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過於廉潔,湊不夠回鄉盤纏,皇帝得知後卻大怒:將他極刑處置

2020-12-22 騰訊網

在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很多的貪官汙吏。而這些貪官,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呢?最後事情敗露,他們都會被處以極刑,抄家問斬,死得悲慘。但是歷史上卻有一件奇葩之事,就是清官因為廉潔連回鄉的盤纏都湊不齊,被皇帝知道後大怒,將他處以極刑。為什麼皇帝對於一個清官要下如此狠手呢?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自小就吃過非常多的苦。後來他成為皇帝之後,也一直記著幼年時期吃的苦,所以就輕徭薄賦,勵精圖治,希望大明百姓可以安居樂業。而對於那些貪官汙吏,朱元璋是最為憎恨的,所以也制定了非常嚴厲的刑罰。

朱元璋,這個人不僅嚴格懲罰貪官汙吏,而且以身作則,並且在制定官員俸祿的時候,也將官員的俸祿壓得非常的低。其實是朝廷的大員,也沒有多少的俸祿。而朝臣們也知道皇帝的脾性,所以也不敢明目張胆的貪汙。因此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出現了很多的清官,例如曾秉正。

曾秉正是通過他人的舉薦入朝為官的,而他在為官期間,表現也非常的優異,為朱元璋提了很多可以實施的建議,所以朱元璋很重用他,並且將他提升到官及三品。所以曾秉正也從一個小官,成為了皇帝身邊器重的大臣。但是,曾秉正的性格弱點就暴露了出來,就是太過於正直固執,不懂變通。

他對於朱元璋直言敢諫,當朱元璋所下達的命令他不認同的時候,就多次上書頂撞朱元璋。朱元璋對於曾秉正的頂撞自然非常的生氣,所以一怒之下就免了鄭秉正的職務,而且讓他罷官回鄉。曾秉正被皇帝發配原籍,自然要回到家鄉。但是此時他卻陷入了兩難之地,因為他實在太過清正廉潔了,所以連回鄉的路費盤纏都湊不夠。

所以曾秉正無奈之下,只好把自己年僅四歲的女兒賣給了他人。這件事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非常的生氣,當場就下了命令,將還未出城門的曾秉正給抓了回來,並且處以宮刑。要說清官雖然兩袖清風,但是他們有朝廷所發的俸祿,也不至於連回鄉的盤纏都湊不夠。曾秉正這樣做不是打皇帝的臉嗎?

但是作為曾經朝廷三品大員的曾秉正卻是湊不夠回鄉的盤纏。所以沒有辦法才把女兒給賣了。但是朱元璋可不了解這其中的曲折,所以最後將他處以宮刑。為何曾秉正會落得如此下場呢?這就要從朱元璋說起了。朱元璋將官員的俸祿都壓的很低,而且在朱元璋在位的時候發行了一種新的貨幣,這種貨幣就是大明寶鈔。

要說出朱元璋要發行新的通行貨幣的話是正常的,但是朱元璋卻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濫發紙幣。這就導致了大明寶鈔嚴重的貶值,官員得到了很低的俸祿,再加上寶鈔貶值,更是給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了,所以這才使得曾秉正回鄉的盤纏都湊不齊。但是朱元璋是完全體會不到這一點的,直接處置了曾秉正。

