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參戰人數辨析

2021-02-15 千古名將英雄夢

註:本文作者 實為名將群友孫教授(網名sunnyshine)。只因公眾號最新版本的原因,頂部作者顯示的是我,特此申明

諸葛亮隆中對中的大結局,肯定不是孫權想要的。因為在此之前,甘寧、魯肅和周瑜就給他提出過更符合他心意的兩分天下之計。但是,現在來不及,面對曹操這個突如其來的大威脅,孫權必須先把曹操打退,才可以有時間和機會談將來的事情。這就必須和劉備聯合。

為此東吳投入的戰力是周瑜、程普統帥的3萬人,劉備手上有2萬人以上,還握有江夏郡作為補給基地雙方聯合其實可以看成是各持5成股份的項目合作,一起完成項目的第一期工作,打敗曹操。

當時劉備在江夏郡的鄂縣樊口(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駐紮,劉備的這個選點,從戰役角度看非常精準。樊口就是漢水匯入長江的河口,漢水處在劉備軍的西側,可以防禦曹操的進攻,同時漢水水系在此地有多條支流匯入長江,可以讓劉備的防禦獲得天然的戰略屏障和戰役縱深;南邊是滾滾長江東逝水;北面又有大別山山脈作為天然屏障;東面是剛剛結成盟友的孫權。而江夏郡本身也是劉表原來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支撐點,所以劉備在此布防可以說是遏制住了曹操東下的咽喉。

唯一的弱點就是兵力不夠。隨著周瑜、程普統帥的3萬大軍的到來了和劉備離散部隊的逐步集合,周瑜、劉備匯合,孫劉聯軍一方的總兵力應該在5萬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水軍(周瑜的3萬人加上關羽的水軍1萬人)。周瑜帶領著東吳的部隊在長江南岸的赤壁紮下營寨,做好了戰鬥準備。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孫劉聯軍的對手曹操手下的軍隊到底有多少人?關於這個問題《三國志》上沒有列出實際人數,歷來爭議很大,需要認真辨析一番。

按照諸葛亮的分析,曹操軍隊的構成主要還是兩部分,一部分是自己從北方帶來的人馬,一部分是劉表留下來的部隊。先說劉表留下來的荊州降兵。劉表的部隊史書上是有確切人數的:「帶甲十餘萬」 (《三國志•劉表傳》),時間大約是曹操打敗袁紹的官渡之戰以後,也就是公元200年以後,那麼到了公元208年,劉表的兵力維持在10萬以上應該沒有懸念。但這10萬人不是都在曹操手上,劉備手裡和劉琦手裡各有1萬多人,加上在當陽散失掉的應該說,在曹操手上的劉表軍總人數應該在7萬左右,符合周瑜的推測:「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三國志•周瑜傳》)。但這波人大多是水軍,我們推算一下就算5萬多吧,對抗孫劉方面的4萬水軍。但是劉表水軍的水平其實挺弱的,戰鬥力應遠在東吳水軍之下,因為孫權方面在赤壁之戰前曾多次水戰擊敗劉表駐守江夏的大將黃祖。

再說曹操從北方帶來的部隊。這個就需要通過東漢年代的兵制來計算。東漢由西漢的徵兵制改為募兵制,到了東漢末年,天下有權有錢的都喜歡募兵,於是私兵橫行,曹操自己的興起也是募兵的結果。具體各個軍閥的兵力組成按照募兵人的嗜好自己DIY,但名稱還是統一的,叫做「部曲」。「部曲」是東漢末年的部隊編制單位,這其中「曲」人數是一定的,為500人,「部」是「曲」的上一級組織,下轄2—5個「曲」,也就是說兵力在1000—2500人之間。東漢末年著名的官職「別部司馬」統轄的部隊規模應該大體就是此數。

