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味:舌尖上的敦化

2020-12-27 海東旅行頻道

出差久了,想家,更確切點說是我的舌頭想家。久在異地,別的都能適應,只有飲食不習慣,老是想著家鄉的飯菜。

家鄉敦化,是吉林省東部高寒山區中的一個小縣城,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對家鄉獨具魅力的飲食情有獨鍾。

每次回到家,如果方便的話,一定先要到附近的純滷水豆腐坊買塊熱氣騰騰的大豆腐,然後用新鮮的香菜、大蔥,回家炸點辣椒油,把香菜和大蔥切碎了,然後把辣椒油、切碎的香菜大蔥與醬油、味精混在一起,做成蘸料澆在豆腐上,一口氣吃下去,久別家鄉的眷戀便隨著滑嫩的豆腐由舌尖而漫渙在口腔,消散在食道、腸胃……豆腐這一中國傳統美食大江南北哪都有,但無論在敦化以外的什麼地方吃的豆腐都比不上敦化的豆腐味道鮮美。

敦化屬高寒山區,氣候的一大特點是晝夜溫差極大,所以這裡出產的大豆蛋白質豐富,這是敦化的大豆腐格外好吃而外地的豆腐無法與我們媲美的原因。由這種大豆做出來的幹豆腐也格外筋道,在周邊縣市乃至省城長春都非常有名。

這種氣候特點還造就了敦化的另一特產——江豆寬,江豆寬豆角,顏色鮮綠,肉質肥厚、口感柔和、無老絲,是典型的地產菜。江豆寬燉排骨,燉五花肉,是夏季老百姓家的家常菜,葷素搭配,酥香軟爛,老少皆宜。去吉林、長春走親訪友,如果給他們捎上一袋江豆寬豆角,保管親戚朋友眉開眼笑,江豆寬豆角在吉林、長春很有名氣,有的人在敦化要了種子,可是種出來的豆角和敦化的就是不一樣,味道差遠了。

敦化境內江河縱橫,地表水系較發達,擁有1江17河,水域總面積1萬多公頃,每至開春,新開嶺三股流的黃泥秋、山鯰魚,細鱗魚;額穆黑石的開江鴨綠魚,三花一島;大蒲柴的蛤蟆,這些都將成為好吃的食客桌上的美食。這裡我獨鍾新開嶺的醬黃泥鰍,大個的泥鰍,像小肉磙似的,過下油,然後用甩灣子豆瓣醬爆鍋,少加些湯,大火燒開小火慢燉至湯盡出鍋,泥鰍魚只一根獨刺,吃起來非常方便。一條魚進嘴,肉香醬香在口腔內四溢,回味無窮。

敦化是朝鮮族漢族雜居的縣市,兩個民族的飲食互相影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朝族人喜歡吃狗肉,做狗肉的方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這影響了佔敦化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人。炎炎夏日,殺條當地的笨狗,找個帶朝鮮族大炕的平房,把殺的狗卸成大塊泡一宿,然後用朝鮮族悶飯用的大鐵鍋把狗肉烀爛,做好狗醬,喝湯吃肉,喜歡杯中之物的再弄兩口小燒,於是滿嘴流油滿身淌汗,酣暢淋漓,煞是痛快。如今批發市場和美食一條街都有專門做狗肉生意的,生的熟的都賣,狗肉湯贈送,狗醬也有賣的,在家吃狗肉也很方便了。

敦化民風粗獷,東北人的典型性格體現明顯,這在飲食上也有體現,在加工製作菜餚的時候,不講究精細,簡單粗放,恰恰又保留了食物的原汁原味,比如小雞蘑菇燉粉條,豬肉燉粉條,都是取大塊的雞肉或豬肉然後與配菜一起燉,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別有一番氣概。初冬時節,去翰章吃頓大鵝非常不錯,大塊的鵝肉燉酸菜或燉土豆,此謂大鵝兩吃,肉是大塊的,上菜的傢伙也是大的——大盆,剛剛入冬的大鵝膘好味濃,幾大塊下肚,甚是過癮。

如今敦化的各個鄉鎮也有一些特色的小吃,大蒲柴的燉蛤蟆,雁鳴湖的全魚宴,剛說過的翰章鄉的燉大鵝,江源的紅燒肘子,大橋鄉的米粉肉,額穆青溝子的燉石蛤蟆……吃了都會令人回味無窮。

