「伸手護主」的誇張動作,葛優看不下去:「不用這麼攔著,沒有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對此表達了不滿,「我只是一個演員,被這麼吆五喝六地護送進場不合適。人家觀眾會說,『你是誰呀?不就是個演電影的嗎?』這就把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關係割裂了。」

娛樂圈明星為「粉絲」抱不平的事件時有發生。2007年劉德華在成都舉辦演唱會時,發現保安毆打歌迷,他當即停止演唱飛身跳下舞臺保護歌迷,至今都是圈內佳話。

保安人員的工作就是保護明星的人身安全,但絕大多數觀眾對明星的態度是友善的,出現過激行為畢竟是個例,犯不上用呼來喝去甚至推搡動作去粗暴對待「粉絲」。一旦犯下眾怒,受傷害的不僅是大批「粉絲」,明星個人的聲譽也將大幅受損。

通過近來李佳琦、葛優的相同遭遇不難發現,事件的起源還是來自經紀公司以及主辦方對於明星的過度保護,人為造成了明星與「粉絲」之間的對立,破壞了二者應有的和諧關係。對明星的過度保護無異於傷害。

相關焦點

  • 過度保護也是一種傷害(親子教育)
    在教育問題上,父母有很多的誤區,然而最讓人防不勝防的就是對兒女過度的保護。首先,從情感和理智兩方面來說,保護孩子是為人父母者的天然本性,也是他們的應盡之責;再者,作為孩子信仰的監護人,父母也覺得有義務保護孩子脫離一切罪惡的環境,以保守他們的信仰純潔。然而,問題的根本總讓人不那麼容易察覺。越是看起來正確無比的事情,就越不容易發現其中潛藏的危機。
  •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但父母過度的保護,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小鳥孵化出來以後,翠鳥非常喜愛它們,生怕它們不小心掉下來摔壞,就把鳥巢移低一些。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家長過度保護,到底好不好? 小範閨蜜搬新家,邀請小範去做客。小範和老公,帶著2歲的女兒一起去了閨蜜新家。 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在飯桌上吃飯。女兒吃完,自己在茶几旁邊玩。
  • 保護過度也許是慢性摧殘
    我們這一代00後,被譽為是祖國的花朵,在溫室中被過度保護,一旦走出舒適圈很難適應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們看見的世界都是片面的,由於被家人們關懷,我們看到的都是社會的美好......說實話,從小我就是個那種被保護過度的孩子,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住在一起,雖然是家裡的獨生子,但是也並沒有因為住在農村而養出野性,養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從小奶奶就規定我不許離開大人身邊,每當和老一輩的去農村的小賣部玩的時候,你們可能感受不到我看著朋友們玩著躲貓貓,但自己又不能參與的時候我心中的鬱悶心情。
  • 看哪|Behold:過度保護和溺愛其實是一種傷害
    什麼是溺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溺愛多數人都懂得是有害的,但到底什麼才算是溺愛呢?還有些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妨礙孩子獨立發展。而導致孩子變得毫無獨立性。溺愛的類型有許多父母很早就給孩子鋪好路,孩子只要照著行就好了,確保前面暢通無阻,其實這何不也是溺愛的一種表現,這些父母一早就已經把孩子的選擇權利給剝奪了。
  • 中國式溺愛=過度保護+過度限制
    作者 | 武志紅心理學家、諮詢師,創辦廣州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著有《為何家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等暢銷書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wzhxlx溺愛=過度保護我太愛你,所以傷害了你。這樣的邏輯常常可以聽到,仿佛是,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然而,這個世界上真正的道理是很簡單的,其中最簡單的道理之一是,愛只會導致好的結果,而不會導致傷害,導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但武志紅曾說:「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過度保護,就是這樣一種危險的愛。 心理學博士張智豐指出:「從小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小巍的低抗挫能力,就是被過度保護給「保護」出來的。
  • 不能讓過度投餵傷害野生動物
    因為遊客過度投喂,導致遊弋在杭州西湖上的鴛鴦被撐死了很多隻。消息傳出後,引發了關於如何投餵野生動物的討論。與此同時,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通過冬季調查發現,北京各大公園也存在遊客過度投餵鴛鴦的現象。該禁止還是該疏導?對此專家表示,人類與野生鳥類應和諧相處,即便有良性互動也需要科學引導。
  • 明星出行排場大?李佳琦保鏢直接推開不知情路人
    明星保鏢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一方面一些粉絲確實過於熱情,如果沒有保鏢現場維護藝人,很容易發生事故;另一方面,也有的明星因為保鏢過於「霸道」遭到網友聲討,稱其「擺架子」。最近,主播李佳琦也因為這件事再度衝上熱搜。日前,李佳琦在上海參加活動,8個保鏢「護衛」著他並排前進,還不停揮手讓行人讓路。
  • 善終也是一種權利——過度搶救無異於對親人的「凌遲」