部曲是統帥部隊的基本單位,部曲以上的職位是校尉。中央禁軍和正規軍校尉一般統領一軍5000人,著名的西園八校尉,統領漢靈帝新募的八個軍40000人的部隊,地方各郡守所任命的雜號校尉兵力就沒有一定之規,多者7、8千人,少者2、3千人。曹操領兗州牧的時候開始以夏侯惇為東郡太守,折衝校尉,大致推測當時曹操軍可能是以一郡設一校尉統領一軍;之後夏侯惇同時兼任陳留、濟陰太守,升為建武將軍(雜號將軍),可以繼續推測雜號將軍可以統領的部隊應該在兩軍以上,五軍一下,也就是擴大化的部曲制,大約在10000到25000人之間;曹操方面名號將軍的兵力在此之上,最著名的就是于禁以左將軍名義,可以指揮7個軍(35000人)的部隊支援襄陽。由此可見,曹操麾下的部隊可以根據南下的曹軍武將的人數大體做個推算。

那麼隨曹操南下的部下有哪些人呢?曹仁為徵南將軍(30000人以上),曹純在中軍,都督虎豹騎(5000人);曹洪為厲鋒將軍(因為是曹操親屬,兵力可能在雜號將軍中偏多,推測為20000人應該合理);于禁為虎威將軍(15000人,因于禁最早被曹操提拔重用故認為他的這一支部隊有三軍);程昱為奮武將軍(15000人,因程昱曹操親信,且跟隨曹操時間較長,奮武將軍又是曹操自己早年的封號,故認為他的部隊有三軍);滿寵為奮威將軍(10000人);張遼為蕩寇將軍(10000人);樂進為折衝將軍(10000人);徐晃為橫野將軍(10000人);李通為振威中郎將,汝南太守(5000人);許褚為校尉(2000人,因許褚為曹操貼身虎衛部隊指揮官,虎衛部隊為許褚所領俠客組成兵力不會超過2000人)。以上是《三國志》中可以查到的參加赤壁之戰的曹操部下名稱以及根據他們的職務推測麾下所屬部隊的人數。由以上部隊累積可知,由北方南下的曹軍總兵力為13萬人以上,這個推測和周瑜推測曹操的南下的兵力,「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三國志•周瑜傳》)基本吻合(因為曹操帳下還有不少在史書上沒有留下姓名的將領統領的部隊)。所以曹操投入赤壁之戰的兵力應該多於20萬不到30萬。

但這支軍隊是募兵而來,東漢募兵制的特點就是終身制,也就是說這支軍隊的骨幹(下層軍官和老兵)已經跟隨曹操徵戰了18年了,這也是周瑜所說的:「且軍已久疲」(《三國志•周瑜傳》)的來由。要知道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到民國也才不過30多歲,一個人16歲當兵,打了18年,基本快到生命的盡頭了!

當然曹操的想法是,這一仗打完,天下也就平定了,於是他毫無顧忌的帶領自己大軍向江夏殺來。

曹操南徵劉表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農曆7月,先頭部隊到達襄陽受降是在當年農曆9月,休整一段時間之後,曹操於當年農曆12月水陸並進,向江夏、赤壁的劉備、周瑜發起攻擊東漢末年最著名的赤壁之戰開始了。

曹操這個用兵的時間選擇的很不好,因為「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 (《三國志•周瑜傳》)。北方來的部隊已經患了病,而且傳染病這種東西人越多傳播的速度越快,曹操還沒開打,就中了招。緊接著到了赤壁就和周瑜幹上了,「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三國志•周瑜傳》)曹操當頭挨了一棒,遠遠看了在赤壁紮營的周瑜決定在江北的烏林紮下營寨,正面應戰。

