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在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朝陽市發布了營商環境改革方案。朝陽市制定營商環境改革方案,就是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朝陽振興發展的突破口和龍頭,舉全市之力加以推進,確保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朝陽落地見效。
改革方案從朝陽市實際出發,以「辦事方便」和「五減」為先期目標,以創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制機制為突破口,以省級經濟開發區為平臺先行先試,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幹部思想解放和作風轉變,堅持7個縣區同時推進、各有主題、各有突破,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創新、邊完善,條件成熟後再總結推廣,堅持統籌推進、穩妥推進、精準推進,確保「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要求在朝陽落到實處。
改革方案針對「堵點」「痛點」尋找突破口。在方案制定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問需於民、問需於企,針對企業反映的辦事流程繁瑣、要件多、事項多、環節多、時間長問題,從「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制度改革」入手,安排5個縣區和市自然資源局進行探索實踐。同時針對群眾反映「一網一門」和公安便民服務問題,安排2個縣區和市公安局創新便民服務體制機制。針對企業群眾訴求,朝陽市還正在安排其他市直部門研究出臺本系統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
優化營商環境「1+7+3」改革方案,共包括11個具體實施方案。「1」是全市總體改革方案,「7」是7個縣(市)區改革方案,「3」是3個專項改革方案。
一是創新全市營商環境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在領導體制方面,創新建立領導幹部帶頭抓,市營商局牽頭抓,政府業務部門系統抓,黨委部門抓宣傳、抓督查、抓考核、抓問責的「四抓」領導體制;在工作推進機制方面,創新審批體制和監管機制。在堅守國家政治安全、政權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底線的前提下,把所有應該下放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職權全鏈條下放到縣(市)區、開發區,優化市縣兩級營商(審批)部門職能設置,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二是推進7個縣(市)區各具特色改革。針對查擺突出問題,結合縣區實際,推動7個縣區分別選取1-3項關鍵性改革作為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堅難點、疏通堵點。其中,龍城區、建平縣、凌源市、朝陽縣、北票市5個縣(市)區重點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喀左縣、雙塔區2個縣區重點推進便民利企體制機制創新。
三是加快推進3個專項改革任務。以市公安局為示範,重點推進便民服務體制機制創新;由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全力推進用地審批流程再造;以喀左縣為試點,推進用地組卷體制機制創新。(楊術玲)