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離任什麼樣:貪官百般諷刺,清官留下臭鞋?

2020-12-27 騰訊網

在古代官員們離任的時候,通常會發生一些忍俊不禁的趣事兒,對貪官們的離開,百姓們出言諷刺,拍手叫好,對於清官的離開,痛哭流涕,甚至還會留下他的一隻臭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據記載,在唐朝的大曆年間,有這樣一位縣太爺,他就要離開自己上任的地方了,當地的鄉紳和百姓就給他送了一塊牌匾,上面寫著:天高三尺。

古代官員

這位縣太爺呢,也看不懂百姓們是什麼意思,但是也非常的高興,心想這肯定是百姓們是對自己功勞的肯定與頌揚,於是歡天喜地的將牌匾給收了下來。

後來,被他那個有文化的老爹看到了,略微一思索就看穿了百姓們的用意;這哪裡是什麼讚頌之意,而是赤裸裸的諷刺和詛咒!

這天高三尺並非是真的"天高",而是這地皮曾被這貪官刮去了三尺,這樣比較下來,可不是天高了三尺嗎?

這個諷刺可以說是入木三分,除此之外,還有更有趣的,如果一個官員在任上廉政愛民,帶領人們奔向紅紅火火的新生活,百姓們對他的態度可是180度大轉彎。

曾經在秦漢時期一些清廉的官員離任的時候,鄉紳和百姓們就會自發自的湊錢,請人寫一幅花團錦簇的文字,在請人刻在石碑上,立在當地十分顯眼的地方,這不僅是對官員的政績的肯定,也是對他們的紀念之後。

功德碑

可是呢,時間一長立碑記功的這件事就發展成了官員離任的一項必須的儀式,即便是貪官要走的時候,也會死皮賴臉地要求這些鄉紳和百姓們給他立碑記功,要不然就賴著不走,前任不交接後任就無法上班。

於是,到了唐朝時期,朝廷就開始下令,不許再立功碑了,如果有人違反這個規定,不僅立了碑要拆除不說,相關的責任人還要挨上一百板子。

但是也有例外,要是這個官員實在愛民如子,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連百姓們都捨不得他離開,一定要給他立碑記功的話,就需要地方層層上報給禮部,禮部批准了之後,百姓們才可以立碑記功。

再後來,百姓們覺得可是立碑記功實在是太麻煩了,於是就發明了"萬民傘"

"萬民傘"就是說這個官員在上任的時候,像一把巨大的傘一樣保佑著老百姓,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於是在他離開的時候,百姓們就會給他送傘,百姓們送的傘越多就代表著對官員的敬意越多。

北宋時期的米芾曾經就任於漣水,在他離任前,還特地的將筆端的殘墨置於池水中洗淨,意為來去清白。

他在離開的時候,接到百姓們的傘足足有千餘把,人們對他十分的不舍,還將他衝洗毛筆的池子,重新整修了一番,被稱作鐮池

米公洗墨池

唐代時期的崔戎在擔任刺史的時候,同樣也做了許多有利於百姓的好事,在他將要離開的時候,百姓們捨不得他離開,紛紛堵在路上。

有攔著他的,有抱著他的大腿不讓走的,誰知道用力過猛就脫掉了他的官靴,老百姓們如獲至寶,這個行為也被稱為"遺愛靴"

後來脫官靴就成了官員離任時的一種儀式,官員們離任時,就會伸出腳主動讓鄉紳脫掉鞋子,鄉紳在找到一個匣子將靴子裝起來,漆好,釘在城門上供著。

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們對官員離任的態度就能看出官員的政績和名聲,老百姓對於這一點,是看的十分的清楚。