這樣看來,即使在怎麼明察秋毫的皇帝,都會因為一時的疏忽而犯錯。不知道朱元璋在聽說了曾秉正事件的始末之後,有沒有後悔自己的處置。

相關焦點

  • 清官回鄉告老,卻連回家路費也湊不齊,皇帝得知後大怒:處以極刑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從小就在元人的統治下體會了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也深知官員腐敗對於百姓的傷害,所以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整頓貪官汙吏。曾秉正的當官之路曾秉正就是這一時期的一個受人愛戴的清官,一生都在兩袖清風,不收分毫,可就是這樣一個廉潔的清官卻在退休的時候,連回鄉的路費都湊不出來,這樣已經足夠悲慘了。湊不齊路費的事情被皇帝知道以後,朱元璋還對此勃然大怒,將其處以極刑,好好一個清官,最後卻不得善終,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窮酸清官回鄉怕被嘲笑,裝五大箱磚撐門面,乾隆帝:換成真金白銀
    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當中,清官往往非常難做, 手中沒有錢來疏通與上司的關係,上司在皇帝面前誣告你一番,幾十年的寒窗苦讀也就此功虧一簣,這確實是現實的無奈。 而一談到清朝人們除了想到康熙帝和乾隆帝這兩位締造康乾盛世的君主外,恐怕對和珅這位大貪官也有所耳聞,他憑藉著戶部尚書,吏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職位大肆斂財,成為清朝乃至世界的首富。
  • 海瑞: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其實還是很有智慧,並不是一個政治白痴
    歷史上的海瑞是個清官,他不畏強權,以其剛正和正義,在民間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幾乎與包拯包青天齊名。《海瑞罷官》這部劇是由當時北京市副市長、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寫的一出歷史劇,說的是海瑞微服出訪,為民作主,處死權貴後,深感朝廷的黑暗,自己無力回天,又不願隨波逐流,於是憤而掛印辭官,罷官歸裡的故事。
  • 雍正非同一般的用人之道:不喜歡用清官,清官難堪大任
    在我國古代史中,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共統治全國268年,算上入關前,一共有12位皇帝,入關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只是致力於開疆拓土,爭地盤,等順治帝入關穩定大清朝的統治後,清朝統治才逐漸走向正軌,不過要說從順治帝開始的10個清朝皇帝中,最為佩服的是雍正皇帝。
  • 清官告老還鄉,為撐面子裝一車石頭冒充金子,乾隆:全都換成真的
    在雍正坐上皇位之後,大肆的對跟自己爭位的親王下手,孫嘉誠又上書進言要雍正帝「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頗有含沙射影的意味在裡面,雍正皇帝龍顏大怒正準備處罰他,轉念一想又覺得他挺耿直,有些佩服他的膽量,於是就給他加官進爵。
  • 歷史上最後一位被腰斬的人,刑後寫下7個慘字,皇帝看後將其廢除
    顧名思義,腰斬就是將犯人從腰部斬斷成兩截,要是這一刀下去馬上就沒命還好,倘若這斬的位置不適,行刑之後上半截還是會有生命體徵,異常恐怖、殘忍和痛苦。一般犯了什麼大惡大罪才會處以腰斬,而古代遭受過這種極刑的人也不乏高官大臣,比如李斯、晁錯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處以此刑的大臣。
  • 他是三國第一清官,《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跑龍套的蠢貨
    這是一種不夠客觀也不夠嚴謹的做法。《三國演義》本質上僅僅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羅貫中在參考《三國志》等眾多史料的基礎上,為了追求藝術效果,進行了大幅度的再創作,書中的很多角色和情節,都與真實歷史天差地遠。
  • 清朝最冤清官,被自己老婆坑慘,腰斬時寫下7個「慘」字
    替雍正起草詔書,自然就有了與皇帝親近的機會,相伴時間久了,雍正帝深感俞鴻圖其人十分正直,隨之雍正帝便又把他外放為河南道學政。這一官職可是替朝廷選士的重要官職,由此便可知雍正信任俞鴻圖的人品並對他委以重任。成為河南道學政的俞鴻圖也是十分感激雍正帝對自己的信任。
  • 乳山清官 | 李尚卿:天下清官第一
    他到湖南上任時,母親對他說:「兒呀,你是老百姓的後代,事事要為民做主,當清官,別當貪官。你的俸祿是從百姓身上出的,大部分要用於給百姓辦事。我給你立個規矩,每年按時派人回家取錢糧,彌補你家務開銷的不足,以保清廉。」
  • 孫嘉淦告老還鄉,運了十幾個木箱回去,皇帝派人檢查,發現了什麼
    他是一個清官,一生沒有掙到幾個錢。沒錢也就罷了,這也很正常。可是為什麼,他回去的時候,卻搞了很多磚頭,裝了十幾口大木箱拉回去呢?(孫嘉淦劇照)更有意思的是,他的這些磚頭實際上並沒能拉回故鄉,而是半道上被人劫了,這些磚頭,最終都被換成了金銀。那麼,是誰劫了他,為什麼又把他的磚頭換成了金銀呢?孫嘉淦不但是一個不愛錢的清官,而且是一個直臣。