寒冬臘月的時候,養了一年的肥豬可以出欄了,殺年豬,親朋好友聚在一塊吃豬肉成為我們敦化的年俗。豬肉方子下到鍋裡再切上酸菜,很快小小的農家院裡就會飄出香味。小時候生活困難,平時很少吃到肉,誰家殺豬了,小孩子嘴饞,很想馬上就吃到肉,看著大人給豬褪毛,急得不行,恨不能上去幫忙,善解人意的主婦就會想辦法讓饞嘴的孩子們先吃上點解饞,最先能吃到的就是開膛後取出的胰臟,用鐵絲串上然後用烀肉燒出的炭火烤,胰臟上火一烤會冒油,自然也會出香味,烤熟不會用多長時間,烤熟了,饞嘴的孩子們一個人掰一塊吃,外焦內軟,非常香,那是我記憶中的美食之一。其次就是豬肝了,豬肝熟得快,不能煮老了,要先撈出來,但因為還要上菜給大人們喝酒,豬肝出鍋時也只能給還沒完全解饞的孩子或被寵愛的孩子們掰一小點打打牙祭,這時候大人會安慰饞嘴的孩子們,豬肉也快好了。

敦化在全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中是一個很普通的縣級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致力於把敦化建設成為一個宜居的城市,作為一名普通的市民,我能深切地感到這種努力所帶來的福運,單是從吃的方面,在敦化幾乎可以吃到大江南北的各種小吃,敦化人勤勞能幹,能賺能花,華燈初上,高中低檔的餐館中雲集了各色吃客,這些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大快朵頤著美食也大快朵頤著幸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十種美食小吃,看看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看著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們一次次的感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更加覺得我們的先祖是多麼的聰明,在科技不那麼發達的年代還能有這麼多美味的傳統小吃。來看看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提到了10種小吃,看看你的家鄉上榜了嗎?一起去看看吧!
  • 【舌尖上的桐城】家鄉的味道:山粉圓子燒肉
    兩情相悅,用在家鄉的山粉圓子和紅燒肉上那是再合適不過了。兩種美味恩愛纏綿,你儂我儂,水乳交融。山粉圓子讓紅燒肉更加成熟美味,紅燒肉讓山粉圓子更加美味滋潤。"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而在我看來,家鄉的山粉圓子要比張志和的鱖魚更加美味多了。所謂"餘味繞梁,三日不絕。"山粉圓子燒肉是山粉圓子和紅燒肉的珠聯璧合,那麼我就先說說山粉圓子吧。山粉圓子的食材是山粉,山粉我們叫山芋粉,學名紅薯粉。
  • 舌尖上的涿州
    最近,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火爆異常,那做工講究的食材,那顏色鮮豔的佳餚,那每道菜中所包含的文化和親情,無不打動著每一個觀眾。是啊,民以食為天,食乃民之本,飲食就是一道文化的大餐。看電視時,兒子突然插話:"媽,咱涿州也有很多美味呢?""是嗎?"我一怔。"你不覺得咱家附近的西茨村香腸就很好吃嗎?"是啊,涿州是我的家鄉,生於斯,長於斯,我的身體、我的靈魂與她已經合為一體,卻忽視了她的美麗。孩子的提示,讓我突然想品一品這"舌尖上的涿州"了。先說主食吧。最出名的涿州美食當屬"涿州貢米"了吧。
  • 王玉 舌尖上的鄉愁
    文:王玉 | 圖:網絡久居異鄉,想念的不僅是故鄉那片遙遠的土地,更讓人戀戀難忘的還是味蕾上的故鄉。翻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重溫一遍, 許許多多的味道和記憶塵封已久,卻一下子都被這部紀錄片喚醒,那些生命中最新鮮的味道以不可阻擋之勢撲鼻而來。
  • 舌尖上的同和白助,美味和靈魂的碰撞
    上次有網友跟六叔公說「我吃遍了城市的山珍海味,卻不及家鄉的一碗水豆腐」,我卻不以為然,比如說一碗白助也是不錯的選擇嘛。白助算是最接地氣的地方美食,因為你在其他地方,壓根不會聽說到這個名字,可見此美食罕有而珍貴。
  • 舌尖上的安徽
    紅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中國」等詞迅速走紅,不少人也開始點評或懷念起「舌尖上的安徽」
  • 舌尖上的家鄉:那些你念念不忘的家鄉菜
    夏天配上啤酒,汪涵都說恰滴爽。家鄉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少年的味道~其中的美味,伴隨你成長,化作對故鄉的依戀~厚實的犛牛肉粒、濃鬱的犛牛肉湯,配上筋道的粗麵條,能吃辣的話再加一點特製藏式辣醬,急忙吃上一大口,再喝一口甜而不膩的甜茶,呼~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小小的藏面裡得到了滿足。
  • 歐亞美食一條街——敦化印象
    歐亞美食一條街——敦化印象 2020-04-08 15: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利 舌尖上的新年,忘不掉的家鄉美食
    我想春節,是中國人以「吃」為主題的團聚。家鄉的味道,是流動在一桌桌團圓飯當中的情感和夢想。過年的美食烙在每個人的味蕾上,成為我們記憶最深處的一部分。讓我們看看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食物,回想一下過年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 娘娘樂水餃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冠軍杯!