相關焦點

  • 明朝官場的怪象:貪官為何出錢又出力,竟主動為清官去跑官?
    歷史上的清官和貪官可以說是完全對立的兩個群體,彼此都會看不慣雙方的所作所為。 清官多一身正氣,剛正不阿,憑自己本事為百姓謀福利,為朝廷社稷的長治久安操碎了心;可貪官就不管那麼多了,本事沒多少,卻各種魚肉百姓,各種送禮求升遷,以至於搞得整個國家的政治環境烏煙瘴氣的。
  • 清官竟然比貪官更壞,更可惡,更需揭露和批判!
    誰都知道,任何一個社會,清官要比貪官令人尊敬。換句話說,清官能夠體恤老百姓的疾苦,壓迫和剝削相對較輕。可是,在中國的某個時期,竟然出現清官比貪官更壞的政治宣傳。他們認為:1949年以前的所有時代,清官比貪官更壞、更可惡、更須揭露和批判。
  • 雍正非同一般的用人之道:不喜歡用清官,清官難堪大任
    那便是雍正的用人之術,因為雍正在位期間寧用「能吏」不用「清官」。即使在特別討厭貪官的康熙帝年間,也曾出現貪官橫行的場面,更別說有著和珅這一大貪官的乾隆時期,之後的嘉慶道光等人更加吼不住那些居心叵測的貪官汙吏。
  • 清官與貪官,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經典臺詞片段... 演員經紀匯.乾貨.詞兒...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非常經典的一段對白,關於清關和貪官的對話...和:三國時曹操煮酒論英雄,他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今夜,和某有同感啊!紀:燕城這幫貪官啊,把人吃的糧食換成了牲口吃的麩糠和草料,這件事和大人可知道?和:我知道。紀:那和大人不覺得慚愧嗎?和:我倍覺欣慰!紀:為什麼?和:紀先生有所不知啊,這一斤口糧可以換三斤麩糠。這就等於原本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現在可以救活三個人了!紀:可麩糠是給牲口吃的啊,不是給人吃的!
  • 清官之惡
    然而在筆者看來,李達康是清官,但算不上好官,相對於以權謀私、鑽營取巧之徒,李達康的清廉、耿直實在是難能可貴,但實際上,作為一個官員,李達康的缺點同樣顯而易見。去年有一部網劇《識汝不識丁》,主人公陶墨胸無點墨,是個花錢買官的富家少爺,卻對師爺說出了「我要做好官,不要做清官,清官不一定是好官」。前半句對錯暫不議論,後半句確十分有見地——清官不一定是好官。
  • 從貪官變清官,康熙朝彈劾明珠、帝師,郭琇嬗變為鐵面御史
    貪官不是天生的,做官之初,大多也是有著廉潔奉公的理念。郭琇初入官場便是如此,但糟糕的環境令其只能隨波逐流,逐漸墮落為苛待百姓的貪官。他的心中充滿無奈與不甘。一個偶然的機會降臨,不僅使其痛改前非,成為了百姓擁戴的好官,在入京任職後,更是鐵面無私,參劾河道總督靳輔、武英殿大學士明珠、帝師高士奇,使權臣落馬,朝野震動。
  • 乳山清官 | 李尚卿:天下清官第一
    他到湖南上任時,母親對他說:「兒呀,你是老百姓的後代,事事要為民做主,當清官,別當貪官。你的俸祿是從百姓身上出的,大部分要用於給百姓辦事。我給你立個規矩,每年按時派人回家取錢糧,彌補你家務開銷的不足,以保清廉。」
  • 「清官尤可恨」
    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貪官相比,他們恪守道德,甘於清貧,對自己、對屬下、對家人的嚴格近乎刻薄。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幾乎人盡皆知的海瑞了。據說,海瑞的母親過生日,這位孝子也僅僅買了兩斤牛肉打牙祭,平時更是簡樸的不得了,菜自己種,肉乾脆不吃。以至於總督胡宗憲聽到這個消息,狠狠地八卦了一下:「昨天聽說海縣長給老母親過生日,買了兩斤牛肉。」
  • 漢學|「清官尤可恨」
    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貪官相比,他們恪守道德,甘於清貧,對自己、對屬下、對家人的嚴格近乎刻薄。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幾乎人盡皆知的海瑞了。據說,海瑞的母親過生日,這位孝子也僅僅買了兩斤牛肉打牙祭,平時更是簡樸的不得了,菜自己種,肉乾脆不吃。以至於總督胡宗憲聽到這個消息,狠狠地八卦了一下:「昨天聽說海縣長給老母親過生日,買了兩斤牛肉。」
  • 窮酸清官回鄉怕被嘲笑,裝五大箱磚撐門面,乾隆帝:換成真金白銀
    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當中,清官往往非常難做, 手中沒有錢來疏通與上司的關係,上司在皇帝面前誣告你一番,幾十年的寒窗苦讀也就此功虧一簣,這確實是現實的無奈。 而一談到清朝人們除了想到康熙帝和乾隆帝這兩位締造康乾盛世的君主外,恐怕對和珅這位大貪官也有所耳聞,他憑藉著戶部尚書,吏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位大肆斂財,成為清朝乃至世界的首富。