  • 每一個清朝清官的綽號後面,都有一把辛酸淚
    于成龍為官二十多年,三次被舉「卓異」,政績卓著,廉潔刻苦,康熙贊他「清官第一」,為官期間深受百姓愛戴,死後康熙帝親自為他撰寫碑文。所謂「卓異」,字面的意思是指傑出之人,在清朝,這兩個字是榮譽的象徵——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績突出、才能優異者稱為卓異。于成龍三次被舉「卓異」,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
  • 明朝清官之首海瑞,當一個人清正廉潔到一定程度,他將無所畏懼
    說起清官,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幾個人,比如包拯、海瑞,不過這兩個人身上的清廉又不太一樣,包拯的廉潔公正仰仗於皇帝的寵愛和信任,而海瑞的清正廉潔則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也正是因為如此,從海瑞身上我們能真正的意識到這樣一個概念,當一個人清正廉潔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將無所畏懼。
  • 皇帝羞辱大臣,將50歲乳母賜給他,誰知新婚當天他激動得大呼萬歲
    百姓擁戴你就成功了,由於從政十分優秀,竇懷貞沒多久就被提拔為都督,而後一路高升,這期間他一直相當公正,以廉潔奉公著稱,如此看來勢頭一片大好,仿佛他會像其父一樣成為一代清官,名留青史的前景已經可以想像的出來了。
  • 清官要衣錦還鄉,誰知竟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憤怒:將此人施與宮刑
    但是還有一位大臣也沒有落得好下場,不過他卻是一位清官,並非貪官,這個人究竟是誰?原來他就是曾秉正,本是南昌人,作為清官的他,從未想過貪官枉法之事,一心為國家辦事,小時候就想要為國家效力,希望能幫助帝王整治天下,讓國家呈現繁榮的景象,直到進入朝廷做官後,根本不畏懼帝王的威嚴,有什麼說什麼,全都是為國家子民著想,因此受到朱元璋的重視。
  • 你以為他只是清官那就錯了
    於是將于成龍調到湖北黃岡任同知,前幾年創造《黃岡密卷》的文華之地在康熙初年還屬於盜賊猖狂之城。到任後,于成龍先設法招安了盜賊裡邊的老大彭百齡,要他戴罪立功,同時他自己偽裝成乞丐,深入賊窩十多天,偵查與收集劫匪的證據,再率差役緝拿、定罪。有了這股認真勁,于成龍多次微服在鄉間察訪,許多刑事積案陸續破解。
  • 【四知書舍】「清官第一」于成龍
    他到任之後,立即對舊有積習進行改革。按慣例,知州到任後,知府下帖要求合州送魚,但于成龍接帖後,堅決拒絕,同時向上級匯報民間疾苦,將居民役務負擔廢除了10餘件,又設法鼓勵人開墾荒地。百姓讚揚他清風廉潔,跟在羅城一個樣。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田地開闢,人口驟增。由於招民墾荒政績顯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他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
  • 大明清官海瑞,罵了皇帝不僅沒死,為何還成了百姓的門神?
    海瑞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個清官,海瑞從小家庭困苦,父親海翰家裡面有兄弟四個,都考上了進士舉人,唯獨海翰只是一個窮苦的秀才,海翰的幾個兄弟在做官發達後也忘記了有海翰這個窮苦的兄弟。在海瑞四歲的時候海翰便去世了,只留下海瑞的母親謝氏孤苦伶仃地靠著祖上留下的幾畝田地拉扯海瑞長大。
  • 皇帝如何處置嬪妃出軌?辦法千奇百怪,讓她們生不如死的只有一種
    古時候,天大地大的皇帝是最大的,皇帝掌管一切生殺大權。凡惹毛了皇帝的,那只能洗淨,躺在案板上,任他宰割。但話又說回來,皇帝下了朝脫掉龍袍,那也是個平凡的男人,只要是普通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和愛恨情仇,那這些感情上的紛爭一定與女人不相干。
  • 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他是滿清第一清官,號清朝文正第一人,卻摳門到連雞蛋都捨不得吃 清官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公正廉明。說通俗一點就是老百姓來打官司,能夠秉公處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清官有狄仁傑、包青天、海瑞等等,當然,清朝也有。而且康乾盛世時代,還出了不少清官。
  • 康熙名臣于成龍,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他有資格誅殺大將軍赫裡嗎
    于成龍搞清來龍去脈後,先是張貼安民告示,將事態緩和,隨後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賊窩,勸說劉均孚,最終在十天之內平息動亂。 1678年,于成龍升遷至福建按察使,過了兩年被升為直隸巡撫,受到康熙帝的召見,康熙帝稱他為「清官第一」,還親自製作詩歌贈送給他,以示寵信,隨後,于成龍被調任兩江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