    事實上,徒勞的過度搶救,往往只是增加病人的痛苦。即便生命在延續,也是沒有尊嚴的。這種做法,無異於對親人的「凌遲」。著名文學家巴金曾插著呼吸機,在病床上熬了整整6年。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選擇的權利。因為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哪怕是昏迷著,哪怕是靠機器,只要活著就好。他說:「長壽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面對生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和選擇。
  • 一問到底:過度照射紫外線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傷害?
    一問到底:過度照射紫外線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傷害?中國科協與央視聯合打造的系列欄目——「源新聞」為各位朋友帶來了權威解答,過度照射紫外線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傷害?
  •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愛,但是過度保護就是傷害啊,趕緊放手吧
    哈嘍,大家好,我是專注於育兒領域的小編~今天來跟大家談一談,過度保護型的父母,是怎樣害苦了孩子的一生?當然,小編知道對父母來說,孩子都是心頭愛,可是當孩子長期過著被你過度保護之下的生活,他要怎麼長出羽翼來,他又怎麼才能夠在山谷之間翱翔呢?小編的一個小學同學就是這樣一個被父母過度保護的孩子。每件小事他都希望從父母那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比如空調要開多少度?喝水要加多少勺蜂蜜?鞋子要買哪一雙才比較適合?種種小事,都要過問父母才行。
  • 毀掉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對ta「過度保護」
    媽媽用完美無缺的保護,給了女孩安全感,卻也毀掉了她。其實這不是愛,而是把自以為「為你好」的思想強加給孩子,繼而演變成一種過度的保護。有心理學家曾將過度保護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極端約束型,另一種是極端縱容型。不管哪一種「保護」,都是被曲解的愛,給孩子帶來的都是滿身的傷害。
  • 家長的過度保護,只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家長需了解其中危害
    其實這樣的家長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他們總是會擔心孩子會遇到意外,如果孩子不能在自己的時間範圍內活動的話,那麼很容易會受傷遇到傷害。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擔心和恐懼,一刻都不能放下,卻不知家長的這種行為並不能算得上是保護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為什麼家長總是會過度的保護孩子呢?
  • 外來詞過度使用傷害漢語純潔性? 專家:杞人憂天
    外來詞過度使用傷害漢語純潔性? 專家:杞人憂天   「為了響應關於保護漢語純潔性的評論,我決定即日起不再使用WiFi、USB等詞彙,而改用無線保真、通用串行總線等說法。另外,請大神指點JAVA該怎麼說?」
  • 最大受益者卻傷害最深!而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用無數個連環殺人案掩蓋一個真相,最終是為保護許軍,所以說許軍是最大受益者。我們從兩個時間段分析,看看連環殺人案都在保護誰。一,「405」案三十年後被保護人——許達許達是徐廣福堂兄許廣祿之子,徐廣祿為了阻攔去哥哥家討債的村民被活活打死,因此,趙月娥為此把許達收在身邊。但許達卻管不住自己,花邊新聞不斷。
  • 日劇推薦|被過度保護的加穗子
    該劇講述了一直被父母精心養育的加穗子在與一個生長環境和自己完全不同的青年相遇後墜入愛河,跳出父母的過度保護,實現自我成長的故事。希妹飾演傻白甜加穗子,她被家裡過度保護了,在自己難過的時候就委屈想哭,說話都帶著哭腔。激動的時候一口氣全說完,說得喘不上氣,同時她善良又天真,單純可愛,吃完東西就睡,所有的情感全部寫在臉上不懂得掩飾。
  •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行為,實際上是在一步一步毀掉他!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是想要保護孩子的,不想要孩子受到傷害,但是結果卻是,很多時候,一些小小的挫折都會擊垮孩子。 但是現在卻有很多父母過度的去理解了這句話,認為孩子要一直吃苦才能有出息,於是很多家長對孩子就實施著過度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原本以為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通過挫折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 很多家長認為,挫折教育就讓要讓孩子不如意,而這些家長使用的中國式挫折教育只是一直讓孩子吃苦,受挫折,打壓孩子的積極性和動力。
  • 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過度保護的父母本意是好的,卻往往事與願違。就是這種不間斷的「幫助」,反而可能會阻礙你孩子的成長和發育。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為何我們會陷入過度保護孩子的陷阱?
    不正是家長對於孩子過度的保護嗎!如果孩子經常在自然中奔跑,和大自然有親密的接觸,孩子的肌膚又怎麼會嬌嫩到如此程度呢?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無心中就會去保護孩子!而且是過度保護!有一個體育老師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有個母親和他說她不想自己的女兒參加學校足球隊的訓練了,因為孩子曬的太黑了,而且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