  •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依靠什麼生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實際上,古代讀書人進入仕途並不容易,要經過層層考試和篩選方能如願。已經進入仕途的人都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沒有人會隨隨便便離任或辭官。況且,在古代,上級也不允許官員隨隨便便辭官,哪怕被貶,被發配到蠻荒之地,也不能說走就走。要想辭官,必須給出正當理由。
  • 清官過於廉潔,湊不夠回鄉盤纏,皇帝得知後卻大怒:將他極刑處置
    而這些貪官,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呢?最後事情敗露,他們都會被處以極刑,抄家問斬,死得悲慘。但是歷史上卻有一件奇葩之事,就是清官因為廉潔連回鄉的盤纏都湊不齊,被皇帝知道後大怒,將他處以極刑。為什麼皇帝對於一個清官要下如此狠手呢?
  • 清官告老還鄉,為撐面子裝一車石頭冒充金子,乾隆:全都換成真的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說的是古代官吏腐敗,意思是標榜清廉的官員,在離任的時候也可以有豐厚的家產。用來諷刺那些貪官汙吏,但其實並不是每個官員都會在得到權勢之後都會變得腐敗不堪,也有人能夠保持初心,願意為民請命。
  • 各種古建築保留至今,還有完整的古城,為什麼很少看到古代衙門?
    古代的皇帝我們都知道,自己修建皇宮都會奢華大氣,這時候那些官員就會批評皇帝說搜刮民脂民膏,貪圖享樂。古代的財政都是實行定額化的,所有的稅收都交納給中央政府,地方存銀非常少。等到了明朝,我們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最恨的就是貪官了,怎麼可能給他們這個機會,至於等到明成祖朱棣上位,卻用大量的銀錢修筑紫荊城,又哪有錢去修繕地方衙門呢?
  • 漢文帝和張釋之:一個賢明的君主和一個清官良臣,是彼此成就的
    古代像包青天這樣的清官良臣並不少,但是也有很多公報私仇、自私自利又貪慕虛榮的貪官。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比起來,當然有清官也會有貪官,但是我們會發現,清官與貪官的形成與當時政治統治以及思想文化都有很大的關係。
  • 《九品芝麻官》裡的現實諷刺
    作為一部頗具現實諷刺意味的喜劇電影,仔細品味可以悟出很多的社會法則。      包龍星是窮人出身,本身品質沒什麼問題,然而得了窮病沒有忍受住方唐鏡一屋子白銀的誘惑,結果便中了圈套,這告訴我們在自己是一個小官小公務員的時候,動機要足夠純粹,隨便受人錢財要麼會被人抓住把柄,要麼自己以後也會越陷越深。為官之道,自當步步為營,處處小心才是。「官二代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 清官要衣錦還鄉,誰知竟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憤怒:將此人施與宮刑
    自古以來,清官一直有很多人讚揚,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都是如此,畢竟清官與貪官對比來看,差距會很大,清官只會幫助國家持續發展,而貪官做的事情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安穩,甚至動搖國家的根基,所以說貪官也是帝王所討厭的。
  • 雨村原來是清官
    雖才幹優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這一段是「文眼」,值得細品。書中所寫,賈雨村的倒黴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有些貪酷之弊」,一個是「恃才侮上」。先看「貪」。
  • 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清官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公正廉明。說通俗一點就是老百姓來打官司,能夠秉公處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清官有狄仁傑、包青天、海瑞等等,當然,清朝也有。而且康乾盛世時代,還出了不少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