曹操作為一個軍事家,並沒有把所有兵力集中在江夏一線進行攻堅,相反,從赤壁之戰後的布局來看,曹操把相當多的兵力部署在補給線上:樂進被留在了襄陽;滿寵、李通的部隊集中在當陽附近,守護襄陽和江陵間的通道;曹仁、徐晃部則在江陵(「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參見《三國志•吳主傳》;「大軍還,留寵行奮威將軍,屯當陽」參見《三國志•滿寵傳》;「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參見《三國志•李通傳》)。由於曹操攻擊正面不宜展開,後方戰役基地江陵和江陵通往後方戰略基地襄陽的通道都必須留重兵把守,徐晃、滿寵所部因為新募之兵,李通所部為私兵,適合用來防禦補給線。張遼所部很可能分出了麾下張喜部派往合肥,應對孫權的攻擊,而後整支部隊都去了合肥長期駐守。

所以當時跟隨曹操來到長江北岸烏林紮營的,應該是曹洪全部(20000人)、程昱全部(15000人)、于禁全部(15000人)、曹仁部分(10000人左右)、曹純虎豹騎(5000人)、許褚全部(2000虎士),荊州新降步兵(20000人),以及荊州水軍五萬左右,總兵力差不多在14萬人左右。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在黃州?
    王琳祥作了題為《周郎赤壁辨析——兼說黃州赤壁文武雙全》的演講。本場公益學習會由黃州赤壁之戰研究群、黃岡市齊安讀書會、黃岡市傳統文化公益事業促進會主辦。「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公元208年,也就是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為了一舉併吞江南,與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展開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水陸大戰。
  • 赤壁之戰發生在哪裡?
    公元208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足以影響歷史進程,那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
  • 赤壁之戰,周瑜大智大勇贏得千秋盛名,劉備卻自私自利其心可誅
    三國歷史上有很多大型戰役,但能深刻影響歷史走向的,則非赤壁之戰莫屬。
  • 赤壁之戰,一場皆大歡喜的戰爭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從華容道倉惶逃回北方,自此大戰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也因為赤壁之戰,「草船借箭、「反間計」,「諸葛借東風」、「周瑜打黃蓋」等歷史典故為人津津樂道。一個「驕傲自滿,心浮氣躁、輕敵大意,奸詐多疑」的曹操形象躍然紙上。
  • 赤壁之戰真的經典嗎?
    赤壁之戰與官渡之戰、猇亭之戰並稱為「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官渡與猇亭之戰是真打了。官渡戰敗,袁紹病,死了;猇亭戰敗,劉備病,死了。唯獨赤壁之戰曹操全身而退,歇了兩年又出去打,其實力不見削弱。官渡之戰與猇亭之戰袁紹與劉備是真敗了,特別是官渡之戰,袁紹的文臣武將死降殆盡,難怪他活不下去。反觀曹操的赤壁之戰,其手下頭面人物一個都沒有損失。
  • 赤壁之戰,曹操輸給了一場天災?
    而其中最具神話色彩的一場戰役,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在演義中,赤壁之戰是一場諸葛亮的個人秀,草船借箭、借東風、布設伏兵,算無遺策。但在歷史上,赤壁之戰顯然並非諸葛亮一人之功,以少勝多的孫劉聯軍中的每一個人,都為這場勝利貢獻良多。
  • 2020軍隊文職言語備考:成語辨析題需要避開的五大陷阱
    江西軍轉幹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軍隊文職言語備考:成語辨析題需要避開的五大陷阱,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招聘公告:2020軍隊文職言語備考:成語辨析題需要避開的五大陷阱 招聘人數:人
  • 新賽季「赤壁之戰」閒談