    青島12月6日訊:由華視傳媒與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陝西日報、搜狐網、新浪網、中國旅遊、大河網近50家主流媒體和國內相關餐飲行業協會等聯合舉辦的「品質管理,健康餐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網絡評選活動上,來自青島的娘娘樂水餃品牌首日獲得「人氣之星」前三名;並於次日人氣一路上漲,領跑到了第一名;
  • 最有名的中國美味早餐,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了兩次
    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已經流行好幾年了,我相信每個美食家都看過這個節目,一個關於中國食物的紀錄片,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每一集都是視覺和語言的碰撞,三分鐘的舞臺表演,十年的工作,那些在節目中呈現的美味,都是經過無數人的精心挑選,品嘗,文案,拍攝等,終於呈現在人們面前。
  • 金遙鵬|「舌尖上的美味」——洋蔥炒牛肉
    今天,金大廚強勢推出一道招牌特色菜,這道菜堪稱「舌尖上的美味」,廚房裡早已香飄四溢,笑聲一片……沒錯!沒錯!我就是金大廚!,什麼招牌菜?告訴你吧——洋蔥炒牛肉!雖然名不驚人,但內涵豐富,外觀大氣,品相上檔次,嘗一口,更是念一生! 要知道,這道菜可絕不是隨隨便便的誕生哦! 第一步——快樂洗洗洗 有美味的食材才能做出鮮美的美食。所以,第一步就是洗菜。別看洗菜簡單,其實這也是一種藝術。
  • 武寧縣羅坪鎮:竹笙——舌尖上的「舞者」(圖)
    用烘乾機烘乾,打造舌尖上的美味  柯西,羅坪鎮洞坪村人,是這裡有名的「竹蓀大哥」,在外拼搏數年,在福建與「竹蓀」結緣,為掌握竹蓀栽培和管理技術,他不僅親自到福建竹蓀種植基地學習  柯西說:「我的家鄉真的很美,之前一直在外做裝修,想回來卻不知道回來做什麼,是竹蓀,一種擁有「舞者靈魂」舌尖美味拉近我與家鄉的距離,讓我的夢想可以在家鄉這片熱土上啟航。家鄉的田地資源和所需的材料都很豐富,我希望從我做起,發展家鄉產業,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就業創業,讓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訂購熱線:19970120984
  • 敦化新聞網 視頻頻道 敦化新聞 敦化新聞2020年12月5日完整版
    敦化新聞2020年12月5日完整版 》欄目簡介:《敦化新聞》是敦化廣播電視臺開辦的綜合性新聞節目,是敦化市唯一綜合性的時政新聞欄目。
  • 最美味的教學:《舌尖上的中國》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婷婷老師認為可以教孩子《舌尖》中寄託的人文情感,比如父母對子女、手足之情等。慧兒老師和海狸老師都是學早期教育的,她倆認為可以利用《舌尖》在幼兒園班級的指定區域開展主題活動,比如讓小朋友展示舌尖上的XX家,或者中國名小吃。正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讀早期教育的韡燁老師補充說:「讓孩子對味覺進行身體力行的感知,討論食物(什麼是健康的食物,什麼是不健康的,食物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
  • 【舌尖上的桐城】家鄉的水芹菜
    倒是有些淺灘上的野芹菜,拔回來洗洗乾淨,炒起來比芳口水芹菜還要好吃點。不過由於我的故鄉情結,只要水芹菜上市,我還是買回來吃上好多次。九十年代我退休了,因為不受工作的影響,時間也可以自己支配,我回了老家一趟,因為母親逝世了,老家只有兄嫂和侄兒們,弟兄相聚還是挺親熱的。多年未回桐城,家鄉的變化太大了,兒時常去的餘家芹菜田已經建起髙樓大廈了。
  • 《舌尖上的中國》居然拒絕了這個食物?網友:那真的是錯過了美味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綜藝節目《舌尖上的中國》,自從開播以來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很多的時候,這個節目就是絕大多數人的下飯節目,一到飯點的時候就趕緊把頻道調到這個節目上面,可能自己在喝白粥,但是也不妨礙看電視裡的美味下飯。
  • 《舌尖上的新年》:以美食的名義,讓春節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綻放
    人們行色匆匆,臉上卻少有疲憊,更多的是即將與家人團圓的期盼,即將踏上故土的興奮,還惦念著,那一輩子也忘不掉的家鄉味道。除夕夜當晚,一家人圍著餐桌坐在一起,「年」才真正有了滋味,它不僅僅是掛在中國人心間的傳統,還有從小時候就銘刻在舌尖上的酸甜苦辣。
  • 舌尖上的齊齊哈爾——東北烤肉第一城
    盛夏時節,你如果到東北來避暑旅遊,一定要來丹頂鶴的家鄉齊齊哈爾市遊玩。這裡不僅天藍地闊、景色秀麗,有被譽為"世界大溼地、中國鶴家鄉"的扎龍自然保護區,還有以"綠色、健康、合作、希望"為主題的一年一度綠色食品博覽會。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