    在此期間內大家可以在左上角「劇」字標內選擇劇本報名三選一(赤壁之戰)一定和各自組長確認好,志願報錯就掉隊了!2.劇本補報時間為1月29日10點至1月30日10點,最後的機會,不排除會有爆滿報名失敗的情況,因此建議大家務必抓緊時間確認劇本報名成功!3.劇本報名後確認無誤請不要再隨意取消重報,以免失敗!
  • 五個詞語辨析方法,詞語辨析題怎麼做?看完你就知道了
    五個詞語辨析方法,詞語辨析題怎麼做?四川華圖教育小編了解到的情況,在四川公務員考試中行測言語理解是四川公務員考試行測考試內容的重點。而四川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的邏輯填空題又是演繹考核的重點,因為它不僅考察了考生對言語語句的理解能力,也考察考生的表達能力。
  • 赤壁之戰 打敗曹操的不是孫劉聯軍?
    赤壁之戰 打敗曹操的不是孫劉聯軍?
  • 揭秘歷史上最真實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一場膾炙人口的戰爭。因為它幾乎包涵了所有戲劇性的元素,比如強弱對比鮮明的軍隊,意志力堅強的統帥,反敗為勝的曲折歷程,還有氣貫長虹的英雄故事。
  • 從赤壁之戰看中國古代疫情
    而其中最具神話色彩的一場戰役,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在演義中,赤壁之戰是一場諸葛亮的個人秀,草船借箭、借東風、布設伏兵,算無遺策。但在歷史上,赤壁之戰顯然並非諸葛亮一人之功,以少勝多的孫劉聯軍中的每一個人,都為這場勝利貢獻良多。
  • 假如赤壁之戰是曹操自己放的火……
    說來說去,故事的畫風還是這個樣子那麼赤壁之戰有沒有什麼別的展開方式,來顛覆下《三國演義》塑造的角色形象?比方說,曹操不是反派奸雄,甚至火燒赤壁根本就不存在?你還別說,在正史記載中,還真能找出蛛絲馬跡來支撐這種理論。《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裡,赤壁之戰的篇幅僅22字:「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 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曹操必敗?有3大原因,第3點很少有人知道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講到赤壁之戰東吳水軍用火船進攻曹軍,「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 第四十七回 赤壁之戰(上)
    此外,赤壁之戰後,劉備前往江東會見孫權時,亦評價周瑜「器量廣大」。有鑑於此,把周瑜寫得那麼小器的羅貫中,實在是欠周瑜一個道歉。當然,孫權也不是不知道程普不服周瑜的事,派魯肅督軍本身就有調和二者關係的考慮。如果聽命於周瑜,程普覺得沒面子的話,魯肅過去傳達一下,戴上幾頂高帽子,整個戰爭機器的運轉就順暢了。
  • 歷史鉤沉:赤壁之戰之地點、兵力之謎
    名 稱:赤壁之戰地 點:赤壁、烏林時 間:建安十三年(208年)參 戰 方:孫劉聯軍,曹軍結 果:孫劉聯軍勝利參戰方兵力:聯軍5萬,曹軍20餘萬(稱80萬)傷亡 情況:曹軍「傷亡過半」,多為荊州降兵主要指揮官:曹操;周瑜、劉備歷史 意義
  • 語文詞語辨析新思路:從思維和語法角度辨析「突然」、「忽然」!
    在語文學習中詞語辨析也不是我們很容易掌握的。因為老師講這一類題目時,都是把結論告訴我們,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因此只能靠記憶,所以學習就是記憶力的運用,但其間沒有思維的參與,即便有思也是為了記憶而服務的。
  • 同義詞辨析詞語分類
    :漂亮、美觀 醜、難看2)在具體與抽象事物方面差異:優美、美好3)在詞義側重點方面的差異主觀感受與客觀評價:舒服、舒適靜態與動態:全、齊 幹、乾燥自然與人工:美麗、漂亮其他:宏偉、雄偉3、相對於同一適用對象在程度方面的差異:冷、寒冷(天氣) 快、快速6、從理性意義,色彩意義,語法意義方面辨析差異
  • 含部件「手」的漢字辨析
    結構辨析:「拳」從卷(省形)、從手,卷也聲。「掌」從尚(形義)、從手,尚也聲。字理辨析:「拳」指五指向內彎曲(「卷」)握攏的「手」。「掌」指五指伸展的手。讀音辨析:表音部件「卷」讀作:quán 【ㄐㄩㄢˊ】。表音部件「尚「讀作zhǎng 【ㄓㄤ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